右而左 2011-04-25
昨天,剛在烏有之鄉貼出《閑談國企》之一,指出“國企其實除了相對完善的硬性的制度和規章外,還有許多軟約束。這使國企老板要大手筆營私,不是那么容易的”,今天就從央視新聞里看到,中石化廣東分公司的總經理魯廣余因違規高價酒被內部職工舉報(我所謂的“軟約束”的一種),遭到查處,為我的“軟約束論”提供一個現實的佐證。一些對國企心懷殺心的網友,從此案中看到的可能會是國企又多了一條死罪。但我是不這么看的。我以為,這恰恰說明,國企的自我修復機能還是一定程度保持著,國企不該死。試想,那若是一個私企呢?顯然就“無規可違”了!老板即使以10倍于魯廣余的價格購買10倍于魯廣余數量的茅臺,用以去賄賂官員或者有關機構的當值人員,獲取企業利益(也就是個人利益),擾亂了市場,觸犯了刑律,敗壞了社會風氣,腐蝕了國家機器,也是不會遭到查處的。這一對比,就知道,國企正因為時時都在國家和社會的監督之下,才有許多的關于國企的負面報道,而私企平時在國家和輿論的監督之外,不是像毒奶粉,瘦肉精這樣的死人事情發生,誰也不知道他們是怎樣違法違規擾亂市場坑害老百姓的。
我在閑談之一里還談了這樣一個觀點:“正因為有它們(指國企)的存在,我們才看到市場還有一點規則。如果它們都退出了,例如把中石化私有化了,讓它不再壟斷,那么,到那個時候,現在還開著私家車的‘小資們’,就會看到油價是怎樣的讓你愛不起恨不起,最好的辦法就是把自己的私家車給砸了。假如央企房產公司都退出了,到那時,你就會看到,還在排隊購房的‘小資們’,看到越來越高的摩天大樓,就越來越感到自己的渺小,與大樓更加無緣了!”。我這個觀點,顯然沒有引起人的注意。我很希望網友能夠沉思一下,并且在生活中慢慢去體會。
我的這個閑談國企的帖子,創了我個人發帖歷史的最低點擊記錄,似乎也是最少跟貼記錄。這是個很有趣的現象,說明烏有之鄉這個號稱左翼大本營的論壇里,絕大多數自詡左派的網友,居然對國企一點也不關心,對較深的思考不在意。這是不是左翼正在退潮的一個標著?
國企現在的問題多如牛毛!首當其沖的恐怕是管理者超高的工資。這已經引起民憤。但這不是國企老板的過錯,國家按照右翼學者的“人性論”,“民本論”,“與世界接軌論”,開出的“高薪養廉”的妙策,國企老板干嘛不拿呢?這個板子該打到誰的屁股上?其次,恐怕就是營私舞弊,貪污腐化,任人唯親,拉幫結派。這些問題也要問開方子的人和用方子的人,當初為何要呼天搶地的要擴大企業自主權,廠長經理的用人權。在他們頭頭是道的理論里,只要給了企業最大的自主權,廠長經理最大的用人權,再配以高薪養廉,企業的效益呀,活力呀,職工的主人翁責任感呀,團隊意識呀,統統都不請自來??墒菍嵤┻@些年來呢?幾乎所有的國企烏煙瘴氣,嚴重的人倫道德都沒有了。再次,國企內部的管理改革,一直是隨著國家對國企的改革政策翩翩起舞的。國家大方向一旦確定,企業內部改革決策的起草人,都是企業中層干部完成的。這些中層干部首先考慮的就是自己這個階層及領導者的利益最大化,往往是犧牲一線員工的切身利益。而在企業領導用人權擴大之后,一線員工保護自己權益的可能幾乎是沒有了,只能任管理層宰割。管理者的高薪就是實例之一,職工敢怒不敢言的。復次,許多一般沒有國企經歷的人可能不知道的,現在幾乎所有的國企,都有大批的合同工,臨時工,他們可能是新畢業的大學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在一些不重要的崗位上,還有大批的???,職高生;那些以制造業為主體國企,在最艱苦的一線上,如生產線上,鍋爐旁,高爐邊,組裝車間,還有大批的農民工。這些另冊人員和國企的正冊職工,一個是資本主義,一個是社會主義,冰火兩重天。強烈對比下,許多人的人格完全扭曲。我知道的一個企業,那些年輕的女另冊職工,為了到正冊上去,排著隊與主管和更上級領導上床。有些最后還不見得能入正冊,只得忍氣吞聲,或者含淚而去。這是一個怎樣的世界?誰的錯!有些企業,除了這樣的職工構成之外,還有另一種構成:凡是油水好的,輕松的,出人頭地機會多的,不需要承擔責任的,不需要業績作為獎金基礎的,都是廠長經理的家屬,親戚,國家有關主管部門的領導的家屬,親戚,或者其他裙帶關系者。而為企業做著實實在在的貢獻,創造價值和利潤的,則是社會上招來的。也就是說,一批人養著另一批人。養人的各方面都不如被養的。這是怎樣的不平等?誰的錯?
既然國企有這么多的毛病,那我為什么還是要力挺國企?許多人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考慮,不是替廣泛的老百姓考慮,看到國企有這樣那樣的毛病,就要把國企干掉。然后社會就公平了,正義就得到伸張了。這是街頭攤販的思維。國企現在的毛病,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可治的。這在前文里已經說過了。這里,我還要強調以下幾點。
首先,所有制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最基本的分界。我不是共產黨員,但我是一個堅定的毛澤東信奉者,一個堅定的社會主義者。這就要求我必須堅持公有制,反對私有制。這不是從書本中得來的教條,而是參與和觀察了這些年改革后得到的信念。改革之初,改革的基本出發點是“補課”,“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現在,這個課該是補到頭了,不能無休止的補下去。現在一部分人也富起來了,國家也富有到幾萬億的外匯儲備放在別的國家,該是走向“共同富裕”,完成改革第二步目標的時候了。這就要求現在不是要繼續擴大私有化的改革,而是要向社會主義回歸。
其次,調整收入分配,所有制是最關鍵最有效的手段?,F在,全民創造財富,卻通過私有化的手段集中于少數人手中;全民名義擁有自然資源和生產資料,卻通過私有化為少數人占有。這就決定了,隨著時間的推移,貧富懸殊會越來越大,將從所謂“人民內部矛盾”,衍生出根本的敵我矛盾,讓兩個根本敵對的階級,暴力大決戰。這是國家不需要的?,F在都在談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措施不斷,小民,小資們都其樂融融,似乎調高所得稅起征點,或者加一點工資,他們就可以買得起房子了,就可以與億萬富翁們共同富裕了。這是不可能的。所有制的調節功能,才是決定性的,其他如稅收,工資,社會保險等的調節,只能是輔助性的,只取到微調的作用。
再次,國企遠非一個單一的微觀經濟實體。它實際上是一個政治-經濟-社會三位一體的復合結構。只有廣泛存在國有企業,才可最終保證國家的基本政治和社會的穩定?,F在誰都可以看出,政令出不了中南海,一個房控,控了多少年,也不見效果。這里面的原因很清晰,中央集權向自己精心培養出來的私有財團財閥投降了,中央集權或者其中的核心人物,實際已成為私有集團的實際代理人。這些集團通過和各級政權進行利益勾連和輸送,操控了中央集權的各級政權代理人。這樣的政治-經濟結構下,指望政令出得了中南海,社會穩定得到有效保障,實在是太過樂觀,結果就是越來越龐大的警察隊伍。私有集團正在坐大,當其利益訴求,得不到中央集權的背書,他們有千萬個辦法,勾結政界、學界、各種社會組織和個人,制造社會動蕩。而為社會動蕩代價買單的,必然還將是老百姓。隨著私有化的深化,中國正在變成一個警察國家,很多時候,警察所保護的不是老百姓的利益。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隨著這種狀況的惡化,一般老百姓的基本自由,都有被徹底剝奪的那一天。這是所有號稱為老百姓說話的左派不得不認真思考的問題。
堅持公有制,保護國企,理由實在多多。以上三條提出之后,今天的閑談,我想暫告一個段落。下次,我再閑談一下,國企的經營,壟斷之類的問題。到時候,我將提出其他的理由,繼續支持我堅持公有制,保護國企的論點。
右而左更多文章請見:右而左新浪博客/右而左的天空http://blog.sina.com.cn/thoughtcafe
2011-04-25
求真者不避污穢——閑談國企(1)
右而左2011-04-24
有位笨笨龍網友在我的博客里,給我寫了兩段留言,我很感動也很感激。我都給了回復,不料今天上博客,看到我的回復都不見了。思來想去,網管刪去文字,大概因為這么兩點:第一,就國企問題,我在回復中質疑了國企改革政策設計者背后的動機;第二,就湖南人包括韶山來的人也很有一些說毛澤東的壞話,在回復中我主張,對這些還在為生存而掙扎的普通老百姓要給以諒解,他們是被現在得到的那點 “自在”(不是自由)欺騙了、被小農意識引入了歧途;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現在的大學生群體。當年,改革派在培養后備軍的時候,采取的是在大學里先進行洗腦、工作之后以利益誘惑,一官半職后“不換思想就換人”加以脅迫?,F在的這些大學生不再是我們當年的天之驕子,其中的絕大部分是要淪落為天涯人。他們和一個廣泛存在的農民工群體結合起來,可能會在中國未來的歷史上演出雄渾的篇章。
本來是想寫我的亂彈之四,見到這些個回復被刪除了,就臨時改變主意,來閑談一下國企。不少沒有國企經歷,對國企所知甚少或者一無所知,卻號稱是左翼的網友,不知道是哪來的一股邪氣,對國企恨之入骨。我想,大概是因為主流媒體(請警惕了,是主流媒體)對于中石油、中石化這些壟斷性國企過多的負面報道之故,此外,還有那么幾家央企介入房地產市場,仿佛他們買不起房子都是央企惹的禍。就欲誅國企而后快!其實這些企業得了國家的好處不假,除了壟斷市場得到的,還有壟斷之外的。例如,國家允許央企定期核銷壞賬,有時候一家央企一次就是幾十億,上百億,有關部門核批之后,啥也沒得說,就一筆勾銷了??墒?,這個便宜不是那么好占的。首先,平時,國企為國家上繳的稅收和綜合社會效益,比它們得到的好處包括沖銷的這點壞賬不知道大了多少倍(沖銷壞賬是一種保證企業正常經營的必要財務手段,凡是企業都有壞賬要沖銷的。國企是國家的,當然是國家來沖銷,而股份公司,那就恐怕要由股東來承擔了。如果既是央企,又上市,這家公司,就是金牌公司。做股票的,不妨專挑這些央企的股票長期持有,保證穩賺的。)第二,國企對于市場的規范作用或者穩定作用是許多人不能直接看到的。正因為有它們的存在,我們才看到市場還有一點規則,如果他們退出了,例如把中石化私有化了,讓它不再壟斷,那么,到那個時候,現在還開著私家車的“小資們”,就會看到油價是怎樣的讓你愛不起恨不起,最好的辦法就是把自己的私家車給砸了。假如央企房產公司都退出了,到那時,你就會看到,還在排隊購房的“小資們”,看到越來越高的摩天大樓,就越來越感到自己的渺小,與大樓更加無緣了!第三,國企在經濟危機的時候,是要承擔主要的社會責任的。早的,1997年的亞洲經濟危機就不說了。就說2008年,危機出現的時候,國家發文不許國企解雇員工!但是,私企就不管這些了。私企老板,只看財務帳本,卸磨殺驢隨時隨地。沒有錢賺,先裁員,裁員還解決不了問題,就關閉,自己出國旅游去了,泡洋妞去了。大家知道柳傳志吧,當時他解雇了多少重要的5-8年的部門經理級優秀人才啊!讓我痛心得和一個朋友慷慨激昂:以前對柳傳志還有點好感,這下他在我心理的位置是完了。鬧了半天也是一個土財主!要是我,我就把這些經理養1-2年再看,實在不行了再給出路,哪能立即裁員,通知下達后,兩個半小時,就在公司數據庫里把解雇者的一切記錄注銷,包括電子郵箱。這在國企是不可想象的。
許多國企管理中卻是有很嚴重的問題。比如說,國企老板的獨裁。這個問題,本來是沒有的,以往老百姓的半張大字報就把他看住了,他那里敢獨裁。改革改出來這個毛病。而其實,國企總裁的獨裁也沒有那么邪乎,真正獨裁的國企老板是那些戴了紅帽子的假國企。它們實際上是裙帶關系的產物,或者就是政府領導人的家族企業。是另一種官員腐敗。這個問題事關官員的職業操守,和國企本身其實無關。李鬼的罪行,不能讓李逵來擔當。這是基本道理。再者,央企這類大型國企,是有特派監察員常駐的,特派監察員拿國資委的工資,不在所駐企業拿工資。而且是輪換制,防止其和企業走的太近。第三,國企的領導是一個集團,大老板不能終身制。這就給下面的競爭者至少表面的均等機會,這些競爭者對于大老板和其他副手的行為都有一種無形的監督或者約束。誰都不敢出錯,不敢有直接把柄被對手抓住。如果國資委無法在本企業的候選人中取得平衡,或者覺得都有問題不合適,就會空降一個大老板來。這就是說,有著一種無形的約束機制在自發的監督國企老板的行為。第四,國企有特有的財務審計制度。每到換屆,就是一次權力的重新洗牌。交班之前,都有一個正式的財務審計。交班之后,無論是本企業起來的,還是空降來的,接任后,首先要做的是拋開正式的財務審計,按照自己的思路,再來一次徹底財務摸底,埋下來的問題往往大部分會挖出來。說了這些,是要告訴對國企不了解的人:國企其實除了相對完善的硬性的制度和規則外,還有許多軟約束。這使國企老板要大手筆營私,不是那么容易的(改制把國企改到私人腰包,是另一個問題。不能混為一談。有興趣的去搜索我的《國企改革:從現象到本質》。其中的之三附在后面)
某個國企二級公司的女老板,曾是某大學的高材生,未婚,和比自己小幾乎20歲的專職司機“戀愛”了。半輩子廉潔的她,接受了“戀人”“現在有點權誰不貪污”的說法,為了“愛情”,伙同財務轉移了600萬美元,除了給合同作案的那個財務的那份,其余都給了“戀人”。后來被其他財務人員告發,“戀人”秘密辦理了移民,早卷款走了。這位女老板被判殺頭,公司上下求情,結果判了死緩。一家公司,在廣東某地設立鋼材銷售中心。有個開批發市場的個體客戶,信譽很好,慢慢的可以被允許賒銷。開始是1000萬左右,后來是2000到3000萬。每次都是到期準時回款。多年下來,信用額度越來越高。在2008年,累計賒銷達3個億。由于危機中鋼材市場一度暴跌,這個客戶匿身而去,不知道是真虧損了,還是之前都是騙局?;蛘呒娑兄=Y果這個主管就此玩完。公司都知道這個清華大學畢業的乖乖生,但是這個業務,他是主管,就此終結前程。辭職還辭不了,因為他走了,領導無法交代,他不能走。還有家公司,小金庫事發,給抓了。他很樂觀,幽默的說了句“都他媽的騎車帶人,就我被抓了”。 這里,順便說幾句小金庫。國企的小金庫是大家都知道的,早不是秘密。其實小金庫不是企業老板的,而是企業大家的。國家有財務制度,約束開支。為了規避制度對超標的獎金,無法列支的財務賬目的約束,有時是為了截留利潤,國企不得不設小金庫。但是,據我所知,規范的國企(不規范的不知道),對小金庫管理和主金庫的管理,沒有重大差別。一般也都是經辦人提交開支申請,主管財務簽字,主管業務簽字,最后老板會簽。截留利潤的目地十則是為了防止下一年度虧損,業績不佳,好把截留頂山。
引述以上這些案例,是想說上文提到的國企的各種硬性規章制度和員工之間的軟性約束無時不在發揮作用。比較可笑的是,還有一個可以發揮重要作用的機構是工會,卻一點作用不能發揮。工會淪落為發電影票,發洗衣粉,為職工購買福利性的購物卡,組織職工室內和戶外活動,例如踏青,秋游之類。職工通過工會組織直接監管企業的權利幾乎沒有了,這也是改革改出來的問題。
國企,尤其是央企,福利之好,一般朋友是無法想象的。說個特例,有個央企(不是中石化),住房都是公司購買成本價分配的,覺得不好的話,賣了自己再買;醫療保險之類的“險”和退休金、養老金之類的“金”,都是千足以上。這且不說,就是工薪也讓私企,哪怕是好的私企,或者外企,“高山仰止”。收發室的人,年薪(含獎金,下同)也遠超10萬,一般一線普通員工,喝著茶,看著報,QQ上聊著天,都在20-30萬,科級30-50萬左右,處級80-100萬。而總裁級200萬,小意思??萍壱陨险撸磺腥粘i_支,吃喝玩樂,幾乎都可以報銷。膽大的,嫖和賭,也敢報銷。這些是不是讓一些讀者眼紅?
國企還有許多的其他問題(下次再閑談),但都不是國企與生俱來的,而是與市場接軌接出來的。只要主義真,就都是可治的。換句話說,它們不是所有制的問題,而是管理的問題。毛主席說過,所有制一旦確立,關鍵的就是管理問題。毛澤東當時提倡的“三結合”,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但是,現在主流媒體和政策的決策者,就是要妖魔化國企的所有制,而把國家經濟內閣在管理方面、監管方面的無能,廢除“三結合”,卻找不到更好的管理方式的失職,掩蓋起來。一些不知就里、對具體不做分析的所謂左翼,對某些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搞垮國企的伎倆,要么漠不關心,要么也跟著對國企天天喊打,顯得好像特有正義感。我倒希望所有朋友,都進國企,去享受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那些對社會主義優越性不知道的人,看看這篇文字就知道了。現在,說是要調整分配,一些朋友就把槍口對準了國企。說是國企是造成了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之一。這真是放走了殺人犯,逮了個好心收尸的。干掉了國企,差距就不大了?這是什么劣質思維?縮小收入差距,是縮小到國企的高上,還是該縮小的私企的低上,這還是個問題嗎?當然是國企的高上,才對老百姓有利,都去給私企10-16小時賣苦力,拿個2000,3000,或者5000,不就集體貧窮了?有人說,“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現在社會主義的國企富有了,那么就都去富有的社會主義國企,這不是順理成章的?怎么能把好的社會主義干掉,讓老百姓都去忍受不好的資本主義?這樣縮小貧富差距,是誰的邏輯?
我是一直呼吁保衛國企的。我一直質疑政策決策者的動機。新國企36條,是社會主義企業的斷根之策,可是,現在許多人對國企命運事關社會主義根基這樣的本質問題漠不關心,卻在一些瑣碎問題上,大發正義之辭,匪夷所思!
我這是一個閑談,就像兩個朋友談天??赡芎懿粚σ恍┤说奈缚冢f我是為既得利益者張目!說我自己一定是個既得利益者。求真者不避污穢,這就是我要對有這樣想法的人說的話。如果今天的左翼(我之所以在這里發帖,還是把這里的許多網友,看作是左翼的)還是個社會主義者,就必須堅持公有制,而堅持公有制,就必須堅決保衛國有企業,不能從行動上保衛,也要從理論上,從道義上保衛,不管國有企業有多少管理方面的問題,也不管你是不是有能力進入國有企業。這是左翼能夠稱為左翼的最低要求。在當今時代,口喊擁護共產黨,就自詡為左派,是遠遠不夠的。今天的多少問題,就是在口喊擁護而造成的。在事關社會主義根基的問題上,得有勇氣和理智說不,否則,你自詡左派,其實和你嘴里罵著的沉船派是一路貨色,形左實右。
有篇一年前的舊文附在這里供參考,要看跟貼評論的,請鏈接: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view=1&id=99159816&bid=2
國企改革:從現象到本質(下)(修改再試請求放行)
右而左
工農聯盟
孤立的看國企改革,眼見海量的國有資產,一夜之間進入個人腰包,批評者必然把板子打在那些實際占有了國企的經理人的屁股上,清算他們的“原罪”;也打在那些炮制了各種低級“改制”理論的主流學者的屁股上,剝奪他們的學術桂冠。這當然沒有錯。然而,國企改革從來就不是一個改革國企本身的簡單問題,也不是一個單純經濟問題。要理解它,就需要一個更大的背景。
早在1954年,毛澤東促成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確立了兩條最高原則: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和社會主義道路。從1955年開始,全國開始實施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三大改造,經過三年的努力,目標順利實現,社會主義的公有制大業初定。之后,經過1962的反復,1964年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這兩條原則,從語言文字成為社會現實。
人民民主專政的最根本的特征是人人平等,工農由歷來的被壓迫被剝削者,成為可以與一切王公貴族(姑且稱為第一等級)和依附在他們身上的知識分子(姑且稱為第二等級)平起平坐的公民,如地道的農民兄弟陳永貴可以官拜副總理,與胡耀邦真刀真槍理論治國之道。這顯然有違第一第二等級的綱常。他們當然不樂意。
毛澤東說“私有制問題基本解決之后,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管理問題。對領導人來說,要以普通勞動者的姿態出現,以平等待人”,“對企業的管理來說,要采取集中領導和群眾運動相結合,工人群眾,領導干部和技術人員三結合,干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勞動者最大的權利是管理權,包括管理國家,管理軍隊,管理各種企業,管理文化教育”?!榜R克思主義基本原則是為人民服務,否則是國民黨作風?!保ㄒ娭醒胛墨I出版社《毛澤東傳》1949-1976下)
國家要交給工農大眾管理,干部們和秀才們要下農村,到工廠,參加生產勞動,與工農大眾相結合。這意味著,唯我獨尊的傲慢,被汗水蕩滌;人上人的優越感,讓雨打風吹去。這一切的確發生過,要使其不再發生,重新找回傲慢的唯我獨尊,脆弱虛偽的斯文,就必須鏟除其得以發生的制度基礎,把工農聯盟肢解開,讓整個工農階級重新成為分散的小生產者,城市游民,只會生產價值和剩余價值的機器。不這樣,便不能駕馭工農大眾。
改革從農村開始,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經典道路。早在1962年,“包產到戶”的思潮就在當時的中央高層領導之間涌動。毛澤東及時發現并把它上升到走什么道路的高度加以批駁,嚴厲制止:“包產到戶這事,不可干”。1978年開始的經濟改革,是1962年思潮的復活?,F在許多人糾纏小崗村的18個手印是真是假,其實這已經無關緊要。緊要的是,那18個手印,無論真假,都事實上“代表”全體農民和改革者簽訂了“改革契約”。那時候,包產到戶,家庭聯產責任制,糧食豐收,脫貧致富,萬元戶,小康,諸如此類似真似假,半真半假的新聞或者故事,從電臺,從報紙,從改革者和理論家的文稿中,源源不斷的灌輸給城里的工人兄弟們,撥動他們的心弦,激起他們莫名的憧憬。似乎,沿著改革者設計的路途走下去,財富唾手可得,小康就在眼前。在大家將信將疑的時候,人民公社于1984年被勒令解散,農村集體所有制終結了,農民復歸為一盤散沙?!肮まr聯盟”這把可以剪除貪官污吏命根子的剪刀,被卸下了半邊。
然而,讓改革者始料未及的是,一種完全在設計之外的力量橫空出世。這就是鄉鎮企業。“農村改革中,我們沒有料到的最大收獲是鄉鎮企業發展起來了,突然冒出搞多種行業,搞商品經濟,搞各種小型企業,異軍突起•••,這是我個人沒有料到的,許多同志也沒有料到,是突然冒出這樣一個效果”。(見鄧小平《改革的步子要加快》)。
何謂“鄉鎮企業”?真如霹靂之后的地衣那樣突然從地里冒出來的?非也!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之后,農村集體所有制建設基本到位,農村生產力得以歷史性大釋放,農村剩余勞動力,開始向農村工業轉移,于是誕生了公社企業。1961年,進入經濟調整時期,在公社之下設大隊,大隊之下設生產隊,此后的農村工業改為社隊企業。這些企業,經過文化大革命后,都得到了良好的發展和壯大。1984年,中央命令撤銷公社和大隊建制,設立鄉和村,社隊企業改名,叫鄉鎮企業。對于“身在桃花源,不知有魏晉”的資改派來講,鄉鎮企業確然來的突兀。
鄉鎮企業成為農村和城市之間重要的橋梁和市場管道,也使城鄉差距有越來越小的趨勢。但是,當它野火春風般發展壯大到足以威脅到某些人蓄意培養起來的“非公有制”經濟的生存時,這些人就對其痛下殺手。先是論證其如何擾亂了市場,如何成為腐敗之源,如何浪費了寶貴的原材料。然后就說,鄉鎮企業理論上屬于其所在鄉或者鎮的全體人民,由于沒有人享受真正的產權,實際上沒有人為鄉鎮企業負責。這套大家早已收悉的,由城里腳不沾泥的老爺們,販賣到農村去的說辭,雖然大范圍的遭到鄉鎮領導和鄉鎮企業經理人的抵制,但是政府出面裁判,采取一刀切,使鄉鎮企業在2000年前后,如同恐龍一般突然絕跡。它們當然沒有鉆到地底下,而是和以10萬計的國有企業同時成為了眾多近水樓臺者的囊中之物,讓他們一夜之間富甲天下。
鄉鎮企業到它死的時候,在全國工業總產值中已經占得“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地位,其他“二分”為全民所有制的國有經濟和在當時已經被全力培養了20多年的“非公有制”經濟(詳見北大潘偉的《農民與市場》)。這個輝煌業績,得益于它的集體所有制。諷刺的是,它惹來殺生之禍的根本原因恰恰是這個集體所有制!因為這個體制和理論家設定的“公有制必然導致效益低下”的前提完全相反,所以必須肉體鏟除它,不然無法證明“非公有制”的制度優越性和良好的經濟效益。
工人比農民更有組織性,集中性,更富有斗爭經驗,國企改革也比農村改革更牽一發而動全身。所以農村改革先行。公社作為農村集體所有制的標志,1984年拔掉了,死里逃生的鄉鎮企業,也因為其集體所有制,在2000年前后被紅牌罰出場外。這樣,那個可以剪除貪官污吏命根子的工農聯盟之剪,就只留下尾大不掉的城市國有企業。雖然在“明晰產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理論指導下,出臺“抓大放小”政策,使數以10萬計的中小企業,化作縷縷青煙,又復歸為黃金白銀,入了許多私人的腰包,但還是有巨量的國有企業,勃然煥發生機,保證了“工農聯盟”的火種不滅。這讓一些人忐忑不安,所以發出“國企改革倒計時”,“無論多大風險”,“必須穩健提速”一類的嘶喊,很有點圖窮匕首見的味道。
“砍枝法”和“砍桿法”
眼前有棵樹,你要砍倒它,有兩種方法:第一種,從樹枝砍起,今天一枝,明天一枝,先砍小枝,后砍大枝。大小樹枝全砍完了,樹就離死不遠了。第二種方法,直截了當,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砍樹桿,砍倒了樹桿,這樹就完了。過去的三十年,吳敬璉厲以寧們使用的是“砍枝法”??车浆F在,滿眼殘葉,一地亂枝,樹要死不活。隨著砍樹事業的深化,民眾的利益越砍越少,砍到社會需要龐大的和強大的專政機器來維護。不幸的是,今天,無論我們的維權人士也好,社會批判的學者如大名鼎鼎的郎咸平也好,還是對準各種表象的和現象的問題猛烈開火的一般網民也好,絕大部分所批判的,不過是“滿眼殘葉,一地亂枝”,對于砍樹本身,是并不反對的。甚至懷著僥幸的心理,面對似乎無法逆轉的態勢,試圖去接納一個美式資本主義的美好幻像。
“三國(全民所有制,集體所有制和‘非公有制’)” 能否歸“晉”,塵埃未定。面對現實,面對工農聯盟即將被徹底解體,已經淪為所謂“弱勢群體”的工農大眾,必須丟掉幻想,準備戰斗,維護社會主義公有制,這是當前一切政治中最大的政治,一切維權中最大的維權。
結束語
本文的上篇從一個案例入手,考察1990年代中晚期關乎工人階級最終命運,不同于以往歷次的國企改革-“轉制”,在“靚女先嫁”,“冰棍理論”等理論的指導下,在許多人并不很知情的情況下,早就進入實質性操作,但隨著其深化,導致國有資產大規模流失,最終引來社會廣泛的質疑甚至批判;中篇著重說明,導致國有資產大規模迅速流失的不是“產權明晰化”,“現代企業制度”這些似是而非的理論本身,而是它們背后起決定作用的政策支持。理論是彈性的,政策是剛性的。社會批判可以對理論和理論的炮制者大加撻伐,但一碰到政策,就必須靜音。下篇也就是本篇試圖說明,國企改革無論是改出的種種亂象,還是改革的理論或者政策,都還只是表象,本質則在于“工農聯盟”這把可以剪除貪官污吏的命根子、確保工農根本利益的制度的剪子。農村分田單干肢解了這剪子的一半,國企改革則是肢解它的另一半。但這一切尚未塵埃落定,工農大眾必須起來維護社會主義的制度。這是最大的維權。
右而左 2010-04-22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