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報道:4月13日22時12分,黑龍江省大慶市讓胡路區喇嘛甸鎮富鑫化工廠非法生產偶氮二異丁腈過程中發生爆炸燃燒。現場作業人員共計14人,9人當場死亡(6男3女),另5人無恙。
又是“非法生產”,又是“政府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又是領導“趕赴現場,指導、處理”,“工廠已停產關閉”。估計又是一家民營企業,反正是9個工人丟了命,老板當然也不會好過了。類似的報道看得多了,報道大體雷同,其它的不想再說,因為事故出在大慶,不由得又想起大慶的“三老四嚴”。
所謂“三老四嚴”,指的是是大慶石油職工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石油大會戰實踐中形成的優良作風。其主要內容是:對待事業,要當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對待工作,要有嚴格的要求、嚴密的組織、嚴肅的態度、嚴明的紀律。“三老四嚴”優良傳統和作風,是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老四嚴”實際上就是一個生產管理問題。當時大慶石油會戰,職工來自國家的四面八方,面臨的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管理問題。1962年5月8日,薩爾圖中區一號注水站的一場大火事故,把基層安全生產規范管理問題“燒”到了人們面前。也正是這一把火,“燒”出了以崗位責任制、交接班制、巡回檢查制、設備維修保養制、質量負責制、班組經濟核算制為主要內容的、聞名全國的崗位責任制。
當年的大慶點多面廣、門類多、戰線長,且有很多崗位需要單獨頂崗,晝夜值班。在這種情況下,落實崗位責任制的實質就是靠自覺、靠崗位責任心,靠廣大石油職工為國家奉獻的主人翁責任感,具體體現在崗位操作的每一個環節之中。為此,油田會戰工作委員會向全油田發出了要嚴細成風,狠抓管理的號召。號召發出后,在全油田迅速掀起了抓管理、上水平的熱潮。最早提出“三老四嚴”作風的是當時的三礦四隊。他們從因工作一時疏忽擠扁了一個刮蠟片的小事中舉一反三,從崗位工人到站、隊領導層層查原因、擺思想、練作風。不久,在隊黨支部的帶領下,全隊開展了“當老實人、辦老實事、說老實話,嚴格要求、嚴明紀律”的活動。黨支部還制定了“干部上崗,工人監督,要求工人做到干部首先做到”的制度。由于大家嚴格執行制度,在全隊逐漸養成了嚴細的作風。這個隊建隊3年共錄取3萬多個數據,無一差錯,在用設備臺臺完好,井井站站達到一類,連續多年被評為油田標桿單位。
1964年2月20日,三礦四隊在石油部召開的全國油田電話會議上做了經驗介紹。大慶工委做出了《關于開展向采油三礦四隊學習的決定》。全油田迅速掀起了“學三礦四隊、趕三礦四隊、超三礦四隊”的群眾運動。同年5月,石油部在召開的第一次政治工作會議上,把他們在實踐中摸索并創造的一些經驗,概括為“三老四嚴”的革命作風。
這一號召的提出,在會戰職工中達成了一致共識,產生了強烈共鳴,涌現了一批典型,其突出的代表就是地處油田邊緣的李天照井組,這個井組的典型性,不僅在于它投產30個月從未發生一次事故,井場上各種管線和設備沒有一處漏油、漏氣,大小工具無一件損壞丟失,所記錄的上萬個生產數據無一差錯,更在于做到了“四個一樣”,即“夜班和白班執行制度一樣,壞天氣和好天氣執行制度一樣,領導不在場和領導在場執行制度一樣,沒人檢查和有人檢查執行制度一樣”。
大于當年還是學生,聽了他們的經驗介紹,非常佩服。所以后來特地到大慶看了看,親眼看得工人蒙著眼睛在油塔上值班一步不差,看過他們一絲不茍的交接班記錄,看過他們賣肉師傅“一刀準”的精彩表演。大慶的這個科學管理才是真正的科學管理,而且完全是他們自己摸索出來的,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大慶制造。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耳聞目睹和后來在工廠礦山的實踐體會,所以后來對那些說什么“大鍋飯,養懶漢”的對社會主義工人階級的污蔑嗤之以鼻,對引進的“打卡上班,,監工管理”的那一套以鼻嗤之以鼻。因為比起“大慶制造”,那一套不知道要差上多少個檔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