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見有“晚年張國燾在加拿大幸福生活”之類的文章在網上流傳,某些網站還將其視為“歷史的真相”加以推薦,置于首頁。
此文原由 秦全耀 先生撰寫發在鳳凰網等博客上,標題《不是凍死的,晚年張國燾一家在國外的幸福生活》。文章頗熱,點擊達三萬多次。跟帖者眾。
文章開篇指責:“大陸從沒有過任何一個記者進行過采訪報道,不知何時對于張國燾的死卻有了這樣的描述‘1979年12月3日,一個風雪交加的冬夜,天氣異常寒冷,在加拿大多倫多一家老人病院的病床上,一位老人忍受著嚴寒的侵襲。身邊沒有護士,也沒有親人。他就這樣凄慘地客死異國他鄉……’”。
文章質問“幾乎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張國燾的晚年貧寒就像‘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樣是被活活凍死的……難道加拿大這個國家就是個‘萬惡的舊社會’?”
文章斷言:“所謂“凍死”是不存在的。如果一旦被凍死,多倫多的這家老人院將面臨倒閉和巨額賠償。別忘了加拿大不是前蘇聯,是個典型的民主國家,連時任總理特魯多都在眾目暌暌之下,何況個老人院?!?/p>
筆者看了這些說辭后,不禁啞然失笑:秦全耀義憤填膺卻是搞錯了對象?!皟鏊馈闭f的來源恰恰不是大陸,而是來自號稱“自由世界”的臺灣,出自時年75歲,一生堅決反共并且也與張國燾結成莫逆之交的國民黨要人蔡 孟堅老 先生之筆,由 張國燾 夫人楊子烈親口說出。發表的時間是在張國燾去世后的第二個月。在此,本人愿意小施筆墨澄清一二。
蔡孟堅曾任國民黨特務組織中統局少將處長,當年因抓捕了中共特科負責人顧順章而名聲大噪。一直深得蔣介石宋美齡夫婦賞識。
蔡孟堅與張國燾同為江西萍鄉人。1938年張國燾叛黨后,國民黨軍統局長戴笠親領張國燾到蔡孟堅家,使得兩人相識。漸漸地,兩人關系由“鄉誼發展為友誼”。后來張國燾在軍統混得灰頭土臉,蔡孟堅拉兄弟一把,將張介紹給另一同鄉甘家磬。甘家磬時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長朱家驊的機要秘書,朱家驊因此得知張的情況,遂將張國燾安排為中統“對共斗爭設計委員會”中將委員兼主任秘書的職務。
蔡孟堅晚年離開臺灣到美國定居,與客居加拿大多倫多的張國燾仍然關系親密,1977年圣誕節前,蔡孟堅飛赴多倫多看望張國燾,并寫就《張國燾夫婦概談今昔》一文在臺灣聯合報上發表。
1979年12月5日,美國舊金山英文媒體登出張國燾去世的消息,蔡孟堅看見后立即打電話給 張國燾 夫人楊子烈,告慰逝者親屬。兩人在電話中因悲痛而泣。一個月后,蔡孟堅寫出悼念文章《悼念反共強人張國燾》,贊譽“國燾為人,坦直平正”,發表于臺灣傳記文學出版社1980年元月號的《傳記文學· 張國燾 先生逝世特輯》①。全文共分九個部分,第一部分小標題正是:“他在加拿大臥病凍死”,詳細敘述了張國燾的死因。
文章中是這樣講述的:
11月5日金山英文報載“中國共產黨創始十二人之一最后一人張國燾在加拿大多倫多老人病院逝世”消息,我立即叫長途電話找 張 太太,她不在家,但有人代為答話,說:“ 張老 先生在大雪嚴寒氣候下凍死了?!彪娫捈磾?,隔晚 張 太太在哭泣中與我通話,她說:“國燾在三日前凍死了?!彼诒瘧嵵薪又嬖V我:“本來國燾病況在今年較有好轉,中風中右手腳稍能轉動,有時可以慢慢的勉強上下床,頭腦與說話,也較清楚,上月二十六日他滿八十二歲,三個兒子接他在大兒家,媳婦及孫兒女們全體為他祝壽。他在高興中有談有笑,玩弄孫兒輩,僅說:“病院暖氣有時關閉,冷得他時作吐嘔?!薄垺√谒退挡≡簳r,帶去幾床毛毯,為他加蓋,殊料這個官辦老人病院,養病老人多,護士少,醫生更少,每日服侍三餐,隔日為病人洗澡外,平時病人按鈴,多不理會。在本月初數日,當地大雪不止,這位終日睡在窄狹病床上的國燾,有時轉身,被毯即掉在床下,自己無法拾起,叫人也無人來助,只有咬緊牙齒受凍,三日五時起,他大吐大嘔兩小時,就此昏迷不省人事,待叫醫生診斷,證已絕氣。 張 太太及兒媳趕到時,已把他尸體停放在病院太平間,家人觀此慘況,痛哭憤怒不堪……(詳見附件)
以上就是張國燾因受凍引發嘔吐最終導致死亡的情況。蔡孟堅文是目前所見最早、最直接的敘述。張國燾的家人從未異議。
滑稽可笑的是,上述事實情況在秦全耀先生文中經過七拐八拐后就完全不存在啦,用“加拿大是個典型的民主國家”這類高帽子一戴,張國燾客居它鄉的日子就變成幸福生活了。擁躉們也紛紛附和,對張國燾當年的背叛作褒美狀,或曰叛變才能幸福,或曰隊伍中人應該以此為光輝榜樣云云。這就更讓人發笑了。張國燾自當年逃離延安后一直就是灰頭土臉,處處碰壁,失道寡助,連個臺灣都呆不下去,只能遠離故土客居異國它鄉,茍且求生而已。這怎么個幸福法?對此,楊子烈老太太在張國燾去世后對蔡孟堅說的那一席話最具實情,老太太說:“我們做共產黨20年,反共產黨40年,一生未享到半點幸福,天道真不平呀!”。這悲憤的話令蔡孟堅這樣心狠手辣的老牌特工也悲從心來,不禁跟著哭起來。(見附件)如此鮮明對比令“晚年張國燾在國外的幸福生活”之說顯得多么的搞笑。
除上面所講之外,秦文所述其它部分也為不實。比如秦文說道:
“本博秦全耀加拿大的朋友找到了墓地埋葬的原始登記材料:
死者姓名:Kai Yin Chang (張愷蔭)
年 齡:(空缺)
去世日期:1979 年12 月 3 日
土葬日期:1979 年12 月 4 日
如果看了這個記錄,從去世到下葬只有一天之隔,所謂“無錢安葬”“到處求助”,應該是胡說八道?!薄 ?/p>
對此需指出:對于墓園來說,安葬者的這個資料屬于死者及家屬的隱私,不能公開?!∏亍∠壬呐笥咽侨绾胃愕竭@個原始登記材料的?再說按照常理,一個人自辭世到下葬之間起碼還要安排個親朋好友告別之類,何以匆匆忙忙“從去世到下葬只有一天之隔”?翻閱張國燾年譜,張國燾安葬時間為12月5日②而非秦文所稱的12月4日,蔡孟堅文中也交待得很清楚“五日已行安葬”。秦文將人家的安葬時間亂寫一氣,對逝者不尊。于是要問:究竟是誰在胡說八道?至于安葬費用,張老夫人也講得很清楚“有些款項洽由病院墊付”,且墓碑尚待完成。這些情況 秦全耀 先生似乎一概不知。
最后,秦文結尾稱張國燾之墓“與其它墓不同,張國燾墓的方向始終是向著東南方向,向著中國,向著他的家鄉江西萍鄉。老秦猜想,他生前一定有過叮囑:兒啊,爹死后,將爹的墳墓向東方……”。這種寫法用作煽情確實不錯,但是筆者文件夾收藏的實地照片顯示其方向并無特別之處。
縱觀全篇,秦全耀先生下筆甚為煸情,胡吹亂寫,不打草稿,離實際差之甚遠。而如今但凡此類煸情之作大都是假貨。嘖嘖。
中間為張國燾夫婦墓碑,方向并無特別之處
注釋:
①原文登在1980年元月號《傳記文學》(第36卷第1期,總期第212號,臺灣傳記文學出版社),后收進蔡孟堅回憶錄《蔡孟堅傳真集》。
②盛仁學編:《張國燾年譜及言論》,解放軍出版社1985年版,第95頁。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