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假設性的命題是由受到左右兩派共同不滿的退休雙軌制引發出來的。歸納我們已經完成、將要進行、可能實施的退休制度的改革進程,應當是
——先企業。
——再事業。
——最后有可能是公務員。
第一個階段已經基本完成。按照溫總理在與網友們續寫的“幸福網事”的過程中披露的情況,之所以會出現他在企業工作的同學退休金遠遠少于作公務員和事業干部的情況,是因為企業最先實行了養老社會化,而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尚未開始實行。
第二個階段現在已經開始部署了,改革的對象是事業單位的約4000萬人。在他們的改革過程中,退休待遇問題也要逐步走向社會化,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要自己交錢養自己。這個階段的實施取向,據專家說大概還是老人老制度新人新政策,但有一點無庸置疑,那就是他們的改革結果,肯定要比第一個階段的企業職工養老待遇好得多。
第三個階段按理說應當輪到國家機關公務員也就是人民公仆陣營了。但由于第二階段還剛剛醞釀,想來第三階段至少也是猴年馬月的事情,我們這代人不一定能夠看到,也就暫時擱置這個話題吧。
綜觀上面三個階段的安排,我們會發現從利益減損上看,是先向人數最多的憲法領導階級在下手,讓他們從下崗到失業最終自己買保險來給自己養老。然后再從人數第二多的次領導階級準公仆身上下手,讓他們逐漸在身份上和企業人員看齊。最后才有可能輪到人民公仆們來向主人翁靠攏,讓公平正義能夠像太陽一樣普照神州。這里邊的邏輯順序就是誰不想社會化就最難社會化而讓別的階層來率先社會化,都是和尚頭上的虱子了,還能再忽悠誰呢?
回到標題提出的問題,我們可以斷定的是,假如是毛主席來搞這樣的養老社會化改革,那先對誰下手后對誰下手的順序,肯定是要倒過來的。按照毛澤東思想的靈魂和核心,他老人家定然是先改國家機關公務員這些人民公仆,然后再改國家的主人翁的。因為毛主席在世的時候,那些干部們也沒有什么特權,還要被群眾監督,只要一給自己改出什么好處,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嚴重時更要挨批斗,又哪里敢先砸老百姓的飯碗來讓自己先富起來呢?不過話又說回來,或許正是這樣的緣故,那些先富起來又最不愿社會化的階層,才連開國領袖生日忌日統統要省略甚至連雕像也要推倒吧。
表面上看起來不過是誰先誰后,實際上,這里面的奧妙可是無窮豐富而深厚耶。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