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恒:追思湘波兄
3月23日晚
我接到同事沈金花的電話告訴我說劉老石出車禍了
我問嚴重嗎?
她說具體情況她也不是很清楚是小毛驢農場的老六告訴她的
我根本沒在意
因為我知道老劉就像他的名字一樣
一塊最堅硬的石頭
哪會有那么脆弱?
他不會有什么事的
夜越來越深了
我卻毫無睡意
心中隱約感到有點兒不大對勁
趕快打電話給鄉建中心的小白
小白告訴我說老劉是在前天傍晚回家的路上過馬路時被車撞了
正在天津醫院搶救情況好像有點糟糕
3月24日早
我、志偉、德志、衛宏、昌平、涂名、邱建生和劉海英
大家分別從不同的地方趕到天津武警總醫院去找劉老石
我和老劉是在2001年的年底認識的
那時我剛剛結束流浪歌手的生涯回到北京在明園打工子弟學校做志愿者教孩子們音樂課
那時他在天津科技大學做老師組織大學生社團經常帶著學生們跑到農村去實踐調研支農
大概是12月份的時候
他指導下的新希望學生社團要在學校附近工地舉辦一場慰問工友的聯歡活動
老劉就叫我過去和他們一起去給工友們唱歌
那是我第一次到建筑工地工棚里給工友們唱歌
工人們工作生活環境的極度惡劣和對精神文化的強烈需求
這種鮮明的對比導致了當時就讓我產生了一個強烈的念頭:
我要搞一個工人演出隊
專門為工人們義務演出
從天津回來后我就找到王德志和許多開始商議籌備成立打工青年文藝演出隊
并開始嘗試去建筑工地搞一些小規模的義演聯歡活動結果很受工友們的歡迎
2002年3月份溫老師在中國改革雜志社要籌辦《中國改革農村版》雜志
老劉、李昌平、邱建生、衛宏、志偉等我們大家相聚相識在中改雜志社
那時老劉做兼職編輯
每周天津北京兩頭跑
那時我們參與編稿子
每天熱火朝天特帶勁
2002年5月1日
在老劉和昌平的支持下打工青年藝術團正式宣告成立了
他倆也經常隨藝術團到工地一起參加演出活動
我們給工友們唱歌鼓舞加油
他們就在現場給工友們派發雜志和宣講三農政策
那時候的日子是多么令人懷念的一段美好時光啊
2003年寒假期間溫老師和老劉發起組織了第一屆大學生支農調研交流會
我主要協助老劉負責支農歌曲改編創作和影像記錄工作
從此便拉開了轟轟烈烈的全國大學生社團支農運動
從此千千萬萬的大學生支農隊員們高唱著支農歌曲帶著理想和熱情奔赴祖國各地
而老劉則是這場支農運動的總指揮
之后的幾年里
我們成立了工友之家主要在城市關注和支持新工人的工作
老劉則成立了梁漱溟鄉建中心主要關注支持大學生和農民的工作
雖然我們所關注從事的工作領域和服務對象不同
但是在我們彼此之間卻也形成一種默契和認同:共同的事業,不同的分工
期間他偶爾會邀請我去鄉建中心跟大學生和農民朋友們一起唱談交流
我也會偶爾邀請他來工友之家和工友們一起座談聊天
但平時我們總是各忙各的
彼此也越來越忙很少相見
但是只要每次相見
他那永遠兄長般無私熱情坦誠樂觀的笑臉
都會再次加深印刻在我的腦海和心間
那是一種不必相見但隨時都在的感覺
那是一種無以言語但永遠都在的聯系
直到現在
我還是沒有覺得你真的是離開了我們
直到現在
我還是認為只要我呼喚你一聲你就會馬上回來
湘波兄!
你現在就回來吧
我要唱首新歌給你聽
我要和你一起喝酒暢談我們的下一個十年
過去的十年我們分工太多合作太少
下一個十年我們要緊緊地握著手一起朝前走
湘波兄!
你現在就回來吧
大家都等著你回來分派工作
我們的事業才剛剛開始
未來的道路還要等著你來帶領我們一起朝前走
我知道
你是太累了
現在正好可以休息一下
你安心地休息吧
不要為我們擔心
你看
時代在改變
道路在那里
無數顆頑石
扎根于大地
——你的兄弟:孫恒等你回來
2011年3月29日凌晨于皮村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