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與花明樓
二兩 2011-3-26
看到習近平副主席在韶山為毛主席銅像獻花的新聞,我不禁想起三年前去韶山的一些感觸。
上午九點從長沙出發,約十點就到了韶山。那時湖南剛剛經歷了百年不遇的冰雪災害,道路兩旁的積雪還在融化,一群孩子在雪地里和著泥瘋鬧,媽媽們跟在后面追喊,眼前的感覺似曾相識,應該到了毛主席故居了。
在路邊見縫插針停好車,順著人流上了兩個土坎,眼前一片開闊——著名的韶山沖池塘和后面人盡皆知的故居——我上小學的時候來過,帶著紅領巾在池塘前照過相;那時候不懂事,只想在池塘里撈起小魚,或在菜地里挖出紅薯,當然最開心的就是滿山遍野去摘映山紅,跑累了,一壺水,兩個發餅,嚼得滿嘴掉渣。我仔細搜索著眼前的一切,發現一點兒都沒有變。
參觀完故居,我感覺毛家頂多算個中農,是勤儉持家的中國農民的典型代表。如何判斷,看看廚房就行。毛家廚房不大,灶臺上一大一小兩口鍋,一大一小兩個熱水缸,灶眼在前,添火,燒水,做飯,估計就是毛母一個人忙活。據說毛爹脾氣暴躁,常把幾個小崽打得雞飛狗跳——廚房就成了他們的避難所,這倒也間接地幫了毛母。
出了故居,順著小溪往山坳里走,梯田般的菜地一級級向山上延伸,隔幾級田是一個水塘,毛家水塘在最下游,景致與我小時印象基本相同;變化在于,毛家的左鄰右舍都已蓋成了漂亮的磚瓦房,很多院里停著私家車。不可思議的是,住在最上面的一戶把自家的老水塘修成了一個小型水庫,我心想,它要一截流,底下的水塘不都見底了?不知鄰里間如何協調的,看來毛主席后人不太管這些。
轉一圈下來,肚子餓了。放眼一望,很多農戶家都開了土菜館,我們幾人挑了故居斜對面的一家毛氏菜館落座,老板自稱是毛主席親戚。我知道韶山沖姓毛的多,就打趣他攀龍附會,哪知他認真起來,指著墻上一張大照片自豪地說,那個打著赤腳沖著毛主席笑的人就是他爹,主席遠親,不像吹牛。三菜一湯,紅燒肉、紫菜苔、蒜苗炒辣椒、酸辣湯,吃得渾身冒汗蕩氣回腸。紅燒肉不像京城毛氏菜館里的那樣軟爛細膩,塊大,皮厚,硬扎,透著湖南農哥的霸蠻和實在。
飯后上一壺煙熏土茶,和老板聊天。開飯館的都發了吧?嘿嘿,托主席的福。周圍蓋這么多飯館毛主席后人沒意見嗎?沒聽說過。自己可以隨便蓋嗎?那當然不行,不能超出宅基地范圍。有遷走的農戶嗎?沒有,只增加了一個武警中隊,就住在我旁邊的大屋里。是怕人搞破壞嗎?那到不是,哪個會來破壞毛主席故居啰,主要是怕起火,消防,現在逢年過節來的人太多,有些游客亂放鞭炮,蠻討嫌。這里還能放鞭炮?當然可以,只要不在故居旁邊放,就沒事。
我問老板,劉少奇故居離韶山有多遠?說不遠,才六七十里地,在寧鄉花明樓。一看時間還夠,結帳,開拔。
車沿著縣級公路不緊不慢的開,到花明樓時快三點了。停車場很氣派,估計可停兩百多輛車,不過加上我們的車,現場總共才四輛,奇怪。
走向西大門,傳達室一位婦女沖我們喊,來,來,過來買票了!
還要買票?我問。當然了,50元一位!朋友搶在前面要付帳,我堅持要自己掏錢,特意從北京大老遠的過來看劉主席故居,當然不能讓人家掏這50塊錢。
我在北京常接待來自各地的朋友和同學,印象中故宮的門票是60元,長城45,頤和園30,隨口問道,里面都有什么?門票上(印了)好多景點咧,你們自己游啰。
既然成了游客,那就慢慢游吧。這大園子的面積真是超出了我們一行人的預料,包括劉少奇銅像廣場、紀念館、文物館、劉家祖墳、故居、花明樓、萬德鼎、乘坐的專機、修養亭等景點,我感覺有一千多畝地,全部走下來累得夠嗆,歇了好幾晌。后來出大門的時候又特意去問了,說800多畝,難怪。
有個小插曲。我們快走到紀念館的時候,迎面過來一群人,問我們,你們是去看紀念館吧?答,是啊。回去吧!還在施工呢,沒搞完就收門票,凈騙人!一聊,才知道是南昌來的江西老表,也是看完韶山后來的花明樓。這幾位抱怨說,前面的景點你們看了吧,哪有把自己家的祖墳也當旅游點的?大家無言。
劉主席故居在大園子最里邊的東北角上,坐東朝西,房前有條向北的路與外界相通,但兩扇上了鎖的鐵門把鄰居農戶擋在了外頭,鐵門兩邊是圍墻。有意思的是,圍墻向西延伸的時候遇到一口水塘,這口塘一半在劉家,一半在外面,估計產權沒理清楚,水塘中間不好砌墻,于是在墻的盡頭用鋼筋悍了一張大網伸向水面,擋住企圖從側面爬過來的人——這個意思傳達得很明確,這是劉家領地,閑人勿入。
劉主席故居共有30多間房,只開放了21間,沒開放的屬劉的伯父家,還住著人。劉家的廚房很大,三個灶眼對著柴堆,灶臺在另一側,中間由火墻隔開;灶臺上兩口大鍋,一個大熱水缸,三個小熱水缸。廚房里沒兩三個人估計忙不過來,這也看出以前劉家的殷實。
我們走到花明樓大塔樓前的時候,已是下午五點了。一位中年婦女正要關閉大門,我們要求進去,不肯。我靈機一動說,我們幫您上去看看還有沒有其他人,也省得您爬樓了。她邊笑邊關門說,快去快回!于是飛速上下。塔樓是鋼結構仿古的,很新,空蕩蕩的沒啥看頭,不過樓頂視線很好,諾大的園子望不到邊,里面一家散戶都沒有,清理得干干凈凈。夕陽西下,萬物映輝,鴉雀無聲,好一座私家大花園!
塔樓南面是一個大廣場,九根盤龍大柱圍繞著一座巨型石鼎。印象中除了皇宮,恐怕只有泰山下的孔廟才有盤龍柱,沒想到在這里見識了。石鼎周身刻一萬個德字,其中四個人手寫的大“德”字分刻在四面,北面是劉少奇、東面鄧小平、西面江澤民、南面毛澤東。我記得,中國古代對于南、北的位置是不會亂來的,沒想到在這里又見識了。
離大門不遠的水邊有一座建筑正在施工,問民工,得知修的是劉少奇和王光美的骨灰合葬墓。好風好水墓占盡,花香草翠蝶擁全。不忍打擾,匆匆離去。
出門時太陽已落山了。在周邊轉轉,大多是些南貨店、五金店和修車鋪,也有一兩家米粉鋪。都沒心思吃飯,趕緊上路。
路上大家很自然就聊到了毛、劉兩位先輩。
聽老人講,解放前劉家是寧鄉有名的大地主,解放后的成分定為了富農,現在看來,這個園子只怕就是解放前的劉家園子,這不又回去了嘛。
可不是,大老遠的誰愿意逛私人園子,怪不得沒人來。
毛、劉雖然都是湖南出來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但講良心話,毛才是徹徹底底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前面,一定還要加上“偉大的”三個字才能表達清楚。
國內媒體關于毛、劉的敘述很多都自相矛盾,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更是不遺余力的把二人的政治分歧描繪成個人恩怨。說實話,我以前也搞不太清楚。毛主席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參觀完韶山與花明樓之后,我心里有底了。
毛主席的話真不虛妄呀,實地去看看,真的勝過千言萬語。
習副主席最近去湖南調研,特意去了韶山為毛主席銅像獻花,還去了花明樓,和“紅軍的軍魂”——彭德懷的故居。據說他以前已去過兩次韶山。
我想,他心里肯定比我們更有底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