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新讀之《眾狗不悅》
蘇軾是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博學多才,經(jīng)史子集,無一不通;詩文書畫,樣樣皆精。更難能可貴的是他持操守,重名節(jié),恃才而不放曠,傲物而不為名。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始終關(guān)注民生,心憂天下。他見逐于改革派,不容于保守派,命途多舛,屢遭貶謫。被命運捉弄的東坡,竹杖芒鞋,吟嘯徐行,始終微笑著從容漫步在坎坷的人生路上,那是何等的瀟灑,怎樣的風骨啊!頑石一向仰慕蘇軾的風采,今讀其《眾狗不悅》,更是傾倒在他豁達、詼諧的文字里。
原文:
惠州市寥落,然每日殺一羊。不敢與在官者爭買,時囑屠買其脊骨。間亦有微肉。熟煮熟漉,若不熟則泡水不除。隨意用酒,薄點鹽,炙微焦食之。終日摘剔,得微肉于牙綮間,如食蟹螯。率三五日一食,甚覺有補。子由(蘇軾的弟弟蘇轍)三年堂庖,所食芻豕,滅齒而不得骨,豈復(fù)知此味乎!此語雖戲,極可施用。用此法則眾狗不悅矣。”
新讀:
惠州偏僻荒涼,“發(fā)展就是硬道理”的春風還未吹過羅浮山,因而集市破敗蕭條,往來人口稀少。
盡管如此,集上屠家每天還得宰羊一只,因為必須供應(yīng)官家和少數(shù)先富起來的人。我被貶來到這里,自然不敢與官府和富豪爭買羊肉,只好拜托屠戶買些羊骨頭。骨頭上偶爾還會有一點未完全剔除干凈的碎肉,對我來說,這就算是如獲至寶了。我把羊骨頭放到鍋里文火燉煮,待到鍋里沒有了那層泡沫雜質(zhì),骨頭就已經(jīng)煮熟了,撈出瀝干,在上面隨意灑些酒,稍微抹點鹽,然后架到火上烤到微微焦黃,就可以吃了。一天到晚,我有空就抓根骨頭,仔細剔出縫隙里的肉屑,慢慢咀嚼,簡直就像吃陽澄湖大閘蟹腿那么鮮美,頓覺天下美味莫過如斯。我三五天就吃一次,覺得對身體十分有益。按照祖宗傳下來的經(jīng)驗,吃什么補什么,我現(xiàn)在經(jīng)常啃骨頭,身子骨倒是越來越硬朗了。
子由,我的弟弟,你多年吃著“特供”,嘗盡山珍海味,哪里能享受到我現(xiàn)在的口福呢?你一定不知道轉(zhuǎn)基因、地溝油是啥滋味吧?你們天天喝著人奶,會知道我們喝三鹿奶、皮革奶的感受嗎?你們吃的那些佳肴,一口咬下去,牙齒淹沒在肉里都還沒碰到骨頭,所以你們越來越缺鈣,骨頭越來越軟,見到什么山姆、太君就“祖宗”“爺爺”一通亂叫,天下人都在戳你們的脊梁骨,你還不知道吧。你們吃剩的那些東西,喂飽了多少白狗黑狗啊!
弟弟,你不要光會表演作秀,也下到底層來體驗一下大哥我的生活吧。大哥給你多烤幾次羊骨頭啃啃,包你回到朝廷后膝蓋不再發(fā)軟,見到洋人腰桿也能挺直了。當然,用大哥的辦法,殘羹冷炙都沒剩下,眾多的白狗黑狗就不會高興了。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