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病的叫先生,現在叫醫生,雖然都是同一種職業,但是很明顯這兩種稱呼有著很不一樣的內涵。
叫先生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就會產生一種敬重、一種信任、一種崇拜、一種可以把自己的生命交付到他手中的那種安全感。而叫醫生的時候我們有這種感覺嗎?前兩天才出了一個寫微博的冷血醫生,招來鋪天的罵聲。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差別呢?歸根揭底是道德的缺失。行醫者做的是懸壺濟世、普救眾生的事業,而不只是一種掙錢聚財的職業。只有懷有一種敬天愛人、普世濟困的仁愛之心,才能做好一名醫務工作者。有仁心自然有醫德,有醫德自然能守紀律,也就自然會有正氣,只有這樣才能稱得上先生。
其實,這些問題不止是這一個行業的問題,而是一個普遍的社會意識形態和價值取向的問題。“一切向錢看,只有向錢看才能向前看”,這種思想是造成先生變醫生的根源,一切向錢看的前面是一片“冷血動物”。“冷血醫生”并不是第一個觸碰道德底線的人,而是觸碰到了這個最敏感的行業,他只是把醫生當做了一個職業而已,他畢竟還是一個誠實的人。如果不改變人們的意識形態和價值取向,還何談醫德、醫風。這并不是搞一個什么什么活動就能解決得了的問題,要知道還有一種職業叫官員,古語講“上行下效”這才是我們要深思的地方。
做有道德的人,修養我們自己的身心,用仁愛之心去做我們濟世救人的事業,從醫生做回先生,任重而道遠。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