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爭鳴 > 網友雜談

知青黃小虎:世界上最卑賤的人生活中也有歡樂

黃小虎 · 2011-03-18 · 來源:烏有之鄉
臨時專題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馬場座落在天山北麓的巴里坤草原上,這里冬天“千里冰封,萬里雪飄”,處處銀裝素裹。每一代人都有成為自己驕傲的獨特經歷,我們這一代人的驕傲,就是在上山下鄉之中,度過了自己的青春。

  離開學校走上社會已經30多年了。30多年的人世滄桑,許多事情已經淡忘了。也有許多事情,永遠忘不了。例如,最初走上社會的情景,不論如何,只要閉上眼睛回憶,就好象歷歷在目。l968年2月,我正在青海西寧市參加一個活動。一天,突然接到姚佳林從北京打來的長途電話,說是總后勤部所屬新疆伊吾軍馬場到海淀區招工,同學們已替我報了名,要我趕快回京。解放軍的企業,部隊的職工,這對那個時代的青年學生來說,是多么誘人的前景啊!我匆匆趕回了北京。但是我內心深處,對這次招工并不抱多大希望。事情是明擺著的:“文化大革命”一開始,我母親就被打成“走資派”,屢遭批斗,不久,父親也因歷史問題,被“揪”成“叛徒”。那時,一個有這樣家庭背景的人,前景是暗淡無光的。我懷著試試看的心情,與同學們一起去見了馬場來京招工的萬天恩同志。輪到談我的情況時,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講了一大堆好話,我自己卻只是極簡單地表了一個態:我愿意到軍馬場去接受鍛煉,如果能去,一定努力工作;但如果我的家庭情況不符合馬場的招工條件,我也能充分理解并正確對待。不知是大家的好話起了作用,還是我的“正確對待”感動了老萬,幾天后接到通知,我被錄用了。那時的感覺,真好像心上壓著的一塊大石頭落了地。父親也很高興,說:不管怎么樣,也就是參軍了。年青人應當離家遠一點,去見世面。我一方面高興,一方面仍隱約感到,象我這樣的人,不管走到哪里,都要準備著經受磨難。

  以后的經歷,證明了這種預感。馬場雖然地處偏遠的邊疆,但并不是世外桃源。每次,只要千里之外的北京有一點政治動靜,這里就會與全國其他地方一樣,掀起“階級斗爭的風浪”。階級斗爭,有斗爭對象,有依靠對象,有團結對象。我的父母有“嚴重問題”,顯然是不能依靠的;但我本人成分是學生,沒有復雜的歷史問題,又是在學校入的黨,因此可以歸于“可教育好子女”之列,算是個團結對象。那個時代,所謂團結對象,亦即不可信任分子,要隨時注意他的動向,保持高度警惕。于是,基干民兵,我不能當;選先進、評“五好”之類,即使群眾一致同意,領導也不批準;黨員予備期,五年、六年、七年,仍不能轉正;黨內重要會議,我不能出席;清理階級隊伍,我一度被列入另冊。我出身于干部家庭,從小過集體生活,受的是信仰共產主義、作黨的事業接班人的教育。“文化大革命”前,我長期是學校里的“尖子”,擔任班、團干部,可謂“一帆風順”,自己也常常有志得意滿之感。可是,一場暴風驟雨之后,我突然從顛峰跌落谷底,從天上掉到地上。過去,我是自己所熱愛的隊伍中的一員,現在卻被隊伍所拋棄。對于不諳世事的青年來說,如此巨大的反差,帶來精神上難以忍受的創痛。那些年,每當我讀到唐朝詩人王駕的詩句:“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總是聯系自己的遭際,感慨不已。

  應當說明,盡管個人遭受不幸,我對主導當時社會的政治思想路線并未有絲毫懷疑。相反,我完全接受關于“文化大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并且自覺地用這個理論來觀察社會,觀察別人。一方面,我是當時政治路線和思想理論的受害者;另一方面,我又是這一路線和理論的捍衛者。同時扮演雙重角色,必然要在思想上尋找平衡點。我閱讀歷史,發現舉凡大的社會變革,如法國大革命和俄國十月革命,群眾起來,各種勢力交織在一起,難免有無辜的犧牲者。我想,“文化大革命”自然也不例外,如果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發展需要我做出犧牲,我應當毫無怨言。只要春色尚在,在不在我家,倒無關緊要。就這樣,我找到了支撐自己的平衡點。至今,每當我回想起當年那扭曲的心態,仍會感到陣陣苦澀。但是,我也始終不愿徹底否定那心態。畢竟,甘愿犧牲的出發點是純潔的,絲毫沒有現在社會上到處彌漫的金權的臭味。

  現在的許多書籍、文章,反映“文化大革命”中的人的遭遇,往往是苦難連著苦難。其實,這只是事情的一個方面。據我的體會,世界上最卑賤、最微不足道的人,生活中也有歡樂。勞動的歡樂,與朋友交往的歡樂,獲取知識的歡樂,欣賞大自然美景的歡樂,這都是天賦的、苦難命運也剝奪不去的人權。

  伊吾軍馬場,是我告別學校生活、走上社會的第一站。以前,也有機會接觸工農,但身份還是學生。這次,則是投身社會底層,成為普通百姓的一員。至此,我才真正了解工農大眾怎樣生活,怎樣工作,才真正深入到他們的感情世界。那些朝夕相處的老牧工們,王發財、張厚世、程宏毅、楊宏根、程愛、龐國祿、安登玉……,他們手把手地教會我勞動的技能。騎馬、放馬、壓馬、套馬、相馬、馴馬、觀察病馬、為母馬接生、打火印、分群、檢疫……。每當向部隊輸送一批軍馬,每當聽到或看到馬群風馳電掣般地從身邊跑過,我就會覺得自己與老工人一樣,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心中油然升起勞動者的自豪感。那些老工人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默默無聞地為社會作出奉獻,自己從社會得到的卻是極其有限。他們對生活沒有很高的追求,因而很容易滿足,總是充滿快樂。他們也有缺點,有時狡猾、自私、斗小心眼,即使這樣時,依然透著樸實。他們有自己評判是非曲直的標準,從不受上層社會政治風云變化的影響。只要你正直、誠實、能吃苦,他們就信任你、看重你。和他們在一起,不用擔心背后會射來冷箭,能體會到做人的尊嚴與樂趣。離開馬場以后,我教書,做編輯,做理論研究,一晃20多年了。回想起來,馬場5年是我一生中最腳踏實地的一段時光。5年間,我仿佛從泥土中汲取力量,之后,才能在人生階梯上艱難登攀。

  從北京一起到軍馬場的青年學生共108人,后來又來了幾百烏魯木齊學生。此外,還有各地分配來的大學生。那時,大家都正年少,充滿朝氣和熱情。在共同的生活、工作中,我與不少人結下深厚的感情。有的人,過去雖然相識,但真正相知,卻是在馬場。這些人中,不少和我一樣,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變故,歷經種種坎坷和挫折。但是,大家都盡力超然“物外”,彼此很少訴說個人的不幸。朋友相聚談論的,是世界的事情,國家的事情,馬場的事情;交流的,是讀書的心得和走上社會后的人生體驗。大家互相關心、互相愛護。從友誼中汲取力量,獲得慰藉和快樂。那時,大家都是孤身一人,遠離家鄉的親人,這種友情更顯得格外珍貴。猶記得,幾乎每逢休息,我都不惜騎行幾十里,與朋友聚會。偶爾不出門,也一邊作內務,一邊盼望有人來訪。離開馬場以后,或因山河阻隔,接觸無多;或因經歷不同,共同語言漸少;或因工作纏身、生活擔子重,無暇顧及,漸漸與過去的朋友疏遠了。我想,這大概就是所謂人生聚散本無常吧。但是,無論怎樣,那段人生旅途中結下的友誼,永遠給我留下美好的回憶。

     “文化大革命”中因“家庭問題”,而影響一個人政治上的沉浮,是不公正的。但就個人的成長來說,這也未必全是一件壞事。毛澤東說過,地位的變遷,無論正確與否,都是有益處的。他還曾引用司馬遷的話來說明這一點:“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足,兵法修列。不違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據個人的體會,人經變故跌入社會底層,至少有兩個好處。

  一是能比較冷靜、客觀、深入地觀察社會。記得是在“評法批儒”之潮中,我曾寫過一首打油詩:“昏吃蒙睡又一天,不知今夕是何年。據云國中多建樹,革命新貴盡開顏。老將卻道不如昔,牢騷怨言飛滿天。我亦不知誰正確,閑來無事聽唱片。”詩中的情調是冷峻、迷茫的。并透出內心深處對“四人邦”一伙的不滿和嘲諷。這種冷眼看世界的態度,是由當時我所處的地位決定的。有了這段經歷,我對毛主席經常說的“卑賤者最聰明”,才有了真切實在的體會。

  地位變化,失去權勢依靠的第二個好處,是可以促使人發憤自強。我的朋友楊鐮曾寫過一首詩,其中有這樣兩句:“無從懸想身后事,不應遺恨少年時,”真實地反映了我們這些人雖身處逆境卻不甘沉淪、奮發向上的情懷。不留遺恨的具體表現,除了努力作好本職工作,就是刻苦學習,認真讀書,用知識充實自己的頭腦、豐富自己的人生。我自知由于政治的原因,這一生大概是沒有機會上大學了,因此下決心自學打好文化基礎。回想起當時讀書的情景,真是手不釋卷,如饑似渴。不管是經典著作,還是教科書、工具書、普及讀物;不論是政治學、經濟學、哲學、歷史學、文學理論,還是詩歌、散文、雜文、小說、戲劇、回憶錄;不管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只要能找到的書,就要設法搞來讀。每天,除了工作或會朋友,就是讀書。特別是每當夜深人靜,在煤油燈下一邊讀書,一邊凝神思考,細細品味所讀的內容,真是其樂無窮。我讀書,有兩個習慣,一是作筆記,將要點抄錄下來,有的甚至全部抄錄。例如,從楊鐮處借得《古詩源》,原原本本,我夜以繼日用半個月時間全部抄錄。完工的時候,覺得全身精力都要耗盡了。一是寫心得,有的是讀一本寫一篇,有的則是讀一段寫一點。我讀《紅樓夢》,就是讀一、二章,寫一篇體會,二三個月下來,集成一本。我讀書的速度比較慢,但快與慢是相對的,積慢可以成快。馬場5年,是我一生中讀書最多的時期,以后教書、搞編輯工作,按說工作性質更有利于學習,但整天事務纏身,卻并沒有多少時間讀書。我沒有大學學歷,但在打倒“四人邦”之后,卻被紅旗雜志選中作經濟理論宣傳和研究工作,主要是得益于馬場5年間,自學打下的經濟學理論基礎。那5年是我一生中精神生活最充實的一段時期,幾乎每天都有收獲。高爾基把社會當成大學,對我來說,伊吾軍馬場就是名符其實的大學。

  馬場座落在天山北麓的巴里坤草原上,這里冬天“千里冰封,萬里雪飄”,處處銀裝素裹。我們穿著數十斤重的老羊皮大衣,老羊皮褲和氈筒,冒著零下幾十度的嚴寒,在沒膝的積雪中放牧,追狐貍,打野兔。此時,即使是文弱書生,也會憑添幾分粗獷豪放。夏天,隨馬群進山,則眼觀青山、碧水、綠樹、藍天、白云,耳聽松濤似海嘯,澗水如雷鳴。每有晴雨,草坡上到處有碩大鮮美的草蘑破土而如;時逢春初夏末,美麗的山花遍布山野。置身于這樣的環境之中,縱然是彪悍之士,也難免生出似水柔情。巴里坤草原遼闊無垠,人煙稀少,沒有城市的喧鬧,文化生活也比較單調,但是我們卻能盡情欣賞大自然的壯麗,體會她變幻無窮的韻律。拜倫的詩曾經描述:人置身于自然之中,坐在山巖,對著河水,覓入樹林,走進那從沒腳步踏過的地方,和人的領域以外的萬物共同生活,這不算孤獨,這不過是和自然的姣麗展開會談,打開她的富藏瀏覽。然而,如果是在人群、喧囂和雜沓中,成了一個疲倦的游民,茫然隨世沉浮,周圍盡是阿諛、追隨、鉆營和求告,到處是不可以共憂的、榮華的奴仆,沒有人祝福我們,也沒有誰可以祝福,這才是舉目無親,這才是孤獨。對拜倫詩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我是到馬場以后才深切體會到的。馬場5年,我們終日依偎在大自然的懷抱,陶冶性情、凈化靈魂、實現自我。后來,我又返回城市,卻常常感到茫然若失。人就是這樣,千方百計得到的,卻是自己最不想要的。30年了,每當我在塵世的喧鬧中感到孤獨,就會懷念起當年的“煙霞閑骨胳,泉石野生涯”。

  “文化大革命”后,常常可以聽到“被耽誤的一代”的說法,這是一種不真切的感受。我認為,“被耽誤”的說法,只是在特定的意義上才成立,用它來概括一代人是不確切的。在那動亂年代的風云變幻之中,我們這一代人經歷了磨難,失去了許多本可以屬于我們的東西,但是在逆境中,我們也得到了許多一帆風順的人所不可能得到的東西。當年,保爾・柯察金審視自己青春的苦難經歷,得出“我所得到的還是比失去的多”的結論。我認為,用這句話來概括我們這一代人,同樣是恰當的。當年那些風華正茂的青年,現在都已過不惑之年,盡管大家職業不同,地位有高低,但卻都是各自崗位上的骨干,成為當今社會的脊梁。這已是公認的事實。

  每一代人都有成為自己驕傲的獨特經歷,我們這一代人的驕傲,就是在上山下鄉之中,度過了自己的青春。哦,這無怨無悔的青春!

  寫于1993年,1998年收入《留在天山的回憶》文集原題:無悔的青春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2.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3.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4.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5.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6. 俄羅斯停供歐洲天然氣,中國的機會來了?
  7. 華東某地方農村調研總結
  8. 哪些人不敢承認階級斗爭的客觀存在?
  9. ?齡勞動者:延遲退休、社保困境與超齡壓?
  10. 關于人工智能認為把毛主席稱呼為‘教員““不妥”的一些思考。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掩耳盜鈴及其他
  8.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9.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0.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我們還等什么?
  9.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精品 | 亚洲AV秘片一区二区三 | 亚洲Av不卡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播 | 五月丁香视频国产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