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個代表”衡量改革的成敗
30多年來,我們一直堅持“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段時間,網上發表了有關鄧小平“十個如果”的很多文章,來衡量改革。同樣,按照“三個代表”,也來衡量一下改革成敗!
現將“三個代表”的具體內容轉載如下,以資對照:
2000年2月,江澤民在廣東考察工作期間,就如何加強新時期黨建工作的調研時指出:“總結我們黨70多年的歷史,得出一個結論,這就是我們黨所以贏得人民的擁護,是因為我們黨作為工人階級先鋒隊,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總能代表著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5月,江澤民在江蘇、浙江、上海考察時,進一步將這一論斷歸納為“三個代表”,指出我們黨必須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執政水平和領導水平。這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6月,江澤民在寧夏、甘肅考察工作時,再次闡述了“三個代表”的思想,號召各級黨組織和全黨同志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使我們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三個代表”思想是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的偉大綱領,為新時期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三個代表”思想一經提出,在全國上下迅速掀起了學習和實踐“三個代表”精神的熱潮。
“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努力符合生產力發展的規律,體現不斷推動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的要求,尤其要體現推動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通過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但是,人們不禁要問,經濟體制向私有化發展,這是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嗎?
“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努力體現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的要求,促進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為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但是,人們不禁要問,否定毛澤東思想,宣揚孔子思想,這是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嗎?
“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堅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基礎上,使人民群眾不斷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但是,人們不禁要問,改革使人民群眾成為“弱勢群體”,“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這是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