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年說兔紅歲月
子丑寅卯,春夏秋冬,對天地自然來說只是周而復始的輪回,但對有限生命而言卻并非是沒完沒了地過日子。夜覺自己滿頭飄雪,醒來慶幸是夢,然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年近半百,耳背眼花齒搖動幾乎都是說來就來……當然五十初度應是大慶,辭舊迎新也要溫故知新,回望從學步到學語過來的人生,深感書籍報章是生活里最為重要的精神支柱。
漢代王充《論衡》:“卯,兔也。”看著甲骨文、篆書所描畫的“兔”字,就是個長耳短尾的象形。許慎《說文解字》解釋說:“兔,獸名,像距后其尾形?!庇浀眯r候家中廂房里的木制書架上,有本翻過無數遍的書,是12開本布脊硬紙精裝的《寶寶唱奇跡》(上海少兒1959版),比我還大幾歲,前后共十頁兒童生活的彩畫,張樂平繪,鄭拾風詩。書里無論棉花玉米還是鯉魚肥豬都大得出奇,有女童喂白兔的畫面,配有兒歌:“大白兔,耳朵長,長得象只肥綿羊。寶寶領你賽跑去,一萬公尺賽一場。” 據動物專家說野兔的奔跑時速可達70多公里,比馬還快。這本定價1元的畫冊,如今市價需2800元,物以稀為貴。從三毛二娃子到好孩子,我輩幾乎是讀著張樂平原創的漫畫書成長的,惟有原創才是高傲的!有名的“大白兔奶糖”也始現于1959年,后來,中美“破冰”外交,美方代表團歸國時,每人獲贈大白兔奶糖一盒,結果聽裝的大白兔奶糖成了美國復活節的時尚禮品。新中國,就象一個初進城里的農民,比別人吃了更多苦,受了更多累,最后開創了“兩彈一星核潛艇”的獨立工業體系,就藝術而言也呈現出“畢加索加城隍廟”這瑰麗獨特的景致。 從“六億神州”到“七億后盾”,孩子們在期盼中數著日子過著年月。由于興水利和修戰備工程,長沙馬王堆、滿城靖王墓、銀雀山竹簡……重大考古發現接踵而至,1972年《文物》復刊,這是我最愛看的雜志。閑時用泥捏過“金縷玉衣”,涂上顏料,裝入貼滿金黃與金綠色糖紙的小盒里,還將麻繩穿起竹片在上面以墨書寫,有點象現在的少年愛玩“鬼吹燈”游戲。熱鬧的“評說儒法”就象今天的“百家講壇”,以說書的形式談古論今,因為歷史常常是現實的鏡子。其間,初版或重版了許多古典題材的連環畫,小孩不懂大人的事,只關注連環畫。有本《韓非寓言故事選》(1974版),收錄六則成語故事,均為連壇名家所畫。其中的《守株待兔》由屬兔的顏梅華繪,五個畫面,光影俱佳。畫動物離不開扎實的速寫與造型基本功,畫家劉繼卣由西畫入門擅長走獸,他畫過《兔子的尾巴》(1955版)《兔子的尾巴為啥這樣短》(1956版)等彩色兒童讀物,國畫《雙兔圖》還被印制在丁卯兔年的生肖金銀幣上,影響最大的是他畫的連環畫《東郭先生》(1972年重版),時至今日,人們似乎有點讀懂這故事背后的的“遠慮”與“近憂”。 整個上世紀七十年代,除了連環畫還有年歷片可被當作“時玩”收藏,風景、武術、娃娃、歌舞,特別是印有工藝美術品的年歷片最引人入勝。1972年的北京牙雕“嫦娥奔月”,最初是在《人民畫報》上看到,嫦娥提宮燈飄向廣寒,玉兔駕祥云緊隨其后,工藝精美絕倫,達到前所未有的藝術高度。當時的工藝美術社,既有老藝人也有新畫家,美院畢業的朱豹卿、曾宓等都曾經在杭州王星記扇廠以畫扇為生,千錘百煉成就畫業。這一時期無數的工藝美術品也象元青花瓷器一樣,作為國禮或外貿產品飄散四方,如今成為“海外回流”的亮點。牙雕“嫦娥奔月”也成了國禮贈給來訪的美國總統尼克松,預示著中國人對遠征太空的雄心。果然,1975年底首顆返回式衛星回收成功,其實,到1978年載人航天也已萬事俱備。掐指算到“人過八億”時,開始提倡“計劃生育”了,而養兔業則由公變私,成了農家發展經濟最初的“排頭兵”。兔子是個寶,皮可制衣,毛能紡線,肉是美味,但兔子終究是兔子,湖地民間有“揢兔子”的俗語,也就是被欺騙做了“冤大頭”的意思。 告別“團結緊張”紅歲月,迎來“嚴肅活潑”新局面,感覺很好!只是到了商品經濟的“南窗風”攜帶防盜門和地攤書呼嘯北上時,習慣了高尚忽然要俯拾低俗,一時間無所適從。失落中成了邊緣人的我,發現在《人民日報·海外版》上還能找到傳統文化的“綠洲”,于是自費訂閱了許多年。海外版每年的除夕,都會推出迎新春“生肖文化”的彩色專版,由喜歡收藏和攝影的美編許涿主持,按新年的屬相編排,集國寶文物與民間工藝于整版,借生肖之舟,將讀者引入歷史長河,生肖輪回12年許涿也退休了。編輯的最高境界就是能留下令人難忘的版面。所謂海外版其實是地道的“內地版”,只有隔洋回望,方知祖國是根,而中華傳統文化也借助12生肖的奇妙載體,傳播到五洲四海,受到世人的喜歡。 在近半個世紀的快樂人生里,我于夾縫里尋覓自得其樂的慰籍,雖很淺也很雜,但“悅讀” 貫穿始終。人生都有各自不同的道路與追求,然殊途同歸的必定是精神的家園。 |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