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封的知青下鄉日記(二十一)柴春澤
時間:1972年1月28日夜
地點:玉田皋五隊大車店
刨糞一天,晚間再次與王忠徹夜長談。
下鄉一個多月時間,遇到了下鄉前想不到的一些問題。八九個人組成的一個個知青點,幾乎在同一時間在生活, 勞動、團結等方面都出現了問題。我們所在的點也不例外,既然下來就應當走好這條路,兄弟點隊在努力我們也不
能落后,首先是自身要穩住,要團結,要處理好與貧下中農,社隊干部的關系才能讓母校放心,讓家長放心。
不但要自己做好,還要做好同學們的工作,我們主要圍繞三個大問題交談:
一、如何認識新工作(在校時只是做學生工作……)
二、如何解決同戰友關系?(必須團結)
三、力足本職,胸懷全國放眼全世界。
在主要問題上觀點一致,要共同奮戰在農村廣闊天地!
塵封的知青下鄉日記(二十二)柴春澤
時間:1972年2月12日
地點:赤峰市一校(六中辦公室)
春節期間回市里有三件重要工作:
一、走訪知識青年家長。
二、對王忠、王士奎、喬玉平三同學入團外調。
三、把下鄉到玉田皋同學填好的入團志愿書(十五份)交學校徐爾曼。
今天學校工宣隊于素蘭師傅轉來短信如下:
“春澤:
你和張金祥外調情況不知怎樣:如調完希你把王忠、王士奎、喬玉平三同志的志愿書(在徐主任那)把調來的
材料一齊交給徐爾曼,讓黨支部審批,并望你代我把情況向徐主任匯報一下,最好年前辦好!
如有什么新情況可以來找我。
于
1972年2月12日“
這項工作一定認真做好,關系到同學的政治生命。70年王忠因家庭出身首批紅衛兵末能加入,二批才入,這次入 團又需外調,一定要認真負責做好。春節回來,每天不著家,母親不高興啦。沒辦法,還是工作第一吧!春節回城期 間計劃去60幾家。同時還要去看一些來到老同學。
塵封的知青下鄉日記(二十三)柴春澤
時間:1972年2月19日
地點:赤峰市橋西(家)
今天跑了一整天,去了十幾家。
到張國蘭家訪問時,她提出青年點生活上的困難:關于燒柴、菜錢。旗里說不要錢,可是為什么又要扣我們的工 分……。
類似意見回去后要向公社反映。
到今天為止,已去過的玉田皋公社知識青年家:
牟景祥 高峰 王忠 劉美英 趙風平 陳月俠 于振海、鄭玉林 劉英 李東舫 彭素賢、張文華 邱玉 田 海明泉 郝慶華 邊全友 劉會賢 程沙紅 哈日根 柴興杰 趙繁榮 徐淑賢 張紅軍 司玉環 單風華 王士奎 喬玉平 趙艷武 劉桂俠 楊桂榮 李秀珍 陶美榮 單德民 白絮文 劉長存 陳麗華 馬愛芹 趙曉風 趙捍東 張曉光 王中首 單德禮 畢建忠 邊立巖 張永芳 崔亞芹 段曉波 王玉珍 王春珍 王春生 張樹清 張國蘭 賈桂芬。
沒有去的家:
柳桂俠 李秀芹 李桂榮 劉桂榮 劉淑賢 楊玉峰 朱曉軍。
家長的主要意見:
一、 青年點團結問題(百分百的家長都關心)
二、經濟條件差的點,希望社隊改進。
三、大家都關心下鄉二年后,能否招工回城問題。
四、家長關心,二年內別出問題,二年后順利招工。(一些家長不明說,意思是這樣的)
塵封的知青下鄉日記(24--25)柴春澤
時間:1972年2月20日
地點:玉田皋五隊青年點
完成了市內工作任務,回到青年點,腦海里還時時出現知識青年家訪的景情:
2月8日訪趙繁榮家、邊全有家、紀河紅家、單法禮家、單風華、張紅軍家。另到下鄉其它地點知識青年家。赤峰 縣河南營子公社二間房大隊六隊關艷秋、張連平、王樹秋、孫艷珍。
2月14日訪:劉桂俠、楊桂榮、司玉環、陳麗華、馬愛芹、海明泉、邊立巖。
另一件趣事,2月9日去見市紅代會老師,獲悉市革委委會召開傳達中央(71)4號文件,讓我也去聽一聽,也習慣 了,下鄉前這類會沒少參加,因此,與會者對我也不陌生,還熱情打招呼:“來啦”其不知,我是借春節回家之機, 參加此會的。
主要精神:
1、同林彪的斗爭性質。
2、為什么會出現林陳反黨集團。
3、怎樣通過這場斗爭鼓舞革命斗志,提高三個覺悟。
——批林的重點是批五.七一工程,這是林的綱領。
——春節期間圍繞尼克松來華,對人民進行一次國際形勢教育。
這是縣團級召開的會,我在赤峰市里比翁旗,社、隊同志先享受到這一路線教育啦。
塵封的知青下鄉日記(二十五)柴春澤
時間:1972年2月24日 晚
地點:玉田皋五隊青年點
本月20日回到青年點后,便發現偷盜未成事件,當即即組織大家討論;統一認識,階級斗爭的反映,知青要投身 三大革命實踐,黑板報要利用起來。
△ 本月22日開始參加大隊學習中央四號文件會議。
△ 23日繼續參加大隊批判林陳反革集團會議。
△ 今天下午大隊決定,明天以批林為綱促備耕生產全面鋪開。
五隊領中央文件(四號文件)
文件保管人:薛隊長,柴春澤
責任:不準丟失文件,保密。
△ 中央文件落實到基層,各生產隊,四至五天集中學習、批判。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老頭、老太太也要參加。
△ 尼克松來華的反映,及時上報公社。
△ 原來不準聽文件傳達的一律不準聽傳達,遵守保密紀律。
塵封的知青下鄉日記(二十六)柴春澤
時間:1972年2月26日 晚
地點:烏蘭敖都大隊內一牧民家
青年點無柴燒了,隊里決定,由青年自己出人來牧區揀牛糞。
這里人煙稀少,每個蒙古包相隔幾里地,每戶牧民都存放了一年做飯用的牛糞。
停車剛揀了幾堆,遠遠看見有牧民騎馬,手持套馬桿向這邊跑過來。
不好!牧區不讓外來人揀牛糞,快躲起起來。”記不清是誰喊了一聲。
怎么躲?一片無邊的大草原,我們決定留下二人趕車,裝做從此路過,其余向相反方向走去,就說去烏蘭牧都青 年點看同學。我是留下趕車裝做路過的,奇怪,那幾個騎馬拿套馬桿跑過來的牧民,理都不理我們,繼續向前奔跑, 后來才知道,他們是在找跑掉的馬……
大家虛驚一場,繼續揀糞,天黑下來了,已裝滿了一大牛車。到附近一蒙古包說明來意:需住一宿,那蒙古牧民 很熱情,不但留我們住,還拿出炒米、奶豆腐給我們吃。下鄉后第一次感受到民族大團結的溫暖。
塵封的知青下鄉日記(二十七)柴春澤
時間:1972年3月7日 晚
地點:玉田皋五隊大車店
近日接到大隊通知:市五.七辦通過盟五.七辦與翁牛特旗五.七辦聯系,要我回赤峰市一趟參加市里組織的動員 青年下鄉工作。
公社負責知青工作的郭士冒受公社領導委托,到青年點找人做工作,一定要按通知回去一趟。這是上級交給的任 務,青年點的工作安排一下別人做。
因此,今下午召開全體知識青年會,向大家說明外出的原因。
王忠 王文彪 陳月俠 陳玉華等就青年點的學習,生活管里提出建議:節約燒柴,節約糧食,互相幫肋, 堅持政治學習。
其實我并不愿回去動員那些青年下鄉。
1971年夏季發生在市革委會院內的事件,仍使我記憶猶新。120多名老三屆畢業生因年齡大(有的已結婚、有孩 子)仍無工作。聽說市里有招工指標集中到市革委會中間會議室要求工作。整個場面十分混亂,革委會分管常委宗躍 先出面解決不了,軍代表,革委會主任康占財由警衛員跟隨來到會場,算是平息下來。當時通知紅表會去一人,我不 知情到了會場,有人喊:“紅代會主任下不下鄉?如不下鄉,別進這屋!!”,這次回去動員,會有好結果嗎??
塵封的知青下鄉日記(二十八)柴春澤
時間:1972年3月9日 晚
地點:赤峰市革委會招待所43號
根據旗、盟五.七辦通知,于昨天下午乖車回市里來做動員下鄉工作,吃住在市革委會招待所,每天工作聽從市 五.七辦安排。
近日了解到全市各城市公社、中學畢業生:
(南新街)紅星城市公社歷屆畢業生:426人,已下鄉10幾人,未下鄉417人。
三中街:歷屆畢業生344人,已下鄉75人,未下鄉269人。
(永巨)東方紅:歷屆畢業生143人,進工廠87人。
盟直、市直有363人未下鄉。
共有千余人需動員下鄉。現在千余人已形成一勢力,如同時到市里要求工作會出問題。
分管常委宗先天講,去年畢業2100人,不到兩個月動員下去1200多人,目前市直還有四、五百人。
新結合到市革委會任副主任的遼寧省五.七戰士寧濤主任,在動員會上講“下一步繼續動員上山下鄉,再難也要 繼續搞,關鍵是搞好宣傳工作,要明確上山下鄉,這是個路線問題,那么多人在城里恍,那叫安置嗎?
這次市革委會下了決心,各城市公社、街道,按系統,統計人數,上報市革委會,分片包干做好動員工作。
五.七辦領導同志對我講,這期間要安排幾個已下鄉的代表回來,講講下去的情況,我的發言稿突出兩點:一、原來 是紅代會負責人,帶頭下鄉了。二、下鄉兩個月的收獲
這使我真為難,剛下鄉兩個月有什么好講的(鍘草、堆糞、刨糞、揀糞……),個人服從組織,這也是革命需要。。
塵封的知青下鄉日記(二十九)柴春澤
時間:1972年3月17日 晚
地點:赤峰市革委會招待所43號
文革城市公社知識青年實記
今天下午,我按計劃提前半小時(一點)準時到文革公社(西屯)辦事處參加會議。空無一人,便出去轉一圈 。回來時見已有幾人。我問知道來開什么會嗎?他們說不知道。其中有一個問,你也是沒下鄉的吧?另一個看了我 一會說:“啊!我認識是你是連長,我是執勤連的……”,他說的“執勤連”是指赤峰市紅代會執勤連。1970年5月 4日,赤峰市在全面整頓紅衛兵組織基礎上,正式成立了市紅代會,我被選為紅代會副主任,為配合市交通隊維持交 通秩序,在全市抽調紅衛兵排以上干部350人組成,執勤連我兼任連長,每星期六、日上街協助軍代表,交通隊維持 交通秩序,有大型文藝演出還要擔任警衛。
時間不長,到會的人逐漸多起來,會場很亂,吵吵鬧鬧的,還有幾個抱著吃奶孩子的。
安書記大聲宣布開會,首先讓我傳達中央批判林虎文件。不知是誰還拍了幾聲巴掌,接著一些人轟堂大笑。
“大家嚴肅些”主持會的同志大聲喊道。
會后,我同幾個未下鄉的青年交談,問是什么原因沒下鄉,他們說,最大的意見是有不應分配的,通過后門分配 了,應分配的報上去又“黃了”,所以參加會想見領導找一找,實在不行找個近點的地方,弄二年招工再回來。
塵封的知青下鄉日記(三十)柴春澤
時間:1972年3月26日晚
地點:玉田皋五隊青年點
今天回到玉田皋五隊青年點。在此結識的新戰友——寧安生(遼寧省五.七戰士寧濤之子)為我買汽車票并起早 到盟汽車站送我。
離開青年點十八天,現在回來固與戰友們一道戰斗在春耕生產第一線。
怪,怎么與戰友們似乎有了些距離?是不是因回市里做動員工作?
耳聞:近一時期青年點內又有些矛盾……
目睹:情緒大都不是太好?
社隊同志也對我隊青年點有些評論……
“五隊變成后進了……”
即使我們承認這點,也不能甘心落后,氣可鼓,不可消,局面一定要扭轉!!!
以路線教育為綱,舉旗抓綱、抓綱帶目,深入在五隊青年點進行思想政治路線方面的教育……
——今天下午第一個會開的比較成功,從即日起繼續抓下去。
——世界上事情是復雜的,青年是社會縮影,任何時候都要保持清醒頭腦。
——知難而上,不能停頓,更不能倒退!
塵封的知青下鄉日記(三十一)柴春澤
時間:1972年3月30日,晚
地點:玉田皋五隊青年點
在赤峰忙(先后去幾個城市公社,街道參加動員會,幾十次大小會議)。
回到玉田皋更忙。二個月前類似那吉來青年點的問題在這里出現,有人說……后院著火……。自己的點都搞不 好怎么能做好別的點工作。更不用說回市里動員。因此近日連開幾個會,近10余次,個別談話工作,總算穩住了陣 腳……
昨天,(3月29日下午)參加大隊黨支部革委會擴大會議。主要內容是深入批林,聯系實際。促進備耕生產(4 月3日壩上修大渠開工。1600方土,全大隊人35%勞力上山剩下的人平整土地。
今天公社高主任、王指導員來玉田皋大隊的學習,批判會。要求玉田皋大隊要進一步做好知識青年工作……
一天到晚忙的團團轉。近期上午開會下午勞動,下午開會上勞動,白天開會晚上……夜戰……
塵封的知青下鄉日記(32--38)柴春澤
時間:1972年4月4日
地點:玉田皋五隊青年點
今天是壩上18華里大渠開工的第二天。頂著風沙步行幾里,來到工地。大家都楞住了,昨天挖出的二米深的 大渠被一夜風沙幾乎填平……怎么還要繼續挖嗎?挖了會不會被風沙填平?我問隊長這樣修渠行嗎?回答是:上 面讓怎么干就怎么干吧,反正每天都要給大家記工分……。
——3月2日,玉田皋大隊全體知青集中開動員會,軍宣隊胡排長參加趙書主持,學習了《人民日報》春耕生 產社論遼寧省委關于生產指示,還有阿旗沈陽知青馬英青年點的事跡,請大家討論無人發言,看來事先缺乏準備 ,我發言介紹回赤峰18天的工作。并表決心。
——昨天大渠正式開工,公社領導提出……紅旗招展……結果又遇到一個大風天,旗桿斷了,旗子刮出幾百米 。幾個青年費好大勁才追回來……
——昨天中年第一次在工地吃飯,飯里吹進不少沙子,——總比紅軍長征吃草根強,大家保持與天奮斗其樂 無窮的精神
——今天任務,清除昨夜風沙埋住的渠道,又推近十幾米,但愿明天不被風沙埋住。
塵封的知青下鄉日記(三十三)柴春澤
時間:1972年4月15日
地點:玉田皋五隊
坎上修大渠,坎下散糞堆,由于人手不夠,隊里通知我,增援到壩下散糞堆。
我跟隊里社員劉俊義弟弟劉俊明抬一個筐。他看見有人“偷懶”,對我說“咱們也別這么干了,太累,你看 他們都不干……”
我問:“小劉你說咱們抬糞為什么?”他說“為使莊稼長的壯”,我又問“莊稼長的壯為什么?”他說“有 糧吃”。我又對他說“咱們種田為革命”,他連忙說“對對對……”
整個下午我倆干的很起勁,他累,我也累,但卻很高興,看來,農村青年雖無文化,但很仆實,只要多做些 工作,他們也會樹立為革命種田思想的。
至于別的社員偷懶,管不了別人,自己做好知識青年會有好的影響的……
塵封的知青下鄉日記(三十四)柴春澤
時間:1972年4月18日
地點:玉田皋五隊隊部
玉田皋青年點第一次共青團會議
昨晚,青年點六名共青團員召開第一次團員會議,五隊政治隊長薛建清領學新黨章。薛隊長講,最近要開展 整建團工作,今后要通過共青團做好知識青年工作,知識青年中的團員要起模范作用。
我和參加會議的另外五名團員:王忠、牟景祥、高峰、陳玉華、趙鳳平參加會議。
這下好啦,正當青年點工作問題百出,謠言流傳,幾乎無法招架之時,加強共青團工作,發揮共青團組織, 在管理青年點中的作用真是太及時,太有必要了。因此,我在會上提出,今后點內凡是發生團員與非團員之間的 矛盾,團員要負主要責任,通過團的生活會解決,大家都表示贊成。
——這次真的看到了解決點內矛盾的光明!
塵封的知青下鄉日記(三十五)柴春澤
時間:1972年4月19日
地點:玉田皋大車店
十五天修渠大戰今日結束。
4月3日至4月19日,十五天里頂狂風、冒風沙,堅持下來,累了一些,但比起革命前輩打日本“挖地道”來 輕多了。苦了一些,但比起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艱苦歲月,我們仍然算是泡在甜水里……
早晨,我們扛著鐵銑,背著午飯,開始短途“拉練”行軍。中午,在風沙迷漫的土地上,把頭蒙在棉襖里吃 飯……。下午,風沙更大,頂風扔土(一半是沙子)迷的睜不開眼,風沙啊!風沙,永遠忠于毛主席的知識青年, 怎能被你這怪物下倒,“風沙打眼志更堅,繼續揮銑不怕難,為建農村紅色地,愿舍生命血灑干。”
風沙,你現在休要狂妄,你現在休要鬼叫,你只能茍延你的殘命,我們知識青年來了,我們要在毛澤東思 想指引下植樹造林,治服你這一怪一害,“綠色叢林聳丘陵,黑山腳下樹勝你峰尖”為玉田皋大變快變前進! 奮戰!!
塵封的知青下鄉日記(三十六)柴春澤
時間:1972年4月24日 晚
地點:玉田皋五隊青年點
帶病勞動體會到集體溫暖
最近幾天活干的猛了些,大家說我“上火了”——,嘴腫了,左眼也發腫……
20日——打墻;21日——撒糞堆
22日——起圈;23日——種地(捋糞)
今天硬是咬牙到地里,隊長說,你臉腫了,如不休息會加重,他們帶我去公社醫院花了0.95元錢買了藥……
點內的戰友見我有病,要給我做大米粥,我執意不肯,王忠硬是煮了粥,還把給開機器的李師傅炒的菜給我盛 了半碗,我說,咱別搞特殊化,謝絕了戰友們的好意,晚上和大家一起吃棒渣粥……雖然我謝絕了戰友的好,但卻 體會到集體家庭般的溫暖。
最近正是春耕大忙季節,這點病算不了什么,明天一定要堅持出工,要向焦裕祿同志學習,活著就要拼命干一 生獻給毛主席。
塵封的知青下鄉日記(三十七)柴春澤
時間:1972年4月27日 夜
在點:玉田皋五隊青年點
最近幾天晝夜奮戰在春耕生產第一線:
25日,白天捋糞,晚上夜戰……
26日,白天捋糞,晚上夜戰……
今天點內是陳月俠做飯,王忠去紅山買肉當天趕回,白天種地……。
晚飯后正開團員會,隊里通知:大渠決口跑水了,大家抓起鐵銑就向大渠跑去。
幾十人正在水中堵決口,足有一丈寬,水勢很急,剛播種過的那片地全被淹,我們趕到后跳入水中組成人墻, 一些社員見男女知識青年全都下水,也都加入人墻行列,經一個半小時的激戰,決口終于墻住,保證了下游用水, 當我們從泥水中爬出時,才感到涼的不行,我們只好先在大渠中穿著衣服涮泥巴,然后趕回青年點換衣服。
這一仗漂亮,貧下中農都對知識青年樹起大姆指,背地說“關鍵時候,還是這些小青年”,還有的說“最近正搞 整建團呢”,下水的都是團員,還有的說,那幾個不是團員的也下水了,是為了爭取入團……
塵封的知青下鄉日記(三十八)柴春澤
時間:1972年4月30日
地點:赤峰市革委會招待所40號
昨天接到公社革委會周子勇同志通知,盟、旗知青辦通知,要我作為特邀代表回赤峰市參加“赤峰市第二屆 紅衛兵代表大會”。今天住進市革40號房間。招待所服務員告知蘭春久主任三次來看我,均不在屋。市紅代會劉 振達老師告知我。
本次會議日程:
5月1日 報到
5月2日 在市革委會中間會議室開幕,下午討論。
5月3日 大會發言(要求我談下鄉體會)
5月4日 出席在市工人俱樂部舉行的“赤峰地區紀念五?四運動五十三周年大會”。并觀看解放軍演出的文 藝節目。受公社、翁旗五辦委托,本次回赤峰另一項任務是向盟五?軍辦軍代表匯報玉田皋公社知識青年工 作。
塵封的知青下鄉日記(39--42)柴春澤
時間:1972年5月6日
地點:玉田皋五隊青年點
昨,參加完市里的會議,(注:新到市紅代會人員馬志龍、李淑蘭、鄭曉華、 劉飛、趙振生、周紅兵、
王樹果、孫志軍、梁志功、陳友、梁秀林)已與父母商定今天退汽車票,幫家修房子,……在家呆兩天。又
一想目前正當春耕大忙季節,廣大戰友和貧下中農戰斗在農村第一線,我應以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個人服
從組織,就這樣早七點乘赤峰——紅山的19次汽車出發,10點多到達紅山,碰到公社郭士昌要乘汽車去烏丹,
告訴我玉田皋供銷社大車在紅山大車店,我便坐大馬車順利回到青年點……,當晚與本點王忠等戰友坐談分
析當年青年點情況。
——原打算下鄉好好干,干出點成績,結果想不到因點內生活,團結等問題影響了接受再教育。
——目前有多對矛盾……
毛主席說,有兩個以上矛盾存在,要抓主要矛盾,可以迎刃而解——,我們現在難以分情什么是主要矛盾!
——附近青年點已有青年轉點了……
——我們共同建立了戰勝困難的信心,一定在這里堅持下去。
塵封的知青下鄉日記(四十)柴春澤
時間:1972年5月12日
地點:玉田皋五隊青年點
種黃豆一天。
種地的實踐檢驗了我,接受再教育是有必要的。以前曾想種地,只是累些,沒什么知識可學,事實并非如
此。
犁也扶一扶(扶犁),種籽點一點(點籽)
糞也捋一捋(捋糞),“簸鎖”打一打(打簸鎖)
磙子壓一壓(壓磙子)……
這扶、點、捋、打、壓可就露出了我們弱點,扶犁,手忙腳亂,牛也不聽使喚,喊什么也忘了,鞭子也成了
麻煩,垅也挑彎了……
這一切表明自己的確需要向貧下中農學習
另:勞動總伴隨著解決青年點生活問題,八、九個人每天總有人做飯,稍一疏忽,收工后吃種不上飯的滋味
可不好受。這在一起生活,問題就百出,幾乎每天都處于矛盾之中……
整天為做飯吵吵鬧鬧,動輒的開會....這樣是長久之計嗎?……
塵封的知青下鄉日記(四十一)柴春澤
時間:1972年5月20日
地點:玉田皋五隊大車店
自本月5月13日到今天,生產隊安排我跟大馬車去毛牛山拉沙子,車老板是郭新久,整整八天時間,每天來回
路程近40里。這屬于生產隊的一項副業。
第一天卸車鬧出大笑話,從未接觸過騾馬的我要從大黑騾的脖子上取下套包,那大黑騾很不聽話,我取套包
又怕它踢著,狠勁一扒卡住大黑騾的雙眼,那大黑騾跳起跑了,由于雙眼被套包蓋住,滿院亂撞,多虧
過路的鄰隊車老板,抓住大黑騾解了圍……
第三天,交了一位蒙古族朋友。
中午又累、又熱、又喝,自帶的水喝光了,無奈我拿背壺去頭營子找水。一個叫巴特的蒙古族朋友很熱情地接
待我,硬留我喝奶茶,我灌了滿滿一下涼水。他問我能弄到“火石”嗎?剛巧我隨身帶四、五粒,全給他了,感動
的他打開衣柜,取出一煙荷包雙手遞給我,我不解,一個煙荷包值得這樣莊重?后來才知道蒙古族心愛的東西之一
就是煙荷包……
塵封的知青下鄉日記(四十二)柴春澤
時間:1972年5月29日
地點:玉田皋五隊青年點。
自本月21日開鋤第一天到今天連續9天鋤地。
過去只是在書本上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現在大家可是親身體驗了……。
最初的幾天,腰酸腿疼胳膊似乎腫脹,更不好受的是早晨不想起來,心想再睡一會,再睜眼天大亮,扛起鋤頭,
顧不的吃飯,往地頭跑去,頭頂烈日,揮汗如雨一點也不過份。
過去說“糧食來之不易”但對“不”字如何理解,現在理解了。每一粒糧食都是勞動人民用汗水換來的!
頭頂烈日銀鋤勁揮舞。
腳踏熱土永走革命路。
汗水滴進禾苗苗根土,
換來赤旗飄飄響驚鼓。
- 塵封的知青下鄉日記(四十三)柴春澤
時間:1972年6月10日晚
地點:玉田皋五隊大車店
玉田皋五隊大車店幾乎成了我“辦公”的場所。
——生產隊班子人來談話。
——青年點內個別人工作談話。
——其它大隊來訪青年點點長談話。
這些談話大都是中午、或是晚間(油燈下)……。
今天玉田皋公社副主任徐風臣(遼寧省五?七戰士結合到公社革委會任職)公安助理孫學良來到五隊,向我了解
知青等情況。
公社領導提出如下要求:
一、批林陳文章,需組織青年寫。
二、考慮一下共青團工作。公社黨委建立后公社要籌建團委。摸摸底,新團員來后表現如何?在校表現較好的是
哪些人?現在表現如何?
三、6月18日公社開黨代會。搞個晚會,要求我們準備幾個文藝節目,明天匯報一下。
通過整建團促進青年點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要完成任務。
塵封的知青下鄉日記(四十四)柴春澤
時間:1972年7月1日
地點:玉田皋五隊大車店
今天將我上交的第一份入黨申請書抄寫到日記中。
毛主席語錄
"黨組織應是無產階級先進分子所組成,應能領導無產階級和革命群眾,對于階級敵人進行戰斗的,朝氣蓬勃的先
鋒隊組織。"
申 請 書
中國共產黨玉田皋大隊支部委員會:
在“七.一”這個黨的生日,光輝日子到來時刻,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又一次學習了“九大”通過的《中
國共產黨章程》,心 潮澎湃,熱血沸騰。回顧黨的光輝的五十一周年的戰斗歷程,使我更加感到黨的偉大、
光榮、正確,更加熱愛偉大敬愛的黨。
“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政黨,中國共產黨的基本綱領是徹底推翻資產階級和一切剝削階級,用無產階級專政
代替資產階級專政, 用社會主義戰勝資本主義,黨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共產主義。
目前,世界上還存在著帝、修、反,存在著人剝削人的現象。存在著階級和階級斗爭,共產主義還遠沒有實現,
全人類還沒有得 到徹底解放,我是一個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毛澤東時代的青年,到農村半年來,在
黨組織的培育關懷下,在貧下中農再教育下,我逐漸加深了對“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認識,我也逐漸感到我們中國
青年所擔負的歷史重任。因此,為埋葬帝、修、反,解放全人類,為在地球上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為中國革命和世
界革命的最后勝利,我向敬愛的黨組織志愿加入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產黨。
回顧我半年來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歷程,我距離共產黨員的標準相差太遠了,但是我有決心、有信心在黨的培
養教育下,發揚 成績,克服缺點、糾正錯誤。我決心在今后的戰斗日子里,在農村尖銳、復雜的階級斗爭中堅信黨、
緊跟黨、緊跟正確的路線,用新黨章規定的共產黨員必須做到的五條和毛主席提出的三條原則衡量對照自己,我愿把
我的一切獻給敬愛的黨!
我也要求黨組織對我進行實踐考驗。
我有決心接受敬愛的黨組織對我的考驗。
請黨組織看我今后的實際行動吧!
玉田皋大隊五隊知識青年 柴春澤 - 塵封的知青下鄉日記(四十五)柴春澤
時間:1972年7月2日
地點:玉田皋大隊五隊大車店
白天鋤地,晚上開會。
昨天玉田皋大隊召開整建團領導小組會議。經公社批準玉田皋大隊整建團領導小組由九人組成:韓世榮 孫少彬
薛建清.唐鳳君 趙清志 劉祥 李鴻昌 柴春澤 三隊:鄭玉林 四隊劉會賢。
全公社整建團工作安排:
共分三階段:
一.思想組織發動2天(7月2日——3日)
二、 開門整建團,進行路線階級教育18天(7月4日——22日)
三、組織整頓,建立支部團總支3天(7月4日——25日)
大隊團總支計劃7月28日建立
由于參加大隊整建團領導小組,五隊青年點工作較過去順利多了,形勢有所好轉。.....
要借整建團的東風,進一步穩定青年點為通過共青團做好青年點工作打下基礎。
在今晚召開的五隊青年點團會上,我傳達完公社大隊整建團領導小組決定后,在發言中對王忠 、牟景祥、高峰等在
各方面起模范作用提出表揚。
塵封的知青下鄉日記(四十六)柴春澤
時間:1972年7月24日
地點:烏丹 翁牛特旗五.七辦公室
昨天,我接大隊轉公社通知,本月17日至24日,到旗里參加全旗知識青年工作會議。
內容有二:一是聽取昭烏達盟知識青年管理教育工作座談會精神(此會于6月24日—6月30日召開的)。二是翁旗與會
知識青年代表座談。
盟知識青年會精神:
趙堅司令員和顧向良同志接見代表并講話:
自1968年以來全盟共有下鄉知識青年13032名,青年點1361個。
出席省、盟、旗積代會1921人,入黨110人,入團766人,參加各級班子189人,大隊支書6人,抽調其他崗位4188人,
上大學332人,進工廠2915人。
現在還有知識青年8025人,其中北京655人,天津1775人,上海351人,沈陽147人,赤峰2855人,旗縣2242人。
從現在起各旗縣、市“五.七”辦公室必須建立。
盟、旗后半年要召開知識青年積代會。
關于知識青年安置費:
農區:每人250元,盟留5元,旗縣留25元,公社不留,剩220元。
牧區:每人400元,盟留5元,旗縣留55元,公社不留,剩340元。
翁牛特旗知識青年工作:
68年以來,共有知識青年1295人,現還有778人。
上海:128人,天津56人,北京1人,赤峰224人,烏丹334人。
翁旗五.七辦正式組建:五人組成
王博忠任主任,袁陰堂任副主任,還有吳國范、殷秀蘭、周鳳武。
旗革委會政工組組長,張玉峰總結。
與會知青代表:
白音他拉烏蘭套亞三隊:鄒本杰
格日僧:王永政
橋頭公社:五七小學 麻小松
翁旗大興公社:戈樹奎(其弟戈樹慶,赤峰三中桂英一排)。
紅山公社紅山大隊:宋亞芹
紅山公社、紅山大隊:天津知青肖淑英
燈籠河子馬場:孫淑蘭
廣德公四分地:上海知青湯玲玲
海日蘇公社:上海知青陳士豪
億合公:上海知青楊榮華
玉田皋公社:柴春澤
塵封的知青下鄉日記(四十七)柴春澤
時間:1972年7月31日
地點:玉田皋五隊青年點
近期鋤地、積肥、夜戰、開會交錯進行,很累。
按整建團領導小組計劃,近期勞動之余主要工作是從事整建團工作,在五隊我們任務是負責家庭婦女中的團員學習、 討論,時常要登門宣傳做工作。大家還很支持我的工作,我當然高興,比青年點內工作好做一些,起碼說都很聽話,讓做 什么就做什么。
另一任務是以大隊整建團領導小組成員身份籌備全大隊“七.三一”文藝匯演。各隊都是知識青年擔任骨干,排練文藝 節目,今天圓滿完成演出任務,節目順序如下:
1、舞蹈“東方紅”4隊。
2、快板群“解放軍好”5隊。
快板群“解放軍好”5隊。
3、舞蹈“解放軍好”4隊。
4、三句半“慶八?一”3隊。
5、清唱“光輝照兒永向前”5隊。
6、舞蹈“牧民歌唱毛主席”3隊。
7、歷史歌曲“工農一家人”4隊。
8、表演唱“老政委下鄉來”5隊。
9、舞蹈“翻身農民把歌唱”3隊。
10、舞蹈“毛主席走遍祖國大地”4隊。
11、獨唱“唱支山歌給黨聽”5隊。
12、快板書“訪韶山”3隊。
13、舞蹈“我愛北京天安門”4隊。
14、表演唱“哲學著作放光芒”5隊。
15、表演唱“我們炮兵打得好”3隊。
16、表演唱“看見你們格外親”4隊。
17、獨唱“誓把反動派一掃光”5隊。
18、表演唱“慶八?一”3隊。
19、清唱“都有一顆紅色的心”(3、4隊)
20、詩朗誦“要準備打仗”5隊。
21、舞蹈“牧民心向毛主席”4隊。
22、舞蹈“青稞酒”5隊。
23、快板群“板報員”5隊。
24、獨唱 5隊。
25、到敵人后方去。5隊
26、大合唱 全體
群眾反映,文藝匯演十分成功,這也是毛主席文藝路線的偉大勝利。。
塵封的知青下鄉日記(四十八)柴春澤
時間:1972年8月2日
地點:玉田皋大隊隊部
今天上午大隊召開“聯席會議”,是訪照前些天翁牛特旗革委會的開法,即“教育、體育、知識青年”工作會議。下 面傳達就采取三方面負責人聯席會的方式。
大隊分管教育的副主任孫少彬傳達體育會內容,學校的李鴻昌傳達旗教育會議精神,我因作為知青代表去旗里開會, 故傳達旗知識青年會議精神。下鄉以來我還是第一次面向各生產隊隊長,學校等負責人傳達會議精神,因此十分認真,大 家似乎也很滿意。
下一步有這樣幾項工作:
一、8月4日晚召開我所地的五隊知識青年,還鄉青年,生產隊班子成員參加的”聯席會議。
二、8月5日召開大隊整建團領導小組會議,研究、納新團員和建立大隊團總支,各生產隊團支部……。
三、8月6日召開會全大隊知識青年會,傳達旗知識青年工作會議精神……
四、時間太緊怎么辦?有些工作只好利用田間、地頭去做。例如,征求群眾對納新團員,團支部,團總支成員意見等。
塵封的知青下鄉日記(四十九)柴春澤
時間:1972年8月26日 夜
地點:王田皋五隊大車店
今天召開五隊團員大隊,根據8月19日的選舉,宣布大隊黨支部批復,團支部由五人組成:
書記:柴春澤 副書記:李貴 委員:吳素蘭、王忠、柳景喜
薛建清傳達8月19日大隊整建團領導小組會議的幾項內容:
1、向公社團委報納新團員31名,批29名,2名未批……
2、向公社報玉田皋大隊團總支成員:韓世榮、孫少彬、柴春澤、李鴻奎、于慶友、鄭玉林、劉會賢。
3.公社9月8日—10日開團代會。代表4:1,五隊22名團員6名代表。
條件:1、政歷清白,思想好,政治進步。
2、新老團員,年齡不限。
為迎接團代會召開,需進一步做好共青團工作。
知識青年工作應成為共青團工作的重點,通過團推動了知識青年工作,調動了積極性,知識青年又會在農村青年中起 到骨干作用。
塵封的知青下鄉日記(五十)柴春澤
時間:1972年8月28日
地點:玉田皋四隊隊部
今天三、四、五三個生產隊在四隊召開傳達中央批林文件片會。公社和大隊的同志傳達完中央文件后,就整建團以來 全公社和玉田皋大隊形勢問題提出意見。
一、整建團工作中,知識青年中的團員成為骨干,知識青年中的非團員成為農村全體青年中申請入團最積極的部分。
二、知識青年在農村掃盲過程中發揮了大作用,五隊掃盲班辦到了家庭坑頭上,辦到田間地頭,一些一字不識的人 開始練習寫信。
三、知識青年在農村用毛澤東思想占領農村文藝陣地方面起到了骨干作用,五隊的五.七戰士子女王丹群等發揮了很大 大作用。
四、知識青年在春耕生產、夏鋤等方面都起到了骨干作用。實踐證明知識青年到農村來不是包袱,而是財富。
五、知識青年中有問題,應看做前進中的問題,有毛主席路線指引會解決的,以上這些評價不是出自我們知識青年 之口,如出在我們口中叫王婆賣瓜,自賣自夸,這是出現社隊干部和貧下中農口中,因此,真使我高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