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產階級的繼續革命與當前的斗爭
高山美
看了左派內部爭論的一些文章,大部分同志的意見是很好的。這次左派內部的爭論,是壞事也是好事,它涉及中國目前革命的指導理論和實踐問題,是我們今天在革命中迫切而必須解決的。如果從這個角度看,我認為也是非常必要的。
通過爭論看到許多同志對當前中國社會用毛澤東思想進行的分析很有水平,這是很可喜的現象,從中受到了不少啟發。在這里也談談自己的想法與同志們交流,以便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一.關于對中國當前社會的看法。
我不同意有的同志簡單的把當前的中國社會定性為“官僚買辦資產階級”統治的國家。因為這種提法容易把它與1949年前的國民黨和蔣介石統治的國家性質混同起來,并不能準確的反映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今天中國社會的本質和特點,有與右派抹殺共產黨前60年奮斗歷史異曲同工之嫌。
那么今天的中國是一個什么樣的社會呢?我認為它仍然是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的一個組成部份,正處于共產主義發展的一個新的歷史階段。這個階段就是社會主義國家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如何堅持在無產階級專政、繼續革命、戰勝資產階級復辟陰謀,把共產主義事業堅持到底的歷史階段。在這個階段蘇東等社會主義國家的先后相繼垮臺,就說明了資本主義復辟,是所有社會主義國家在革命勝利之后,必然要遇到和跨越的一個“坎”。無產階級只有在理論上和實踐上,切實有效地把它解決,世界共產主義運動才能繼續向前發展,共產主義事業才能繼續前進。至今為止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家中,只有毛主席看到和研究了這個問題,而且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做了許多工作,可惜的是,由于毛主席年事已高沒有能夠最后完成這個偉大的使命。因此共產主義革命的這個階段的使命就歷史地落到了我們這些繼承者的肩上了。
我認為中國今天,正是處于社會主義的這樣一個歷史階段。
二.把今天的中國定性為“官僚買辦資產階級”統治的國家,不利于樹立人民革命的信心
中國共產黨今年已經90歲了,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與改革開放階段。除了改革開放,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偉大、光榮、正確的。在民主革命時期,在蔣介石4.12大屠殺的白色恐怖下,毛主席和周總理為代表的共產黨人,揩干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志的尸體,又投入了戰斗。十年內戰,五次圍剿,兩萬五千里長征是多么的艱難,一方面有強敵緊鑼密鼓的圍剿,一方面還有黨內的機會主義的干擾;一方面有爬雪山、過草地的艱險,一方面還有敵人的圍、追、堵、截,勝利到達延安,立即走向抗日。即使這么艱難,還進行了不朽的精神建設:有三灣改編、有延安精神、更有《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鐵的自覺紀律。依靠這些,打敗了蔣介石,打出了一個新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也是在敵人的包圍之中,堅持了社會主義方向。對外抗美援朝、援越,支援亞非拉人民的革命斗爭;經濟上既無內債,又無外債,9600萬平方公里上的每一寸土地、每一間房屋、每一棵樹、每一條路,一切的一切,全部屬于中國人民,請問中國普通的勞動人民,我們什么時候曾經這樣富有過?原子彈爆炸、衛星上天,他們居然造謠說:這是“經濟瀕臨崩潰”;說中國的領導人到了外國,窮的只能買一塊巧克力?老一輩的共產黨人,他們付出了智慧、心血、生命和一切,為著我們的國家和人民,建成了我們多么可愛的社會主義——我們的祖國母親。難道這一切都會在所謂的改革開放中化為烏有嗎?不留一點痕跡嗎??我們不甘心、我們不相信。這樣的人和事,這樣的歷史是永遠也不會磨滅的。
如果這樣的共產黨他在人民中會連一粒種子也不曾撒下,那么人類的歷史還會有希望嗎?無產階級革命還會有前途嗎?我們寄希望于這樣的黨?錯了嗎?沒有?!睹队ⅰ返碾娨曔B續劇,每一集都震撼著我們的心,就是那段歷史本身的魅力與力量,他一定會在人民中間生根、發芽、開花。
我們決不會放棄我們在征程中已經取得的勝利,割斷歷史愚昧的再從頭來一次讓叛徒篡奪勝利果實的歷史循環,我們要的是從根本上解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這場決戰,在前人開創的陣地上繼續前進。
三.我們應當如何戰斗
目前我們左派在網上網下的斗爭,我是同意張宏良同志的斗爭政策略的。他的策略概括起來是否可以這樣理解:以宣傳毛澤東思想為中心,從對事不對人的原則出發,只要是做了對人民和社會主義有利的事,不管他是什么人,都持支持的態度。我認為這是正確的,目的是為了團結一切積極因素,壯大革命力量,特別是支持黨內的革命派是符合毛主席文化大革命的精神的。按照毛主席文革的精神,毛主席不是在文革中搞了革命的三結合嗎?看來這也許還是革命取得勝利的關鍵呢。同時我們在網上集中批判了當前對社會主義和人民危害最大的代表人物。對危害人民的反動的、腐朽的人與事,看準機會把他拉下馬,就如通過網上視屏的一包煙和一個手表,就揪出了一個自我暴露的腐敗分子那樣?!?nbsp;
通鋼斗爭的勝利,趙東民出獄了,方舟子臭了,網友們的斗爭取得了許多勝利,看來斗爭很有成效。這就是毛主席文革精神的勝利。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