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不具備走向資本主義的條件
——蘇東事變二十周年
1991年12月21日,以葉利欽為首的前蘇聯11個主權共和國的最高領導人聚在阿拉木圖以創立國的身份簽署《關于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議定書》,存在了74年之久的蘇聯解體已經成為事實。當葉利欽等人悍然作出解散蘇聯的決定時,基本的思想出發點是認為摧毀前蘇聯的公有制(以國營企業、集體農莊為領導的),實行私有制,由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認為這樣:1、華約集團解散,蘇聯解體,各加盟共和國就獲得“解放”,大家都可以“自由”、“民主”了;2、就俄羅斯自身而言,認為從此可以自由地搞市場經濟了,無論是葉利欽本人還是其智囊團都深信,實行了市場經濟,俄羅斯就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解決生活品短缺等問題,實行市場經濟就能實現國家的富強?! ?/p>
不論人們現在如何看待搞市場經濟以后,俄羅斯是否真的富強了。但個人認為,蘇聯解體以后,俄羅斯經濟的“有所發展”,主要還是依賴出口石油、天然氣和軍事裝備,使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后獲得了一定的利益,出現了一個暫時的繁榮,但這些不是由于搞市場經濟得來的,而是由于在這段時期國際原油價格和天然氣價格的猛漲,這些出口還是前蘇聯時期傳統出口項目。個人認為,真正檢驗搞資本主義對俄羅斯是否可行,是否真能如當年所愿使經濟繁榮起來,不是前20年,而是下一個10年期間。個人認為,以后的檢驗將可能證明,俄羅斯實行市場經濟不但不能使經濟繁榮,而且這條道路將越走越窄。
原因可以說出很多,但道理是樸實的,有時候簡單的事實能夠反映一切。俄羅斯不具備或者不完全具備發展資本主義的對它“有利”的條件。
資本主義是什么?資本主義就是它的廣泛的門類齊全的生產體系、交換體系和在這個生產體系之上所建立的金融體系,以及為其服務的全部的上層建筑。要發展資本主義,實現經濟繁榮,這些條件和因素是缺一不可的。如果是小國,要走資本主義道路,愿意跟在資本主義“先進”的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那也是無可奈何的選擇,然而,如俄羅斯這樣的大國行嗎?具備這些條件嗎?并不具備或者說不完全具備?! ?/p>
就作為資本主義基本的因素來說,出口產品就能夠看到,俄羅斯并不樂觀。俄羅斯重工業本來很發達,俄國的重工業產品本身有競爭力。但是,資本主義在它的外部發展,重工業產品的“賣主”和“買主”早已是固定或相對固定的,資本主義世界也有“關系戶”,這些“關系戶”早已占領甚至壟斷了國際市場——德國、日本和韓國的重工業基本上滿足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需要。這樣,就基本生產來說,即使說俄羅斯有很好的產品,然而,僅有好的產品并不能使國內企業活動起來。
那么,再退一步——看輕工業產品。在歷史上,俄羅斯是一個手工業很不發達的國家,俄國的幾乎沒有手工業史。對于這個問題,在十月革命前,布爾什維克黨內曾經進行過認真的討論,認為俄羅斯資本主義不發達,就是由于俄羅斯幾乎沒有手工業發展的歷史。正是由于對本國歷史這種獨特性的正確認識,布爾什維克才作出了俄羅斯的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沒有前途,俄羅斯的前途只能是社會主義而不是資本主義的結論。俄羅斯的這一獨特歷史對蘇聯的工業布局也發生作用,蘇聯時期輕工業產品不發達,還不僅僅是“計劃經濟”不重視輕工業的問題,與俄羅斯的工業史有重要的關系,前蘇聯時期小商品短缺,一些經濟學“精英”借題發揮,將之歸咎于計劃經濟直至社會主義,是不懂歷史或者有意撇開歷史作政治發揮??傊?,輕工業在俄羅斯一直是弱勢,走向世界市場以后在這個領域中就更沒有優勢了,這是人所共知的?! ?/p>
那么,美國和西方國家提出了“后工業”時代的計劃,如美國就有意識地要甩開工業,重點發展科技和金融業,做好準備依賴工業國家生活的寄生性的生活的準備。這種思想的可行性是另一個問題,需要專門研究,但美國和一些西方國家所以敢這么想,多少還是由于它走過了工業化的歷史階段,積累了工業資本,有了過渡的條件,美圓霸權至少是眼見的經驗事實。但是,俄羅斯有這種條件嗎?顯然更沒有這些條件。
這樣,各種道路都很難發展,對于俄羅斯來說,最后剩下的選擇,就是發展農業了。這樣,走資本主義道路只能是倒退的預言就將成為現實。
選擇發展道路是不能拋開歷史的。資本主義是一個世界性的生產交換體系,發展資本主義也需要歷史條件。前蘇聯的高官和一些所謂的知識界“精英”不顧本國的客觀經濟條件,將很多客觀的事實拋到了腦后,是有后果的。只要注意人們就會發現,實行市場經濟以后,資本主義世界并沒有真的就接納了俄羅斯。道理很簡單,先以“市場化”、“民主”、“自由”等空洞的口號哄騙一些沒有頭腦的前蘇聯高官和知識界、學術界的首腦人物,然后通過他們影響社會上思想落后的人,獲得他們的擁護,但一旦將這個對手拉下水以后,資本主義就開始說他們的真話了:“你來干什么?我們為了爭奪市場已經焦盡了腦汁,擠得頭破血流,日子也不好過,還要你來干什么!”
前蘇聯當然不是完全的社會主義,但應該承認,蘇聯還是有一些社會主義的因素的,至少具備了向社會主義進一步發展的前提條件。摧毀公有制,以為靠私有化能夠解決一些困難,實現繁榮,從歷史發展的高度上去分析,是盲目的,而不是科學的。私有化本身將造成比公有制要多得多的困難和惡果。對于俄羅斯走市場化道路以后出現的各種奇特現象,已經有不少著作作出分析,我們也應有自己獨立的認識和分析?! ?/p>
正如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國家并不是由于這個國家完全的主觀想象決定的一樣,十月革命以后,資本主義在前蘇聯以外又有了將近一個世紀的發展,俄羅斯又重走資本主義道路,這種經濟的冒險比起革命時期的急噪冒進所帶來的危險性甚至還要大。走向市場化以后的俄羅斯及其前有關加盟共和國的前途到底如何,現在還是一個未知數,并沒有確定。(2011.1.25)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