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領會五中全會精神,全面推動科學發展
主講人:哲學博士、教研室主任、教授
前言
未來5-10年、30年發展的指導思想,“十二五”規劃起草討論會議確定,一是堅持科學發展觀不動搖,而是中國社會實現重大轉型,5-10年內,國家組織建設,分三個方面。為什么在關鍵時期,社會建設地位高于經濟建設,我分三個課題進行宣講:三個三十年的基本判斷、30年積累社會矛盾的化解和消除、改革思路,四個轉變。
1、五年戰略規劃,政府戰略規劃和管理,不同于以前的11次規劃。“十二五”確定的方向,主要是以社會發展為主;前11各年計劃是規范性、約束性,“十二五”是指導性、預期性戰略性規劃,不具體量化。
戰略問題十分重要,對每一個人,每一個組織,每一個國家都是一樣,沒有規劃就沒有方向,蘇共垮臺就是一個深刻的教訓。什么都可以出錯,但是戰略不能出錯;什么都可以失敗,戰略不可以失敗。去年蘇共政治局委員撰文反思,40萬黨員建立共和國、200萬黨員取得衛國戰爭勝利,2000萬黨員的時候,一個夜晚垮臺還不知道是怎么垮的。蘇東60年,死的時候竟然沒有一個送葬的,與人民群眾漸行漸遠......“十二五”公報都是戰略性文件、目標,所以大家要認真學習研究,找準方向。
2、戰略關乎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萬不要認為僅僅是組織的事情、國家的事情,與個人無關。
哲學理論:世界是普遍聯系的,同時又是運動、變化、發展的
寓言:老鼠夾子的故事。某莊園,主人買了一個老鼠夾子。老鼠知道后告訴母雞,母雞聽了若無其事地說:這和我有關系嗎?老鼠又去告訴肥豬,肥豬說:哦,請允許我為你祈禱吧。老鼠又去告訴老牛,老牛聽了不屑地問:你聽說過老鼠夾子能夾到牛的一根毫毛嗎?
然而……當天晚上,老鼠夾子夾到了一條毒蛇的尾巴,主人起來查看時,腿被蛇咬了一口。為了養傷,主人就把母雞燉了補身子;鄰居們來探望,好客的主人就殺了肥豬招待客人;因為高昂的醫療費,主人最后把老牛賣給了屠宰場。
父輩們出于愛護,教我們的哲學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然而,當我們脫口而出“那不可能”、“肯定不會”時,不要太肯定。因為,有太多的“偶然”,在前面,等著你我。
事實:在美國波士頓猶太人屠殺紀念碑上,銘刻著一位叫馬丁.尼莫拉(Martin Niemoller)的德國新教牧師留下的發人深省的短詩。
“在德國,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共產主義者;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猶太人;后來他們追殺工會成員,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此后他們追殺天主教徒,我沒有說話──因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們奔我而來,卻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最終,尼莫拉成為納粹的受害者。
戰略問題關乎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關乎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
3、如何思考現實問題,個人的一點思路
一、三個30年的基本判斷
共和國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30年來判斷
1949-1978,以政治建設為中心,建設社會主義
1978-2008,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建設社會主義
2009-2038,主要解決社會問題,這是我第一次提出來的。這是政府組織、司法組織、社會組織、社會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第一個30年:概念框架、思維形式均是意識形態,兩個陣營、兩條道路,在理論上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翻開1978年之前的人民日報,頭版上很少缺少“斗爭”二字,這是基本的思維方式;實踐上以蘇俄為師,奠定了我黨的執政基礎。
第二個30年,以經濟建設為主,淡化意識形態因素,不易這個框架分析問題,很少提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以“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所代替,明顯淡化意識形態因素;實際上從文革后期,包括毛主席也在淡化意識形態因素,“三個世界理論”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提出來的,不愧是大思想家毛老人家,將我國自身定位為“第三世界老大”,也只有在這個背景之下,才順利地進入了改革開放。
總的來說,在這個時期,理論上以新自由主義為指導,實踐上以西方國家為模式,“小政府大社會”、“市場模式”均來自西方。
中國沒有經濟學家,中國為什么沒有經濟學家?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照搬西方任何體系都是文化、價值觀支撐,中國經濟學家的書是不能看的,“現在必須用政治經濟學的觀點謀劃改革開放大局”,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悖離,這些問題必須解決;十七屆五中全會,極大地豐富了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
第二個30年,經濟發展水平有目共睹,同時也遇到很多問題,嚴重制約發展,必須通過政治手段加以解決。比如工資問題,中央連續發了9個文件基本上難以起到作用。
第三個30年,2009-2038年非常關鍵,尊嚴、公平、正義,讓百姓享受到改革開放成果,否則,執政地位、社會穩定都會受到要重影響。未來改革走向,就是加快社會改革、社會組織改革,轉型的中心就是轉移。目前的社會問題,包括各類群體性事件,都是政府出錯或者失誤直接造成的,90年代只有幾起,07年6萬起,10年23萬起,穩定是第一要務,發展是第一要務。社會和諧發展在60年重是短板。
二、為什么社會問題讓人倍加關注
30年來,主要矛盾和問題發生了很大變化,矛盾的性質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主要矛盾有以下五點:
1、貧富差距問題,報酬偏低,財富過于集中,兩極分化明顯。2009年世行報告,1%的人占有44%的財富(美國5%占有35%)
08年華時報報道,10%的人掌握著90%的財富。大眾看法“官二代、富二代、貧二代”,結果比較可怕,必須放到首位,第一次出臺的“工資制度改革方案”,工資收入占GDP的比例1995、1997、2008、2009分別為55.3%、53.36%、42.8%、39.7% ,所占比例逐步降低,而在國際社會一般在50%以上。
2000年以后,財政收入平均以20%速度增長,GDP平均以14%的速度增長,而工資增長卻十分有限;1995年企業利潤占GDP的21.2%,2009年增長到了31.3%,這個問題不解決,任何宣傳都是沒有絲毫作用的。
2、三農問題:
國家補貼日益增加,農民生活狀況沒有改善,中國要解決三農,需要解決三點問題,補貼沒有用的。
必須有戰略眼光,一是讓人動起來——實施居民制度,一卡通;二是讓地轉起來,淄博有條件,城市60%以上,全國高地票制度,土地銀行,土地交易所,“土地國有,居民使用”,地票制度實施,180-200萬億資金,掛牌上市,政府不要參與,目前政府是阻力,70%的城市是土地財政;土地就是農民的資源,農村的住房也可以流動起來;三是把城建設起來,使自發的建設起來,不是政府規劃,瑞安,鎮變市,解決了40萬人就業問題,下放審批權限,讓車功能是自主建設起來。2000年以來,城市不增反降,堅持反對市變區,好像人大衣小,2006年以來,具有良好工業基礎的順德連續走低,相反東莞形勢地級市經濟管理權限日益增強。未來2-3年,城市人口首超農村,城市管理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3、腐敗問題
嚴重影響穩定、嚴重影響執政地位,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行賄受賄,治理難度很大很難。二是買官賣官,2006-2008年,僅僅阜陽一個地區就有18位縣委書記因為買官賣官落馬,目前對一把手權力有所節制但是遠未到位,2007年慶紅同志說兩條措施,一是民主,二是限制一把手權利。有資料顯示,40%的官員落馬是被人牽出來,12%是被情婦舉報,兩項相加就是52%,這就是說還遠未到位。如何把正派的老實人、能干的推導領導崗位是一個很重要的體制問題。
4月開始執行干部年輕化,6、7月份又提倡后備干部、基層經驗干部并在全國推開,我對此深表質疑。現在公務員70%是35歲以下,干部晉升常態化、規范化,年輕化的根據是什么?后備干部制度鼓勵一個打擊一片,嚴重缺乏科學依據;違反了人的職業預期,還能否安心工作,這就是科學。
基層經驗干部制度更加熱鬧,觀察半年再說,現在早已經擺脫了辦事的年代,憑的是能力、胸襟、魄力、品德,新時代的干部體制,比如說奧巴馬。
公務員隊伍的晉升是個大問題,必須搞一些剛性制度,明確不變,國外就是兩條,一是資歷,官僚制度是中性的,世界基本相差不多,就是資歷,剛性、明確、自動、客觀、自然晉升;二是績效,德國裁員是裁最年輕的,體現人性化,國際上極小考評的自動化系統成都已經達到80%以上,非常透明。中國晉升最快的,從平民到副部長只需要5年,因為有人,嚴重脫離客觀規律,體現的是城里有人好做官的封建體制。
4、就業問題
每年600萬畢業生,70%的就業率,每年200萬學生就不了業,500萬新增勞動力,需要重新就業的300萬,農村轉移的500萬,中國每年保守估計1500-2000萬人需要就業,未來5年最大任務就是創造就業崗位,原來農、工=7:3,現在正好相反,農村的孩子就不了業。2005年以來,階層固化、不流動、希望喪失,導致社會逆向思潮劇增。我也是農村的,當時國家保障,現在不可能的。
5、社會信任危機
社會信任危機也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內一個極其嚴重的問題之一,日本是高信任度國家,日本人行為非常規范,家庭旅館,鑰匙一交就可以自住自吃,這是何等的信任。相反,我們現在的情況是政府、家庭、妻子、兒女,誰都靠不住,提倡什么、反對什么往往政府和居民觀點相反,都沒有安全感,建設高信任度社會,社會公平、正義是根本。未來五年發展,關鍵是要解決這些問題。
三、未來怎么改、轉么轉
四大轉型,必須盡快實施
1、未來5-10 年,實現從經濟體制改革向政治行政體制改革的轉變。經濟體制改革已經完成,下一步是技術性改革的問題而非體制問題。政治行政體制框架尚未建立,是否真正實現了四個民主、是否真正實現了民眾四權?公開透明、公共服務。]
下大力推進黨內民主、人大民主。實施人大代表常任制,全國人大選舉人大,四川已經開始,效果還不錯。先從人大開始,真正議事而非橡皮圖章,不是現在的官員、企業家、歌舞人士。我反對在中國實施三權分立,但是大力提倡黨內民主、人大民主選舉,現在突出的問題是行政型人才、技術型人才不足。奧巴馬在總結5年中蕭條經濟的困難中說“一縷陽光來自中國,1300億元人民幣”。
2、完成從現代化到現代性的轉變。
現代化,預示著一個不穩定的過程,現代性,標示著一個穩定的狀態。未來5-10年的主要任務,基本是實現穩定、公正、和諧的社會體系。
人均6000美元步入小康門檻,2009年人均3600美元,按照8%的增速,2015年將達到6000美元;能夠跨越過去,是和諧或者動亂的一個節點;阿根廷、韓國都是教訓。2015年是一個很重要的節點,改革非常緊迫。
3、盡快實現從工業社會向城市社會的轉型,從生產型社會向消費型社會的轉型。
好多制度安排,2009年城市人口占45%,以后要達到55%,城市化怎么搞?全世界中國百姓最辛苦,中國工人每周工作時間世界最長是50-56小時,美國41-44小時,法國是31-35小時,歐洲只有28小時,公司制改革很關鍵。
中國沒有中產階級,我月薪7000元,也不敢隨便請客,在北京,每月接待有一定層次和影響的朋友兩次就差不多了,不敢消費、更不敢旅游,房子更是根本不敢想,多虧了房改賺了一套,先是現在可就麻煩大了,只能通過講課賺取一點補貼。社會必須大幅度提高工資,大幅度縮短工作時間,說每年4萬元就是中產階級,簡直就是胡扯淡。工資按照GDP增長幅度即可,才敢談消費,加大中產階級比重,從三角形、圓錐形像橄欖形社會結構轉變。
4、必須實現權力性社會向公民型社會轉變,實現從政府治理到社會共同治理的轉型。
政府-中介組織,牛奶協會、雞蛋協會,德國的雞蛋,從雞屁股觸來天之后沒有消費的全部銷毀,這就是社會水平。下決心發展社會組織,發揮工會共青團的作用。
人民當家作主,改變官本位社會,公務員4000:1,北京調查3000名小學生,95%的想當官,科學家第五,北京某小學,100%是班干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