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孔子塑像助中國社會強自信、強自尊
羅 寧
國家在天安門廣場,在中國博物館門前樹立起一尊九點 五米 高的孔子塑像。包含著孔子九五之尊的深刻意蘊。
孔子塑像的樹立在中國社會激發了軒然大波。持反對意見者氣勢洶涌,鋪天蓋地,所向披靡。稍有歧義者,則立即被粗暴、蠻橫、不堪人目的辱罵、斥責的帖子、跟帖所淹沒。
不僅如此,那些堅決反對孔子,堅決反對在天安門廣場,在中國博物館門前樹立孔子塑像的網民們,還從孔子的品行經歷、中國歷史、五四運動、階級斗爭、社會政治、毛澤東與孔子的關系、現實的貧富分化擴大發展現象、合法性、社會未來趨勢等諸多的方面闡釋、論證,在天安門廣場,在中國博物館門前孔子塑像的種種非常嚴重、可怕的危害性與后果。并且,一些網民還語重心長道的告誡執政當局:早日拆除孔子塑像,早日好。否則,不僅將會受到人民群眾的嚴厲追究,而且還會成為不可赦的歷史罪人。
對于互聯網上喧囂不息、氣勢令人窒息的反對孔子,反對在國家在天安門廣場,在中國博物館門前樹立孔子塑像的強烈反應,當時做出樹立一尊九點五米高孔子塑像的決策者們,在強大的輿論壓力面前,明顯的喪失了做出決策時所具有的,富有遠見卓識的睿智魄力與敢為天下先的英雄豪氣。悄無聲息的保持著難堪的沉默。
對于人世間的任何事情,不同的人們有著各種各樣的觀點、看法,本是社會常態,也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基本方式與方法。在互聯網上曾經流傳過一種絕妙的解釋,對流行的和諧一詞,做出了能夠令人茅塞頓開的說明。有君子曰:和諧一詞中的和,由禾與口組成,意味著人人有飯吃;和諧一詞中的諧,由言與皆組成,意味著人人要說話。因此,人類社會,即應該是一個人人有飯吃,人人要說話的社會。而人人要說的話,自然不會是一個聲音、一種腔調。
所以,對于各種不同觀點、看法的出現,執政當局及其決策者們和方方面面的社會成員們,本應當理性、寬容、包容的予以對待。信者聽。不信則不聽。有理則采用。無理則不采用。然而,不幸的是,中國社會歷來缺乏理性、寬容、包容不同觀點、看法的傳統。因此,沒有理性、 難以寬容、包容不同觀點、看法的人們,現在不可避免的也相應遭受到了不被理性、寬容、包容對待的苦澀境遇。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國家在天安門廣場,在中國博物館門前樹立起一尊九點五米高的孔子塑像,對于中國社會到底意味著什么?是有利?還是有弊?在已經看到了諸多的歷陳樹立孔子塑像危害性的帖子及跟帖之后,盡管我基本不贊同他們的觀點,但是,我依然感動于眾多網民通過憤怒情緒的宣泄,所表現出的憂國憂民的赤誠。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生存發展的人類社會,盡管曾經無數次循環往復的經歷過興盛與衰敗的交替輪回;曾經無數次周期性的經歷過刻骨銘心的合久必分與分久必合;曾經無數次經歷過血腥的內戰與外敵入侵;曾經無數次的在繁榮富裕之后重復陷入破敗窮困的難境。但是,不論任何風雨飄搖,艱難動蕩,生活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的人類,在代代相繼的受益并維系中國社會文明及其文化的同時,也在代代相繼的始終保持著對中國社會文明及其文化的真誠、熱愛、信任與支持。因此,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唯有發育成熟的中國社會文明及其文化,血脈相繼,一如既往,不曾斷裂消亡。因此,直到當今,記載孔子在兩千五百年前所說過的話的古籍,當代人依然能夠閱讀并頗受教益。
孔子的思想、學說,是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生存發展的人類文明,所孕育、創造、發展出來的人類文化瑰寶。兩千五百年以來,直到當今,不論人們是否意識到了,孔子的思想、學說,始終都在直接或者間接的,從智慧、知識、經驗的層面上,助益、支持、滋養著生活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的人類。因此,孔子的思想、學說,才當之無愧的成為了中國社會文明的精髓,成為了中國社會文化的靈魂。
正是因為擁有了以富有智慧、知識、經驗的孔子思想、學說為內核的,高度成熟發展的中國社會文化,兩千多年以來,無論經歷過怎樣的風風雨雨,也不論經歷過怎樣的坎坷艱難,基于對中國社會文化延續、傳承、助益人類生存發展的真實成效的認可,中國社會的成員們,相比較之下,對于中國社會,對于自己及后人,往往會自然的具有相當的自信與自豪。并且,在一定條件下,這種自信、自豪,還曾經致使中國社會的皇帝及權貴們,可悲的陷入了盲目自大、輕視四邊、無知傲慢和狂妄愚蠢的困境。
自晚清以來,隨著具有更為強勢的西方勢力及其文化的強行介入、進入和被中國社會主動接入,生活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的人類社會,無可逃避的遭遇到了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隨著屢遭敗績,一敗涂地所致使的慘痛;隨著不斷喪權辱國,飽受欺凌所形成的悲哀,中國社會成員痛徹肺腑,刻骨銘心的自卑心理與不如人的意識終于淤積而成。中國社會對于中國文化曾經保持過數千年的自信、自豪,相應的也只能無奈的歸于崩潰、垮塌。曾經被中國社會在兩千多年的歲月里,真誠的信奉為至圣先師的孔子及其思想、學說,在很多中國社會成員的心目中,則因此而改變為阻礙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千古罪人與不斷散發著有害毒素的歷史垃圾。
近代以來,在中國社會,在很多社會成員心目中,孔子及其思想、學說,之所以從尊崇的、至高無上的神圣的地位上跌落下來,淪為飽受唾棄、侮辱、責罵的代罪羔羊,各種原因當然是十分復雜的,也是難以盡述的。但是,有一點卻是清楚而分明的,那就是,中國社會成員在飽受了諸多的心靈屈辱、慘痛之后,對以孔子及其思想、學說為標志的中國社會文化,已經喪失了信心與信任。并且,在現實的社會生活當中,惟有借指責、辱罵、唾棄孔子及其思想、學說,來宣泄自己的不滿、不平感與憤怒,雖然不能直接達意,卻是可以平安無事的盡興、盡情的。
不言而喻,近代以來,中國社會所遭受到的諸多喪權辱國、飽受欺凌的失敗,原因必然是多方面的。并且,其中主要的,基本的、首當其沖的原因,無疑應該是晚清政府及統治階層的皇權專制、自私自利、殘暴統治、固步自封、坐井觀天及愚昧、無知、無能與腐敗。
然而,不幸的是,直到當今,包括社會精英們在內,中國社會更多的卻在棄本求末的,將中國社會在近代以來的落后、失敗、屈辱,主要的歸罪于兩千五百年前的孔子及其思想、學說,認為是孔子的思想、學說束縛、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進步。因此,往往對孔子及其思想、學說,持有更多的憤怒、仇恨與責難。同時,卻又選擇性的遺忘了直接導致中國社會落后、失敗、屈辱的真正元兇與責任者------專制腐敗的晚清政府等權勢集團及其愚昧、愚蠢的所作所為。
近代以來,隨著國勢所發生的由盛而衰的演變,基于人們的聰明、安全選擇,形成于兩千五百年之前的孔子思想、學說,只能無可選擇的隨之經受著冰火兩重天的嚴峻考驗。但是,孔子的思想、學說,所真實具有的智慧屬性,卻沒有也不會因此而發生改變。依然沉默的保持著歷久彌堅、歷久彌新、歷久彌真、歷久彌深、歷久彌實、歷久彌定、歷久彌尊的品質。并鄙視著諸多中國社會成員,缺乏良知,沒有記憶,無所謂立場,不計較歷史,一切從現實利益需要出發,既會尊孔子,又會批孔子的不斷機靈善變的無恥與卑劣。
自三十年前中國社會興起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在日益增多的面臨著各種日趨沉重的社會問題,諸如社會成員貧富分化差距擴大;社會不公現象、社會矛盾增多;社會共識、共求、公益稀少;社會向心力、凝聚力缺失;社會發展前景、途徑、方法莫衷一是的情況不斷增加。并且,尤為重要的是,包括社會精英在內,自晚清以降,社會成員缺乏自信、自尊的狀況依然沒有基本的改觀。挾洋自重的心態與選擇,在中國社會的政治界、經濟界、文化界與泛眾之中,依然具有舉足輕重的分量與作用。因此,對于各種真實的阻礙、損害著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因素、事態,不論是顯性的,還是潛在的,國家都應當一一著手,循序漸進的加以解決,已然成為必須正視,必須先行處置的重大問題。
雖然時光荏苒,走過了兩千五百年的歲月,隨著生活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的人類前后相繼的歷經了各種悲歡離合、榮辱興衰,也因為來到中國社會并曾經風行一時的各種外來文化,終于都不可避免的基于水土不服的頑癥而只能歸于落寞、形而上和被束之高閣,中國社會才得以在反復比較之后,相對清醒的意識到,源自于本土,長存、長興、長盛于本土的,以孔子及其思想、學說為標志的中國社會文化,對于振興中國社會,對于化解所面臨的各種日趨嚴重的問題與事態,或許應該及才是更為適宜、適用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意識形態的狂熱已經遠去,在盲目自卑的心理稍有振作之余,從中國社會的實際出發,依靠、運用中國社會的本土智慧及其文化,來解決中國社會的基本問題,應該很自然的就成為了執政者的新思路與新選擇。對此,中國社會的成員們應當理解,并寬容以對,無疑就是必要和必須的。
我認為,歷經了兩千余年社會實踐檢驗的孔子及其思想、學說,既然曾經有效的助益過中國社會的強盛與發展,助益過中國社會成員自信心、自尊心的增強與持續。并且,在當今,文化同源同宗,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發展更為穩定、平衡的東亞諸國及地區,孔子及其思想、學說既然能夠持久有效的助益社會的生存發展,那么,已經基本擺脫前蘇聯模式,走向市場經濟發展的中國社會,同樣應該也能夠受益于孔子及其思想、學說。
任何人類社會穩定、有序的生存發展,都是需要以社會成員的自信、自尊為心理、精神支持與保障的。所以,相信已經和正在助益、支持、保障文化相近或者一脈相承的東亞諸國及地區,穩定、平衡生存發展的孔子及其思想、學說,在中國社會同樣也能夠具有積極的基本功效。因此、基于如此的判斷,我相信,在中國,在天安門廣場,在中國博物館門前樹立起一尊九點五米高的孔子塑像,對于中國社會樹立并增強不可缺失的自信與自尊,必然是會有益、有助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