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中的公私觀念
天氣溫度的反常造成的自然災害已令人惱怒,但又卻無奈。新年伊始,北方的氣溫已接近零下五十度,而南方的雨雪冰凍也連綿末斷。在這樣的時令,熱氣、空調便成了銷售、使用的高峰期。然而就是在這個人們生活方式、工作環境已進入了電氣化的今天,在空調的使用上卻漫不經心地、習以為常地體現出了公與私的思想道德觀念。
當然這主要是在并非哈氣成霜、滴水結冰的南方。
大凡在黨政機關和企業的辦公室,空調是隨著上下班的時間而開放著的,同時還要特意地把窗戶稍稍開啟,以便溫度過高,缺乏新鮮空氣,有時人不在辦公室,室內仍然處于暖氣的恒溫狀態。而且在新建的行政大樓內,中央空調的開放還都要超過八個小時的作息時間,提前開啟,以便預熱。完全是大樓內外兩重天。
同樣,如果人們活動在服務娛樂場所,沒有得到空調的享受,小則罵罵咧咧,大則怒火沖天。
可是,一旦人們回到了屬于自己私有財產的空間里,價值觀以及享受的欲望似乎陡然間就非常自覺地發生起了質的變化。一些家庭的空調設備是“可以不用但是必須要有”的必備擺設。而許多家庭的空調開啟使用也是有特定的空間、更是有特定的時間的。而且門窗是封得嚴嚴實實的,深怕一絲兒的暖氣被無情地損失與浪費。一看到電表上的數字發生了超計劃速度上升,或者收到了電力部門的催繳短信,心里都會格登一下而又長嘆一聲。
夏天亦然。
那么國家與集體的呢?就真的是“有用不用白不用”嗎?況且我們現在舉國上下都在大唱“節能減排”、“低碳生活”,黨政領導機關發出的號召,為什么就不能自我率先垂范地“領導世界新潮流”呢?何況是造褔人類、造褔地球、造褔子孫的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行為!
三十年前,同樣是我們的人們都以揩公家、集體的油水為恥辱,為大家所垢病,并要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都十分清楚“浪費是極大的犯罪”〔毛主席語錄〕。而今,一切漠然,一切自然,一切坦然,一切超然。進步乎?墮落乎?一切盡在每個人的心里。
也許這是小題大做,也不是一味地反對使用空調,但在每一個社會階段,細微深處——尤其是已被麻木了的、普遍了的——往往能折射出這個時代人們的精神風貌,反映出它的是與非。千里潰堤,毀于一穴。一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與政府普遍地陶醉于超人民生活的享受之中,且已完全“正常”到了麻木,一個歷史階段也就將面臨結束了。古往今來,枚不勝舉。
“大公無私”思想的缺失,“集體主義”觀念的消亡,肯定不是民族的幸事,更不是這個民族的人民的幸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