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有之鄉潛水有幾年了,從來沒有發布過什么言論。但作為一名20年黨齡的中國共產黨黨員,無時不在思考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不是不在關心我們黨的命運和前途。之所以沒發言,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對烏有之鄉網站的一些言論并不贊同,甚至一些文章是偏激和失實的。但今天看了司馬南老師的《天下大亂將使社會徹底喪失公正》一文,讓我久久難以平靜,有感而發,寫下幾句與大家共勉。
一、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沒有共產黨沒有新中國,沒有中國共產黨就不會有中國的美好未來。受西方思潮影響,現在很多人都在討論“民主”,可“民主”的目的是什么呢?難道僅僅上街游行示威、為了競選相互撕扯就是民主?作為中國,老百姓最關心的是要過上好日子,誰當皇帝對他們并無直接關系,關鍵要看這個皇帝是不是替他們當家做主。誠如司馬南老師所言,我們要的不是形式的民主,而是真正的好日子。就中國的國情,脫離了共產黨,誰都沒有好日子過,只會遭受外國列強鐵蹄踐踏,我們不能回到老路上去,將共產黨帶領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天下拱手讓人,讓我們的子孫后代繼續遭受奴役。無論是獨裁也罷、君主立憲也罷、三權分立也罷,我們最需要的幸福生活,這種幸福既包括經濟的富裕,也包括社會的和諧穩定,不論哪種政體,只要最大限度節約社會資源,實現公平正義下的快速發展就是我們應該選擇的道路。能夠實現這種道路的,只能是中國共產黨。
類似的問題,就像今天的新醫改。我直接斷言目前的醫改必然以失敗告終。盡管曾經有12個改革方案,但都基本上沒有站在老百姓角度考慮問題的方案,可嘆當前的領導也缺少象626對城市老爺衛生部的怒罵氣概,造成方向偏離。如果想解決老百姓醫療問題,也應該打破所有束縛,不論采取市場體制還是公有制還是搞國家專賣,只要有利于最大限度解決社會醫療成本,實現用最少的錢辦最大的事才是根本。時下的根本問題是,由于市場經濟的逐利特性,不該用的藥用了,該用便宜的效果好的反倒用了不該用的,不是新藥的藥成了新藥,結果造成新的藥害,進行進一步惡性治療,社會醫療資源進一步浪費。核心是市場經濟決定的醫療回扣造成的,這個漏斗不堵住,醫改必敗,政府再加大投入也是無底洞(美國年7500美元投入都不能解決醫療問題,中國哪有那么大財力呀)會造就一大批蛀蟲,培養一大批干部犯錯誤,壞的體制害死人啊!只有國家真正管起來,消除腐敗漏斗,醫療大山才會從中國人民頭上消失。
二、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不能丟。當前因為社會分配不公、兩極分化、城市化進程中的圈地運動等方方面面原因,造成社會出現點火就著的局面,實在讓人痛心。這些問題,毛主席、小平早就有警告,我們現在的當權者怎么就不好好看看呢?搞不好要亡黨亡國呀!
三、關于當前腐敗問題已經相當嚴重,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由于市場經濟的介入,一方面極大刺激了私欲的膨脹,短時期內確實促進了生產力發展,但這種制度能發展多久呢?另一方面社會已經形成了不同的階級,老百姓生活在不安定之中。有錢有權的害怕東窗事發,瘋狂轉移資金,裸體做官,心里是不安定的;沒錢沒勢的平民,更是不安定,他們隨時都可能被有權有勢的階級凌辱,沒有任何安全感。讓人們不禁發問:這個社會怎么了?這還是共產黨領導的天下嗎?如果知道共產黨的天下是這個樣子,老百姓還會用小車支援共產黨打天下嗎?還會有那么多人為了共產主義信仰而忍受嚴刑拷打嗎?小平同志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前提是勤勞致富,先富帶動后富??涩F實中這么多年,是不是事與愿違了呢?有幾個富裕的是真正通過勤勞致富的呢?這種現實版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不但沒有起到正面帶頭作用,反而讓人們認識到通過勤勞不能致富,造成社會風氣每況日下,笑貧不笑娼。有人說老百姓仇富,錯了!老百姓仇恨的是貪污賄賂致富的富!仇恨的是非法手段的致富!袁隆平買飛機我們都不仇恨,人家是應該的,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
四、關于毛澤東思想
我覺得我們必須尊重毛澤東,尊重老人家的人格、老人家的功績。本網站對文化大革命也有些新的反思,這恐怕在當前背景下還很難了解到真實的一面。我最佩服毛主席的就是在他帶領下締造了新中國,這個新中國之所以新,就因為他締造了一個提老百姓說話的共產黨政府,如果脫離了這一點,中國就又是就中國了,與以前無異。毛主席出身于農民,骨子里了解農民,農民也才會支持他,他很善于發動群眾。和今天對農民的圍追堵截相比,確實天壤之別。今天很多官員口上喊著為了群眾,實際早已經不代表群眾,他們也不敢發動群眾,更談不上依靠群眾,這也是社會矛盾的一個根源。當年毛主席發現我們的政府出現這種偏離,采取一些行動就成為一種必然。
但討論這些更主要的還是面對未來,我們不能就毛澤東討論毛澤東,而應該著眼于中國的長遠發展,著眼于中國共產黨的命運前途,我想他老人家在世也一定會思索這個問題??晌覀兊某雎吩谀睦锬??讓歷史的車輪重新回到30年前?讓現有的富人官僚主動放棄自己的財產?我還沒找到答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