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粗糙的孔子銅像搬出天安門廣場
陳云發
隨著近年教育界及“國學界”尊孔讀經鬧劇的頻頻上演,不久前,一尊新鑄的孔子青銅像已被人“悄悄地”安放在天安門廣場的國家博物館前,銅像孔子用瞇著的細眼注視著天安門廣場,而其寬袖大袍的身軀,除底座之外,竟高達9.5米(孔子實際身高據說僅1.75米),有網民指出,這一高度像征的是“九五之尊”。
這讓人感到驚駭。大家知道,只有帝王的地位才被稱為“九五之尊”,天安門廣場安放這么一座孔子銅像,其寓意要讓人們讀出什么?是要告訴老百姓,已站起來的中國人民現在又要回到孔子的“新帝王”統率之下嗎?是要告訴人們,孔子才是當代的“九五之尊”嗎?
也許有人會說:不就是一座雕塑像嗎?人家公司門前還放石獅子、銅老虎呢,何必這樣過度解讀?但是我要說,孔子的銅像,與單位、住宅門前安放石獅子、銅老虎絕不是一回事,9.5米高的數字,策劃者、制作者肯定是有寓意的,而且放在天安門廣場,這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孔子銅像可不可以再鑄放?當然可以,孔子作為古代偉大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他有理由獲得當代人的尊敬,因此,在他的故鄉曲阜、在孔廟中,或其他歷史紀念場地,孔子塑像都應予以保留,或新鑄放都無問題。但我們亦應指出,目前全國各地的孔子塑像、孔廟已經夠多了,曲阜還保留了大型孔子紀念基地:孔府、孔林、孔廟,現在實際已沒有必要再新建什么孔子紀念物。再說,我們現在紀念孔子,最主要的是研究、繼承孔子的有益思想;而孔子作為封建社會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中固然有許多可稱之為國之瑰寶的東西,但是也存在諸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等大量與當代普世民主價值觀相悖的東西。所以,今天我們若用孔子思想來治國,搞“君君臣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那一套,那么,人民還怎么享受民主?那就“兩會”也別開了,人民代表、政脅委員也別選了,互聯網、報刊、廣播電視也都該全部封起來了,政府領導人也不需要做政府工作報告了,人民根本沒知情權了嘛!所以,今天我們研究孔子,繼承孔子,是繼承、吸收他思想中的精華部分,而絕不能對他的思想遺產照單全收。
還要看到,孔子思想中雖然有人本的東西、有“君子和而不同”的進步理念、有封建烙印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內容,但是,孔子連同董仲舒、程頤、朱熹等后代大儒們推崇的儒家學說,從根本上來說,是要禁錮人們思想、阻得社會發展進步、反對改革改良的。儒家的“秩序”,并非指社會治安秩序,而是思想秩序、法統秩序、道德秩序的永不改變。儒家學說這一先天本質性的弊端,在中國長期處于封閉狀態的封建社會的改朝換代中,一直未被發現。只是到了晚清,西方帝國主義用鴉片和大炮砸開了國門,知識界才發現:中國社會兩千年未能在科學文化上進步,就是儒家思想統治太嚴密,所以,當清政府拼命想用儒家思想繼續捂住國家、人民以保住其統治秩序時,中國覺醒了的知識界和革命者,便首先提出教育救國理論,堅決起來否定尊孔讀經、科舉取士那一套教育思想,為了推行新的科學教育理念,他們只能把炮口對準舊教育制度的偶像孔子,因為只有打倒了“孔家店”,新的教育救國理想才能實現,這就是為什么晚清、民初發生的辛亥革命、“新劇革命”、五四運動等都把矛盾指向舊的儒家學說的原因。還要指出的是,五四前后主張打倒“孔家店”、推行新文化、新教育理念的人,不僅有陳獨秀、魯迅、于右任等這樣的革命家,也有中過清朝進士的張元濟等這樣的純知識分子,他們亦痛恨背誦四書五經、八股取士,為此,張元濟主持的商務印書館和舒新城等主持的中華書局,自民國元年(1912)起就推出自編的新型教科書。所以,孔子的儒學不推倒,中國就絕不會進步。中國到晚清時還處于兩千年的原地踏步境地,對世界現代科學技術貢獻幾等于零,正是孔子思想絕對偶像化的原因,現在若有人把孔子重新抬起來,把他放到“九五之尊”的地位,其動機絕對是可疑的,意味著社會思想境界的倒退。
把孔子像放在天安門廣場,亦是不倫不類。天安門廣場是國家的心臟和象征,是神圣的地方,一舉一動都牽涉全國人民的感情,都應有國家規格的象征或寓意。過去,這里凡是建造任何建筑,都需黨中央舉行最高會議決定,或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一致討論通過,天安門城樓掛毛澤東畫像,建造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等無不是這樣,重大節日掛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孫中山像,都是非常莊重之舉,都經最高機構批準。但現在孔子銅像卻根本未經黨中央、全國人大決定,便由個別單位、少數人決定就安放了,這就很不莊重。況且,這座孔子銅像亦并不“藝術”,鑄造并不細膩,而是很粗糙;造型也完全是個“傻老頭”形象,與孔子作為智者、覺悟者形象相去甚遠,實在叫人倒胃口,亦不知是何人的“作品”。所以,這樣的銅像,是不該不聲不響地放在天安門廣場的,它褻瀆了人民的感情,應該立即搬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