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以中國經歷的歷代大政權——漢、唐、元、明、清——為例。這五個大朝代,其科技的發展是不斷進步的,其經濟總量也在不斷超越前代,其制度也是在不斷探索與擴容,腐敗問題前中后期都大量存在;但令人驚訝的是,這五個大朝代都走著“興起-興盛-衰亡”的相似道路。僅僅以腐敗嚴重、制度缺陷、外族入侵、科技經濟落后諸因素,都不足以解釋五個相異的大朝代何以都走上了“興起-興盛-衰亡”的道路。五個大朝代何以都經歷“興起-興盛-衰亡”道路呢?我認為是“兩極分化+人口規模結構雙惡化”導致;兩極分化,導致了經濟資源的集中,從而誘動子宮資源的集中,從而導致人口少子化老年化并最終導致人口規模收縮與人口結構的雙惡化;人口規模與結構的雙惡化,導致經濟及國家綜合力的衰退,而此時,兩極分化沒有抑制且有進一步加大趨勢,從而兩極分化與人口規模結構雙惡化加劇;如此反復,不斷形成惡性循環。[1]最后導致所有大政權走向崩潰。我為什么這樣推測?因為,我在看歷史書發現,中國每個大朝代開啟,都伴隨著對前一個朝代財富的重分;財富(經濟資源)的重分,往往會使子宮資源(女性)較平均的分布——多妻妾的富人較少與色情產業被抑制,而此時,人口迅速增加;人口的初期猛增,導致經濟的迅速繁榮;隨著經濟的發展,土地集中不斷加大(古代版兩極分化),朝代人口在中期偏后不升反降;人口的不升反降,據現代社會人口規律推測,必然伴隨少子化老年化,而這些,又不斷導致朝代政權財政困難日顯,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再者,來看當代一些國家。曾經稱霸全球的西歐、叱咤亞洲的日本,隨著兩極分化與人口規模結構雙惡化,其內部政權的更迭也是頻繁上演(現代政權更迭表現為執政黨的更迭)。
由此可預測,如果兩極分化與人口規模結構雙惡化都得不到遏制,那中國現政權無論任何“維穩”,也難阻中國社會的混亂。為中國的強盛計,我建言:政府給力發展民生事業,大力抑制兩極分化;果斷停止計劃生育,稀釋人口規模結構雙惡化趨勢。
[1] 《子宮資源與經濟資源的關聯》http://lijingwang123.blog.163.com/blog/static/124386331201011261122754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