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同朋友提到了騰訊的問題,雖然也是一樣的反感于騰訊,但是最后還是無可奈何,因為一些東西已經被他給綁住了,大家同是一條船上的嗎咋,單單QQ一途就已經夾天下所有之勢,更何況相關的其他業務。在佩服馬化騰的同時,也不得不對國內資本有些擔心,試看各大有關電子企業或者公司,哪個少不了國外投資公司的身影;把馬化騰的資本再縮水一下,比下有余,比起其他來,是少得可憐。當然,或許之前也是一個政府的信號,國家在背后支持著騰訊,要不然主席大張旗鼓地趕到那邊干嘛去。
而實質問題是國家是否除了對于國有資產外,還打算扶持私有資本,這里說的扶持,是像美國等歐美公司那樣的雙邊深入合作,成為行業寡頭。當然,即使如何發展壯大,最后也是免不了被分解的結局。這里就有2種方法,其一是投資房地產,為中國GDP做一份貢獻;另一鐘就是現在大多數的做法:準備幾本護照隨時準備跑路。房地產,感覺太傷心了,這個是政府和銀行的高壓線。民間資本在國外倒是不錯,比如溫州兄弟們把歐洲半個城都買下來了。我曾經在法國的里爾住過一陣,那里的溫州兄弟省吃儉用,一代代攢錢買房子,搞得本地人都只好租他們的。又比如在澳洲,近來有不少外國投資者,尤其是富裕的中國人,在澳大利亞購買好幾處房產,卻讓房子閑置。而最近墨爾本東部和悉尼的房子以幾乎創紀錄的高價拍賣,買家都是中國人。
所以估計最后肯定是資本轉移,因為這里是天朝。有沈萬三的前例,自然有無數個沈萬三。當然說不定政府一個安心丸,人大代表又多出好幾百個。為什么呢,因為你財富到了一定程度,就必須有相應的政治地位,否則就變成了一頭人人都可以咬的肥豬。精明的溫州人早就在做這方面工作了,我認識的一個溫州友好協會會長就把兒子送去最高好的法國行政學院讀書,為將來進入公務員系統從政努力。澳洲政府里面華人,或者親華勢力已經小有規模了,比如梁瀚升已經成為一個副市長。這種權利斗爭一直沒有停止過。
還有,國內房產問題已經很嚴重了,94年財稅改革以來,殺一批,關一批之后,地方與中央的博弈已經到了一個殘酷的境地。本來一文不值的土地都拿出來,憑空產生了一大筆財富,中央就要印鈔票來讓這些財富合法。倒霉的是食物端底層的小民,肥的是XXX,我有個在位子上的親戚,每平米6萬的別墅每3個月買一套,沒停過,他說錢花不掉。就算房產跌去50%,他一點都不在乎,他明確告訴我,房地產還會漲,除非想亡黨。
國內的房地產市場就是個大泡泡,一個個大炸彈,發展下去,必然有一天會爆炸,國家會動亂。所以溫老說要縮小貧富差距,其實他說的是要消除泡泡,讓各位地方大王們克制一下貪欲。但有效果嗎?現在基本上就是,戳破房地產泡泡,亡黨,不戳破,亡國。中央急,但是問題傳到各個地方政府,各個利益鏈條一分,誰會急?
新的輪回已經開始了,可以仿佛看見當年晉商的影子,但愿他們能走的更遠。但話又說回來,在中國商人永遠沒有機會主導政治,無論是當年的晉商,還是現在想要走老路的新一代富豪,他們都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中國的老百姓從來都不缺少推翻統治者的熱情,只是某些時候需要積累的時間不同而已,所以除非下次權利分配的革命是由商人主導的,否則他們永遠沒戲。就算他們在謀劃著什么,大家認為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少呢?
當然,亡黨、亡國也不是杞人憂天,大家都知道中央還是想解決問題的,所以咒罵的對象主要還是各地區的官僚們,現階段我們已經不能轟轟烈烈的開展削藩運動了,那樣同樣會造成國家動亂。眼下共和國已經步入每個朝代都會出現的轉型期,轉過去就是百年承平,轉不過去就是百年動蕩。正如當年黃炎培問老毛,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都沒有能跳出這興亡周期律的支配力。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60年的周期,就看如今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