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是三年”的說法并不確切
看了一位網友的文章,其中一個主要論點是“文革是三年”,即:從1966年《5•16通知》開始,到1969年4月九大召開為止。標志:一是紅衛兵退出歷史舞臺,二是資產階級司令部被摧毀,三是九大報告對文革作了全面總結。還舉例說“歷次會議主要報告都說文革已經取得了勝利” ,繼而說“九大以后與LB集團的斗爭是保衛文革成果的第一次斗爭。四屆人大以后,反擊右傾翻案風是保衛文革成果的第二次斗爭”。由于將文革的時間界定為三年,即1966年5月16日至1969年4月,所以得出結論:文革勝利了。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廣大的工農兵、革命的知識分子和革命的干部,是這場文化大革命的主力軍。所謂“主力軍”就是起到或發揮主要作用的力量,而“文化大革命的主力軍”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起到或發揮主要作用的力量,這一點毫無疑問。而在這主力軍當中,工農兵是排在首位的,這一點也十分明確。那么,紅衛兵的作用呢?《決定》說得也十分明確:一大批本來不出名的革命青少年成了勇敢的闖將。他們有魄力、有智慧。他們用大字報、大辯論的形式,大鳴大放,大揭露,大批判,堅決地向那些公開的、隱蔽的資產階級代表人物舉行了進攻。不言而喻,紅衛兵在文化大革命中發揮了闖將的作用。而闖將的歷史作用,隨著紅衛兵走向工作崗位以及上山下鄉而宣告完成。紅衛兵完成了闖將的歷史作用,文化大革命是否就勝利結束了呢?――并沒有結束。因為毛主席說:“建立三結合的革命委員會,大批判,清理階級隊伍,整黨,精簡機構、概觀不合理的規章制度、下放科室人員,工廠里的斗、批、改,大體經歷這么幾個階段”(注1)。即使是在紅衛兵上山下鄉之后,即在中國共產黨第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毛主席還說:“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還有些事沒有做完,現在還要繼續做,譬如講斗、批、改”(注2)。
即使到了1975年召開四屆人大,黨中央和毛主席也沒有講文化大革命結束這樣的話。一九七五年一月十三日,周恩來總理在四屆人大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我代表國務院,向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從三屆人大以來、我國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頭等大事,就是偉大領袖毛主席親自發動和領導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這場大革命,實質上是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和一切剝削階級的政治大革命。它摧毀了劉少奇、林彪兩個資產階級司令部,粉碎了他們復辟資本主義的陰謀。目前正在全國普遍開展的批林批孔運動,是這場大革命的繼續和深入。”
周恩來總理開始便講“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作政府工作報告”,顯然,《政府工作報告》是經過中央審議并通過的,毛主席也是審閱并同意的。也就是說,毛主席是同意文化大革命“摧毀了劉少奇、林彪兩個資產階級司令部”這一提法,也同意“目前正在全國普遍開展的批林批孔運動,是這場大革命的繼續和深入”這一提法。據此可以得出結論:“文革是三年”的說法是不確切的,也是不符合實際的。
至于文化大革命何時結束的問題,老朽以為無論是批林批孔還是后來的反擊右傾翻案風,都不能看成是文化大革命的結束,而是文化大革命的繼續和深入,這樣說或許更符合實際。因為,毛主席在1966年的《決定》中指出:這次運動的重點,是整黨內那些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可是,毛主席在1976年依然在說“走資派還在走”,主席的話意味深長,我的理解就是:文化大革命的任務還沒有完成,當然,是第一次文化大革命的任務還沒有完成。而1976年1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的詞二首《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和《念奴嬌.鳥兒問答》,則是毛主席要率領廣大人民群眾對走資派的又一次宣戰。
(注1):轉引自1968年8月26日《人民日報》。
(注2):轉引自1969年7月1日《人民日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