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性十足的歐洲人
生民無疆
·
2011-01-02
·
來源:http://blog.sina.com.cn/huangzhongp
奴性十足的歐洲人
生民無疆
每說到西方,人們便想到“民主”、“人權”、“科學”,而且將這些與西方的文化和歷史聯系起來,似乎歐洲從來就是民主、科學的社會,其實,根本不是這么回事。
我們知道,西方哲學主要來源于古希臘文化和基督教教義。我們不妨看看這些西方圣賢說過什么。
古希臘頭號圣賢蘇格拉底說:“我要對公民們說:你們彼此雖是兄弟,但是神還是用不同的東西把你們造出來的。你們之中有些人具有統治的能力而適于統治人,在創造這些人的時候神用了金子,因此這些人也就是最珍貴的。另一些人是神用銀子作成的,這些人就成為統治者的輔助者。再有一些人是農夫和手藝人,這些人是神用銅和鐵做成的。……統治者應當把這個神讖引以為戒,即:一旦銅鐵做成的人掌握了政權,國家便要傾覆。”這就是說,根據神的安排,人類社會被分為金子做的人、銀子作的人、銅做的人、鐵做的人這四個等級,每個人出生前,神已經確定好分別屬于哪一個等級。蘇格拉底還說,金子做的人會生出金子做的兒子,銀子和銅鐵做的人會生相應的兒子。至于蘇格拉底經常提到的奴隸,自然是等外品,只不知他認為奴隸是用什么做的。
第二號圣賢柏拉圖認為,國家是個人的放大,個人是國家的縮小,據此勾劃出了自己的“理想國”。柏拉圖也是一個以精神力量----智慧、勇敢、節制和正義這“四德”治天下的倡導者。柏拉圖的理想國是按照神的意志設計和實施管理的,所以,“我們制定有關不敬神的法律如下:如果一個人在語言上或行動上犯了不敬神的罪,任何人見到了就應該起來維護法律向地方官報告。地方官接到報告之后,就應該立刻依法把這個人送到法庭。如果地方官接到報告之后拒絕這樣做,已經有人揭發,他就要以不敬神的罪名受到審判。國家里面要設三個監獄:第一個是在市場附近的普通監獄;第二個是在午夜法庭附近,將稱為‘感化所’;第三個要設在國土中心的某個荒野山區,要用某種果報懲罰的名字來稱呼。當他們監禁期滿后,如果其中有人思想健全,就讓它恢復正常生活;但是如其不改,再度被定罪,就應該把他處死”。總之,誰敢反對神甚至否定神的存在,一定要好好教訓他,讓他匍匐在神的腳下,或者將他從肉體上消滅。
古希臘的圣賢們會說出這樣的話來?事實就是如此,只不過我國的“精英”專家們不肯“引用”而已。
再看《圣經》。《圣經》羅馬書說:“在上有權柄的,人人當順服他,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權的都是神所命的。所以抗拒掌權的,就是抗拒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罰。”《圣經》之中,這類的話還有很多。
上帝的意志有誰能抗拒得了呢?既然一切都是上帝安排的,我還是老老實實認命茍活吧。
也許希臘人善于活學活用圣賢們的教誨,在促進羅馬走向獨裁上,充分展示了他們的聰明才干。愛德華·吉本在《羅馬帝國衰亡史》中寫道:“讓人把皇帝神化是他們的行為中唯一脫離慣常的謙虛謹慎的態度的一個例證。這種下流的、褻瀆神靈的獻媚方式的創始者是亞洲的希臘人,而第一批被神化的對象則是亞歷山大的繼承人。這種做法是很容易從帝王轉移到亞洲的總督們身上的,羅馬的行政官便常被通過一連串的建壇、建廟、舉行慶典、供奉犧牲的鬧劇而被封為地方神靈。”于是,自然而然地,“任何一個生前死后不曾被視為暴君的帝王死去以后,元老院一定嚴肅宣告他已躋身神靈之列,這早已成為一種習慣了;被尊為神的儀式總是和葬禮同時進行。”
對于羅馬皇帝,“由于羅馬人天生的奴性,一些行政官、元老和一些騎士都自愿對他宣誓效忠,一直到這種愿不過是一種個人討好的行為,在不知不覺中,竟然變成了一年一度的宣誓效忠的嚴肅儀式。”這,也就是歐洲人動不動就搞宣誓的來源。
進入中世紀以后的歐洲人,在匍匐在基督教腳下的同時,面對大小封建主也十分“遵紀守法”。
中世紀的西歐,形成若干個王國、公國等,各國國君大封功臣,形成了世襲的大小領主(貴族)、平民(主要是農奴,地位和西藏解放前農奴基本一致)兩個等級,此外還有一個凌駕于世俗社會之上的教士等級。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在歐洲,始終是身份世襲制度占絕對主導的局面。
歐洲人民普遍認為:國王的后人才能當國王----哪怕他是外國人,貴族的后人永遠是貴族,農奴的兒子只能是農奴,完全是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農奴兒混蛋。整個中世紀直至1789年法國大革命,接近1400年時間,歐洲的老百姓就沒有搞過一次起義,也就是沒有造過反。17世紀,英國貴族們忍無可忍,搞了一次被稱為“資產階級革命”的運動,雖然膽大妄為地處死了當朝昏君,領頭的克倫威爾也不知天高地厚地坐了幾年龍椅,但是,克倫威爾死后,英國人死活不肯相信他的兒子屬于龍種,于是,一致決定迎請與“昏君”有血緣關系的人來做國王,直到今天。在歐洲,身上沒有王室的血液,想當上國王,比做夢還要假。
正因為如此,翻開中世紀歷史,英國國王原本是法國人,西班牙國王原本是奧地利人,本國國王不會說本國語言,為了誰當甲國國王,乙、丙兩國軍隊打得稀里嘩啦,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原因何在?因為這些國家的王室相互通婚,全是親戚關系,當某國國君無后,惟有按照血緣關系的遠近,從別的國家找人來當國王。如果有幾個國家認為自家的王子有資格坐上這把龍椅,便只好用戰爭來解決問題了。最有趣的是,盡管英國國王不會說英語,西班牙國王聽不懂西班牙話,但是,王公大臣和平頭百姓,沒一人想到要推翻他。
中國不一樣,自古以來,誰造反成功,誰就當皇帝。朱元璋是要飯的和尚出身,劉邦原來不過是個鄉鎮派出所長,他們打下天下后,便自個兒當皇帝,普天之下沒有人認為不合適。文盲李逵一直認為,皇帝的龍椅,他的宋江哥哥也是可以坐的。
洋奴們總在說“奴性”,比起奴性十足的歐洲人,中國人差遠了。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