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傍晚,妹妹發來短信:史鐵生逝世了……緊接著又是一條短信:真是接受不了……
史鐵生曾說:“死是一件無須乎著急去做的事,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p>
今天凌晨,這個必然降臨的節日終于眷顧到史鐵生了,在新年元旦這個節日即將來臨之際。
在談到死生時,史鐵生說:“有位哲人說,命運就是一出人間戲劇,角色是不可調換的。當我的雙腿和兩個腎都被拿走的時候,我的身體失靈了。這是我所認為的命運。有天在報紙上看到一句話,我覺得挺有道理,它說:世界上只有兩種生活——一種是悲慘的生活,一種叫非常悲慘的生活。我覺得活著就是你對生命有疑問,對生活有疑難。但是關鍵在于一種面對人生的態度。對待生死我選擇一種樂觀的態度,讓我如此幽默地看待生死還得感謝卓別林。在《城市之光》這部電影里,女主人公要自殺,卓別林將其救下,這女的說:你沒權利不讓我死?卓別林的回答讓我至今難忘:急什么?咱們早晚不都得死?這是參透生死的大師態度。我想他是在說,這是困境,誰也逃不過,人生的一切事就是在與困境周旋。這需要靠愛去延緩死亡?!?/p>
這個號稱職業是生病,業余寫作的人,一輩子與疾病為伴。如今一切都解脫了,是他舍棄了疾病,還是疾病終于帶走了他,無處得知。只是他的文字、他的地壇、他的合歡樹都還在,他卻走了。不能不讓人吃驚,心生一絲傷感。
或許也像他在作品中寫到的一樣,上帝看他與疾病斗爭得太累了,于是想想,該是讓他休息的時候了。我在想,他雖因腦溢血而離開人世,但他一路上應該走得十分莊重,各種病痛都應該給他行注目禮,向他致敬。史鐵生用自己的態度讓自己的生活拒絕了“非常悲慘”,雖然留下了誰也擺脫不了的“悲慘”。這也是一個生命的奇跡。在人們的印象中,病痛于高貴的史鐵生而言,也是一種高貴的存在。
其實,我們知道,史鐵生是要走的,即便現在的醫療技術多么發達。可他用達觀與坦然,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這么說來,我們也應該用達觀與坦然來面對他的離去。
出生了,什么都不確定,但最終將要死去。這么看來,史鐵生這個名字就包含了這個真理:對于一個人,生與死(史)是鐵打不動的,“鐵”連著死(史)與生。史鐵生的文字教我們更好地面對生活,面對生活的風雨;也教我們更坦然地面對生死,面對生死的無情。
逝者安息,生者將從他的文字中汲取力量與智慧繼續生活。
101231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