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齡:他們心虛害怕了——怕毛澤東熱
08年,我曾寫了一篇《怎樣看待毛澤東熱》的帖子,全文如下:
說句實在話,我是在搜狐論壇上看了“多苑”網友的大作后,才知道“目前,一股‘毛澤東熱’又在網上興風作浪了”的。而此前,我只覺得很有一點“毛澤東冷”。你看,蔣曉娟才為幾個嬰兒喂了幾次奶,就被輿論炒成了明星,就被官方封成了英雄,熱熱火火的把整個世界都驚動了。而毛澤東把124萬元稿費獻給了人民的真相被他的管家在網上公布以后,不但官方視若罔聞,就連新聞媒體也噤若寒蟬,更有一些自視為正人君子者不以為德、反以為惡、譏三諷四。
這個“毛澤東冷”還不夠冷的嗎!
冷落了一個早已去世的毛澤東并不要緊,只是,在官員貪腐之風日甚一日的今天,冷落了這樣一件事——一支可以用來刺向貪腐的利劍,這就實在太可惜了!假如我們也把這件事像蔣曉娟喂奶一樣炒熱起來,樹為官員們的學習榜樣,要求官員們學習效仿,其社會效果豈是“喂奶熱”所能相比的啊!要知道,我國社會當前要解決的迫切問題不是教老百姓學會怎樣“喂奶”,而是怎樣教化強制官員做到不貪,解決社會分配的極大不公。
感觸到這種冷熱的反差,我的嘴巴實在有點閉不住了。于是就發了幾通議論,于是,我這個普通百姓也就立即成了“冷毛澤東”派們的攻擊目標和靶子了。這個“派”簡直就像西北利亞刮來的寒風一樣。幸虧有好幾位網友為我加了一把熱,要不差點就被凍死了。
仔細看過“多苑”網友大作下面五個頁面上的上百條回復以后,這才確信了“多苑”網友所言不虛,確確實實,是有一股毛澤東熱在網上“興風作浪”的。有鑒如此,所以,“多苑”網友特別提醒網管們注意,“對鼓吹革命者則要小心了”。
“多苑”網友真是多此一怨。“毛澤東熱”真有這樣可憎可怖可怨嗎?我不以為然!
理由之一、凡是熱,必具有能量才行。毛澤東去世已經三十多年了,之所以還能“熱”,這就足以證明,他在眾多人民群眾的心中還積聚著相當大的能量,如果只是少數人,如果積聚的不是相當大的能量,那是絕對熱不起來的。請看,與他同時代的蔣個石就熱不起來嘛,尼克松也熱不起來,赫魯曉夫也熱不起來!
理由之二、凡是積聚的能量,總會在適當的時候,以適當的形式爆發出來的,這是一條無法抗拒的自然法則,它同時也適用于政治上的能量。毛澤東既然在眾多人民群眾心中積聚了相當大的能量,它就必定會在適當的時期發出它的光和熱來,這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誰也抵制阻止不了。
理由之三、在當前這個貪腐之風日甚一日、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治安狀況日益惡化的精神文明每況愈下的社會背景下,讓那個相對而言的“政風清廉、民風純樸、分配均勻”的過去適當地熱上一熱,為今天的現實社會補充一點能量,提供一點經驗,應該說是一件大好事,于今天的社會有百益而無一害!這與“多苑”網友所說的“對執政當局橫加指責……公開攻擊鄧小平和當今的改革開放政策”是風馬牛不相干的兩碼事,怎么可以隨隨便便地扯到一起了呢!
時過兩年,盡管楊繼承、李銳、袁騰飛、李悔之們竭盡全力企圖冷凍毛主席,然而,我們欣喜地看到,毛澤東熱卻在反毛勢力的大功率制冷機的全力鼓吹之下越來越熱了。
請看中華論壇里的那一片火熱的場景吧。在偉大領袖毛主席誕生117周年圣誕之日,數以千計萬計的網友向毛主席贈送鮮花,發出贊語!(見附件)
更沒有想到的是,該網一篇斥責當今一些人熱衷于過“洋圣誕節”的帖子(《圣誕“來臨”的時候,是政治還是時髦的》),竟然也成了許多人贊頌紀念緬懷毛主席的場所。
此時此該,我又想起了李悔之早幾天說的這段話:
“因為在烏有之鄉的反復鼓嗓之下,饑寒交迫、暗無天日的毛澤東時代,都快成了“準共產主義天堂”了。直讓許多“八零后”和“九零后”也跟著一些“辮民”們直呼直“毛主席萬”歲了。看來,如果不及時將實話告訴年輕人,再過幾十年后的中國人,還真會把毛澤東時代當成是人們理想中的所謂“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了。”(見其博客)
現在,我才真正懂讀了這話的含義看透了他的心思:
原來,他們挖空心思地編造“實話”告訴年輕人,是心虛害怕了!
附件:
巴菲特3人民領袖毛澤東,大家來獻上一束鮮花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21/26/07/1_1.html
閱讀(18434)回復(202) 今天我們應該怎樣紀念毛澤東一清博媒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21/28/02/8_1.html
閱讀(21527)回復(277)遲到的朝圣--走進圣地延安(延安頌——天下第九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21/27/46/6_1.html
閱讀(92636)回復(804)當圣誕“來臨”的時候,是政治還是時髦的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21/18/41/6_1.html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