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今天廣州日報的一篇報道。
廣東最后一位開國將軍逝世
宋維栻部分骨灰將永留廣州
前天,廣東最后一位開國將軍宋維栻在廣州駕鶴西去。其實他只要再等4天,就可以過94周歲的生日,只可惜他沒有挺過去。
宋維栻一生戎馬倥傯,歷經長征、平型關大捷、四平保衛戰、解放廣州、解放海南、建設成昆鐵路,他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建設事業。
據悉,宋維栻的遺體告別儀式將于 12月28日上午10時30分 在廣州殯儀館白云廳舉行。他的兒子說,今后他的一部分骨灰將永留廣州。
文:本報記者劉曉星、林霞虹
圖:實習生陳卓達、記者邱偉榮翻拍
兒子說宋維栻
沒有特權意識
“直到年紀很大了我才發現,原來有些官家子女根本用不到父母出面,只要報上老爸的名字,就能辦成很多事。可父親沒這種意識,我們身為子女也沒有這種意識。”
兒女沒當大官
“我們兄妹四人,沒有當大官的,沒有發大財的,但也沒有犯法蹲監獄的。父親留給我們的就是正派。”
結緣廣東
在廣東指揮軍民全殲美蔣特務
“宋維栻一生都與廣東有緣。”將軍的忘年好友、廣州軍區戰士報原副社長吳東峰說。
而根據宋維栻的老朋友、老部下,著名軍旅詩人張旭初回憶,將軍與廣州結緣,始于1937年初。當年,20歲的宋維栻在紅軍大學學習幾個月畢業后,被分到了紅一軍團。紅一軍團的前身,就是赫赫有名的葉挺獨立團。葉挺獨立團的前身,就是第一次國共合作中所誕生的部隊——孫中山大元帥府鐵甲車隊,一支誕生于廣州的隊伍。
解放廣州又匆匆離開
1949年10月14日 ,廣州解放。時任128師政委宋維栻坐在繳獲的美式吉普車上入城,這座南國最大的都市以一副滿目瘡痍的面目映入了他的眼簾:唯一的一座海珠橋被敵人炸毀,造成2000多名老百姓死傷,全城只有一座高樓“愛群大廈”,一個百貨商店“南方大廈”,還被敵人炸壞了。數天后,宋維栻匆匆告別了這座城市,繼續追殲殘敵。
指揮軍民共筑《南海長城》
1957年,宋維栻從南京軍事學院深造畢業后,調任廣東軍區任政委。他始終重視軍民關系,每次談民兵工作時,都反復強調:“只要我們實現全民皆兵,搞好軍民聯防,美帝國主義膽敢侵犯我國,一聲令下,我們就能組織幾百個、幾千個師……”民兵工作很快收到了成效。1962年,盤踞在臺灣的國民黨妄圖卷土重來,先后派遣9股武裝特務,或從沿海偷渡,或從山區空降。宋維栻指揮邊防部隊與民兵緊密配合,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廣東軍民聯合全殲美蔣特務,受到解放軍總部表揚。這一場干凈漂亮的“殲滅戰”在國內外亦引起極大反響,這段歷史后來被編成話劇《南海長城》,不久又被拍成電影。
留在廣州安享晚年
1987年,脫下戎裝的宋維栻選擇回到廣州安享晚年。廣州軍區的老底子就是井岡山的紅四軍,其前身是葉挺獨立團。宋維栻擔任過鐵道兵政委,在廣東有10多萬的鐵道兵,對于宋維栻來說,這里遍地是戰友。于是,他和家人在白云山腳下的一座安靜庭院里,過著著書、種花、聽鳥鳴、會朋友的日子。
宋維栻對這座城市極有感情,廣州的變化讓他感到欣喜,在慶祝廣州解放50周年的紀念大會上,宋維栻說:“廣州現在已經大不同了,橫跨珠江的8座大橋,1個過江隧道。高樓大廈林立,工農業生產蒸蒸日上,商品極大豐富,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回顧廣州解放五十年來的變化,真正是日新月異,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廣東已走在全國最前列。”
宋維栻的大兒子宋柏林說,宋維栻主動提出,百年之后要把一部分骨灰留在廣州。“廣東,是父親的第二故鄉。”
戎馬生涯
從東北一直打到海南島
宋維栻1916年12月26日出生于安徽省金寨縣。這里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處,身處大別山腹地,是一個著名的將軍縣。
1932年,剛滿15歲的宋維栻加入了縣蘇維埃政府獨立團,同年8月,縣獨立團編入紅25軍,宋維栻分配在74師220團政治處當宣傳員。
1934年11月,宋維栻被指派擔任紅25軍軍長程子華的特務員,跟隨首長一起開始了艱苦的長征。勝利到達陜北后,宋維栻進入紅軍大學學習。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宋維栻從紅軍大學畢業后,調任八路軍115師教導大隊組織干事兼2隊指導員、代理總支部書記。他參加的第一場大戰就是平型關大捷,自此與“葉挺獨立團”結下終身緣分。
1946年,國共兩黨和平談判破裂后,拉開了解放戰爭的大幕。在東北戰場,剛到此處的新四軍三師七旅參加了四平保衛戰。當時,宋維栻是七旅二十團政委兼團長。
1948年10月,全軍整編,宋維栻任43軍127師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49年4月,127師在湖北黃岡消滅了長江北岸守敵,乘勝打過長江。5月,宋維栻調任128師政委,繼續向華南挺進。10月,在新中國成立的凱歌聲中,128師相繼攻下翁源、花縣,并于14日解放了廣州。
1950年3月31日晚上10時 ,時任43軍127師政委的宋維栻與3751名戰士乘坐88只木制戰船,乘風破浪,向瓊崖北岸進發。 5月1日 ,海南解放。
1955年,宋維栻被授予少將軍銜。
不要總把眼光放在上面,民間的很多東西,基層的很多東西,是可以看到這個國家的脈絡和精神的。
從宋維栻的簡歷里,你能看到什么?我能看到這個:
1962年,盤踞在臺灣的國民黨妄圖卷土重來,先后派遣9股武裝特務,或從沿海偷渡,或從山區空降。宋維栻指揮邊防部隊與民兵緊密配合,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廣東軍民聯合全殲美蔣特務,受到解放軍總部表揚。這一場干凈漂亮的“殲滅戰”在國內外亦引起極大反響,這段歷史后來被編成話劇《南海長城》,不久又被拍成電影。
1962年,這能說明什么呢?照我的推想,這能說明前面的反右和后面文革的發生都不是偶然的。你看在1962年的廣東,臺灣居然還敢派武裝特務進入大陸,這可比派什么潛伏特務囂張厲害多了,這是誰給蔣委員長這么大的膽子和信心?我看光靠美國的外部力量是做不到,一定是有留在大陸的內部力量支持。那么是不是可以說,反右這個事兒,是沒有錯的。其實也不存在什么擴大化的問題。反右真正的問題看來不是‘擴大化’,而是‘偏移化’。真正的右派,跟國民黨勾結的右派沒有抓到,反而令許多無辜的支持共產黨的黨員和群眾受到了冤枉。這才令到臺灣得出了錯誤的信號,以為可以反攻大陸了。
那么這樣的囂張是怎么被打掉的呢?就是靠了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的事實打掉的。但這里面有一個關鍵領軍人物,就是宋維栻了。這就是毛主席說的:當正確的方針政策制定之后,干部是關鍵。如果當時坐鎮廣東的,是在建國后就跟資產階級勾勾搭搭的軍內墜落分子,只怕這股反動武裝,就算能消滅,也不是一年就能成的事兒。
那么,這就轉到一個革命力量的問題上來了。如果左派青年不入黨,共產黨全被右派們占據了,那么共產黨轉向只為資產階級權貴們服務就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兒了。到時又有誰還能保衛國家,為人民服務,共建中國長城呢?所以,左派青年要入黨,要在黨內維護和推行真正的共產黨的宗旨。也因此,我想對那位發出‘聲明:收回我的入黨申請’ma84網友說,你的選擇是錯的,希望你還有機會成為中共黨員。當然,如果這位網友是個來蠱惑真正的左派年青人不要入黨,而自己其實已經入黨的右派,那么我要提醒左派網友,你們不應該上當。無產階級需不需要繼續革命?當然是需要的,社會主義沒有成功,就需要繼續革命。
但是怎么革命則是需要討論的,至少在現階段,無產階級的革命就是毛主席早就指出過的‘文斗’。但‘文斗’要能戰勝敵人,左派青年一定要加入共產黨,要正大光明的在體制內將共產黨拔亂反正。關于這一點,大家真的應該向孔慶東學習。
當年的右派有很多都是舊社會的上層人物,到了新中國,他們照樣被納入體制之內,很多時候也可以直接左右政局,擾亂政局。他們一步一步與共產黨內的右傾分子‘寧漢合流’,直到六十年后的今天,好像已經造成了很大的局面。但是只要共產黨沒有公開易幟,很多事照樣可以挽回,而這,就需要左派青年去爭取,去奮斗的。
左派青年要明白這兩件事的意義:榮毅仁可以任國家副主席,但他的兒子榮智健則已經在中信出局;右派把韓寒視為新生一代的旗手,但韓寒卻只是一個體制外的人物。只要你流落在體制之外,影響力就必然有限。隨著年華老去,就更加勢微了。
但是,韓寒已經沒有機會進入體制之內,不在于他能不能做官,而在于一旦他進入體制之內,他的粉絲群將會崩塌。
是右派把韓寒捧上了左右為難的境地,也許這就是韓寒努力將自己轉型為一個廣告明星的真實處境吧,畢竟他聰明。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此結束,結束前想問大家一個問題,關于宋將軍的這篇文章,你們還看到什么?
我看到的是,在這篇文章里,沒有‘迫害’二個字。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0-12/24/content_1223962.htm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