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
張學良,多年來一直以西安事變功臣的身份被奉為抗戰英雄,早已家喻戶曉。
可是,我一直沒想明白,張學良到底是抗戰英雄還是歷史罪人?
當年,日寇初侵中華時,從東北進,擁有數十萬軍隊的東北軍少帥張學良,不予抵抗,洞開東北大門,讓日寇毫不費力地就占領了東北三省。其他地區國民黨守軍將領學習張學良,亦不抵抗,使日寇如入無人之境,長驅直入,迅速占領了半個中國。
如果,當時張學良奮起抵抗,東北軍將士絕大多數都是東北人,保家衛國的士氣可想而知,幾十萬人,加之當時東北軍的裝備優于其他地方軍閥不少,有得打,日寇哪能進得來!!!就算是抵擋不住,起碼也可以重創日寇,痛擊日寇的囂張氣焰,振奮億萬人民的抗戰信心,還能為其他地方的國軍樹立好榜樣,堅決奮起抵抗。那么,抗戰形勢就會是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局面——非常有利于中國人民的局面。
有著精良裝備又訓練有素的幾十萬東北軍不抵抗逃之幺幺,而毫無軍事常識的老百姓卻拿著鋤頭、扁擔、棍棒不顧生死地抵抗日寇,這不是一種絕大的諷刺!想著那些小游擊隊,缺少槍支彈藥,缺少糧食衣服,沒有醫療藥品,抗擊日寇打得那么艱難,仍然百折不撓、堅持抗戰;想著那么多無辜老百姓慘遭日寇蹂躪和屠殺;更覺幾十萬正規東北軍不抵抗令人氣憤。
有人說,張學良是因為蔣介石密令他不抵抗,他才不抵抗的。蔣介石下令不抵抗日寇,犯下了十惡不赦的罪行,成為千古罪人,這是公認的。可是,張學良不抵抗卻反倒成為抗戰英雄,是不是有點滑稽。中國帶兵將領自古就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隨機處置權,張學良完全可以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予以自主處理。當時的具體情況,不要說他是帶兵打仗的專業將軍應該看清必須奮起抵抗,就是普通老百姓都看得很清楚:必須毫不留情地抵抗消滅日寇!何況,當時的東北軍實際上還只是地方軍閥武裝,并非蔣介石的嫡系編制政府軍(中央軍才是),完全可以不聽蔣介石的命令。而且,如果當時東北軍打出來中國人的威風、重創日寇的有生力量,蔣介石也不會因為張學良抗命而怪罪他——因為蔣介石絕不可能希望日寇奪走他的政權,他下令不抵抗,應當是害怕自己打不過日寇而表現出來的一種腐敗無能的舉措。
蔣介石密令不抵抗能成為張學良不抵抗的借口嗎?顯然不能!張學良就是歷史的罪人,就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歷史罪人——不抵抗,洞開東北大門,丟失國土,是為不忠;他父親被日寇謀殺,不抵抗日寇,撒腿就跑,不思為父報仇,是為不孝;將整個東北的老百姓扔給日寇蹂躪和屠殺,是為不仁;不顧東北軍將士的堅決反對執意不抵抗,置東北軍幾十萬將士的父母兄弟于不顧,是為不義。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張學良在全國人民心目中成了“不抵抗將軍”。
張學良為了洗刷“不抵抗將軍”的惡名,總得做點什么吧。他還算有運氣,遇到了堅決抗日的西北軍將領楊虎臣。因為有楊虎臣將軍的激情鼓動和全力合作,促使張學良最后下決心,并取得西安兵諫成功,促成了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大好局面,這確實是大功一件。可是,西安事變后續處理張學良拒不聽從共產黨的再三勸告,沽名釣譽,要隨蔣介石同去南京。這是大錯一件,錯誤的嚴重后果并不只是張學良被軟禁吃苦那么簡單,更重要的是,張學良被軟禁,幾十萬東北軍沒有了統帥,群龍無首,使東北軍的抗戰業績大打折扣。這又是一罪。
不知道為什么多少年來一直把張學良奉為抗戰英雄,想不明白。也許是,一功抵百過吧,也不管過有多大。
一失足成不可逆轉的千古恨,張學良當時還是年輕,太過愚信愚從蔣介石,想事不周(他本心決不可能希望是這樣的結果),一個錯誤決定,毀了他的錦繡前程,為他本應非常輝煌的人生涂抹上重重的一層抹不掉的污漬,實在是太遺憾了。
2009-12-21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