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跨越兩個世紀探索
一個關乎人類社會未來的實踐
當人類從農耕時代進入大工業時代,社會生產力獲得了極大的飛躍,一個又一個的工業巨頭相繼在各行業形成。而與此同時,千千萬萬的手工作坊消失了,大量的農民被迫離開了土地,無數的人們被生產力解放出來,被社會所拋棄,陷入了嚴重的赤貧狀態。從舊電影和文學作品中就可以看出,過去失業問題曾給西方民眾帶來多么大的心理陰影。
對于中國,一年更甚一年的就業難題,不是我們經濟不夠發達,也不是大學生就業觀不對,也不能把帽子全扣在教育頭上,相反,恰恰是我們社會經濟發展的結果。試想,一個“寶潔”騰飛了,一個地方經濟發展了,千百個“日化”倒閉了,各地的地方經濟不但失去了收入來源,還要負擔倒閉企業的包袱,紛紛陷入困境在所難免了,與此同時該有多少就業崗位要消失的!如果產業升級,這種狀況將更加嚴重。所以未來社會,以按勞分配為主的社會分配方式必將遭受重大挑戰!
同時來說,如果社會貧富差別過大,財富嚴重積累在少數人手中,必將導致通貨膨脹、社會經濟停滯,從而產生經濟危機。
西方國家選擇了社會化的福利和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來進行調節收入分配。但這種福利制度是建立在高稅收基礎之上,這就好比向一個“寶潔”公司收稅,去養活所有被他擊垮企業的職工。對于中國來說還不如直接把“寶潔”們少數私人擁有的股份轉化為全民擁有,其利潤進行全民分紅。說白了,也就是堅定不移走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道路,并推行全民分紅!
只有公有制經濟才是根除嚴重貧富分化的最強有力的手段,公有制經濟占主導地位可以使國民經濟永遠處于國家可控范圍之內,而全民分紅機制又像遍布整個國民經濟的毛細血管,永不停止地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著新鮮的營養和動力。社會需求永遠與企業供應相關聯,企業有巨額盈利,社會就會有巨額需求。永遠也不會發生所謂的“生產過剩”現象。
對于中國來說,全民所有制+全民分紅是最恰當不過的社會發展模式。國有企業利潤向全民分紅是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國有企業利潤向全民分紅也是社會主義國家在向共產主義社會邁進中的必然過程。
一、國有企業利潤向全民分紅符合黨和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是社會主義國家在向共產主義社會邁進中的必然過程,具有極高的政治意義。
新中國成立以來,通過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公有制,使我國發生了開天辟地的歷史性跨越,但由于經濟上實行計劃經濟,分配上實行平均主義,吃大鍋飯,影響了經濟的發展和勞動者的積極性。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又不斷地探索和實踐,形成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總的來說,我國雖然實現了公有制,實行了市場經濟,但是還需要在分配制度上進一步完善,這就是在全民所有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礎上的全民分紅!公有制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基礎,而全民分紅則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具體體現!只有實現了全民分紅,才能理順所有制與分配制度之間的關系,社會主義制度相對于資本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才能完全充分發揮出來。
在未來,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工業自動化程度的提高,按勞分配在個人收入中的比重將逐漸下降,全民分紅的比重將逐漸上升,社會主義將向共產主義平穩過渡,中國的社會發展將迎來波瀾壯闊、無比深遠的廣闊空間,因此其重要性完全可以寫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來。
二、國有企業全民分紅是中國宏觀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占主導地位的公有制企業未能分紅,一方面使企業的盈利留在企業內部無法進入社會形成購買力,導致社會內需不足,另一方面使企業資金充裕,投資旺盛,造成局部經濟過熱。日積月累,就會產生通貨膨脹與內需不足兩種特征重疊的現象。經濟越發展,企業盈利越多,這個問題越突出。這種現象是在過去經濟發展歷程中得到印證的。
這種矛盾的存在給我國的宏觀調控管理帶來極大的難度,使我國的調控政策經常在刺激經濟與控制通脹之間周期性頻繁轉換,如履薄冰。遠的不說,就說金融危機以來,我國開始實行低利率的寬松的貨幣政策,并不斷調低銀行準備金率。但時隔一年,經濟剛有起色,還遠未達到真正好轉之時,通脹來臨的征兆卻已十分明顯了,央行不得不再次調增銀行準備金率。雖然國家寬松的貨幣政策沒有改變,但已很明顯的流露出管理層對通脹的憂慮。
我們的宏觀調控,比如利率、存款準備金、貨幣發行量等,往往在執行中具有雙刃劍的效果。而國有企業向全民分紅可以有力地促進社會消費的增加,社會消費的增長可以使企業更好的盈利,企業盈利的增加又可以向社會提供更多的分紅,這是一個不斷良性循環的發展過程。如果國有企業利潤留在企業內部或者留在國資委內部,就起不到這樣良性循環的作用。如果國資委收繳之后用來投資,和留在企業進行投資沒什么本質區別,而且不繼續投資就起不到拉動經濟的作用。
國有企業利潤全民分紅不僅可以非常直接迅速地拉動需求,另一方面又可以減少企業內部資金留存,防止企業投資主導的通貨膨脹,因而兼有促進經濟與抑制通貨膨脹二者同等效果。 可以這么說,只要國有企業利潤不實現社會化的分紅,中國經濟就不會真正健康發展! (注:此段文字曾被中央電視臺“新聞1+1”節目引用過。)
全民分紅機制建立本身就為宏觀政策精細化調控打下了難得的基礎。我們大家都知道,要想灌溉先得修好水渠。全民分紅在拉動內需方面由于能惠及每個公民,具有非常精細的渠道,受益非常均等,有利于營造一個公平的經營環境,避免了經濟發展在時間和范圍上的忽熱忽冷。這也是其它拉動內需手段如基礎建設、招商引資等所不具備的。
從下面的全民分紅與貨幣政策等對比中就可以看出,全民分紅優越的調控效果。
調控方式
調控目的 |
國企紅利向全民分紅 |
國企紅利上繳國家 |
提高利率、存款準備金率 |
降低利率、存款準備金率 |
提高工資水平 |
拉動內需 |
直接均衡, 效果顯著 |
無法促進內需 |
無法促進內需 |
間接,效果滯后 |
易產生通脹 |
預防通脹 |
有效,資金能充分利用 |
有效,資金流轉緩慢 |
對企業殺傷力大, 資金束之高閣 |
否 |
否 |
提高居民收入 |
有效,不用新增流通貨幣 |
無效 |
無效 |
間接,效果滯后 |
必須新增貨幣投放,效果打折 |
維護社會安定 |
效果明顯,均衡 |
效果不明顯 |
增加風險 |
效果不明顯 |
有效果,不均衡 |
三、 全民分紅是中國社會微觀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目前,中國的經濟目前處于發展階段,社會保障體系及福利制度不完善,特別是農業承擔了我國為數眾多的人民百姓的生存問題,但由于自然災害頻發,以及市場波動等因素,我國的農業經濟是非常脆弱的。
工業從整體上來說也仍很薄弱,一旦我國有大面積的企業破產倒閉,立即會有大批的百姓處于生活困難之中而無法生存,嚴重情況下還會產生社會動蕩。
全民分紅相當于實現了全民低收入補貼。國有企業最近的三年平均利潤為1.2萬億,按每年向社會分紅0.5萬億元,如果一直分下去,再按5%的利率進行折現,那么相當于一次性向全體中國百姓放發10萬個億元人民幣消費紅包。這不是憑空想象,是按照永續年金現值的公式A/I算出來的。以2007年國有企業實現利潤1.62萬億元為例,如果分紅的比例為40%,則每人大致可以分五百多元,三口之家可以分一千五百多元。雖然不多,但可以使無數青年得以上起大學,無數患者得以康復,無數家庭的生存得以有所保障!
全民分紅還有助于使全民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制度盡早順利普及,使國有企業成為全體國民永久的福利源泉,使中國社會早日實現幼有所養、老有所扶、孤弱病殘皆有所依,經濟發展全民共享的和諧社會。
四、全民分紅是收入分配改革的最佳措施。
國企利潤直接分配給全體公民,并沒有改變社會中流通貨幣的總量,改變的只是貨幣分配的方向。企業的利潤是企業創造社會價值的體現,公民得到的貨幣與社會中的財富是相對應的,公民多消費一點,企業相應就少消費一點。這樣,全民分紅使百姓得到的收入才是真正的財產性收入。
而全社會普遍提高工資水平、及政府通過財政支出并不能提高百姓的財產性收入。因為通過行政手段全國性大范圍短時間的增發工資等,向社會中投放的貨幣與社會中創造的財富并沒有掛鉤,也就是說購買力的增加與社會供應并不同步。這樣增發的工資只不過向社會中多投入了一部份貨幣,只會造成貨幣貶值,從而轉化成為物價上升,使拉動內需的效果化為無有。這也是歷次加薪時社會反映的實際情況所驗證的。
四、 國有企業利潤全民分紅是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
國有企業利潤全民分紅可以使全體人民的利益協調在一起。可以完全拋棄唯GDP論,真正建立起科學發展觀。可以使中國的經濟發展拋開就業的限制,不再局限于本土投資,而進行全球布局。
我們一旦建立起全民分紅機制,企業投資就不必局限于境內外,以及地域的限制。地方也不必為了招商引資而相互惡性競爭,,也不必為是否“保八”而絞盡腦汁,也不必為“低碳”而左右為難,國有企業可以放開手腳進行全球性的布局,并通過分紅機制使全民共享。
不遠的將來,我希望看到這樣一番景象:中國的企業遍布海外,所有中國企業的利潤從世界各地源源不斷流向中國。中國可以沒有GDP,但中國卻擁有自然公園般美麗的家園;中國人可以沒工作,但中國人卻可以過著天堂般悠閑的生活。中國享受著世界經濟發展的成果,而不是世界享受著中國!
五、 全民分紅賬戶因為具有唯一性,將來還可以進一步作為精細化社會管理的基礎。
比如可以作為稅收制度改革及反腐的監管賬戶。全民分紅渠道的快捷性與精確性還可以使其用作扶貧賑災的快速發放通道等等,不一而足。全民分紅機制一旦建立起來,不管有沒有紅利可分,對于中國而言,都是開創了一個新時代,必將會為未來的宏觀調控政策帶來更大的施展空間。
國有企業全民分紅還可以提升國家與民族凝聚力,有助于國家統一大業。國有企業全民分紅有助于環境的保護,可以使地方政府不再為經濟發展競相招商,惡性循環而破壞環境,可以使百姓不再為生存而投機鉆營、破壞家園。
全民分紅解決的不僅僅是經濟問題,更能有效地解決政治、文化、教育、醫療、道德、環境保護、社會治安等各方面存在的問題,使我們的社會及生活品質產生質的飛躍,所有優點不能一一盡舉。
六、 全民分紅不會使國有企業實力削弱
國有企業全民分紅與國有企業股份分配給全民有所不同。國有企業股份分配給全民是一種將國有企業私有化的行為,就好比一個股東吵嚷著要分股而不是分紅一樣,是一種無稽之談。國有企業全民分紅并不會將國有企業私有化,也不會瓜分國有資產,而是一種正常的企業行為。
全民分紅可以使人民重新認識到國有企業的重大意義,從而激發增強與壯大國有企業的呼聲與訴求,使人們對國有企業的種種批評將會轉化為對國有企業的呵護。
國企利潤全民分紅還將使人民百姓增強國企的主人翁意識,加強對國有企業的監督管理;還將使國企的經營管理者更加清楚自身的使命感,從而增強自身的責任意識;還將使國有資產的監管部門所擔負的責任更加清晰具體。
七、將國企利潤直接分配給全體公民并非不具有操作性
恰恰相反,現有的技術為這一措施的實現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我們可以建立起戶籍制度,我們可以建立全民社會保障制度,為什么就不可能建立起全民分紅制度?
國企利潤分紅可以直接借用醫療保險或養老金賬戶,經人大或國務院批準分配比例,由國資委或財政部每年統一收繳國企利潤,下撥到縣或鄉一級民政部門進行統一發放。為防止舞弊,專款專戶管理,每次發放必須有本人或監護人的簽字回執,審計部門事后進行監督。由于每年就發放一次或兩次,因此要比發放養老金的工作量小的多。而且可以分區域設試點逐步推進。總之只要下決心施實,技術上的困難絕不應該成為我們選擇放棄的理由。
全民分紅唯一負面影響就是抬升了勞動力成本,削弱了本土工廠的國際競爭力。但是進一步說,我們提高國際競爭力的本身目的不就是為了增加百姓收入,提高大眾的生活水平嗎!以損害大眾正當合理利益去提高所謂的國際競力的做法還值得去爭辯嗎?再說,事實上真正削弱我國競爭力的是來自國內同行相互間的惡性競爭而非其它。而且如能實現跨國布局與全民分紅,這一位負面影響完全可以彌補。將真不知會有什么站得住的理由能否定國企最終向全體公民個人分紅!
當前的中國經濟已經經歷過一個漫長的量變的過程,而處在一個戰略選擇的十字路口。無論現實需要還是歷史的選擇都需要我們做出全局和戰略性的布局。
無論采取何種拉動內需,刺激經濟的措施,人們終究會發現全民分紅是最為恰當的!國有企業的利潤無論怎樣使用,人們也終究會發現全民分紅發揮的作用是最為重大的!
畢德琪 EMAIL:[email protected]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