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又面臨著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抉擇。現在擺在中國面前的路只有兩條,一條是社會主義,一條是資本主義。社會主義道路向左,資本主義道路向右。
一、近代中國關于發展道路的三次選擇
中華民族是個歷經磨難卻又始終自強不息的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通過自己的勤勞勇敢和聰明才智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在工業文明之前,中華文明始終走在世界諸文明的前列。只是在西方啟動工業革命并率先進入工業文明之后,中國由于長期的封閉而開始在文明的角逐中迷失了自己。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面前,中華民族第一次處于全面落后、被動挨打的地位。原來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優越感被焦慮、迷茫、自卑和麻木所代替。在進入近代史以來,面對列強,中華民族蒙受了太多的欺凌和侮辱,這讓無數仁人志士在思考中國的前途,并為了探求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之路,進行了前赴后繼的探索和斗爭。整個中國近代史,也是中國探尋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的探索史。
近代中國總共進行了三次關于國家發展道路的選擇。鴉片戰爭敲開了中國封閉已久的國門,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制度的根基面對興起的西方工業文明開始動搖,農耕文明無法跟工業文明抗衡,昔日的中央帝國淪為列強的刀俎之肉,中國面臨著第一次道路選擇。從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到洋務運動,中國想走“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封建主義的改良之路,想在保持封建帝制的根基的前提下,通過社會局部改良來挽救中國。隨著甲午戰爭的失敗和辛丑條約的簽訂,中國不但沒有實現富強,反而徹底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證明了封建主義的改良之路在中國走不通,近代第一次選擇中國發展道路宣告失敗。此后,接受資本主義思潮影響,立志在中國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制度的革命黨人發動了辛亥革命,中國最終終結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制度,嘗試走資本主義道路來發展自己。但是資產階級的上臺依舊沒有給中國找到一條富強之路,彼時的中國軍閥混戰、戰火不斷、列強欺凌、強敵入侵,依舊是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統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工農大眾依舊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及至日本全面侵華,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空前威脅。等到抗戰勝利之后,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國民黨政府發動全面內戰。這是中國第二次選擇道路的失敗,這次失敗證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蘇聯十月革命的勝利,讓黑暗中摸索的中華民族看到了曙光,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的革命實踐開始結合,無產階級走上政治舞臺,并領導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通過艱苦卓絕的斗爭,建立了社會主義的新中國,不但實現了百年來的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且為中國找到了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中國歷經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和一百五十多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終于找到了一個適合自己發展的制度模式,這是近代中國對發展道路所做的第三次選擇。
近代中國對發展道路的三次選擇,揭示了一個道理:中國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沒有經過資本主義階段的充分發展,直接邁入社會主義制度。這種歷史性大跨越,完全是由中國的特殊國情所決定的,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矛盾運動發展的必然結果。
封建主義讓中國落后挨打,退出歷史舞臺已經被歷史證明為一種必然。歷史也給了資本主義一個機會,但是一個工業發達的強大中國完全不符合西方列強的根本利益,一個工業經濟發達的經濟結構也會觸動大地主階級的根本利益,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結局只能是淪為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附庸。積貧積弱的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處于封建地主經濟和帝國主義勢力的雙重壓迫之下,長期無法發展壯大。三十多年的時間,無法實現中國的工業化和產業升級。舊中國經濟結構體現為封建性和買辦性的雙重特點,一方面封建色彩濃厚的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依然在總量上依舊占主導地位;另一方面,在艱難發展的資本主義經濟成分中,帝國主義及其買辦力量、官僚壟斷資本主義控制著經濟的命脈。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既無法讓中國擺脫帝國主義的控制,實現民族獨立,又無法讓中國消除剝削制度,實現人民解放。根本無法承擔起推動中國進入工業文明、實現國家強大的重任,反而讓中國戰亂頻仍,民不聊生。資本主義在中國走不通,是一種歷史的必然,也是社會運動的必然結果。
既然封建主義改良和資本階級共和制度,都無法讓中國擺脫落后挨打的局面,中國唯有走社會主義道路。事實也是如此,新中國的成立,讓中國在百年歷史上第一次實現真正的民族獨立、國家統一和人民解放。從那時到毛時代結束,再也沒有八國聯軍武力轟開中國大門,再也沒有小日本鐵蹄踐踏中國國土,再也沒有法外治權。曾經處于危亡的中華民族,歷經磨難,又一次成為了真正的主權獨立國家。這一切都是因為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結果,事實勝于雄辯: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二、社會主義不只是可以救中國于危難之中,而且能夠發展中國。
和蘇聯一樣,中國通過社會主義制度在惡劣的條件下進行經濟建設。面對千瘡百孔、一窮二白的國民經濟,毛時代在完成國民經濟的恢復和對工商業的社會主義的改造之后,利用計劃經濟的手段促進國民經濟飛速發展,把中國從一個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一個工業國家。
社會主義的建設時期,迅速實現了工業化,僅僅用二十多年的時間就打造了一個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到1976年,中國成為世界第六大工業國家,中國工業的比重從30%增加到70%,實現了中國百年來的工業強國夢想。
在農業方面,毛時代組織農民走集體化道路,大搞農田水利建設,根本上解決了幾千年的主要靠天吃飯的農業基礎薄弱問題,利用社會主義的舉國體制大力研究良種技術,以雜交水稻為代表的良種技術取得了豐碩成果,為了實現農業增收,毛時代積極建設和發展化肥工業。農田水利、良種技術和化肥工業,是糧食增產必備的基本三要素。毛時代用二十多年的時間,就解決了中國幾千年都沒有解決的農業瓶頸,為中國人吃飽飯打下了最為堅實的基礎。
毛時代也是科技大發展大跨越的時代,很多科技項目從無到有,實現了對世界先進水平的追趕,在某些領域不但接近了世界先進水平,縮小了與西方科技大國的差距,原子彈、氫彈、導彈到潛艇、大飛機、計算機、人造衛星,有哪一個不是毛澤東時代的產物?而且,以雜交水稻,激光照排,復方青蒿素,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為內容的新中國四大發明在當時占據了世界最前沿的地位,毛時代是中國科技成果最為輝煌的時代,07年評的新中國四大發明全是毛時代的科技成果,所謂科學的春天竟然無一項得以入選。這本身已經足以說明問題。
毛時代在文化教育領域也取得了輝煌成果,毛時代建立了數千所大專院校、各類中專基礎教育體系(建國前夕,全國僅有普通高校205所,在校生僅有117000人),識字率從20%上升到80%,新中國的四次掃盲高潮,1億多人摘除了文盲的帽子。在校學生增長8.4倍,小學在校人數達到了創記錄的1.5億,入學率達到了97.3%。普通中學在校人數1977年達到了創記錄的6780萬人。
毛時代的外交成果輝煌,確立了大國地位。抗美援朝不但實現了中國東北工業基地的幾十年和平發展環境,而且讓中國從此告別東亞病夫的帽子,從此再也沒有一個國家敢輕視中國。當時的中國,在美蘇夾擊之下,利用高超的謀略,突破圍堵,并成為世界三極之一。毛時代的中國成為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的領袖,援助了第三世界國家反抗霸權主義和殖民統治的正義斗爭。到七十年代中期,與我國建交的國家增加為一百多個,并且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毛時代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模式,還積極的探索人民當家作主的大民主,中國幾千年歷史上第一次實現了民權對官權的有力制約和監督,第一次實現了人民廣泛參與政治直接監督權力,第一次實現了工農大眾利益至上的原則。這樣一場民主實踐運動的深度和廣度,讓基辛格都不得不承認,毛時代的人權處于優勢,而美國的人權處于劣勢。當時的中國民主實踐運動,還向外輸出著自己的價值觀,讓美歐等國家處于被告位置。
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時代,如果能夠取得上述成就的一項,就可以稱之為偉大時代;任何一個政治人物,如果能在短短二十多年時間,取得上述成就的一項,也可以稱為偉大人物。在那樣一個積貧積弱的基礎上,在那樣一個兇險惡劣的外部環境中,憑借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如此輝煌的成就,為中國邁入工業文明時代、建設強大國家,奠定了堅實基礎。這樣的成就取得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中國實行了社會主義制度,也證明了社會主義能夠發展中國。
三、社會主義可以發展中國,而且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和發展中國,已經先后被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毛時代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實踐所證明。這三十年的發展路線和發展結果,卻從反面進一步證明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于公有制和人民民主,這也是社會主義的兩個最基本特征。如果這兩個基本特征發生根本性改變了,那社會主義的性質也就發生了變化,那就意味著是資本主義的實質復辟。
改革到現在,中國的經濟基礎已經發生了根本性改變,改革前是公有制的經濟基礎,現在已經變成私有制占主導地位,國有經濟也淪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經濟形式,真正的公有制經濟難免影蹤。相應的,分配方式也自然由按勞分配改變為按資源分配,甚至權力也直接或者間接的參與分配,導致社會財富高度集中于少數既得利益集團手中,貧富懸殊程度創造了世界好名次。所有制形式的改變,讓雇傭勞動和剝削復活、階級矛盾尖銳。經濟基礎的改變必然導致上層建筑的巨大變化,雖然政治框架在形式上還存在,但是內容已經大相徑庭了,原來由工農代表為構成主體的各級人代會現在變成以官商為主體,就是一個明證。同時,人民群眾享有的四大自由權利的被取消,讓權力脫離了來自人民群眾的外部監督,權力一旦失去監督就必然異化,異化的結果就是通過政治權力來推行經濟的私有化,然后通過經濟的私有化來推動政治權力的私有化。中國在經濟上搞私有化和市場化,結合無序的開放政策,其結果必然是陷入發達國家設計的全球化陷阱之中,在全球的產業鏈條中處于被剝削的位置,淪為資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附庸,成為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廉價資源、廉價商品供應地和落后的工業產能發散地。最終結果是,中國的經濟主權被慢慢侵蝕,外資控制了中國大多數產業甚至介入關系國計民生和經濟安全的核心產業,意味著中國人民要承受著國內資產階級和西方壟斷資本主義集團的雙重剝削,意味著中國財富的大搬家。毛主席預言過的中國搞資本主義就會淪為帝國主義附庸的預言正在得到事實的驗證。
全面學習資本主義的發展模式,必然會全面的引入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帶來資本主義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現象。在資本主義社會,這個基本矛盾表現為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這個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在消費市場的表現形式就是生產的相對過剩,即生產不斷擴大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矛盾。這個矛盾導致中國經濟增長無法靠內需來帶動,只能倚重于出口和加大投資,加大投資實質是在制造未來更大規模的生產過剩,出口太多換來的是濫發的美元,等于部分是白送。勞動人民創造的財富、各種寶貴資源,就是被這么送給了發達國家。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只要是搞資本主義,中國就必然淪為資本主義的經濟附庸。在這種狀態下,我們的發展只是GDP的發展,是數字的大躍進,在膨脹的數字下面,是財富正在被逐步掏空。這樣的發展,也只能是讓自己發展成肥大而變不成強大。在肥大的過程中就被不停的剪羊毛,在肥大到差不多的時候就要被宰殺了,表面繁榮泡沫破裂,重歸蕭條。這樣的發展,不是可持續的發展,是一種激素催動的發展,這樣的發展成果,惠及的不是人民大眾,而是由國內的既得利益集團和外國壟斷資本集團最終占有,現在的發展模式是為少數人牟利,為西方壟斷資本集團做嫁衣裳。
而且,改革的經濟發展速度真的快于毛時代嗎?現在的經濟發展一靠吃毛時代的農業、工業、基礎建設和教育等老本,二靠對資源和環境的嚴重透支,三靠把社會福利制度市場化計算進經濟總量中,四靠假冒偽劣泛濫充斥,五靠巨額的內外舉債,六靠低水平重復建設,七靠對外貿易的高依存度,結果是造成了經濟的殖民化、形成了資源和環境的巨大壓力、制造了全球第一的兩極分化、產生了幾千年以來的社會道德洼地,假冒偽劣充斥冠絕當代前無來者。如果把這些因素扣除,實際發展速度會大大降低。根據世界銀行的估計,中國經濟規模被高估40%。何況GDP作為經濟發展指標是有嚴重缺陷的。GDP僅僅是一個流量概念而非財富存量概念,并不能體現社會經濟活動中真正價值,如豆腐渣工程,重復工程、假冒偽劣產品都被計算進GDP;GDP的指標里沒有考慮對社會發展和資源環境造成的壓力。而毛時代的經濟發展除去大躍進時期的冒進之外,整個過程是在堅持綠色發展的,完成了工業化,打造了農業基礎,建設了大量基礎設施,發展了那么多科技成果,建設了強大的國防,同時還在努力的發展教育,逐步的實現全民福利。到75年,既無內債又無外債,沒有對環境的巨大破壞,沒有對資源的嚴重透支,沒有社會風氣的滑坡和社會道德體系的崩潰,沒有貧富懸殊,沒有制造大量房奴孩奴病奴,沒有財富的被搶劫。甚至毛時代的很多基礎設施和水利建設,都根本沒有計算進經濟總量中。把這些因素計算在內,毛時代的經濟發展速度并不低于現在。按照毛時代的發展模式發展到現在,經濟發展會慢嗎?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堅持毛時代集體模式的華西村南街村都成為全國聞名的富裕村,而實行分產到戶的小崗村被各級政府扶貧了三十年至今還需要扶貧。哪個發展模式發展快,不是很明顯嗎?
經濟又發展了三十年,現在的房奴、病奴、孩奴那么多,社會矛盾和社會危機那么多,外部環境也不容客觀,我們國家處于美國的全面圍堵和孤立中,這些都說明學習資本主義難以實現中國復興的目標。要想讓中國實現強大,人民獲得幸福,只有靠社會主義道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四、中國的兩條路線之爭
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之后,雖然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經濟基礎和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體制已經確立,在毛時代剝削階級作為一個階級已經被消滅了,但是還存在著資本主義、封建主義、殖民主義殘余勢力和資產階級法權,社會主義社會保留著很多過去社會的印跡,還存在著產生資產階級、復辟資本主義的土壤。這些都決定社會主義還面臨著鞏固社會主義和復辟資本主義的斗爭。
社會主義容易出現修正主義,而資本主義不容易出現修正主義,不是偶然的,而是有著制度本身的內在的原因。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和意識形態,是同剝削階級思想根本對立的,不允許少數人的利益凌駕于多數人利益之上,體現的是多數人利益至上原則;而資本主義則是少數人凌駕于多數人利益之上的制度,體現為少數人對多數人的剝削和專政。因為社會主義還存在著資產階級法權和剝削階級的勢力殘余,兼之社會主義民主的不完善,還有產生資產階級、形成既得利益集團土壤,又因為而公有制的經濟制度和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本身限制著小集團利益的最大化和合法化,而資本主義私有制和表面多黨制實為資產階級獨裁的政治制度,則是天然的有利于小集團利益的最大化,如果沒有人民的有力的監督和制約,掌控權力的既得利益集團就會打著馬克思主義創新的旗號來搞修正主義,逐步的變社會主義制度為資本主義。
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之爭,是勞動人民和剝削階級的斗爭,是多數人利益和少數人利益的斗爭。社會主義理念上追求社會公平,實行社會財富的比較公平的分配方式,而資本主義是以資本家的利潤最大化為最高準則,結果必然是貧富懸殊。這也導致古巴雖然不如美國發達,但是卻可以實行全民福利,可以福利分房、免費上學、公費醫療、充分就業;而美國雖然號稱最發達,全世界搶劫財富,卻至今還有幾千萬人失業,幾百萬房奴,金融危機襲來的時候幾千萬人食物不足,幾千萬人至今沒有醫療保險。這種差別就體現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制度的本質區別,社會主義的發展成果歸屬于全民所共同享有,資本主義的發展成果首先大部分歸于資本集團,剩余的才分配給勞動人民,社會主義即便還不太發達,就可以解決全民福利問題,這就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一個重要體現;而美國即便最發達,財富再多,也是要制造失業,制造窮人,糧食再多,也是有那么多人食物不足,這也是資本主義罪惡性的一個表現。
分析到這里,結論基本就出現了:社會主義可以實現從落后的農業經濟國家向工業強國的快速轉變,可以實現經濟的飛速發展,如果不考慮內部修正主義的影響,社會主義的整體發展速度是遠遠高于資本主義的發展速度的。社會主義制度注重整個社會的協調發展,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不會搞竭澤而漁的斷子絕孫的透支性發展,不允許少數人搶劫大多數人的邪惡性發展;而資本主義為了資本利潤最大化,忽視社會整體利益的最大化,甚至可以把整個地球逼向絕境。搞資本主義,經濟再發達,GDP數字再輝煌,也是財富集中于少數人手中,大多數人還是要面臨生存的基本壓力,資本主義就是圍繞資本家追求利潤最大化來設計的,而不是為了全體社會成員的生活和福利水平提高而運轉的。而走社會主義道路,在經濟還比較落后的情況下,由于實行公有制,可以實現社會財富在社會成員之間的比較公平的分配,從制度上杜絕了貧富懸殊的極端不公平現象出現。將以上幾個結論簡化: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搞資本主義只能靠透支性發展模式,發展目的是資本的利潤最大化,發展結果是財富日益集中于少數人手中、經濟日益被外資控制,發展狀態是社會風氣的敗壞和自然環境的毀壞,甚至為了資本的利益而讓老百姓做轉基因小白鼠,危急整個民族的生存繁衍。繼續走資本主義道路,危及的不只是制度,而且是民族生存危機。甚至連奧巴馬都公開承認,中國要實現發達必須探索其他模式而不能采用現行的資本主義發展模式。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社會主義可以實現財富的公平分配,可以讓人民享有全民福利,社會主義追求的是人和自然的協調發展。這里說的社會主義是公有制的經濟制度、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和全民福利制度,而非掛羊頭賣狗肉的社會主義。
最后結論:為了少數人幸福,那就讓中國走資本主義,為了讓全體人民幸福,那就讓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為了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永固,那就徹底的搞全盤西化,為了讓人民利益不因少數人的利益而邊緣化,那就好好的走社會主義道路。不管打著自由還是民主的幌子,誰讓中國徹底走向資本主義,誰必將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歷史又一次處在十字路口,天堂向左,地獄向右。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