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是認識【全球】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出發點
——《七律紅梅頌》點評之六十四
許 博士 段曉旭
(一)
《七律紅梅頌》是社會主義的充滿激情的頌歌,其中,【雪恥洪荒驚列位】和【風標植被泰諸枝】 兩句以及【萬卉紅梅與共殖】都是蘊含極其深刻的詩句,它寓意了抗美援朝在全世界范圍建立【全球】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極其重大的歷史意義。在這里,如果我們把【洪荒】看作為資本主義,把【植被】當作社會主義的話,那么,抗美援朝就在【全球】范圍摧毀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建立了社會主義生產方式。而【萬卉】就是遍及世界的社會福利的分配方式,【紅梅】就是社會主義的核心,也就是社會福利的生產方式,【與共殖】就是【全球】社會主義的生產方式,也就是社會福利的生產和分配形式在全世界的統一。從抗美援朝的到現在的【甲子】年時間內,人類歷史經歷了【全球】社會主義凱歌猛進和轟轟烈烈在全世界發展的高潮時期,也經歷了相對停滯的低谷時期。只有從抗美援朝為出發點來認識和理解社會主義,才能正確【全球】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及其對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變革,才能準確的反映的意義。這是因為,抗美援朝以戰爭勝利的方式在全世界范圍內解決了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基點問題和難點問題。所以,抗美援朝是認識當代世界社會主義的基本出發點。
(二)
抗美援朝以前,社會主義局限于蘇聯及其周邊地區。全民所有制本質還沒有得到比較充分的體現。抗美援朝以后,社會主義以福利制度的形式擴大到了全世界。這樣,社會主義的本質就以社會福利對于剩余價值的限制和扣除這樣的形式給表達出來了。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為什么能夠不依靠全民所有制的建立而在全世界廣泛建立并且能夠風行【全球】呢?其改變原因就在于,全民所有制這個社會主義的公有制形式的基礎就是無產階級的階級聯合,就是勞動力的社會結合和社會集合,也就是勞動力商品轉化為總體勞動力。抗美援朝既然把全世界無產者和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了,這就提供在了全世界范圍內建立社會福利的經濟基礎,也就是建立全民所有制的經濟基礎。正因為如此,抗美援朝就成為全世界人民進入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全球】解放戰爭。
只有從抗美援朝與【全球】社會主義的本質聯系來觀察和理解社會主義,才能夠正確地認識社會主義的現狀和前途,否則就可能錯誤地認為社會主義已經隨著蘇聯解體和東歐的演變而不復不存在了。例如,大多數人直到現在都仍然不明白,為什么毛主席在他的“三個世界理論”中要把蘇聯和美國劃到一起,作為第一世界。的確,社會主義的生產方式在世界上有進有退,總體上是前進和發展。因為全世界已經進入了社會主義革命的新時代。而代表人類世界進入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基本標志,就是社會福利以及福利制度和福利經濟在全世界各個國家的廣泛存在。
(三)
強調勞動力的聯合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得以建立的基礎,強調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就是福利關系,絕不意味著我們不重視生產資料公有制的作用。相反,建立生產資料公有制不僅是勞動力聯合公有制的目標和目的,而且是建立社會主義的基本標志。如果說,無產階級的社會大聯合形成的勞動力的聯合所有制和福利制度是形成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形式的話,那么,建立全民所有制就是形成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一般形式和一般標志。只要形成了無產者的社會聯合和福利制度,就表明一個國家進入了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階段。但是,只要一個國家的福利制度還沒有形成全民所有制的形式,那么這個國家就還沒有社會主義的生產方式,而僅僅是具有社會主義的分配方式,就仍然是處于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
那么,怎樣判斷一個國家是否建成了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呢?這個標準就是社會福利,就是社會福利是否成為社會的基本生產方式和生產目的,也就是剩余價值是否全面轉化為社會福利。全民所有制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要形式和基本形式。全民所有制是與聯合勞動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形式,是生產資料歸屬于聯合勞動力共同所有的公有制形式。在整個社會主義階段,全民所有制不得不采取國家所有制的形式,即由國家代表全體勞動者利益,并能夠作為社會中心對整個社會經濟活動進行管理和協調的。所以,全民所有制在具體的形態上表現為國家所有制,其范圍一般包括由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財產,包括礦藏、森林和其他海陸自然資源,以及全民所有的工廠、農場、交通運輸業、銀行、商業企業等全民財產。而由國家投資建設的科學、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等,也屬于全民財產范圍。全民所有制經濟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對社會主義經濟中起著主導作用。
所以,全民所有制的基礎就是勞動力的聯合所有制,勞動力聯合所有制與全民所有制的紐帶和橋梁就是社會福利。這就是說,社會福利及其形成的福利制度是從無產者的聯合形式,也就是從聯合勞動力通達到生產資料公有制的道路。認識社會主義的困難就在于社會主義的過渡性,在于社會主義的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不是純而又純的公有制,而是包含了舊的資本殘余和私有制遺跡的公有制。所以,全民所有制在形式上就表現為國家所有制,表現為全民所有權對于法人所有權的改造和變革。這種改造和變革的具體內容就是社會福利對于剩余價值的限制和分割以及扣除和轉化。所以,只要產生和形成了社會福利和福利制度與福利經濟,就已經產生和形成了社會主義。這就是說,社會主義無非就是社會福利對于剩余價值的限制形式和扣除形式。社會福利雖然在自由資本主義階段就已經以貧困救濟等形式而萌芽了,但貧困救濟還不是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的體現。因為,貧困救濟不是社會福利對于剩余價值的限制和扣除關系。換言之,社會主義的整個階段實際上就是社會福利對于剩余價值的限制和轉化形式。
(四)
傳統的蘇聯經濟學反復論證說,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決定了生產資料不再是私人用于剝削他人的手段,而是為勞動者的共同利益服務的手段,是為勞動者提高物質文化生活水平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提供物質條件。這個說法為什么是錯誤的呢?原來,所謂“生產資料不再是私人用于剝削他人的手段”這個前提本身就是錯誤的。因為,社會主義的公有制本身就存在舊的私有制的遺跡,存在著資本殘余,所以,這樣的生產資料是可以產生剩余價值的,而成為剝削手段的。
實際上,在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制條件下,勞動者在運用所占有的生產資料進行生產時,由于對生產資料占用、支配和使用的水平和程度不同,即使使用同樣的生產資料也會產生不同的生產資料的收益形式,即存在于企業的法人利潤,這就使得各企業和各勞動者之間產生物質利益上的差別。這種差別在本質上是由舊的社會分工引起的占有生產資料的差別造成的。但是,由于這種生產資料的占有差別與勞動者個人的勞動差別即個人付出勞動的質和量的差別聯系在一起的,其結果,人們就忽視了生產資料的占有差別,而把這些差別混淆起來,全部作為勞動本身的差別而加以對待。這就抹殺了社會主義客觀存在的私有制殘余和資產階級法權,抹殺了社會主義的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
全民所有制是勞動者個人在社會聯合的基礎上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的形式,因此,全民所有制的核心和基礎就是勞動力的聯合公有制。而在舊的社會分工和法人所有權存在的條件下,全民所有制還不得不采取國家所有制的法律代理形式。國有制的主體在形式上就是國家的政府機關和企業單位。這就是說,國家所有制僅僅是全民所有制的外殼,要判斷一個國家所有制是否是公有制,是否具有全民所有制的本質,就看它是不是具有社會福利的生產形式這個本質特征,看它是否把剩余價值全面地轉化為社會福利。
(五)
我們之所以說斯大林建成了社會主義生產方式,主要是因為斯大林領導的社會主義對于剩余價值進行了比較全面的限制。例如在斯大林的蘇聯國民經濟中,企業利潤的接近一半是由國家直接以“周轉稅”的形式加以扣除的,企業的經營者和管理者等等法人集團和法人階級基本沒有利潤分配權限。但在蘇聯經濟中對于企業利潤和法人階級的權限進行限制和扣除的主要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和計劃,原因是無產階級沒有從根本上領導企業和管理企業,而是依靠代理人進行代理執政的。其核心建設把計劃抬到了不恰當的高度和地位。這樣的公有制基礎就必然是不穩固的,因為它沒有突出社會福利的利益關系,而是強調計劃的作用和地位。
實際上,計劃僅僅是社會福利的表現形式,主要是勞動代理階級的行為。所以,把計劃突出為社會主義經濟的核心,就必然會貶低社會福利的重要性,也就是貶低和打壓無產階級的階級利益。赫魯曉夫在上臺后大反斯大林之所以沒有受到人民的反抗,蘇聯政權在其崩潰之時之所以得不到人民的救援,其根源就在于社會福利對于剩余價值的限制和扣除不是通過無產階級自身來進行的,不是通過無產階級對于企業和國家的管理和領導來實現的,而是通過代理人即勞動代理階級來實施的。總之,斯大林沒有注重訓練和培養千千萬萬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沒有把全民所有制的歸屬和利益真正地歸結為社會福利,沒有把全民所有制掌握和落實到無產階級的手中。相反,由于對計劃過于強調,社會福利這個構成計劃的主要內容和本質關系的東西往往被忽視了,社會福利的利益經常性的是停留在計劃的這個表現形式上。正因為如此,赫魯曉夫就很容易地把社會福利的生產方式改變為剩余價值的生產方式。
社會主義經濟就是社會福利和剩余價值之間的博弈關系,就是社會福利限制和改造商品制度和商品關系的運動形式。社會主義革命的難點正是在于社會主義革命的對象問題,也就是改造和變革以法人利潤為代表的商品制度的問題。改造和變革包括法人利潤、法人所有權在內的商品制度,這是整個社會主義階段的歷史使命和根本任務。其難點在于,既要利用和發展商品生產,又要限制商品關系和商品制度。社會主義革命的對象問題,表現在斯大林和托洛茨基的爭論上。托洛茨基幻想直接取消和消滅商品制度,也就是幻想直接消滅私有制殘余,幻想在一個早晨就進入共產主義。
(六)
商品貨幣關系在歷史上是產生私有制的基礎和條件,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商品制度則是私有制的殘余和遺跡。這一點是必須肯定的。這就是說,我國的社會主義改造消滅了私有制,建立了社會主義公有制,但是私有制的殘余和遺跡仍然以商品制度的形式而存在。我國在解放后已經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國民經濟公有制形式。現階段之所以產生了兩極分化,產生了無數的千萬富翁和億萬富翁,其根源和原因就在于以法人利潤和法人所有權的商品制度的廣泛存在,就是商品制度沒有受到應有的規范和限制。相反,商品制度在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卻得到了社會福利的限制和扣除。這難道不值得人們深入地研究和反思嗎?
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商品制度既是舊的資本主義私有制的遺跡,又是產生官僚主義和一切腐敗的根源。否認商品制度具有的私有制性質和官僚主義的根源,這是托洛茨基的主要錯誤。資產階級法權在社會主義社會在存在的核心內容就是法人利潤。但我們一定要分清法人利潤和高薪利潤的不同和差別。法人利潤是可以轉化為社會福利,也是可以轉化為高薪利潤即剩余價值的剝削形式的。社會主義的按勞分配和福利工資,在經濟利益的關系形式上采取了福利交換的形式,福利交換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深刻反映和集中表現。但福利交換在形式上也采取了等價交換的形式。因此,商品交換有掩蓋了社會主義福利交換關系。
社會主義經濟是社會福利和商品價值的對立統一,社會主義存在的商品關系就是資產階級法權關系。但是,即使是剩余價值,也可以加以利益和轉化,即轉化為社會主義的福利關系。但是,社會福利這個社會主義經濟的本質關系卻在資本主義內部頑強地表現出來了。因為,當代資本主義已經處于向那個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社會福利和剩余價值的差別和區分表現的特別尖銳和突出。相反,傳統的蘇聯經濟學錯誤地認為全民所有制改變了一切私有制關系,包括所謂的商品關系。所以,這就在理論上和認識上誤導了人們。例如,吳敬璉的思想是比較典型的托洛茨基的思想。文革以前,吳敬璉是比較偏激的,因為他把社會主義條件下的資產階級法權僅僅是從形式上看作等價交換,而看不到法人利潤和法人所有權這個資本私有制殘余的本質。正因為如此,吳敬璉就無法理解為什么要限制資產階級法權,其結果就是走向了反面,這就是為什么到改革開放以后他會走到市場投降主義的道路上去的緣故。
(七)
如果說【雪恥洪荒】是表達抗美援朝對于舊的私有制和剩余價值的限制和扣除的話,那么,【風標植被】就是表達抗美援朝對于社會主義的福利制度的確立,也就是對于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追求和建設。這也就是說,社會福利雖然是以勞動力的聯合公有制為基礎的而產生,但由于社會福利同時又是對于剩余價值的分割和扣除,所以,社會福利實際上就代表了聯合起來的無產階級的階級利益,代表了無產者對于舊的資本主義私有制和剩余價值剝削的變革和改造。
由于剩余價值在共產主義時代到來以前是不會消亡和泯滅的,所以,社會福利對于剩余價值的扣除和分割也必然要持續到共產主義時代。換言之,整個社會主義階段就是社會福利扣除和轉化剩余價值的時代。由于社會福利是在資本主義內部形成的,所以,社會福利成為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整個過渡階段的聯系紐帶,成為社會主義時代的歷史象征和歷史標桿,而所謂的社會主義的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就是社會福利的生產方式,也就是以生產資料的所有權形式對于社會福利的保障和保證,就是全民所有制。
社會福利的這個紐帶關系的就是抗美援朝的戰爭勝利所確立起來的。因為,抗美援朝在人類歷史上把社會福利確立為【全球】范圍的經濟制度形式;因為,抗美援朝在全世界范圍內把【全球】無產階級和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了。其結果,就是在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和【全球】壟斷利潤的扣除和分割的基礎上,形成了全世界統一的社會福利和福利制度。一句話,抗美援朝奠定了全民所有制的基本形式,這個形式就是全民所有權對于法人所有權的限制和改造,就是社會福利對于剩余價值的分割、扣除和轉化。
附:七律.紅梅頌—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六十周年
許 博士
半島煙云甲子遲,全球冷熱待輪時。
東西斗艷稀花信,南北爭奇遍果實。
雪恥洪荒驚列位,風標植被泰諸枝。
而今彼岸玫瑰謝,萬卉紅梅與共殖。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