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是國際壟斷資本發展為福利壟斷資本的歷史轉折點
——《七律紅梅頌》點評之五十八
段曉旭 許 博士
在《七律紅梅頌》中,作者把抗美援朝比喻為【半島煙云】,【紅梅】就是【半島】上【煙云】的主人公。【紅梅】這朵【煙云】是【全球冷熱】的決定因素,因為,【紅梅】在【全球】大陸的自然界的【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進行的【爭奇】【斗艷】,形成了【雪恥洪荒】和【風標植被】這樣的大自然的植物分布格局。這就對抗美援朝的歷史作用、歷史意義和歷史地位進行十分正確和極其崇高的評價。而抗美援朝之所以改變了世界的歷史進程和歷史時代,是因為抗美援朝通過對殖民地解放道路的開辟,形成了全世界無產者與被壓迫民族的【全球】大聯合,形成了代表全世界無產階級利益的【全球】統一的社會福利制度。一句話,抗美援朝使得人類社會的歷史由帝國主義統治時代轉化為社會主義的革命時代,使得全世界所有國家進入了社會主義的改造時期。而這一切發生的經濟根源,就是抗美援朝形成的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局面形成了勞動力的聯合所有制形式,形成了代表這種所有制形式的社會福利制度。這樣,隨著勞動力商品形式的改變,隨著勞動力個人所有制轉化為勞動力的聯合所有制,國際壟斷資本就與社會福利在國家的形式下得到了統一和結合,主要就形成了福利壟斷資本。這就是說,福利壟斷資本就是【全球】社會主義的過渡階段在經濟形態上的表現。
那么,為什么說世界歷史已經進入了【全球】社會主義時代呢?這主要是因為,【全球】社會主義的過渡階段在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上雖然是資本的私有制形式,但這樣的生產資料私有制,不但在形式上采取了國家所有制的形式,而且可以產生社會福利這樣的分配關系。而社會福利則是勞動力聯合所有制的代表形式和經濟利益。考察現代生產方式,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是最重要的,但也決不能離開勞動力的所有制形式。這就是說,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核心和本質是生產資料的資本所有制。現代社會的生產方式是否由資本主義形式轉化為社會主義形式,雖然生產資料的所有制是其決定因素,但勞動力所有制也是影響生產方式的主要因素。而從勞動力的所有制形式來考察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則具有決定性意義。這是因為,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核心和本質是全世界無產者的聯合,也就是勞動力的聯合所有制形式。
長期以來,由于理論界忽視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這樣兩種現代社會形態和生產方式在所有制的表現形態上的這種差別,所以,人們在理論上往往在把社會主義簡單地等同于革命政權下存在的國家所有制。這就否認資本主義內部可以產生社會主義的因素,認為只有在無產者掌握了國家政權的條件下,才能夠對資本進行社會主義的改造,才能建立社會主義的國家所有制。同時,這種認識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們對于現代國際政治和經濟關系和【全球】格局的正確認識和判斷。例如,絕大多數人對于蘇聯在1950年代后期就已經蛻變為社會帝國主義的這個本質就一直認識不清,因為,蘇聯一直到其解體的時候都保持了國家所有制。而在蘇聯解體以后,又認為是社會主義的崩潰。實際上,如果我們正確地把蘇聯看作為社會帝國主義,看作與美國具有同樣的性質,即是【全球】社會主義的第一世界國家,那么,蘇聯的解體實際上就是帝國主義超級大國統治世界的解體,就是第一世界徹底崩潰和徹底瓦解的開端,說到底,就是【全球】社會主義的勝利。
資本的基本關系就是資本對于勞動的雇傭,即資本以生產資料的形式通過與勞動力的等價交換進行結合。所以,資本的所有制形式在本質上就是生產資料的資本家私有制和勞動能力的個人所有制的兩者的統一形式。實際上,勞動力的聯合所有制是社會主義所有制的本質關系問題,早在馬克思和恩格斯不朽的名著《共產黨宣言》里就已經明確了,這就是“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無產者的聯合,在經濟上的含義就是勞動力的社會聯合,就是把個人的和分散的勞動力商品聯合為總體的和社會的勞動力形式,即建立勞動力的聯合所有制形式。而勞動力的聯合所有制是可以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建立和形成的,因為,勞動力商品的所有權屬于勞動者個人,它是相對獨立于資本家的生產資料私有制的。
我們之所以說抗美援朝改變了世界,把資本主義改變為【全球】社會主義的生產方式,無非是因為抗美援朝開辟了殖民地國家廣大人民的解放道路。殖民地民族的獨立解放,這就形成了被壓迫民族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南北的無產者的遙相呼應,形成了全世界無產者的大聯合。其結果,就是在全世界范圍產生了表現無產階級的階級利益的社會福利制度,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廣大的殖民地獨立形成的第三世界國家,都存在及其廣泛的社會福利制度和福利經濟形式。一句話,社會主義的本質關系及其經濟利益形式已經在資本主義內部廣泛地存在了。這就使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生的質的變化,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由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發展為社會主義的過渡階段。
勞動力的聯合所有制及其社會福利之所以改變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性質,還可以從勞動力的“商品化”與“非商品化”的關系上得到說明。例如,挪威的艾斯平-安德森的對這個問題就從福利制度的角度進行了比較深刻的研究,他使用的邏輯概念是“商品化”與“非商品化”。我們就借用這兩個概念進行分析。可以說,一部資本主義的歷史就是勞動力“商品化”的歷史,而資本主義發展為社會主義,核心也就是勞動力的“非商品化”。在人類社會沒有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也就意味著勞動力沒有被完全商品化。在資本主義以前,決定勞動者的生存能力的不是勞動與資本之間的契約關系或商品關系,而是家庭的小生產。前資本主義雖然已經出現了商品生產的形式,但勞動者只是偶爾出賣他們的勞動力,真正意義上的商品化的勞動者是不存在的,大多數人能不完全依賴于工資形式的收入而生存。而資本主義的本質特征就是勞動力本身成為商品,就是勞動力的商品化。
資本主義摧毀和剝奪了小生產的生產方式,把人們趕到了勞動力市場。而勞動力由于缺乏起碼的社會保障而不得不到市場上去尋找工作和就業,其結果勞動力及其家庭成員的所有經濟來源都不得不依靠其的工資收入。總之,勞動力的商品化是構成資本主義的根本問題。一旦勞動力“商品化”局面被逆轉,形成了勞動力的“非商品化”,這就在本質上突破了資本主義的經濟結構。這就是說,勞動商品化將導致極其復雜而深刻的影響和后果。因為,勞動力的“非商品化”是無產階級發展壯大和集體聯合已經工人運動蓬勃發展的主要原因,也是工人階級登上現代歷史的國家舞臺的標志,又是工人階級集體行為的初始動機和最低目標。
抗美援朝促使歐美等資本主義國家(主要是第二世界國家),之所以實質性的進入了社會主義革命的階段,正是表現在經濟國有化和民生福利化兩個方面,其中,經濟國有化是社會主義改造的表現形式,而民生福利化則是社會主義改造的本質。資本主義國家之所以在抗美援朝以后實質性的進入了社會主義階段。國家壟斷資本在二十世紀初期就開始萌芽了。現代國家是否處于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化階段,說到底是取決于這個國家的經濟關系的改變和變化,即在所有制關系和分配關系這樣兩個方面,其核心是資本形態的變化,也就是國際壟斷資本是否轉變為福利壟斷資本。一旦國際壟斷資本轉變為福利壟斷資本。
國際壟斷資本之所以在福利制度和福利經濟產生和形成以后,變成了福利壟斷資本,這是由資本的本質即資本所具有的帶來剩余價值即利潤的這個本質所規定的。資本是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形式,而利潤是剩余價值的現象形態,由于利潤的形態是可以發生變化的,所以,資本的性質也就可以跟著利潤形態的改變而發生變化。在自由資本主義階段,資本是帶來的一般利潤的資本,到了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利潤變成了平均利潤,因此,資本也就發展成為壟斷資本。福利壟斷資本是壟斷資本與社會福利的結合,而結合點就是國家。所以,與社會福利相聯系的國家壟斷資本,實際上已經變成了福利壟斷資本。福利壟斷資本實際上就是社會福利與剩余價值在國家所有制形式上的統一和組合。
總之,抗美援朝打出了一個新世界,打出來【全球】社會主義的世界體系。因為,抗美援朝促成了全世界無產者在全世界的大聯合,促成了代表全世界無產階級的階級利益的福利經濟制度在歐美國家的廣泛建立。至于第三世界國家,那里的社會主義就更多了,因為第三世界是由殖民地的獨立和解放形成的,它們在反對國際壟斷利潤中形成了民族民主資本,形成了直接扣除帝國主義壟斷利潤的社會福利。加上原有的為數不多的公有制國家(蘇聯已經變成第一世界,東歐國家也可以排除之外),目前的世界,難道不就是社會主義的【全球】體系和世界體系嗎?不就是【萬卉紅梅與共殖】嗎?
附:七律.紅梅頌—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六十周年
許 博士
半島煙云甲子遲,全球冷熱待輪時。
東西斗艷稀花信,南北爭奇遍果實。
雪恥洪荒驚列位,風標植被泰諸枝。
而今彼岸玫瑰謝,萬卉紅梅與共殖。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