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時代才有的陽光記憶
-----原武漢微型電機廠女工們集會的感受
文/汪華斌
近日一位大病初愈的大姐邀請當初的姐妹們外出游玩,同時邀請我同行;在陪同這些退休女工的日子里,
我發現她們竟然是那么興奮;好像是又回到了十八歲的少女時代。在他們整天總有說不完的回憶中,我才發現這些大姐們并不是學生會;竟然是當初在一個廠工作的同事會,而且還是在1970年到1976年這階段的同事。我相當好奇,為什么這些工作近四十年的人卻只有這個階段的同事交往一輩子呢;原來這是毛澤東時代才有的特殊時代。
1970年這批上山下鄉的女知青回城了,而且進了當時還很不錯的武漢微型電機廠;所以她們那在上山下鄉中疲倦了的心又有活力四射了。雖然當時生活并不富有,可他們卻有單純而又充滿活力的心;雖然當時還有駐軍代表的軍事化管理,當生活無憂卻是那個時代的特征。在這樣的時代氣息中,她們全部是純真的感情與單一的面孔;所以融合才是當時真實的寫照。也就是說,無論什么人只要進入到集體就是快樂;這就是他們直到今天才有這一階段值得一輩子記憶的時光。
看她們到今天竟然還記得某人當時最擅長的歌是什么歌,舞是什么舞;就知道這記憶在她們腦海里究竟有多深。在這樣的記憶中,這些已經當了奶奶或外婆的人竟然復制當年的純真;看她們幾天幾夜還在唱歌跳舞的勁頭,就知道她們對這個階段是多么留戀。因為在她們的交談中根本沒有出現1977年以后的事,仿佛在自己的人生旅程中永遠只有1970年至1976年;因為這是她們最陽光的記憶。
是啊!1977年正式高考后,這些大姐們就各奔東西了;雖然她們中今天有公務員退休的,也有自己創業而成為富婆的;當然還有因為下崗而艱難求生的,但只有1970年至1976年的記憶在她們的腦海中;其它的酸甜苦辣經歷早就成過眼煙云。更為奇怪的是,她們在以后的歷程中竟然再也沒有遇到真正的朋友了;因為競爭與現實的變化莫測是人人都戴上了面具。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有人的真情最后得到的是痛心。這就是這些僅僅因為同事而成為摯友一生的原因,因為這是毛澤東時代的產物。
我們不會忘記毛澤東時代的特征,那就是先人后己、先公后私、艱苦奮斗、務實奉獻的思想作風;雖然也有領導是兩面派做法,但畢竟那個時代的人單純是主流。在單純的思想品質下,人不會暗地里要別人當自己的梯子。這樣的思想作風,自然成為社會行為的道德風尚;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在極其困難的時期也仍然能保持著積極向上的精神。這種力量凝聚著群體的向心力,這個時代孕育出了心態陽光的人。當大家的心態都陽光時,難道還能不產生陽光記憶嗎。
然而正是從我們社會公平的高考開始,我們社會的人開始了心態變化多端;因為利益可以出賣人格,因為競爭可以出賣朋友;結果單純的人被人利用,而戴面具的人卻成為了利用別人的人。當投機鉆營惟利是圖成為社會的主流后,任何人再也不敢單純了;因為這些唯利是圖的人連自己的人格和親情都可以不要,難道還有朋友情或同事情嗎。當整個社會的所有人都在一門心思想方設法撈錢撈權時,毛澤東時代的人際關系徹底改變了。為什么這些大姐們1977年以后的甜都不愿意回憶,就說明這甜都是苦澀的甜;而不是毛澤東時代的苦也是甜,而且還是出自內心的甜。
看今天本是非常要好的兄弟朋友關系,也會隨著金錢的增多或權位的攀升而改變;因為如今可不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了,而是利用的交換才是交往的砝碼。這也是我們今天無論遇什么事都可以用金錢鋪路,而找或跑關系必須靠禮物的橋梁連接;這不是個別現象,而是我們今天社會的主流。在這樣的主流價值觀下,人們還能有純真嗎;如果不純真只會被人利用,而且還沒有人同情或可憐你。在這樣的社會環境里,還有誰能有陽光記憶;恐怕多是刻骨銘心的仇恨記憶。
不是從毛澤東時代過來的人丟掉了毛澤東時代的品格,而是現實社會改變了這些人的品格;正因為今天的人際關系到了利益維系的時候,所以這些成為奶奶和外婆的女工們才有這刻骨銘心的記憶;它帶給我們的是憂慮,我們社會還能有陽光記憶嗎;難道我們真的就使毛澤東時代的陽光記憶成為今天的絕唱嗎。
從這些大姐的憂傷中我感受到她們對時代的呼喚,我們不僅需要物質財富;我們更需要毛澤東時代的精神財富,因為實踐證明這個財富是中華文明的基礎;只有在這個文明的基礎上,我們社會才能再次創造出陽光記憶。
最后感謝這些大姐們帶給我美好回憶,因為不戴面具的人才是最快樂的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