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揭穿急于政改者真實圖謀的重要文獻
——盧麒元:《食利傷國——政改還是稅改?》
駱玉濤按:
最近,我們很清楚地看到,有一批臺上臺下的人們,遙相呼應,大聲吆喝著要政改,并且認為如果不進行政改,就會“死路一條”,公開表示了要與政改共存亡的態度和決心。
他們為什么對政改會叫囂得這樣兇?為什么會利用在國內外露面的機會和各種媒體大造輿論?他們為什么如此急于要進行政治改革?真實目的到底是什么?是為了國家和廣大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還是相反?是為了人民民主還是既得利益集團的民主?……對于這些疑問,已經有很多著名的先進的學者和網友對此作出了基本上是馬克思主義的回答。
盧麒元老師的“食利傷國——政改還是稅改?”,就是這樣一篇基本上是馬克思主義的,揭露當前那些臺上臺下急于政治體制改革真實本質的重要文獻。
盧麒元老師這篇文章是從調整經濟結構分析入手的,這是馬克思主義的方法;他的基本立場是站在廣大勞動人民根本利益一邊的,這是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強調了“不勞動者不得食”的社會主義原則,同樣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科學社會主義的一項重要原則;指出了當前真正迫切需要變革的不是新中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而是“中國現行經濟制度和經濟政策必須進行變革”;指出了普世價值派長期叫喊“民主”的虛偽性。文章所論述和指出的問題都基本合符我國當前的客觀狀況。所以,這篇文章可以被認為基本上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文獻。
文章如果能夠把調整分配結構的結論歸結到“所有制關系”上的調整,而不僅僅在于“壓縮資本利得。”;如果把消滅食利者階級(即寄生階級、剝削階級),不僅僅歸結為“必須依靠公平稅賦。”而根本在于依靠生產資料公有制和社會主義的人民民主專政(即無產階級專政),也就是說,如果能夠指出中國當前的一切失衡與罪惡同所有制的私有化不無關系,同混亂的虛偽的錯誤的落后的價值觀的誤導不無關系,如果再擁有人民創造歷史的唯物主義歷史觀,指出目前急需變革經濟制度和經濟政策的同時,強調恢復和完善新中國社會主義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堅定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信念,文章就完全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文獻了。
盧麒元老師在他的另一篇——《蘇聯解體十年祭》中還曾經指出,前蘇聯人民通過政治制度改變,獲得了一人一票,但他們卻幾乎失去了一切。這對于中國人民也是警世箴言。
2010年10月15日
食利傷國——政改還是稅改?
盧麒元 2010-10-14
調整經濟結構,核心在調整分配結構。
調整分配結構,核心在壓縮資本利得。
壓縮資本利得,必須增加資本利得稅賦,必須妥善管理和使用國有資本——這就意味著財政改革和金融改革。
財政改革核心是稅賦。資本利得稅賦,包含多種稅賦形式。各種投資所得均可收稅,例如,金融投資、房地產投資等投資所得均可征稅。各種占用資本(持有資產)行為均可征稅,例如,房產稅等。各種資產轉移贈與均可征稅,例如,遺產稅、贈與稅、離境稅等。
金融改革核心是控制國有資本的規模和提高國有資本的使用效率。控制國有資本的規模,意味著有節制的貨幣發行;提高國有資本的使用效率,意味著管理商業銀行實質利率和實現國有企業分紅。貨幣超發行是向國民征收通貨膨脹稅;實質負利率是變相轉移存款人財富;國有企業不合理分紅是挪用國民財富。上述行為非但不道德,也嚴重扭曲了中國的分配結構。
不能壓縮資本利得,甚至公然資助資本利得,必然壓縮勞動所得。這種制度和政策安排嚴重扭曲了社會分配,導致資源錯誤配置,即失去了公平正義,又損害了經濟效率。事實上,中國在制造并供養一個龐大的食利者階層。
近二十年的改革,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極大地壓縮了勞動者剩余,歷史性地進行了財富的逆向轉移支付,資本增殖與勞動創造價值不成比例。金融行業畸形發展,投機行為遍布各行各業。今天,勞動者的勞動不能獲得應有的回報;創造價值很難贏得體面的生活;普通勞動者已經喪失了應有的社會尊重。現實變得如此的殘酷:食利光榮,勞動恥辱。
食利傷國,古今中外蓋莫能免。古今中外,沒有一個清醒的政治家敢于制造和供養一個龐大的食利者階層。
顯然,中國現行經濟制度和經濟政策必須進行變革。
首先,我們必須停止變相增加勞動者稅賦;我們必須終止國有資本不道德管理和使用。
其次,我們必須讓二十年逆向轉移支付的財富回流。
事實上,這幾乎是最基本的社會主義原則。當然,這是當代資本主義國家都必須堅守的公平正義的底線。
筆者注意到最近關于政改的爭論,以及與政改相關聯的內外風潮。是的,每一次關于公平稅賦的呼吁,必然被有心人導入政改。盡管,這與政改風馬牛不相及。筆者知道,稅改對于一些人而言是非常恐怖的事情。例如,核實房產稅的稅基,相當于查實私人財產持有狀況,那將使一些見不得人的收入暴露在陽光下。所以,很多牛人一聽說稅改,就會立刻去搞政改。民主這東西可以嚷嚷一百年,真正落實到公平稅賦還遠著呢。緩兵之計,莫此為甚!我們不要政改,我們只要稅改。動點真格的,好嗎?
顯然,食利者階層開始恐慌了。他們慘無人道的剝奪已經激起了眾怒,他們的資本特權完全有可能被收回。於是,他們祭起了政改的大旗。難道,他們是想走社會主義道路嗎?當然不是!他們所謂的普世價值,說穿了,就是為掠奪成果提供制度保障。真聰明,讓我們繼續繳稅,使國家機器變成他們的保安工具。
宋明兩朝末期,都是弱主強臣。強臣之所以強,就在于土地兼并后他們富可敵國。他們反對任何形式的變革。王安石與張居正的變法,其實就是稅改。所以,王安石和張居正的變法均遭失敗。強臣們最喜歡搞學問,就有了宋明理學。那是些貌似科學的理論,全是些可以普世的價值觀。其要害在于,淡化國家觀念和階級意識。普世到最后,終于亡了國。
食利者,古已有之。中國五千年重農輕商,就在于遏制食利者階層。食利者眾,必然民窮國弱。食利傷國,傷不能止,敗亡將至。
中國人必須牢牢記住:消滅食利者階級,必須依靠公平稅賦。英國人進行光榮革命,沒有殺掉皇帝,而是在皇權之上建立了預算法和預算會議,英國由此而建立了日不落帝國。大多數國家一直在玩換主游戲,換完一輪又一輪,一玩就是數百年,食利者依舊是食利者,食利者們最喜歡這種輪流坐莊的游戲,老百姓始終無法逃脫當牛做馬的悲慘命運。
公平稅賦的精髓在于:不勞動者不得食。
其實,有些話還是很有借鑒意義的。例如,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是的!中國人至少要堅持一些起碼的社會主義原則。社會主義有一個重要原則:不允許制造和供養食利者。
注:讀者們有興趣,可以閱讀筆者的舊作《蘇聯解體十年祭》、《共和國的希望不在街上》、《中國第一部預算案百年祭》。前蘇聯政改過去二十年了,前蘇聯解體后,所有新建立的國家都未能建立起現代意義的財政金融制度。政改真的能解決問題嗎?答案是否定的。我不反對政改,我是懼怕再一次“城頭變換大王旗”。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