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陽轉發《世界軍事》卷首語:抗美援朝
白陽注:抗美援朝的歷史意義自有公論。北京大學教授高遠東(其兄高遠平是我的摯友)的父親是一位抗美援朝老戰士,他一生踐行毛澤東思想,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人。這位抗美援朝老戰士說,當時我們的武器裝備極其落后,但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即使被敵人打得頭破血流,甚至連腸子都打出來了,依然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這種與敵人血戰到底的不要命、不怕死的犧牲精神,令美國軍人不可思議。這位抗美援朝老戰士說,這種精神就是信仰的力量,是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人民軍隊壓倒一切敵人的力量!我以為,黃繼光、邱少云、羅盛教的犧牲精神,是毛澤東思想的體現,毛岸英的犧牲精神,是毛澤東思想的體現,抗美援朝中千千萬萬無名英雄的犧牲精神,同樣是毛澤東思想的體現。從某種意義上講,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是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勝利。難怪美國人說,美國不怕中國軍隊的裝備現代化,就怕中國軍人的毛澤東思想化。抗美援朝戰爭,是美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人民的一場戰爭。正義在我們一方!特轉發《世界軍事》2010年第10期卷首語《抗美援朝》,以紀念抗美援朝的勝利,紀念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革命先烈,更重要的是為了讓歷史告訴今天和未來。應當指出的是,我并不完全贊同作者的某些觀點,比如不分青紅皂白地“保持理性,不要輕易訴諸武力”的混淆戰爭的正義與非正義的觀點,特別是沒有實事求是地把美國人視為“謎一樣的東方精神”解讀為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人民軍隊壓倒一切敵人的精神,這些都是不應有的缺憾。也許我的見解是錯誤的。這個問題,大家可以討論。
《世界軍事》卷首語:抗美援朝
當下的很多人,已經不知道當年中國人民志愿軍是在怎樣的條件下與以美軍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作戰的了。他們或許能記住一兩篇描寫志愿軍的文學作品,對以下這些比任何文學描寫都更加震人心魄的數字,或許毫不知情:
在朝鮮戰場上,美軍一個軍擁有坦克430輛;我最初入朝的6個軍,一輛坦克也沒有。
美國一個陸軍師的師屬炮兵有432門榴彈炮和加農炮;志愿軍一個師的師屬炮兵僅有一個山炮營,12門山炮。
美軍一個步兵師擁有電臺1600部,無線電通信可一直到達排和班。而我軍入朝時,多方抽調器材,才使每個軍的電臺達到數十部,勉強裝備到營。營以下通信聯絡仍主要靠徒步通信、軍號、哨子及少量的信號彈等。
美軍運輸全部機械化,一個軍擁有汽車約7000輛。志愿軍入朝之初,主力38軍只有汽車100輛,27軍則只有45輛。
空中力量懸殊最大。戰爭初期,美軍在朝擁有1100架作戰飛機;志愿軍不但沒有飛機,連防空武器都極端缺乏。志愿軍總共只有36門高炮,還留下了12門在鴨綠江邊保衛渡口。至于雷達則一部也沒有,搜索空中目標全憑耳聽和目視。
按照美國官方的說法,朝鮮戰爭只是打了個平手。但很多美軍軍官卻不這樣認為。“我們擁有巨大的裝備優勢還把仗打成這樣,就是失敗。”他們甚至不對中國軍人隱諱這一觀點。其實,當時志愿軍艱難困苦的情況,很多美國人現在也未必完全清楚。從他們的角度看,中國軍隊的實力更多地表現在排山倒海、堅韌頑強、奮勇沖殺和不懼犧牲的精神,他們稱之為“謎一樣的東方精神”。很多美國軍官的回憶文章,一直在印象深刻地追憶志愿軍發起沖鋒時撕心裂肺的軍號和尖利刺耳的哨子聲。這些聲音,也許將一直伴隨他們走到軍事生涯的終點。
關于那些已經偃旗息鼓在歷史深處的戰爭、戰場、戰斗,當我們重新提及它們時,第一個反應通常不會是全貌,也不是冷冰冰的概念,而是一些鮮活的片斷,生動的畫面,是那些或激蕩人心或令人唏噓不已的一個個場景,拯救了我們的記憶,使我們不至于在相對和平實際的現實生活中,失去連接軍人血氣的根脈。
對于戰爭中無畏精神的頌揚,是一種紀念。與那些為了勝利而獻身的英雄們的生命相比,我們的頌揚微不足道。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愿意去謳歌戰爭,也不意味著人們對戰爭要有一種狂熱。
對戰爭的回憶讓人們冷靜下來。野心最終被壓縮回去,每個國家都需要生存空間,這種空間不惜以生命為代價捍衛。如果,戰爭在發起之前就知道是這樣的結果,他們還會挑起這場戰爭嗎?這是一個無解的追問。一種愿望萌生出來,一個和諧的世界,需要人們克制貪婪,保持理性,不要輕易訴諸武力。進入21世紀的人類,距離進化出這種可貴的品質還有多遠?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