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抗戰時期都是廣西人的血性,還會亡國嗎?
廣西的歷史若是弘揚起來,很多藏在故紙中的塵土就要嗆得一些人尷尬面紅耳赤。
廣西的過去很輝煌,在民國時期曾是模范省。美國傳教家艾迪博士(Sherwood Eddy)說:“中國各省之中,只有廣西一省可稱為近乎模范省;凡愛國而具有國家的眼光的中國人,必然感覺廣西是他們的光榮。”國聯遠東調查團團長李頓贊道:“假如中國有兩省這樣干下去,日本就不敢侵略滿洲了。”日本人曾這樣說:“欲滅華夏,先平湖南,欲滅支那,先平廣西”,后人根據錢鐘書中國只有三個半人再行改動的評論:中國只有四個人,湖南算一個半,廣西算一個半,山東算半個,江浙算四分之一,廣東算四分之一。
為何對廣西有如此評價?這個評價是否言過其實?了解了廣西的歷史以后,這個評價不僅沒有夸大事實,而且是實至名歸的。
從1930年以來,李宗仁、白崇禧就致力于發展民間武裝,成立民團,讓縣鄉鎮村可以自保、自治,廣西從那個時候起,就開始實行了小學的義務教育,馬君武先生是中國第一位留學德國的博士,他回國后擔任廣西兵工廠的總工程師,還籌建了廣西大學,馬君武治文,當時,馬君武任廣西省省長,李宗仁、白崇禧治武。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廣西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工業基地,輕工業--梧州、重工業--柳州、日化--南寧、化工業--桂林,在日本大軍壓境的中國,廣西是第一個強制推行普及小學義務教育到村一級的省,是第一個把不分男女性別的義務教育列入法規并作為鄉村官員考核的省,是第一個把軍訓列入中小學及大學教育課程的省,是第一個普及全民軍事教育的省,是第一個普及成人教育的省,是第一個由地方政府獨立完成省一級大學教育體系的省。換言之,抗戰開始前,廣西全民已經在接受教育,接受軍訓,整體國民素質提高得很快。廣西的軍事、政治、文化、經濟各方面都走在了全國的前列,這就是廣西為何能在當時得到中國第一模范省的由來。
自古廣西有血性,整個地區的人民威猛兇悍,稟賦聰慧,俠肝義膽,戴笠說過:“唯獨廣西方面,雖然窮的很,但是,金條竟不好用。”嘉許之情,溢于言表。一向偏遠貧瘠的廣西,對于金錢利益,表現出來的是清平傲骨,在抗戰期間,日軍雖然占領了廣西大部地區一年半時間,整個廣西竟然沒有一個偽軍,就連維持會這樣的偽政權也成立不了,漢奸很少,一旦讓大家知道了誰當了漢奸,全家都抬不起頭,當漢奸者被自發組織的民團秘密處死。日軍在后來的回憶錄中寫道:我在中國身經百戰,從來沒遇到象廣西老百姓那么頑強戰斗的....
廣西當時人口一千多萬,抗戰八年時期,征兵出兵一百多萬,僅次于人口大省四川省,從人口比例上算廣西出兵第一。桂系軍隊被譽為鋼軍,讓敵人聞風喪膽,無論是省外的臺兒莊大捷、昆侖關戰役、淞滬會戰、長沙會戰、衡陽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廣濟戰役,還是省內的桂南戰役、桂柳會戰,廣西人的寧死不降,戰斗到底的精神都給中國的抗戰留下了悲壯的一頁。
發生于1944年的桂林保衛戰是小日本在中國戰場上遇到的最殘酷的戰役。在日本人的戰史中,認為有兩次戰役中國軍隊的勇猛程度要超過自己,桂林保衛戰是其中之一,另一次為桂南的昆侖關戰役,日軍第5師團被中央軍第5軍擊敗。當時留守桂林的桂系總兵力不到2萬人,桂系的主力都在全國的抗日前線上浴血殺敵,如果桂系的精銳部隊留在廣西,日本兵想進入廣西基本上不可能的。留守部隊裝備落后,在外無援軍,內無補充的條件下,與來犯的十多萬日軍精銳部隊展開了殘酷的戰斗,日軍僅僅在漓江上就死亡七千余人。據日軍戰后遞交大本營的戰報中記載:皇軍在桂林之役中戰死1萬3 千9百余人,傷1萬9千1百余人,失蹤300余人,其中陣亡9名大佐級別的聯隊長、 31名中佐級別的大隊長,近100名中隊長和小隊長。
廣西留守的部隊一萬九千人,陣亡一萬二千人,一半以上是被日軍毒氣殺死的。被俘的七千人沒有一個是主動投降的,都是在被毒氣熏昏后被抓住的,后來這七千勇士也都被日軍處死。就算在彈盡糧絕,身受重傷的情況下仍然抵抗到死,如果沒有毒氣,日本人大約取勝的可能性不大,雖然敵我力量懸殊,但是桂林城內,人人皆兵。
“日本人在廣西很難搞大屠殺,為什么?因為廣西早就實行全民皆兵,民團訓練有素,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下至少年孩童,幾乎人人都是戰士。加上自古就有的強悍民風,不可能伸頸就戮,所以在廣西是不可能發生象南京大屠殺那樣的幾個日本兵就壓著幾百上千人去屠殺的事情。廣西民風非常彪悍,無論是正規的桂軍部隊、還是地方保安隊、警察部隊、民團,甚至普通老百姓,由于普遍都受過比較正規的軍事訓練,戰斗力都很強。”有網友對抗戰六十周年以后才浮出水面的桂林保衛戰如是評說,若不是日本兵打開了這塵封的往事,廣西軍民的浴血奮戰,還不知何年何月才可重見天日。至今在桂林的七星巖附近還有八百烈士墓,當地人一直都沒忘記這些為了保衛家鄉犧牲的勇士。
在44年日軍占領廣西柳州市的時候,在柳州短短的淪陷幾個月的時間里,就發生了超過20次的5000人以上的廣西民團、老百姓自發組織的試圖收復柳州的軍事行動,這些螳臂當車的行動雖然都失敗了,但是廣西人這種全國罕見的兇猛,同樣令日軍極為震驚;二是在44年日軍占領廣西宜山縣城的時期,宜山縣有3萬多地方民團、保安隊、老百姓甚至土匪自發組成的抗日武裝,向宜山縣城的日軍發動了收復戰斗。
在44年的桂柳會戰結束后,廣西的首府桂林已經被日軍占領,廣西的大城市(桂林、柳州、南寧)已經全部落入敵手,而且一陷落就是半年,日軍也不斷試圖建立起偽政權,但是廣西老百姓激烈的抵抗同樣使得在這半年的時間里,日軍始終無法在廣西建立偽政權。
正如武鳴縣志記載的,日軍連找一個帶桂柳口音的隨軍翻譯都很難。
廣西抗戰時期,各縣鄉多有流傳吃日本兵肉的事情,有的地方是活吃,日本兵如有掉隊的,結局只有一個,被殺、被抓,有一個日本兵在賓陽就被砍下大腿活吃,把戰死的日軍士兵掏出心肝煮著吃更是在不少地方都有。民風剽悍的廣西人,一向愛僧分明,對日本兵恨之入骨,寢其皮食其肉都不解恨,當時地方政府對獵殺日本兵是有獎勵的,打死一個鬼子,就可以提鬼子的頭到大隊領一個豬頭和一擔米;有一個農民趁夜偷得日軍十幾把槍、子彈,按重量給他換糧食,一斤換五十斤大米。
正如美國記者后來的問句那樣:如果抗日時期都像廣西人,日本還能侵占中國長達十四年之久嗎?抗戰期間,日軍在中國的力量只有一百多萬,還要應付蘇聯紅軍,實際兵力也就是五十到六十萬,為何泱泱大國人多眾多,卻被這點人打得人仰馬翻,耗時多年,連首都南京都丟了,南京更是遭受了血洗,三十萬平民被屠殺,美國記者的問題正是癥結所在。當時的一些省份一些人一些軍隊,做了偽軍,做了偽政府里的官員,實際上就是漢奸走狗,偽軍掃蕩打家劫舍,與抗日的愛國軍隊作戰,抗戰時期偽軍數量居然有兩百多萬,是日軍的一倍。甚至還有兩百個日本兵追著幾萬人的軍隊打到山海關的荒唐局面,大多數省份,日軍進去不到半年就出現偽軍,投降得快的,上個星期還是國軍,下個星期就已經是偽軍了,漢奸、偽軍的盛行,正是抗戰久難決勝負的原因。
漢奸、偽軍多,老百姓引頸待戮,三十萬的民眾居然順如羔羊,挨個的給日本人試刀子,國人的血性哪里去了?既然都是死,死也得拉他幾個墊背的,如果都如侵華老兵回憶錄中寫的那樣:“我在中國身經百戰,從來沒遇到象廣西老百姓那么頑強戰斗的....”中國還會亡國嗎?還會有做亡國奴的悲慘嗎?
男兒當如廣西人,兵當如我廣西兵!
誰能捍衛我國家,
惟我廣西國軍。
誰能復興我民族,
惟我廣西國軍。
我們有強壯的身體,
我們有熱烈的肝膽,
我們要保護民眾四萬萬,
我們要鞏固國防守邊關。
我們不會咬文嚼字,
我們只會流血流汗。
我們不會哀求討好,
我們只會苦干硬干。
流血流汗才是英雄。
苦干硬干才是好漢。
快奮起,
同志們莫長吁短嘆,
救亡救亂,
任重如山。
快努力,
同志們莫偷閑茍安,
強國強種,
惟我廣西國軍!
(此乃桂系當年的軍歌,歌詞表現出了廣西人的血性和性格特點。)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