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撤退中國的真正原因
沒有毛澤東的英明領導.日本不可能撤退中國的
毛澤東和蔣介石,都曾被尊為領導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最高統帥。蔣介石在名義上是當時中國戰區的“最高統帥”,而實際上,從“九一八”事變日本侵華到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14年中,其大部分時間是破壞抗戰勝利的罪魁禍首;毛澤東則運用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地揭示出抗日戰爭的發展規律,并相應地制定了一系列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戰略戰術原則,領導全國軍民,統過人民戰爭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故毛澤東是真正領導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最高統帥,而以他為首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軍民的抗戰,則對于抗日戰爭勝利起了決定性作用,這是鐵一般的歷史事實,我們有責任將歷史的真相告訴人民。以下我對此二人作一歷史性比較。事實是最有說服力的。所謂最高統帥,實質是個領導權問題。自“九一八”日本侵華至“八一五”日本投降14年間,在中國客觀存在著貫穿始終的兩條不同的指導路線,一條是能夠打敗日本侵略者的,一條是不但不能打敗日本侵略者,而且在某些方面說來它是在實際上幫助日本侵略者危害抗日戰爭的。兩條抗戰路線貫穿抗日戰爭的全過程,這是一切中國問題的關鍵所在。誰實行了前者,誰就掌握了抗日戰爭勝利的領導權,誰就是真正的最高統帥;反之,誰實行后者,其盡管名義上是最高統帥,而實質上則是冒牌貨,是壞統帥。基本前提確立之后,中國人民從毛澤東和蔣介石兩個人身上,獲得了明顯的比較。
“九一八”前后至“華北事變”蔣介石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采取不抵抗主義的路線。自1927年春夏之交,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反動派背叛和屠殺了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1928年12月,他暫時地統一了中國,建立了一個對外投降帝國主義,對內代表地主買辦資產階級,殘酷地鎮壓和剝削工農勞苦大眾的封建法西斯獨裁專政的反動政權?!熬乓话恕笔伦兦埃H自領導和指揮連續三次對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反革命軍事圍剿;“九一八”后,面對日本的侵略,他實行的是“不抵抗主義”,“攘外必先安內”,而繼續他的反革命剿共戰爭;同時,他還命令張學良替他背著“不抵抗將軍”的罵名,到西北進行圍剿紅軍的戰爭,將東北三省恭手送給日本侵略者;繼而,他又破壞了“一。二八”淞滬抗戰,調19路軍去福建剿共,而簽定了賣國的“淞滬停戰協定”;再而,他扼殺了察哈爾抗日同盟軍的抗日,鎮壓了抗日的福建人民革命政府;同時,他親自指揮,加緊對戰略轉移(長征)的中央紅軍的圍追阻截。1935年,他適應日本帝國主義的需要,簽定“何梅協定”、“秦土協定”,指示宋哲元適應日本“華北五省自治”的需要,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由于蔣的不抵抗路線和叛賣行徑,致使“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毛澤東早在1915年針對袁世凱和日本帝國主義簽定賣國的“二十一條”,他發出怒吼:“五月七日,民國奇恥,何以報仇,在我學子”,并為“改造中國與世界”,打倒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一切剝削制度,而樹雄心,立壯志,勇于實踐,探求真理;1916年,他與同學討論時局,他預言:20年后中日必有一戰,二十年后不幸被他所言中?!熬乓话恕笔伦兒?,中共中央和以他為首的中華蘇維埃中央臨時政府多次發表宣言、決議,號召中國工農紅軍和被壓迫民眾“以民族革命戰爭,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1935年,伴隨“華北事變”(主要指“何梅協定”,“秦土協定”,“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冀察政務委員會”等一系列事件),中華民族危急加深,中日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
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瓦窯堡會議,作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決議;會后,毛澤東在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所作的《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報告,科學地分析了國際國內時局的特點,充分說明了和民族資產階級在抗日的條件下重新建立統一戰線的可能性和重要性,著重地指出共產黨在這個統一戰線中的具有決定意義的領導作用。為了結成廣泛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毛澤東批判了黨內在過去長期存在著的狹隘的關門主義和對于革命的急性病——曾使黨、紅軍和中國革命遭受重大損失;他特別強調喚起黨內注意一九二七年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引導革命歸于失敗的歷史教訓,指出了蔣介石必然要破壞革命勢力的趨勢,這樣就保證了后來我黨在新環境中能夠具有清醒的頭腦在蔣介石的無窮欺騙和很多次的武裝襲擊中,使革命力量不致遭受損失。瓦窯堡會議是從十年內戰到抗日戰爭的偉大轉變時期中召開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會議。瓦窯堡會議和毛澤東的報告,完滿地解決了遵義會議(此會議當時只能解決最緊迫的軍事問題和部分組織問題)以來沒有解決的黨的政治路線問題。因此,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就為中華民族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指明了正確方向和光明前途,并指引了一條唯一正確前進的路線。瓦窯堡會議后,毛澤東和中共中央進一步加強對統一戰線工作的領導,一方面積極促進“一二九”運動后全國人民的抗日救亡運動;另一方面盡可能地向國民黨上層領導人和軍隊將領宣傳黨的抗日主張,開展爭取同盟者,建立統一戰線的工作;采取的方法,以點帶面,抓西北帶全國(即與張學良的東北軍、楊虎城的西北軍首先建立統一戰線)。
中國人的歷史觀向來是極端的,也是可笑的。每年抗戰勝利日前后,必刮起一股為國民黨所謂翻案的逆流,各種歌頌國民黨抗戰貢獻的奇談怪論層出不窮,這股逆流不但與中國人紊亂的政治觀有關,也與當下中國社會混亂的價值觀有關。
再聯想到最近幾年,尤其熱鬧是各種翻案風愈演愈烈,甚至發展到了要徹底改寫中國正統歷史觀的瘋狂地步。
有為秦檜翻案的,因此這個陷害忠良的大奸臣搖身一變成為用心良苦、“韜光養晦”的偉大戰略家。似乎他勾結金兵、害死岳飛倒成了民族大義之舉,似乎岳飛到成了好戰分子。而且,當時宋、金確屬兩個獨立政權,用現在統一國家的眼光來看待當時兩國各為其主的正常國家間行為,刻意強調所謂岳飛不是民族英雄,是一種虛無的歷史觀的表現。
有為汪精衛翻案的,這個出賣中華民族的大漢奸竟然成了女人眼中的風流情種和偶像,這種病態思想是受《色戒》的毒草害有多深,把漢奸的出賣國家的勾當輕描淡寫甚至避而不談,卻著重刻畫其情場生活,嚴重誤導了一大批沒有腦子、沒有歷史觀的青年人,以致于有無知女性說出了要愛就愛汪精衛的惡劣言論,要知道這樣公然美化漢奸的言行在言論自由的歐美國家是要被追究法律責任的,可見在中國社會混亂的價值觀和歷史觀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
甚至有為潘金蓮翻案的,更是五花八門,反而在這些人眼里,武大郎到成為罪惡的源頭,武松倒成了不解風情的暴徒,而西門慶和潘金蓮倒成了“追求幸福和愛情”的樣板,完全對二人合謀害死人命的罪惡輕描淡寫,這種沒有正義的價值觀對當下的青年人的誤導,將來我們都會受到這個社會的報應的。
再回過頭來看一看每年都要發生的所謂為國民黨抗戰翻案的逆流,又是何等的荒唐和無知。
首先,國民黨作為當時的執政黨,是領導中華民國政府的執政黨,國民黨抗日是作為一個合法政府的應有之舉,完全是其職責所在。而其抗戰之不情愿,居然到了要等全國上下軍民的重壓之下才消極抗戰,有時甚至是擺擺樣子,其抗戰之消極,抗戰之無奈,是鐵一樣的歷史事實,因為從九一八事變到七七事變之間的六年時間,國民黨奉行不抵抗政策,淪陷了大片中華大地,這樣的失職政府,如果是在法治國家,其領導人是要被送上法庭的。哪怕是在七七事變后,頭三年才象模象樣的組織了幾場會戰,但是之后抗戰進入了僵持階段后,國民黨的消極抗戰又暴露無遺,這些都是歷史事實,用幾場個別的大會戰來渲染國民黨抗戰決心、嚴重夸大國民黨抗戰功績,是一種避重就輕的偽歷史觀。
其次,八年抗戰之艱難恰恰說明國民黨抗戰無能領導無方。國民黨作為的中華民國的執政黨,面對當時綜合國力并不比中國強大多少的日本,節節敗退,幾乎到了一觸即潰的地步,1931年918后,東北淪陷,東北落后日本統治,居然在中國的領土上可以建立偽滿洲國,國民黨的賣國和投降政策竟然連晚清都不如,是要受到歷史的譴責的一個腐敗無能的政權。1937年后,短短幾個月,中國的最大的工業城市上海和首都南京相繼淪陷,成片成片的淪陷土地,把千千萬萬的中國百姓送入了日本軍國主義的屠刀之下,這樣“迅猛”的潰敗,這樣無能的軍隊,這樣腐敗的政府,不受到人民和歷史的追究,反而要為他們翻案和歌功頌德,可見當下中國人的靈魂深處已經墮落到了什么地步。日軍鐵蹄所到之處,所見的就是國軍的潰不成軍和丟盔棄甲,沒有一點戰斗力的國家大小將領們,大多數只顧著自己的姨太太們和財富們能不能保全,有幾個拼了命在保家衛國?少數浴血奮戰國軍將士,幾場少數的大會戰,是掩蓋不了整體上國民黨領導無能、抗戰不力的歷史責任的。
再看看當時的歐洲,除了弱小國家面對德國入侵由于實力懸殊外,一些大國,特別是蘇聯,除了剛開始由于準備不足被德國打了個閃電戰,但是很快就在當時的蘇共領導下,在蘇聯全境對德軍進行了有力的反擊,在短短的時間內不但把德軍逐出蘇聯,甚至打到了希特勒的老家。真正要歌頌的政府,是象當時的蘇聯政府這樣,這樣全心全意、堅定不移地并且行之有效地組織全國軍民浴血奮戰,不但成功地保家衛國,而且為解放歐洲大陸國家包括解放中國,作出了可歌可泣的貢獻。
第三,敵后戰場的確是打擊日本有生力量的主戰場。一直到現在,對一些歷史無知的民眾也跟著一些無良的學者起哄,對當時的國民黨正面戰場和共產黨的敵后戰場,僅從字面上理解,就認為國民黨的抗戰是主力軍,共產黨只不過打打游擊。這種愚昧無知的歷史觀誤導了許多當下的中國青年。
殊不知,國民黨在抗戰開始后短短幾個月就把大半個中國給淪陷了,我們實在不好理解這樣的正面戰場給日本究竟有多大的打擊?這樣的正面戰場還有多少正面而直接的抵抗?在這樣短短的淪陷過后,抗戰進入了僵持階段,某種程度上,當時的侵華日軍和國民黨投降派暗中勾結,達到了一種戰略默契,雙方在正面戰場純粹是裝裝樣子,雙方的斗爭茅頭心照不宣地同時指向了中共。日本人很清楚,中共在敵后的武裝抵抗給日軍的威脅遠遠大于國民黨在正面戰場的威脅。
就是在這個抗戰僵持階段,正是由于中共組織在淪陷區,在特別困難的條件下,在敵人的眼皮底下,開展起有聲有色的武裝抵抗,地道戰、地雷戰、游擊戰,青紗帳里、洪湖赤衛隊、鐵道游擊隊、狼牙山五壯士等等,這些充滿軍民同仇敵凱的可歌可泣的偉大故事,是當時在日本占領區的敵后戰場的真實寫照,中共的組織領導能力在敵后戰場不但有效地牽制了一百多萬侵華日軍的有生力量,使得日軍疲于奔命,拖住了日本擴大正面戰場的能力,戰爭就是這樣進入了戰略僵持階段,而且中共通過在敵后戰場的節節勝利,贏得了全國軍民的威望,這些其實都為解放戰爭中共得到全國老百姓的堅定擁護和支持奠定的堅實的民意基礎的。當時許多進步青年奔向延安,延安成為中國進步思想和抗戰的中流砥柱,這些都是歷史鐵一樣的事實。沒有中共在淪陷區組織起行之有效的敵后戰場,按照初期國民黨軍隊那種潰敗的速度,日軍狂言三個月拿下整個中國并不是一句空話。
反觀國民黨在抗戰初期打了幾場大會戰后,開始偏安一隅,官僚資本投降賣國的面孔又暴露出來,他們在自己一小片土地上享受揮霍,有多少國軍將士會想到要去收復淪陷的國土?有多少國民黨高官想到要打退日本,還都南京?重慶,重新聚集起了商賈名流和達官貴人,他們只夢想著發財,過著醉生夢死的亡國奴日子。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中國的中央政府,對在對日本淪陷區開展敵后武裝的中共,對當時在敵后由于日本封鎖,物資極度潰乏,不但不聞不問、冷潮熱諷,不但不給予大力的支持,而且暗中使壞,把日軍的矛頭成功地引向了中共,借日軍的刀消滅中共的企圖天下昭然。古時岳飛等愛國將領尚有收復山河、直搗黃龍的壯烈情懷,當時的國民黨有一丁點兒收復山河的堅定意志嗎?如果不是中后期中共在敵后牽制、消耗了日軍有生力量,如果不是美國扔了兩顆原子彈、蘇軍出兵中國東北,日本從中國撤軍嗎?日本完全不是被腐敗無能的國民黨打退的。
國民黨是一個官僚權貴為主結構的統治集團,以蔣介石、汪精衛為代表的這些政治流氓以及醉生夢死的四大家族為代表的買辦官僚集團身上可以看出,這不是一個堪比當時的蘇共和中共那樣具有堅定抵抗意志、具有堅定的強國富民精神的執政精神的政治集團,從抗戰時候的無能無力到偏安一隅甚至借日軍的刀消滅中共的陰謀,再到臺灣海峽60年分裂后國民黨的氣質還是沒改,他們仍然沒有把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和國家民族的安危和前途命運放到一個政黨的使命的高度上,他們仍然是偏安一隅發家致富式的政治集團,所以國民黨歷來主導不了中國的政治走向和國家前進的方向,抗戰如此,當今世界的全球國家間政治經濟的競爭也是如此,歷來不代表中國的民意,所以抗戰一結束,擁護中共、推翻國民黨的統治,在當時全中國上下匯集成了一股強大的民意,這是歷史的事實。
中美聯合國際疑難病研究院院長陳中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