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好,共產主義者!(九)
資產階級“民主”與無產階級專政
(E)
資本主義的執政首腦短期內屆時更換;初期社會主義中,無產階級執政黨和國家的領導人長期任職,成為資產階級精英吹捧資本主義民主進步、攻擊社會主義封建專制的一個重要佐證。其實這種政治現象具有深刻的社會原因和必然的歷史需求,并非是人為的任意設計。
我們可以理直氣壯的告訴精英們:在正常情況下,資本主義國家首腦的執政時間是不能長的,社會主義國家領袖的領導期限是不該短的。
一、資本主義社會的“屆時更換”
資本主義社會的政要人物為何較短期限內就屆時競選、屆時更換呢?
1、是社會多元私有資本對國家行政權力運作形式的要求
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多元社會資本之間,既有資產階級共同利益的連結和維系,又有都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所導致的相互間的利益矛盾和沖突。
如果把資本主義國家比作一個企業,那么資本就是股東,大資本就是董事,國家政權不過是經理人。資本主義國家就是為資本整體利益(資產階級根本利益)服務的政治工具。
在國家行政權力的運作過程中,為了維護最大化的資產階級根本利益,不可能時時、處處均衡的保障各個具體資本的最大化利益。對具體資本利益的取舍之間,行政權力有很大的“合理合法”的自由空間。
由于執政首腦等政要握有的行政權力,對整體社會資本、具體社會資本利益最大化的實現至關重要,為了謀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大資本集團或其聯盟依據獲勝的可能,要么派自己的人參加競選,要么以贊助競選等政治獻金方式挑選和拉攏自己的代理人。而競選人沒有大資本的鼎力支持,競選時就會缺失影響力;執政時就會缺失支撐力。所以二者幕后的必然交易是公開的秘密。比如十四位現任美國政府的要員,直接來源于用財力贊助奧巴馬總統競選的資本集團。
基于資本主義行政權力在維護整體資本根本利益的同時,對特定具體資本的“合法”利益傾向無法避免,競選中敗北的大資本和其它未當政的社會資本,不能容許此種多元資本間利益失衡的局面長期持續。
執政首腦長期任職不利于多元資本的利益均衡,不利于三權制衡的政局,不利于資本對國家行政權力的有效制約和及時調整。因此除了采用三權分立的政體形式外,執政首腦人物也只能在特定的任期時間內執政,屆時更換。
此種執政形式反映了資本主義經濟本質對其政治形式的要求和規定性。同時(適應資本要求的)多黨競政機制,也從政治因素上直接排斥執政首腦的長期任職。
2、具有允許行政首腦頻繁更替的社會條件
追隨和圍繞資本不斷增殖、擴張、集中的自發經濟運動的中心線索,資本主義社會不斷的跟進和發展??v然是謀求資本主義的長治久安,也無非是資產階級政府能持續的保障資本充分運作的社會條件和自然條件。
與其它社會形態的私有制國家一樣,資本主義國家不僅否認和反對社會形態的遞進,而且沒有明確、固定的社會發展目標,不過在自覺的維護著私有利益自我驅動的、資本主導的、社會自發的盲目運動和發展。
資本主義具有法制空間大、人治空間小,自由多、統一少,自我支配多、公共支配少,獨立多、整體少,注重現實多、關注長遠少的社會特點。
資本主義特別是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其經濟體制、社會體制業已成熟定型;資本自發的主導著社會發展;市場經濟自發的引導著生產和消費;完備的資產階級法律廣泛、深入地調節著經濟生活、社會生活;國家機器按正?;驊币幏蹲孕羞\轉;政府對國家的經濟生活、社會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不干預且不負責。在正常情況下,資產階級政府的政務(特別是內政)相對簡明輕松。(因此發達的西方國家首腦往往把重要精力投放到外交之上。)
在如此“自由”的社會環境中,需要行政權力在政治、經濟、思想上獨立、自覺、持續的進行重大作為的空間很?。欢移渥鳛榈臋嗔?、能力、程度要受到很大的限制;加之政要會得到執政黨和國策咨詢機構的全力支撐;所以其政務對政要的理論素質、實踐經驗、領導能力、工作業績、群眾威望的客觀要求相對寬松。
上述社會條件允許資本主義執政首腦短期執政、頻繁更替。
3、執政首腦并非資產階級革命領袖
在資產階級處于上升時期、抗擊民族壓迫時期、社會重大轉折時期,因順應階級斗爭、民族斗爭、歷史潮流的需要,在斗爭中形成了領導核心,出現了資產階級革命領袖。他們為歷史發展作出過積極貢獻,成為資產階級敬仰、人民尊重的杰出人物。如克倫威爾、拿破倫、華盛頓、林肯、戴高樂等。
他們執政時,表現出專斷的決策作風、強悍的統治能力,因為他們首先是資產階級的革命領袖而不是通常的執政首腦;他們是凝聚階級意志、集中民族力量、建樹歷史業績的領導核心。此種政治權威,并非出自于屆時競選的機制,而是來源于斗爭實踐的驗證。
然而無可奈何花落去,在資本主義青春期,那些曾經執政的鳳毛麟角般的資產階級革命領袖人物早已無處尋覓了。資本主義政要的競選人,只能是在有文化、有教養、有能力、有聲望的資產階級政客和學者中挑選了。
競選人,通過在幕后與特定的資本集團達成交易的途徑,通過在公開場合拍胸脯、許大愿,攻擊別人抬高自己的動人口號、煽情演講的途徑,拉攏選票謀取執政地位。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可能勝任國家政要職務的不乏其人。實踐說明了,絕大多數資本主義政要不過是平庸素質、尋常表現的上流政客。縱頻繁更替,何惜之有。
可見資本主義社會具有行政首腦短期執政、屆時更替的必然性。
二、初期社會主義社會的“長期任職”
在原社會主義國家中,一些革命領袖如毛澤東、斯大林、周恩來、胡志明、金日成、卡斯特羅等為何長期擔當黨或國家的領導職務呢?
1、他們是合法的持續當選者
他們都是在相關的民主選舉中,依照相關的法規和選舉程序,合法持續當選的黨或國家的領導人。
2、人民領袖人民愛
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領袖是黨和人民的寶貴財富。革命領袖的主觀成長和人民群眾的客觀認可,都是一個較長的歷史過程。無產階級和勞動群眾對革命領袖認識過程的長度、認可標準的高度、擁戴感情的深度,與資產者推舉其國家政要是內涵和外延完全不能相比較的兩回事。
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競選中,只是依據競選者的上流社會地位和競選宣傳、演說、承諾就做出投票抉擇。絕大多數選民與執政黨、執政政要之間無情無義、無知無覺、形同陌路,二者之間不過是在選舉程序之中或直接或間接的偶然相遇。
人民對革命領袖的認識、選擇,要通過長期(包括在特定艱苦惡劣的歷史環境中)對其德、才進行充分的審視和鑒別。對那些有德濟民、有才興業、文能安邦、武能定國的杰出革命領導者才能給予心目中的領袖地位。
各社會主義國家的開國領袖都是人民利益的忠誠代表者,一般都具有卓越的能力、光輝的功績、高尚的品質、穩固的權威,深受本國人民的信賴和擁戴。
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毛主席作為(實際上的)執政元首,是中國人民在幾十年革命斗爭實踐的基礎上作出的堅定選擇。
在對內推翻帝、官、封剝削、壓迫的民主革命中,對外抗擊帝國主義侵略的民族自衛斗爭中,中共黨人在毛澤東旗幟的指引下,帶領人民無私無畏、大智大勇、前赴后繼、流血犧牲的戰斗(僅毛主席一家就為革命犧牲了六位親人),終于打下了人民的江山。中國人民從帝、官、封的奴隸變成了新中國的主人。
以毛主席為首的中共領袖集團在為人民立下了巨大的歷史功績之后,謙虛謹慎、大公無私地為人民服務,赤膽忠心、全心全意地繼續帶領人民發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奔向更美好的未來。廣大人民群眾對共產黨、毛主席充滿了感激、尊敬、擁戴、信任與希望之情。
與毛主席為首的中共領袖集團相比,與社會主義陣營開國領袖相比,資產階級的執政首腦在資歷、貢獻、品德、能力、群眾威望、歷史作用上,都不可同日而語。
人民對人民領袖擁戴的情感,包含著對其主張的信賴、對其功績的稱贊、對其能力的欽佩、對其人格的尊崇、對其工作的期望、對其身心的關愛,也可能包含著對革命權威的崇拜。這種千絲萬縷的真情寄托,豈能一句“屆時競選、屆時更換”就能作罷!
人民群眾對屆時更替的競選制度不感興趣。他們只是熱切希望、強烈要求最杰出的人物擔當國家政首!擔當國家政首的始終應該是最杰出的人物!因為有一個“屆時更換、輪流坐莊”的資產階級游戲規則,就必須屆時中止久經考驗、大德大智、英明卓越、人民擁戴的無產階級革命領袖的領導作用,這不是別有用心就是弱智白癡。
所以在杰出的革命家就任黨和國家領袖時,如果沒有更加杰出的繼任人選出現,革命事業就有留任在任人的客觀需求,這樣就出現了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較長時間留任黨和國家領袖職務的歷史必要性。
同時共產黨執政的穩定性,為黨的杰出領袖長期領政國家奠定了政治條件、組織條件。
3、新生社會主義國家的客觀需要
社會主義是新生事物。雖有蘇聯先走了一步,但由于具體國情上的差異,不同國家經濟體制和社會體制的構建與運行始終是一個邊學習、邊實踐、邊探索、邊確認、邊完善的曲折過程。
社會主義只能在斗爭中成長。社會主義國家是要逐漸同私有制、私有觀念決裂,又不得不在私有制、私有觀念的社會廢墟上建設的國家。她的每一步發展都要經歷深刻的斗爭。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政治制度、計劃經濟、精神文明的確立及深入施行,勢必發生尖銳、復雜、嚴肅的政治、經濟、思想斗爭。在初期社會主義中,社會主義道路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公有制的社會主義國家,具有繁雜的國家事務。社會主義國家是人民國家,對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入學就業、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文化娛樂、精神面貌等物質、文化生活,乃至婆媳吵架、兄弟不合都要負責。
社會主義各國一般都是建立在貧困、落后的國情之上的。新中國更是在千瘡百孔的社會基礎上建立的。一個世界上最貧窮落后且人口又最多的國家,建國以后就遭受帝、修、反的軍事包圍、經濟封鎖、政治顛覆、思想滲透,為了維護領土完整和國家安全、不得不打的東南西北戰爭接踵而至。在此種惡劣的環境中,要全面、迅速的建設國家的國民經濟體系和社會事業體系,是何等的艱難困苦,是何等的錯綜復雜!
社會主義國政之責任范圍的寬度、工作內涵的難度、工作效應的深度,工作目的的長度,都是資本主義政務所望塵莫及、無法比擬的。
新中國(及初期社會主義各國)嚴酷、急迫的革命、建設實踐,迫切要求具有最堅強革命意志、最豐富革命經驗智慧、最卓越領導能力、最高革命權威的人民領袖,統領國家領導集團,長期、穩定、機斷的指揮國政。以帶領人民繞過激流險灘、闖過難關、奪取勝利。
4、共產主義事業的客觀要求
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長期性、連續性、艱巨性、復雜性、創造性必須共產主義政黨來領導,而這個政黨必須由久經考驗的具有革命權威的相對穩定的領袖集團來主持。
社會主義國家的領導人不僅要從事日常的國務工作,而且要將國務工作與共產主義事業有機地編織在一起。在創造祖國繁榮富強的同時,完成社會主義的革命和建設任務,不斷積累通達共產主義的量變條件。
共產主義這一新生事物,是人類有史以來最高尚、最美好、最深刻、最艱巨的事業。是需要用歷史唯物主義指導,以人類全部學識和智慧武裝,無產階級和勞動群眾自覺、科學、勤奮、持續的歷史創造過程。
這些客觀特點就規定了社會主義國家的領袖集團必須具有共產主義事業的革命理想、革命理論、革命意志、革命的經驗和智慧、革命的道德和作風、革命的業績和權威等綜合品格和素養。其領袖集團的主導人物必須是久經考驗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無產階級的革命家、共產主義運動的政治家。
這些素質和能力如果不能在一、二個人身上集中體現,就必須由領袖集團集體具足并且具有把集體智慧和力量有機結合、有序發揮的能力。否則就會在領袖集團領導素質缺失的脆弱方位上引發革命的失利乃至失敗。
深遠的共產主義事業,要求社會主義國家必須由成熟的無產階級革命領袖集團進行持續、穩定的全程領導,以保障共產主義事業持續前進。因此必須持續的挑選和培養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權力更替應當在權力自覺過渡的逐漸過程中完成。在新的領導核心未成熟之前,不宜進行領導權交接。
可見初期社會主義國家中,人民革命領袖長期擔任黨或國家領導人既是廣大人民群眾主觀上的強烈愿望,又是社會主義國家、共產主義事業客觀上的急迫需求。而且這些開國領袖人物執政時期,普遍的創造了社會主義事業的輝煌業績。
執政的資本主義官僚政客與社會主義人民領袖,主觀上的階級屬性、政治素質、道德聲譽、領導權威、群眾基礎、社會能量、歷史作用不僅具有本質上的截然不同,而且具有量級上的天壤之別??陀^上,資本主義政權、資本的事業需要對執政人物短期慎用、屆時更替;社會主義國家、共產主義事業需要始終由最優秀的無產階級革命領導人物持續、穩定的執掌國政。憑什么依據資本主義的“游戲規則”來攻擊社會主義制度、鄙薄無產階級革命領袖?
資產階級精英拿公民國家、以法治國、三權分立、議會民主、多黨競政、屆時競選、短期執政這些“資產階級民主”的雞毛,充作普世價值的令箭到處招搖撞騙的嚇唬人,想讓社會主義削足適靴進而脫胎換骨,把巨象變成大豬,然后任由覬覦已久的狼群一擁而上……
在資產階級“民主”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比較中,應當進行具體的、歷史的、本質的鑒別,堅持科學和正義的立場,從發展規律和內在聯系上去認識事物的本來面目。
待續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