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何搞政治改革?
-----公有制與私有制的管理模式有巨大差異
田忠國
梁柱先生以《要建立同社會主義公有制相適應的管理制度 人民網》為題的文章,值得人們認真學習、認真思考。
一、所有制不同,其管理模式也必然不同
如果公有制用私有制的管理模式,必然沒有公有制;反之,私有制用公有制的管理模式,私有制也會被清除。
管理模式決定企業未來的所有制形式。公有制經濟為什么一夜之間就被瓜分殆盡?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私有制管理法,即,老板對企業有獨立的處分權(說白了就是想給誰給誰)。老板的老板完成了對企業的獨立處分,中國以后怎么辦?
二、政治是建立在所有制基礎上的管理模式
公有制的社會主義,必然以大眾民主,也即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機制為模式;私有制的“社會主義”呢,則必然相反,以精英共同掠奪的民主模式為目標。所以,擺在中國面前的是兩條道路,兩個不同方向的改革。
三、公有制與私有制管理模式
1)、公有制如何管理?
現行生產資料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其管理模式需要全民共同參與,按照共同意志與集體意愿,共同設程序、定標準、立制度,使管理系統程序化、標準化、制度化。
圍繞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公有制管理的核心原則有二。一是為人民服務,這是制度的核心價值標準,離開這個價值標準,制度性質就會蛻變。二是要有群眾共同設程序、定標準、立制度,而不是官方自己定制度。
但是,歷史實踐與現實已經多次證明:無論原則、制度、規章多么先進、完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通過強制性灌輸學習、說教強化、甚至強硬束縛,均不能夠完好指導管理者具體行為。
規矩為行。官員或者企業領導者的責任是人民大眾管出來的。社會或者企業的價值秩序,是由人民大眾共同追求的價值目標和共同設程序、定標準、立制度而逐漸形成的。
怎么才能“規矩為行”呢?問責與監督。
沒有民眾的問責權,就沒有制度的執行力,或者相反,只有制度的破壞力,制度變成一張廢紙。
2)、私有制的管理方式,與公有制幾近相反
如果有人說中國必須建立私有制,并在私有制經濟制度的基礎上讓人民群眾當家作主,或者,在私有制經濟制度的基礎上實行全民選舉的民主模式,也即西化式民主模式,大家一定要注意了,以上高論是沒有蒙眼的騙人把戲。
比如說,“第五項修煉”的管理模式,不論在中國還是在世界各國,幾乎沒有幾個成功的。為什么?其實,“第五項修煉”是對中國革命和建設歷史,包括傳統文化的總結、提煉,必須具備中國革命和建設時期的經濟制度和思想文化為基礎,把這個東西按到私有制和私有制的管理方式上,根本無法獲得成功。
四、失去公有基石,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自覺管理原則就會捉襟見肘
有人說,不要管是公有制還是私有制,也不要管姓中姓外(全球化時代嘛),管好民生就行了。人類全部歷史證明,只有公有制,才能管好民生。因為,公有制是按勞分配,而私有制則是按資本分配。人民大眾沒有生產資料所有權,一個必然結果就是,必然受剝削壓迫。所以,對于不管“姓公姓私”和“姓中姓外”的高論,人們要注意了,他們所謂解決民生,不過是為了達到更持久的剝削壓迫而已。
不論“姓中姓外”,是宰向民族資本的尖刀。
有公有制的經濟制度才會有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權利。政治權利是經濟權利的延伸,經濟權利決定政治權利,這就是馬克思所說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根本原因。經濟制度是政治(管理)的基礎架構,有什么樣的基礎架構就必然有什么樣的政治架構。民主模式和管理模式,不過是政治架構中眾多支柱中的兩根支柱。
政治制度、民主形式、管理模式,是經濟制度的必然。制度文化的自覺,需要共同利益的制度基礎和建立在共同利益制度基礎上的政治權利和經濟權利的平等。換言之,文化自覺的前提是共同利益制度基礎上的政治權利和經濟權利的平等。沒有共同利益制度基礎上的政治權利和經濟權利的平等,就沒有文化自覺。比如鳥巢、大褲衩、上海高樓,北京文武改為“東西”……尤其最近橋塌火車斷、飛機中間斷裂……這些稀奇詭異的事情,都在說明:不是命運不濟,而是路線走偏了,是民眾之怨氣的映射。或許有人說這是封建迷信,但是,量子力學卻恰恰證明中國傳統風水學中的民心即為社會大氣場的觀點是正確,自然與社會互為映射并非空穴來風。
五、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定位絕不是政治殖民化
有人聲稱深圳即是中國經濟改革(資本主義)特區,也是政治改革的特區(資本階級政治制度),深圳的一些官員紛紛拋出資產階級改革方案,在實現了經濟殖民化、文化殖民化和媒體殖民化之后,那么,下一步目標即是政治殖民化。
總書記曾說:“核心的問題不是政治體制要不要改,而是朝著什么方向改”。
歷史與現實也在告訴我們:重慶模式才是中國未來政治改革的方向,而不是深圳。
社會治理者不是不清楚,也不得不嚴肅考慮:再好的利國利民政策,在實施中為何阻力如此巨大,以致難以取得顯著實效和預期成效、甚至怨聲載道?!中國當前民生、社會發展、社會公平與正義阻滯性因素:不改變、不排除就永遠不會主動、永遠被動——治國就是從嚴治吏!
六、當前社會管理突出問題,在其位謀其政,其職可咎、其責可追
當前社會內部矛盾的根本問題是原則性不強、管理不善、監督不力、懲戒失效、職責不清造成的社會基本公平與正義問題,而絕非政治體制問題。
顯然,把國內發展問題、公平正義問題歸咎于“公有、國有”,把各種希望寄托于“公有”量的驟減期圖質的蛻變,把“政治體制改革”作為當前社會管理“矛盾孽生的根源”,而現實問題卻是相當一部分社會管理者對問題矛盾認識不清、實踐經驗不足、基本理論活化無能,紙上談兵、管理乏策。
這一點,不是沒有歷史教訓的!從歷史常識角度,個體意志過渡逾越規律、掙脫群體監督束縛,必然會導致政治上不可饒恕的原則性錯誤。孫中山放棄了權利不僅沒有被人認為是賢能之讓,即便他本人也在后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戈爾巴喬夫對前蘇聯的改變,前后對比俄羅斯與前蘇聯的本質不同與現實差異,即便政治體制改革,也沒有幫助俄羅斯解決多少根源問題,反倒帶來衰退、墮落,頂多也只不過撈個換湯不換藥的名頭。
當問責變成作秀、追責變成找替身的鬧劇、當新聞發布變成敷衍群眾監督的時候,輕責、輕判、輕罰、清退,問責和監督變成了不痛不癢的“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表演,實際已跨出原則底線,即難以服眾,更應該追究政治、組織原則責任!
說的多、做的少、實踐表面化、浮躁,原則性不強、法律失去剛性、組織紀律觀念淡薄、國家民族觀念差、公共道德意識缺失,是目前綜合治理效果差、社會秩序混亂、非自然因素事件頻繁的主因。與一些說得呱呱地、辦地瞎瞎地的官員相比,與一些說得比唱的好聽的干部相比,我們更需要:地地道道的實在人、老實人!
生而為謀——即謀生存、謀發展、謀民生、圖強盛!不謀事何以成事?!
當前乃至任何階段,光明磊落、腳踏實地、老老實實、認認真真、不折不扣履行肩負責任、擔當重任、堅守崗位職責,對任何階段、任何管理者都是至關重要的。
七、當前階段政治體制改革假說
如果社會管理能夠排除社會管理者個體素質因素,從當前社會內部矛盾的總根源出發,可以看到兩種明顯的動機:一是推卸責任,轉化矛盾、轉移視線、轉移注意力;二是為西化尋求合理假說。
如果上述兩種動機同樣被排除,那么,對照歷史與現實,也僅有一種可能:即假政治體制改革之名,推行政治斗爭。
管家如同治國,治國就是治吏!權利、資本囂張茍合,勢必拿原則放水,和稀泥,恣意民生、顛倒黑白、混淆是非、漁利百姓。
維系一個家庭和美的,不僅僅是血肉親情,更要有責任與擔當。家庭改制,是一廂情愿的假說,看所有的家庭模式,無非是兩口子共同當家、或能者做主、再不就是各自拿捏著自己的一份小權利。同樣,治家管家模式如此,一國呢?改來改去,本源、實質問題更需首要解決。不改變,兩口子就要過不下去、鬧離婚,從常識角度,兩口子打離婚的主因,尤其對現代家庭而言,基本與家庭內部制度沒多大關系,離婚的主因與導火線,主要由作風、習慣、感情親疏、小摩擦小矛盾的積攢等等有關。魚水交歡、舟水之喻,同樣適用于國與民、干群之間。
原則昌明、強化綱紀、嚴肅治吏、廣泛監督、梳理矛盾、認真追責等等,的確是現在乃至將來更需要做的事情,盡管無論東西古今,歷史上一直在做這方面的努力,但很少有階段能夠不辱使命、履行好職責。
總起來說,企業管理是小政治,國家管理是大政治,換言之,企業管理是國家政治體制的基礎,國家政治是企業管理的基本架構。有人說,我們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以及其他各領域的改革。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和現代化建設就不可能成功。事實上,所謂三十年經濟改革歷史,不過是私有化的改制史,其目標,就是建立一個買辦資產階級統治中國的“現代化”,即不是資產階級的現代化,更不是無產階級的現代化,而是買辦資產階級統治中國的政治“現代化”。因為,買辦資產階級的經濟基礎,必然導致買辦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當然,有人會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符合馬克思主義觀點。但是很顯然,以構建買辦資產階級政治制度為目標者,是以馬克思理論反馬克思主義,因為,馬克思主義的目標和他們的目標完全相反。
正如總書記所說,“核心的問題不是政治體制要不要改,而是朝著什么方向改”。朝什么方向改呢?中國只能以黨章憲法為政治體制改革的唯一價值標準,當然,在以黨章憲法為政治體制改革的唯一價值標準的同時,必須全面改革經濟制度,使經濟制度完全符合黨章憲法的價值標準。否則,構建買辦資產階級政治制度成功日,就是中國二次革命風起云涌時。
中國未來發展空間、潛力、前景仍舊巨大,在社會事務管理者沒有認識到這一潛力并成功激發之前,在沒有認真做好現實工作、履行好梳理好社會矛盾、兌現承諾之前,在沒有重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之前,現在談公有制管理模式還有點……
參考閱讀:
——————
話外話:今天偶然讀到兩則新聞,一則是說中國再造車下能跑小車的大客車,另一則是說十五年后北京小車均速不到十五公里。很多人認為,車下能跑小車的大客車一旦成功了,中國的交通問題就解決了。其實,如果一旦車下能跑小車的大客車制造并推廣到全國了,更嚴重的擁堵就出現了,這是一。其二,或許,全國普及車下能跑小車的大客車之日,就是戰爭降臨到中國頭上之時。或許有人為什么,這個問題就留待大家解題了。
2010-8-27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