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農抑商與自由競爭,貌似風馬牛不相及也,但實際上它們分別是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一以貫之的理念,自由競爭是資本主義時代的重農抑商,重農抑商是封建時代的自由競爭,這兩種理念在各自的社會發生的作用方面是對等的。
對于重農抑商政策,人們比較熟悉,很容易作出判斷:這是封建地主階級的意識形態,在封建社會前期具有進步性,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的封建社會后期成為抑制新生產關系發展的落后因素。在中國明清時代,封建統治者不顧時勢,死守重農抑商的教條,最終使中國社會發展停滯,封建關系變得根深蒂固,最終竟然需要外部力量來打破這種封建秩序。
那么自由競爭呢?人們就不甚明了了,很多人認為它是始終進步的,是應無條件地加以支持的,實際上,自由競爭不過是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關系在精神層面的反映。
資本主義發展需要自由競爭,隨自由競爭同時發展的是自由的市場關系,在資本主義條件下自由競爭是確定商品價格的唯一方式。可以說自由競爭是資本主義賴以存在的條件。
但是,社會是發展的,在封建生產關系的基礎上產生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萌芽,同樣可以推斷,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基礎上也會出現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根據社會發展理論,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新事物取代了舊事物,也就注定了它本身被取代的命運。自由競爭一經產生,也就宣告了其必將滅亡的命運。
那么,發生機制是什么呢?我們知道,在原始社會末期,剩余產品出現,于是產生了奴隸制,用生產集中的辦法實現剩余價值的榨取,以此維持脆弱的文明。而生產力的繼續發展,使生產分散化成為可能,農業成為重中之重,在此基礎上商業也興盛起來,但商業發展違背了地主階級的利益,在落后生產力條件下,商業的過度發展只起到了破壞生產力的作用,引不起新的生產方式。直到封建社會后期,剩余產品增多,市場擴大,在此基礎上出現了資本主義的雇傭勞動關系,商業發展才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動力。人類從農耕文明時代進入了商業文明、工業文明時代,自由競爭成為至高無上的信條。它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擴張。然而,物極必反,自由競爭帶來了生產的不斷集中,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也就是生產不斷集中的歷史。而自由競爭最終碰到了最終的界限——世界被瓜分完畢,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擴展到了全球,于是生產集中在有限的框架之內發展,必然地帶來了壟斷。
壟斷是競爭的對立面,資產階級是非常害怕壟斷的,因為壟斷否定市場,排斥競爭,會從根本上削奪資本主義存在的基礎,然而,壟斷也代表者生產的無政府狀態的消除,代表著生產的計劃性,代表著人類控制自身命運的能力,它是進步的,是新生產方式,即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曙光。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自由競爭發展到了極限,引起了嚴重的社會危機即大蕭條,大難臨頭的資產階級政府被迫采取了國家干預,即國家壟斷的方式來管理經濟,這是一個進步,但資產階級排斥國家干預,認為這是對自身利益的侵犯,而國家干預,始終是以市場自由競爭為基礎的,國家既要進行必要的干預,又要最大限度地支持自由競爭。
這就導致了一種停滯不前的狀況,自由競爭的理念頑固地停留在人們的頭腦中,左右了人們對現實的判斷,它促使政府進行反壟斷,拆掉一個又一個巨型壟斷集團,然后再聽任它們通過自由競爭重新合并到一起,這是徒勞無益的。
反對壟斷,提倡自由競爭,是資產階級的固有理念,但他們有做著促成壟斷這樣相反的事情,因為這是自由競爭的必然結果。社會發展的趨勢是不可違背的,盡管資產階級在不遺余力地反壟斷,但在通過《反壟斷法》以來的一個世紀之內,壟斷還是大大發展了,這與在封建社會重農抑商的實踐之中,商品經濟仍舊大大發展了一樣。簡言之,自由競爭只是延緩了壟斷的發展而已,但正是如此,自由競爭成為反對社會發展的反動因素。
社會理念會對社會發展起進步或者反動的作用,自由競爭時至今日已經是在起反動的作用。我們清楚地記得,中國的封建社會在明清時期依據重農抑商政策得到加強和鞏固,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成為社會發展的絆腳石,資本主義萌芽被窒息。最終,社會的繼續發展不得不通過外部資本主義入侵的方式來進行,那么,在資本主義社會,自由競爭是否會導致相同的后果呢?不同的是,沒有外部力量來打破它。資本主義的政府并沒有成為積極推動壟斷的力量,反而作為資產階級的總代表代表資產階級的總體利益,不遺余力地反壟斷,壟斷,換言之,社會的計劃性,組織性的緩慢發展,社會主義的缺席,自由競爭的繼續存在,會帶來什么呢?除了讓廣大人民仍處于生存斗爭之中,資本壓迫之下,還會帶來不可遏制的環境惡化。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掠奪自然資源的無限需求是不可能通過自律來改變的。問題已經尖銳到了這樣一種程度,資本主義不滅亡,人類將會滅亡!
有資本主義就會有競爭,自由競爭是其賴以存在的基礎,即使政府不反壟斷,資產階級本身也不可能完成最終的壟斷。那么,必須推翻資本主義統治,盡快地依靠無產階級的力量來推行全盤的計劃,可以說無產階級的利益是與世界的總體利益是一致的。無產階級,就其本身利益而言,也是支持全盤壟斷的,全盤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即社會主義的基礎。
后記:正如重農抑商政策阻止不了封建統治階級經商一樣,自由競爭的理念也阻擋不了大資產階級的代表自發地追求壟斷,地主階級經商可以給它們帶來更大的收益,壟斷也可以給大資產階級以巨額的利潤。政府對于壟斷的態度,不是由理念來決定,而是由利益來決定,口頭上喊自由競爭,反壟斷,而自己實際上在搞壟斷的資產階級人士有很多,只要是對自己有利的,政府往往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自由競爭是種理念,社會的發展自然會使這種理念受到一定沖擊,但總體上還是屬于資產階級的固有理念。當代反壟斷的主力是小資產階級,它們的利益決定了要反對大資產階級的壟斷行為。歷史上有過美孚石油公司被政府解體的事情,就是小資產階級反對大資產階級壟斷的例子。當資本主義尚未充分發展時,小資產者占了社會的大多數,反對壟斷,提倡自由競爭就成為社會的主流。而社會的發展,生產的集中,日益使小資產者沒有出路,每次經濟危機發生都會將一大批小資產者拋到無產者的隊伍中來。隨著小資產階級的日益失勢,反壟斷的社會壓力可能會逐漸減小,自由競爭最后可能會變成空洞的口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