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所有制關系,離開廣大勞動群眾在社會經濟結構中是否居于主導地位,主人翁地位,談論什么民主還是獨裁是沒有實際意義的,或者是虛偽的。
所有制關系決定分配關系,公有制必然要求按勞分配,按勞分配下難以出現兩極分化。所有制更決定誰在社會結構中享有主導性地位,公有制下,勞動群眾才可能在邏輯上享有對管理、分配和決策的民主權利。堅持公有制,是堅持勞動者在社會結構中的主人翁地位的基本條件。堅持公有制,落實好了按勞分配,這本身就是最大的民主,即國體上的民主。國體不是民主的,人民群眾不能公共占有生產資料,只能是雇傭勞動者,很多人下崗、失業,然后再和生產資料所有者去談判、罷工等等,無論如何民主,相對于公有制也已經不是民主。因此,民主首先是國體上是否民主,其次才是具體管理、決策方式上是否民主。
私有制在現代社會,由于生產資料為私人所有,必然導致兩極分化,勞動者不過是為資本雇傭的打工仔而已,首先勞動者就失去了國體意義上的民主。其實,在一種基本國體下,占統治地位的階級究竟具體采取什么方式管理、決策,是根據其根本利益的需要,適應具體的情勢而定的。在這個意義上,資產階級也并不總是“民主”,有的國家有的時期就極端獨裁。如希特勒的法西斯主義就是如此。再比如當美國左派力量增長時,美國就出現了麥卡錫運動。這種統治方式難保以后不會再出現,如出現嚴重經濟危機,勞動者反抗劇烈時難免就會相當獨裁。古巴、朝鮮等一些國家出現的情形,其實是非常情況下,為了保障政權的高效運轉和不出現妥協投降,有效對抗霸權主義的權宜選擇。
而卡斯特羅、金正日這些人,實踐證明是具有堅定立場和較高智慧的社會主義捍衛者,把權力交給這些人,其目的就是要確保公有制、按勞分配這個對于人民大眾來說的最大的民主。總之,民主還是獨裁,不能看現象,關鍵是本質。因為民主的目的無非是為著一定主體的利益的實現。離開這個,談論民主、自由、人權還是獨裁之類的問題,都是無的放矢,甚至還難免被人利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