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8月5日,《光明日報》刊登文章, 《錯批一人誤增三億”》,正式把毛澤東與馬寅初當年的那段公案翻了出來。
關于毛澤東與馬寅初的往事,八十年代以來時不時就要被人提起-----只要想找個由頭攻擊毛澤東的專制、殘暴,這在有些人看來無疑是個很好的素材:年高德劭的學者,又是博士又是教授,還當過大學校長,因為跟毛澤東意見不同被批判,始終堅持真理,最后得到平反......滿足了控訴派們所有的幻想。
特別是現在,中國社會壓力大是因為中國人多、中國人多是因為當初沒有控制好、當初沒有控制好是因為沒采納馬寅初的意見..........彷佛成了至高的真理。就連一些試圖為毛澤東辯護的人,也刻意繞過這個坎,絕口不提馬寅初被批判的正確與否,而是絞盡腦計去證明:毛澤東也搞計劃生育、毛澤東也是控制人口.......
那么,禁不住想問一句:如今誰會支持馬寅初《新人口論》?
說明白點,就是同意他的《新人口論》、贊同他關于中國人口的意見。現在有誰?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假設一下,如果當初,毛澤東沒有批判馬寅初,而是采納他的《新人口論》去控制人口,結果會怎么樣?
估計有一大幫人要立刻歡欣起來:那中國就會減少三億人,那現在肯定日子好過多了啊!!!
是不是這樣?NO NO NO!哪里只減少三億啊!《光明日報》的那篇文章是1979年寫的,是指從1960年到1979年(馬寅初59年被批判,60年初辭去北大校長職務)多增了三億,所以減少三億是截止到1979年的。按照這個邏輯,如果1979年至今繼續堅持馬寅初的理論不動搖,假定1979至今的平均生育率1.8(計生委公布的眼下數據),那么這三億人(大約1.5億女性)預計還能生下1.5*1.8=2.7億人。因此,如果當初采納馬寅初的辦法,堅持到2010年的今天,中國將比現在實際減少3+2.7=5.7億人!也就是說,中國現在大概只有7.6億人!
說準確點,是批判一個人,多增5.7億人!反過來,要是采納馬寅初新人口論,就會少生5.7億人!
很好很好!更加歡欣鼓舞了,是不是?有些人要計算了,少5.7億人啊,那就是說人均財富、人均GDP什么的會比現在多75%!更不談會大幅度減少糧食、能源等等的消耗了......那中國豈不是比現在發達多了?!?!看來批判馬寅初真是大錯特錯啊!
且慢!如果真的到1979年少3億、到2010年少5.7億(從1960年起算),您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嗎?根據人口普查的數據可知,
第一,1960年--1979年,我國實際累計出生約4.5億人,如果少3億,也就是說1960-1979年只出生1.5億,等于說,現在(2010)30-50歲的人將減少67%!
第二,1960-2010,我國實際累計出生約10.2億人,如果少5.7億,也就是說1960-2010年只出生4.5億,等于說,現在(2010)50歲以下的人口將減少56%!
我有個問題很想問問:那些為馬寅初叫屈的人,你們都多大了?
很簡單的道理,凡是1960年后出生的人,如果當時馬寅初的理論被采納,你們中間有一大半是不可能來到這個世界的!
日本有個神風特攻,跟敵人同歸于盡;
中國有個神經特攻,跟自己的出生同歸于盡。
你們為馬寅初叫好的時候,有沒有起雞皮疙瘩?根本就不存在的人,居然還在人間高談闊論,鬧鬼嘛!既然你認為“誤增”了,那么你自己是不是“誤增”的?你是不是應該帶頭自殺來彌補這個“誤”?
繼續看。30-50歲的人將減少67%,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中國目前勞動力的主力軍,一多半都不存在了!我是楞沒搞明白,30-50 歲的精壯勞動力少了67%,中國現在還怎么發展經濟?!
這還沒完。前面說過,累計減少5.7億人,現在只有約7.6億了,但是其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都是1950年前出生的,跟是否采納馬寅初理論無關,因此人數不會因為1960之后采用什么生育政策而變化,具體數字可見人口普查。計算可知,2010年時中國的老齡化率將超過22%。現在實際老齡化率只有12%,社會已經在為養老的巨大壓力而憂心,老齡化率要一下子再加10個點,同時精壯勞動力減少67%......我還是楞沒搞明白,這樣的國家不完蛋,還有別的出路么?
有人要說了,所謂“誤增三億”,是個抽象的說法,并不是真的多增加三億人。但是如果按照馬寅初的來,雖然不至于減少那么多人造成惡果,總還是能減少一點的,總還是有利于國家的吧?
首先,我還是那句話,不管“誤增”3億、2億、1億........你自己算不算在里面?你自己是不是“誤增”出來的?你自己為什么不帶頭自殺彌補錯誤?一邊批判中國人以前生多了,一邊又愛惜自己的出生,怎么好事都讓你占全了呢?
其次,馬寅初的設想是每對夫婦生2個(http://news.163.com/41113/7/1526BHIN00011247.html),即2.0的生育率。他以為這樣就能維持人口的規模。問題是,當時的嬰兒死亡率、人均壽命遠遠不能跟現在比,因此世代更替水平根本不是2.0左右!!!要明顯高于2。如果當時就把生育率降到2.0,將給中國人口結構帶來毀滅性打擊。實質跟“少生3億”沒有區別。
簡單計算一下。60-70年代,中國實際平均生育率不低于4.5,這段時間實際出生4.5億人,如果降到2.0,那么要少生2.5億人........2.5億和3億,本質差別在哪里?無非就是說,到2010年,30-50歲的精壯勞動力不是減少67%,而是“只減少”55%........有人覺得這樣是有利于國家的么?
現在誰會支持馬寅初的《新人口論》?我不知道。不過我提議,但凡1960后出生的人,要贊同《新人口論》、提倡用《新人口論》,事先都得好好掂量一下,神經特攻,不好玩。
那1960年之前出生的人呢?您馬上就要或者已經是老人了(60以上),如果盼著老有所養而不想眼看著國家被重度老齡化和極度的勞動力缺乏壓垮,您也掂量一下。
又,有人把馬寅初,奉為自由主義的大師、代表,但凡說這話的人,只有一種可能:根本不了解馬寅初在《新人口論》中說了什么。無非就是,毛澤東批判了馬寅初,所以馬寅初肯定是自由主義的旗手..........凡是敵人支持的我們就反對,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支持,誰說有些人不懂毛澤東思想呢?
一個孩子要求家庭的開支,還抵不上要求國家的開支大,因此國家理應有干涉生育控制人口之權。(馬寅初,《新人口論》,第十部分)
什么意思?意思是,因為國家花錢在你身上,所以國家就有權干涉你生活。最極端的左派,都不敢公然說這種話,偏偏自由主義的代表就敢說。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