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私批修”是踐行“實事求是”的最高哲學典范
馬克思主義是人類解放的科學。世界上束縛人類的有兩種現象,一種是物質現象,一種是精神現象。這兩種現象是對立統一的,他們統一于人類實踐。依據物質精神的對立統一才確立事物發展的根本規律——對立統一規律。
實事,指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求,指我們去研究。是,就是客觀規律。這個規律是指具體事物具體領域是如何展現對立統一規律的,也就是具體規律。求,這里則強調人的實踐。實事,它不但包含物質現象也包括精神現象。我們多年來,更多停留在物質領域,卻無視精神事物的客觀存在,這是違背踐行對立統一規律的,在最高層面就是只研究了對立雙方的物質,卻沒有研究精神,我們的實踐就出現了大問題,這也違背毛澤東提出的“實事求”宗旨的。
“斗私批修”在歷史時期是個政治口號,人們往往往往忽視毛澤東提出的哲學意義。事實上,“斗私批修”在哲學上,“私”強調的是精神現象,“修”強調的是物質現象。“斗”和“批”,強調的則是人的實踐。
“私”這一精神領域的命題,強調的是侵占人心靈空間的私欲。心靈與欲望的交鋒,一直是人類精神世界對立的主題。中國儒家解決這一主題的原則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道家解決強調的將人的欲望保持到嬰兒狀態。佛教解決的辦法是強調去欲,消解眼耳鼻舌身意欲望為空。儒釋道可以概括為節欲、去欲、止欲。這樣完成心靈與欲望的和諧,使人成為圣賢君子、仙人真人和佛。這一命題在中國哲學后來的發展進程中,以宋代朱熹提出的“存天理,滅人欲”及明代王陽明“心即理”,進一步發揮拔高。到毛澤東時代,毛澤東結合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政治實踐,提出了“斗私”,表面是個解決政治領域的現實問題,但在深層次上是解決人類解放的哲學命題。只是人們過去更多強調政治意義,卻往往忽視了它的哲學意義。
我們再來看看“修”, “修”是物質領域的命題,強調的是發展人私欲的物質路徑,表面上是說資本主義道路,實際上是強調實踐的物質路徑。如果說“私”是一個有關“道”的命題,是個“體”的命題;“修”則是一個有關“器”的命題,“用”的命題。
中國傳統向來強調道器合一,體用不二,知行合一。如何實現“私與修”的道器合一、體用不二呢?就是如何實踐呢?毛澤東在“私”字前面加個“斗”字,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其實就是自己的私欲,要戰勝這個敵人不斗是不行的,過去強調節制其實就是和自身私欲斗爭。要不為什么古今中外,說人最大的美德是“節制”呢,道理就在于此。接著又在“修”字前邊加個“批”字,走物質路徑是需要人的肉身行動的。“斗”解決的只是知的(精神)問題,“批”則強調解決“行”的(物質)問題。這樣才能做到身心合一,道器合一,體用不二。這不單是每個人的事,也是族群的事;不但是一個民族的事,也是一個國家事;不單一個國家的事,也是人類整體的事。因此看似政治味很濃的命題,其實是解決人類解放的一個深遠的哲學命題。政治是影響一時的,但哲學是可以影響萬代的。
之所以說“斗私批修”是踐行“實事求是”的最高哲學典范,是因為“私”和“公”是精神領域的最高范疇。“斗私”目的是為了“立公”。因此,雖然“斗私”中只提“私”,但實際上也將“立公”涵蓋其中,“公、私”是精神領域的一對最高哲學命題。而“批修”的目的是在物質領域確立公有制道路。“私有制與公有制”則是在物質領域一對最高的哲學范疇。當然說他們的最高,關鍵在于“斗和批”是人的行為,是人的實踐。因此可以說,“斗私批修”是人的(物質與精神)實踐領域最高的哲學命題。
“實事求”是人類解決問題的原則、方法,不是人類問題本身,也是解決問題的答案。而“斗私批修”則是人類實踐領域的最高命題,也是解決人類問題的最高法門。因此“斗私批修”是踐行“實事求是”的最高哲學命題,是指引人類發展走向的命題,而這個命題本身蘊含的真理則是解放人類的真理。那么強調“實事求是”的政治家們,如果沒有關注這一最高命題,就注定在“摸著石頭過河”中失去前進的方向。“斗私批修”就是真理,只需要人們去踐行追求,不必再需要論證,就仿佛基督教信仰者不會論證上帝是否存在一樣,只要相信上帝就存在。因此“斗私批修”是個理想信念的問題,它是歷史的也是現實的,它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在中國,毛澤東揭示出“斗私批修”的是人類永恒的真理,就像基督教里的耶穌被隱喻為上帝之子一樣,毛澤東就是中國人信奉的真理之子。不踐行“斗私批修”的中國人和全世界的人民,就無法實現人類的解放,基督徒也無法迎來真正的天國降臨大地。人類沒有別的出路,“斗私批修”是唯一正確的出路。“斗私批修”才是全球化時代普世性的法則。二十一世紀是中國的世紀,是因為毛澤東揭示了這則天條,踐行這則天條,大同世界就會到來,天國就會降臨,共產主義社會就會實現。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