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黨政官德”,加強吏治監督
摘要:恪守黨的宗旨,保持黨的先進性,必須建構“黨政官德”,完善道德結構。這對加強吏治監督,遏制腐敗是極為必要的。
關鍵詞:黨政官德 執政治國 吏治 意義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中指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必須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強調“加強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干部都要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而高素質干部隊伍,尤其需要樹立與此相適應的黨政官德。這應作為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著力建設高素質領導班子”的重要內容。
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文明進步相適應的道德體系,必須完善道德的結構層次。目前雖已初步劃分為“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三個方面。然根據道德的內在結構以及當下道德建設形勢的客觀要求,愚以為這種劃分,尚不完全,還應增加“黨政官德”這一層次,以拓寬和完善道德結構,滿足對道德建設實踐指導的需要。
黨的十六大以來強調“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權力的制約機制和監督機制”,依法治國首先必須依靠具有高尚道德素養的黨政干部來貫徹實施;加強監督,“關鍵是加強對領導干部的監督”。樹立黨政官德,并把它放在首要層次,依序排列為“黨政官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這無疑有利于按照“三個代表”要求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培養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質的領導人才,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克服黨和國家存在的消極腐敗現象,從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
所謂“黨政官德”,是指黨和政府官員及其領導下的各級組織的負責干部應具備的道德品質以及他們在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執行公務過程中(包括他們在社會公眾生活中)所必須奉行和恪守的道德準則和道德規范。
在現有的道德結構中增設“黨政官德”并給予明確規定,可能會有人對此提出異議。或許認為黨政官員的道德可歸到“職業道德”中去,因為他們是國家公務員職業。黨政官員其在國家社會政治生活中所處的地位性質和所起的作用,不同一般的職業。對于這種特殊群體的道德規范,決不能同一般公務員混為一談。對于他們當然也不能僅僅用一般職業道德要求對待。黨政官員,作為公務員依照其所從政從黨的具體職務和工作,無疑要遵守職業道德,這好比各種職業階層除了要遵守各自職業道德還要遵守一般的社會公德一樣。黨政官員這一龐大的上層建筑權力階層是一個相當大的社會群體,構建“黨政官德”自然尤有必要,并且也必有它相對獨立的內涵和外延。
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執政的人民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黨和國家各級權力機構是國家政權的集中代表,而執掌這些權力機構的各級黨政官員(包括黨和國家領導下的各級社會組織的負責干部及國家工作人員),又是黨和政府賴以治理國家的中堅力量和社會主體。他們在治理國家過程中,既要立言,也要立德。他們的德行如何,關乎國家的命運和社會的形象。“茍其身正矣,于從政乎何有?[1]”官吏茍且自身而不能廉潔正派,又怎么會有好的從政呢?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黨政官員的道德狀況和道德面貌如何,將決定整個社會道德狀況和道德面貌。在社會主義道德結構中,不明確規定和樹立“黨政官德”,甚至忽視了對黨政官德的具體嚴格要求,就很難保證黨政機關和各級官員首先做到,自身有一個良好的道德風范和道德素質,就很難按“三個代表”的要求,“培養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質的領導人才”。那樣,黨和國家各級官員領導治國安邦就會理不直氣不壯。所以,對于這些關系黨的前途和治國命運,關系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全局的黨政官員明確提出“黨政官德”,并以此使各級黨政官員有特定的道德規范和嚴格的道德約束,自然就有了同尋常百姓又非同尋常百姓的道德定位。
重視吏治,強調官德,在我國有悠久的思想淵源。早在先秦,就有許多思想家政治家深明大義,強調官德對于治國安民的重要意義。“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2]“政”的意思就是、正派、端正。你作為官員自己帶頭正派、端正,作出表率,誰人敢不走正道呢?指出,從政者,廉正之謂也,執政行政的官吏,首先自己品行要端正,從政才能做到公正。“為政以德”,作為當政者,要有高尚德行去從政。“修己以安百姓”,搞好自己的道德修行才能安定百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3]在上位的人,如果本身行為正當,用不著下命令,人民自然會照他的意旨去做;如果本身的行為不正當,雖然是三令五申,人民也不會服從的。當政者自身清正廉潔,不發號施令,其政策自然能得以貫徹實行;但若自身不正,雖然發號施令,人民也不會服從。古代統治階級仕大夫能夠認識到“為政以德”[4],執政當政的官吏的思想德行必須與其治國統治相適應,可見,官德與吏治,官德與治國安民具有客觀的內在聯系。不過,在階級壓迫和剝削的社會中,統治階級做不到給官吏明確地規定道德規范。
在社會主義的新時代,執政的無產階級黨是最廣大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黨領導下的各級官員是為人民服務的勤務員,應該有一個和人民利益和社會進步高度一致的道德標準和道德規范。正如江澤民同志“七一”重要講話中所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同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根本區別。任何時候我們都必須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總之,執政黨的先進性,國家主體的人民性,政體的民主性,社會利益的一致性,決定了也能夠樹立黨政官德。如果認為黨和國家提出的思想主張和道德準則,只是對所要管治的庶民百姓有效,官員只是立言,而勿須立德,更不必守德,那就只能是封建沒落階級的“官貴民賤”特權思想的遺毒。那同我們黨的主張根本不相容。
樹立黨政官德,對領導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設提出明確要求,予以科學規定,有極其強烈的現實要求。這些年來由于權力腐敗而衍生出種種社會問題,除了在法制和政體尚處改革過程,未臻完善,使權力缺乏有效監督這一根本原因外,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是,黨和國家各級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的道德操行沒有明確規范。致使干部的行為缺乏具體約束,甚至普遍地產生信仰迷失,道德畸變。滋長著與民爭利、貪贓枉法、唯利是圖、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腐朽思想行為。極少數領導干部沉湎于權力、金錢和美色,以至腐化墮落。而且大量的事實表明,道德淪喪思想迷失是權力腐敗和干部墮落的最初根源。黨政機關和干部隊伍中的道德問題和不斷釀成的違法犯罪問題,像瘟疫一樣向社會深入廣泛地傳染,造成極壞影響。直接敗壞黨和國家形象,毒化社會風氣,損害改革發展,侵害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這種情況下,明確提出黨政官德,加強官德建設,就成為以德治國的迫切需要。
綜上所述,樹立黨政官德,不但是在道德規范中提出“黨政官德”的概念,而且是通過科學規定“黨政官德”的涵義,加強領導干部的道德建設和道德教育,根本上樹立黨政官德。認識和解決這一問題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首先,它能夠填補道德結構空白,完善道德層次。“黨政官德”使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結構中,有了適合和覆蓋各個社會群體對象的道德規范,以利于建立一個道德建設的上行下效的完善機制。其次,作出“黨政官德”的明確規定,是在道德這個層面上深入貫徹和體現“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必先治官。樹立“黨政官德”,是中國共產黨人實踐“中國先進生產力代表”和“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代表”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一種先進文化理念的反映。表明我們黨和政府領導人民治國興邦,率先垂范,與民同赴,是一種徹底唯物主義者的精神風貌。能夠避免領導干部因缺乏明確的道德監督,可能游離于道德規范之外,甚至凌駕于道德建設之上的誤解,開創在道德面前官民平等,黨群一致的新境界。最后,把“黨政官德”作為道德結構的首要層次,能有力地促進在以德治國的實踐中,抓住道德建設的關鍵和要害。把黨政干部首先是領導干部的官德建設提到應有的位置,以督促各級領導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轉變思想作風,“以利于保持良好的社會秩序和風尚營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礎”。從而促進黨風、政風乃至整個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
在探索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建設和開辟法德并重治國之路的過程中,如果我們在上述認識上能夠達成統一的明確認識,在理論上能夠確認“黨政官德”的科學概念,就要進一步研究這一概念的意蘊。因為只有明確地規定了它的內涵和外延,才能在實踐上得到具體的指導和操作,我們要通過各種理論研討,宣傳輿論,教育引導,社會監督以及一定的制度約束,使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從而推動整個社會的文明進步。
注:
[1]《論語.子路篇》
[2]《論語.顏淵篇》
[3]《論語.子路篇》
[4]《論語.為政篇》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