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外向黨說句心里話
記得我第一次近乎“大庭廣眾”之下為毛澤東說話,是在公司的飯廳里。 路過一張桌子,聽到兩位中國同事,外加一位來自臺灣的,三人一唱一合在說大躍進,餓死人,文革,中共,毛澤東的種種“惡行”。
那兩位中國同事都是黨員,都是在大學就入了黨的。
無獨有偶,在海外,凡我認識的反毛的人中,絕大多數出國前就是黨員,甚至有幾位他們的父輩、祖父輩都是老革命。
因此我不認為工農的后代必熱愛毛主席,地富的后代必反毛主席。一個人的立場有階級的烙印,并不是指他出身的那個階級,而是他思想形成后所站的那個階級 --- 他的價值取向。
我認識反毛最厲害的一個大姐,父親是共和國上將,她本人也是黨員。 而我認識的為毛澤東拼命辯護的一個朋友,她母親是大地主的女兒,她本人也不是黨員。 記得有次我跟這位朋友,一起參加一個座談,來的據說是國家的“智囊”,“智囊”用物質進步等等對比,歌頌改革開放,否定毛澤東時代。 首先聽不下去拍岸而起的是一位國民黨老兵,滿頭白發,看樣子至少70歲了,他質問智囊的說法,贊揚毛澤東抗美援朝,發展國防工業等,接著是朋友跟我先后站起來,為毛澤東辯護。
國民黨老兵,朋友,我,我們三個居然沒有一個是共產黨員。 但那天站在智囊那邊說話的,來自大陸的那幾位,據我所知都是黨員。
不是黨員的,能做到把改革前后貫穿起來看,反而是黨員,對改革前比對解放前都要痛恨。
其實辛子陵,李銳,袁騰飛,也是這樣的案例。暫且不去爭論他們說的是否“史實”,他們本身是不是共產黨組織的一員? “在組織”最大的特征就是忘掉自己的“堅持”,融入組織的“共同綱領”,就是所謂的“團隊精神”。 就算毛澤東前30年犯了“錯誤”,難道毛澤東的錯跟組織一點兒關系都沒有? 不打算分享組織的錯誤,只想分享組織能帶來的好處,先不要說精神思想什么的,這么做人都成問題吧?
稍微有點“團隊精神”的都知道:只要是團隊一員,團隊的錯就是自己的錯,團隊的失誤就是自己的失誤,團隊丟人,丟的也是自己的人。
如此看來,辛子陵、李銳、袁騰飛等,根本從人的素質來講,就不是具有“團隊精神”的人,更何況,加入共產黨組織需要舉手宣誓,起碼該對自己的誓言負責吧? 這是做人的基本標準,當然如果覺著宣誓就是糊弄事,自己發過的誓就是空氣,那就沒什么好說的了。 只是這樣連團隊精神都不具備的人,或位居要職,或享有話語權,這才是大問題。
其實,仔細想想:有些入黨的人,入黨的目的是覺著有利可圖,入了后個人目的沒達到,或者沒得到滿足,就不滿了,甚至轉而憤恨,因此就開始反毛主席反黨了。
反而那些沒什么功利心的,從來沒想過從黨那里撈點什么好處,把入黨看作是有信仰的人做的事,自己沒那份信仰,也就不會想著去入黨,這樣的人,反而能比較中立的給毛主席說句公道話。我知道我屬于這類人。
June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