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真理不已人的意志為轉移
真理是什么?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事物本身的客觀反映和一般規律。首先,我們可以看到真理是客觀存在的規律,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也就是說,不管你實踐還是不實踐,它總是存在。比如地球是圓的,地球有自轉和公轉,比如動物世界有它們自然的生長規律等等。如果實踐才能檢驗出動物的生長規律,那是不是要先將人變成動物去實踐一下?如果實踐才能檢驗地球是圓的這個真理,那么也就是說人類需要進入太空觀察地球這個實踐來證明地球是圓的這個真理,在沒有到達這個階段時,“地球是圓的”這個真理就不能被檢驗出來。那么也等于承認哥白尼被燒死是應該的,因為那個時候根本就不可能到太空去觀察地球,也就檢驗不出哥白尼的“日心“說的正確的,既然不能檢驗那只有否定他,燒死他了。既然那個時候的民眾被認為是愚昧的,那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愚昧的,兩者間的結果是相同的,都是要燒死哥白尼。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唯一”具有排它性,任何的真理不經過實踐就不能稱為真理,哪怕被邏輯證明,或被其他旁證證明也不行,也就是說不管真理是不是客觀存在,都要經過“實踐”這個“唯一”裁判進行裁決。而然我們知道,任何事物都是在遵循客觀規律運行的,他支配著萬事萬物包括人類的各項活動。人類的活動是服從規律,也就是說實踐本身的要求就必須服從規律。如果違反規律必將受到規律的相應懲罰。很明顯,真理(或者叫普遍規律)才是實踐正確與否的裁判,現在居然要反過來,用實踐,而且是唯一,去判斷真理。豈不是顛倒黑白?這樣的理論危害不小,比如真理說“賭博會害人”,假設我們遵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那是不是說只有輸到傾家蕩產才能證明?所以參與賭博是合理的,因為禁止賭博就不能判斷“賭博害人”這個真理。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它的依據來源于對真理認識的不確定性。因為不確定所以才需要檢驗。如果檢驗出來是錯的,那只能說明被檢驗的所謂的“真理”必不是真正的真理。真正的真理是客觀規律,不需要任何的檢驗和判斷都始終存在。哪怕沒有人類,它依然存在,比如地球是圓的。這就是說,是真理不需要檢驗,假理有可能會被實踐所發現。從而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實踐可以用來檢驗出錯誤的規律”這才是實踐自身的規律。
說到這里有個問題,真理如何而來,什么樣的客觀規律才能被稱為真理?通俗的說法“你怎么知道這個是不是真理”。其實這個問題本來就是“唯心主義”的。必須再次強調客觀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的,無論你知道還是不知道,過去,現在或者將來它都存在。那就很明顯的說明,實踐,過去的,已經發生過的實踐已經在和真理發生關系,如果非要說是“檢驗”的話那么“過去的實踐已經檢驗了部分真理”。事實上,正確的說法應該是,“真理對已經發生過的實踐做出了裁決”。其次,真理是被不斷探索的過程。通過科學,通過實踐,通過邏輯等等方法去發現它,接近它,了解它,運用它。可見,實踐的另外一個用途是探索真理的一條途徑。科學,理論,歸納,總結,的出發點都來可能來自于實踐,從實踐的過程中去探索真理,揭示客觀規律。也就是說“實踐”不是裁判,是原始資料和資料的積累過程。從而推導出兩個重要概念。第一,以前的實踐無時無刻都被真理所決定和被裁判。第二,通過已有的實踐可以試圖去揭示某些真理。那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另一錯誤就在于,對實踐缺少時間定語,是過去的實踐,還是現在的實踐,還是將來的實踐?假設用將來的實踐去判斷真理。那個實踐發生在將來,可不是原始資料,是不可預見的,是無法確定的,它不是原始資料,也不是現在積累的過程,所以不能也不可能去判斷真理。其實也不用假設,一看這句話,潛移默化的會將這個“實踐”定位為未來。以還未發生的“實踐“為出發點,來“檢驗”已經存在的客觀規律”,還沒發生怎么檢驗?它本身就已經違反了規律。其次,在人類歷史以往的實踐看,這樣的事情也從來就沒有發生過。用已經掌握的客觀規律來指導未來的實踐,倒是每時每刻都在發生。
那么通過以往的實踐,揭示出了的“客觀規律”,指導將來的實踐,將來的實踐又反映這個規律是錯誤的。這個怎么理解呢?還是要再說一次,真理是客觀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而存在。只能說明以前揭示的所謂的“客觀規律”并非真理。另外重點要說的是,客觀規律的探索方法。也就是說,用來尋找真理的邏輯,方法錯誤,或者原始資料的選取有誤,或者原始資料本身不對,因此沒有找到相應的真理。所以用錯誤的規律指導實踐,導致失敗,并被真正的真理所懲罰。然后再次尋找真理,人類的歷史就是不斷重復這樣的過程。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邏輯,方法和原始資料(以前的實踐)選取是否正確,才是真理探索成敗的關鍵。“將來的實踐是檢驗以往探索真理方法的唯一標準”這樣的說法才符合實踐的定義,和真理的定義,才算相對完整。但是,是不是“唯一”還不能完全確定。因此,檢驗是檢驗方法。而不是“真理”,真理是不被檢驗的,是客觀存在的。
當然,實踐和真理是對立統一的。因為,真理往往就蘊藏在實踐中,所以通過以往的實踐才有可能去揭示真理。通過不斷的實踐,來改進方法,提高理論,從而能更大限度的接近或者揭示真理。現在我們知道,實踐和真理的基本關系就是通過對以往實踐的提煉揭示一些規律,通過被揭示的規律對實踐進行指導,再通過“真正的真理”對實踐的裁定,來判斷以前的方法,邏輯等方面的正確性,通過改進,進一步拓展或者揭示新的規律,最終目的實現揭示自然界的全部規律示。因此,可以看到人類歷史的每個階段探索到的所謂的“真理”有相對性和局限性,主要受制于方法和以往實踐的累積。可見,實踐是變化的,發展的,對真理的探索也是不斷變化的。它是一個過程,而非一個結論。過去的實踐是探索真理的有效途徑。現在和將來的實踐是檢驗探索真理方法的一個標準。
一旦,“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扎根于人的思維那么將會產生混亂的邏輯思維。它顛倒黑白,偷梁換柱的奇特功效,就充分的發揮出來了。我們先正確的來看,過去的實踐是探索真理的有效途徑,對過去實踐的總結歸納分析來力求尋找真理。比如,馬克思通過對亞當斯密,李嘉圖等經濟理論的深入了解,再通過分析經濟歷史的發展和現在資本主義經濟現狀,得出了商品,商品價值及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然后用“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通過實踐證明,他的邏輯,分析方法是正確的,他總結出的規律比較接近真理,或者就是真理。如果按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來做,那么馬克思揭示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是不是真理?不知道,需要實踐,也就是發展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實踐一下才能確定馬克思揭示的到底是不是真理。這和“賭博是害人的”然后去實踐一下,有本質的區別嗎?還能這樣理解,通過建國30年的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并不能讓中國人民和美國人民一樣“富裕”生活,所以“馬克思主義”不是真理。那么“發展市場經濟,能改變中國落后,貧困的面貌”是不是真理?那需要去實踐才能證明,所以就有了“改革開放”。以后的實踐也證明中國確實改變了以前的面貌,因此“改革開放”是正確的。看見了吧,什么叫偷梁換柱,將真理的概念偷換了,換成了“理論”“現實要求”“目標”等等概念。現實要求,目標及理論不是客觀存在的,而是主觀體現,不能代表為真理,而真理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轉移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價值的內在規律才是真理。不是“中國人民富裕了”是真理。偷梁換柱勢必會導致顛倒黑白,也勢必會讓實踐凌駕于一切之上。比如有人提出“轉基因”會造成中國的空前災難,因為沒有實踐,所以不會被接受。事實上轉基因對人類的潛在風險還未被揭示,轉基因物種與非轉基因物種間的相互關系的規律還沒被發現。也就是真理還沒被探索出來。探索的方法前面已經說了,可以用以往的實踐,邏輯,科學實驗等等。可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就把實踐作為最高仲裁者凌駕于一切真理之上,因為他是裁判,且是唯一裁判。
如果將它作為指導人類生活的理論標準,那么可以這樣說,什么都不需要做實驗,直接實踐就可以了。什么研究都不需要邏輯了,直接實踐也可以了。什么發展都不需要規劃和仔細分析,直接實踐吧。事實上我們所看到的開放的無序,混亂,盲目,愚昧,都是因為有實踐這個唯一仲裁者的存在。當然這里的實踐是狹義的概念,廣義的概念上科學實驗也是社會實踐的一個部分,這樣更能說明,實踐是探索真理的途徑,并不是判斷真理的依據。所以只有徹底擺脫“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思想牢籠,才能回到探索真理的正確軌道上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