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爭鳴 > 網友雜談

以人為本和民本思想關系之探析

劉海/董永亮 · 2010-05-28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以人為本和民本思想關系之探析  

(劉海  董永亮  湖南科技大學法學院2008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專業411201)  

摘要:以人為本,作為黨的根本宗旨和執政理念的集中體現,和歷史上民為邦本、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本文在梳理它們淵源、內涵的基礎上,圍繞兩者區別及內在聯系,對它們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探析。  

關鍵詞:以人為本    民本思想    關系  

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正式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推動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2004年3月5日,胡錦濤同志在出席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西藏代表團審議時,把“以人為本”明確納入“科學發展觀”的定義中,使科學發展觀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的概念更加完整。民本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重要思想源泉和精髓資源。它源遠流長,根深葉茂,是古代中國治國理政的特色理念和人文精神,揮就了中國古代思想史上極為濃墨重彩的一筆。筆者圍繞它們之間的區別及內在聯系進行論述,探析它們之間的關系,對我們今天更好整合中國傳統優秀文化資源,毫不動搖、與時俱進地堅持和豐富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啟示和借鑒意義。  

一、以人為本和民本思想的淵源及內涵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和靈魂。它是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一項基本原則。馬克思在1843年發表的《論猶太人問題》中認為“任何一種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關系還給人自己”;他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通過人和動物的比較,提出了較為系統的“以人為本”思想,即主張人的全面發展:“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說,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⑴[1]1848年發表的《共產黨宣言》中明確指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一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⑵;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則描繪了人的理想存在狀態:“完全自覺地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飛越”。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對人類社會發展寄予的最高理想和不懈的價值追求。中國共產黨自成立起,就致力于人民大眾的解放和幸福。毛澤東提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鄧小平強調把人民利益至上作為改革的原則;江澤民闡述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明確要求“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黨的一切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要始終把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⑶以人為本,把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貫穿于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理論與實踐,成為一種助推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核心價值。  

  民本思想的萌芽出現在中國商周之際。《尚書.盤庚》里就有“重我民”之說。而《尚書.五子之歌》中“民為邦本,本固邦寧”這一膾炙人口的語句更是表現了這一時代對原始民主制政治生活的憧憬和贊美;老子認為,統治者須順乎民意,“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2]⑷孔子則提出“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⑸并有“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主張。他倡導德政希望統治者“因民之利而利之”。⑹孟子將民本思想發揮到了相當的高度,其在《孟子.盡心下》中闡述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荀子對民本又進行了推而廣之,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⑺此后,它不斷被充實、完善,并逐漸演變成一種重要官方意識。佛教也講求“眾生皆苦”,主張“普渡眾生”。儒、道、佛學派對民本的闡述具有相似性。這樣,隋唐以后,民本思想已完全融入到由儒、道、佛等構筑的中國傳統文化體系中。民本思想是建立在專制主義基礎之上并圍繞君主和臣民之間的關系展開的理論體系,其基本思路可概括為:立君為民,民為國本,政在養民。它凸顯了一種渴求出現“明君”、“賢臣”、“順民”的文化氛圍。民本思想由于是中國農業社會的一種傳統政治思想,反對“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仁政”、“王道”學說由此派生出來。⑻它創造了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盛世,如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杜甫有詩為證: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民本思想孕育了一大批心憂黎民蒼生,關注百姓疾苦的良吏清官、文人墨客、思想大家。如:鐵面無私廉潔奉公的包青天,“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為天地立心,為百姓立命”的張載等,他們的人格及名篇為后人津津樂道。民本思想強調“民”對維護國家穩定、鞏固政權、統治社會的重要作用,可看作是對中國古代政治思維的概括和總稱,是一種基本的為政理念和可貴的治國方略。  

二、以人為本和民本思想的差異及區別  

  以人為本和民本思想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思想理論體系。依筆者看來,兩者主要有如下差異及區別:  

  首先,兩者目標歸宿是不同的。以人為本的目標歸宿是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毛澤東指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服務。”⑼他把“從群眾來,到群眾去”的群眾路線作為我們黨的三大優良作風之一;鄧小平把“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各項改革政策制定的出發點和歸宿;⑽江澤民同志“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的經典論述,顯現了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黨和國家建設的重要課題;胡錦濤則強調“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實現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以人為本,要求社會發展過程中要理解人,關心人,把不斷滿足人民的物質和精神需求,作為一切工作的目標歸宿。而民本思想卻常常是“嘴尖皮厚腹中空”,華而不實。它專為君主政治而設立,隨君主制度的發展而發展,并逐漸異化為一種用民之道、御民之術。誠如北京大學陳志尚教授認為,民本以肯定和維護封建社會為前提,目的是鞏固皇權。盡管在個別思想家著作中,也可以找到近代民主思想的萌芽,但始終沒有超出封建意識形態的思想范疇。[3]⑾孔子曰:古之為政,愛民為大。從這意義上講,民本思想是官本位的變種,它體現了樸素的重民主義傾向。古代國家權力的“家天下”屬性及“君”與“民”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是它存在發展的歷史依據和動力源泉。如張養浩的散曲“念興衰,苦為懷,唐家才起隋家敗”就表現了民本思想中君權至上的本質。統治階級把民本作為全面論證君主制度合理性、對百姓進行道德教化制造順民、培養忠君思想的愚民工具和手段,可謂用心良苦。  

  其次,兩者的價值主體是有差異的。以人為本中的人,是指廣大人民群眾,它與“物”相對立,是現實客觀存在的具體的人,而非抽象的人。這個概念由一個個有血有肉、有差異的個體人組成。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社會歷史的主體和創造者,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這樣的“人”同時又是由具有多種社會關系,從事著各種各樣的社會活動的個體,按一定方式結合而成的社會有機系統。于是,我們可以認為,這個人應是個性和集體的統一。在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看來,追求一種不再作為支配人的異己力量,而是“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早就認識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歷史的創造者”⒀的真諦。在當代中國,人民的概念涵蓋了“社會主義的勞動者和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正如有學者稱,以人為本體現了對人的個性的充分張揚,對人的主體意識提升的價值追求和對人的發展所給予的深切人文關懷。⒁民本思想中的“民”,是與“君”、“官”對應的,被理所當然屬于“君”的子民,處于被統治地位,在社會發展中不具有主體性。《孟子·滕文公上》就有“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治國策略表述;《周禮》將禮儀制度定格在“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的規矩繩墨中。統治者害怕“暴”、“刁民”起來造反,但他們也認識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⒂,于是出現了柏楊先生在《丑陋的中國人》中所敘述的“手下留情,垂憐小民無依無靠,用御腳亂踩的時候,稍微輕一點,美其名曰行仁政。”民本思想強調“主”由上天來選擇,而不是由民來選擇,人民之主要為民作主,而不是要人民自己作主。以人為本中的人體現了領導和被領導的關系,相比之下,民本思想中的“民”表達了統治與被統治的關系,這注定“人”和“民”不能劃等號。  

三、以人為本和民本思想的聯系及繼承  

 2006年4月21日 ,胡錦濤在耶魯大學發表演講時說:“現時代中國強調的以人為本、與時俱進、社會和諧、和平發展,既有著中華文明的深厚根基,又體現了時代發展的進步精神。”⒃以人為本和民本思想具有內在聯系和繼承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兩者都包含豐富的民主性和人民性內容,體現了人道主義和人文關懷。從孔子的“仁者愛人”到《左傳》中“天地之間,唯人為貴”的闡述,折射了對“民”的重視和敬畏;從管仲的“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民貧則難治”,到程頤的“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以安而不擾為本”,講述的是一種治國理政過程中寓政于民、與民同樂的智慧;從于謙的“但愿蒼生懼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到鄭燮的“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閃現的是悲天憫人、寬政于民的光輝。即使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民本特色載體的“俠義”精神,也被文學家金庸先生注解為“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用小說《射雕英雄傳》的原文敘述便是:“英雄者,為當世欽仰,后人追慕,必是為民造福,愛護百姓的人。”民本思想構成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在中國傳播和被接受的基礎。欲求木之長者,必先固其根本。中國共產黨早在革命戰爭年代就認識到“萬事民為先”、“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樸素古訓,并善于將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為崇高理想奮斗與為最廣大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統一起來,把自身建設融入到為民解放和服務中。毛澤東同志提出建立一個“全國范圍的、廣泛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4]⒄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從我們認識到貧窮不是社會主義,主張用“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工作成敗的衡量標準,以健全民主集中制為重點注重制度建黨,到破譯“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的密碼,以密切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為重點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至今天黨中央提出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把“以人為本”納入黨的主流意識形態,要求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走過了一段很長的路途。民本思想中的人民性、民主性內容被傳承、發揚、成為以人為本執政理念的一種理論來源和文化底蘊。  

其次,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弘揚和改造了民本思想治國方略中的優秀、合理成分,成為對民本思想超越和升華的更新境界。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試金石。如何對待人,是檢驗一個時代進步與落后的標志。古代民本思想的一個最高境界就是曾經令無數中國人心馳神往的“清官政治”。清官政治的一個重要進步就是傳達了“廉者,政之本也”的觀點。湖南科技大學尹杰欽教授認為,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就是對中國古代“為政貴民”官德素質思想的揚棄,如把“民為邦本”思想和從統治階級利益出發重視民眾的“為民作主”思想揚棄為從人民利益出發的“為民執政”思想和依靠民眾、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由民作主”思想;把為政富民思想揚棄為“利為民所謀”思想;把清官思維改造成公仆意識;相應地,基于所謂政治施恩讓步的“讓民監督”轉變為“由民監督”思想⒅武漢大學趙理富先生認為,中國共產黨人把傳統的“畏民觀”升華為一種“愛民論”,提出了“人民上帝說”,從而突破了以君為中心的傳統民本觀的藩籬。同時,把傳統的“聽政于民”發展為黨的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由此相應地形成了黨的密切聯系群眾的獨特作風。這實際上超越了“民以君為主”的思想,而把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和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⒆總而言之,古代民本思想已被揚棄,并融入到今天流行的執政為民論和民主執政說的語境中,成為中國廉政文化建設大課題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人為本和民本思想有著歷史加給他們各自的淵源、內涵,他們的目標歸宿不同、價值主體存在差異。但他們都包含豐富的人民性和民主性精華。以人為本通過對民本思想進行揚棄、改造、嫁接、借鑒,實現了對它的超越和升華,達到一種更高的境界,成為科學發展觀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的核心理念。我們要堅持批判繼承吸收和整合包括民本思想在內的中國傳統文化優秀資源,堅持以人為本毫不動搖并不斷完善充實其內容,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張岱年、方克立。中國文化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3、趙理富。政黨的魂靈: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4、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5、劉建武主編。科學發展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6、尹杰欽。領導干部道德素質論——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建設的一種視角〔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7、劉宗洪。執政黨建設的新視野〔M〕。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社,2007年版。  

8、﹙加﹚尼科.斯特爾。知識社會〔M〕。殷曉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年版。  

9、﹙美﹚布熱津斯基。大失控與大混亂〔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版。  

10、陳志尚。以人為本——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典范〔J〕。中國高等教育,2009(2)。  

11、黃力之。“以人為本”:馬克思主義的人道主義還是抽象的人道主義〔J〕。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1)。  

   

   

   

   

   

   



⑴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P80  

⑵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P294  

⑶《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P15  

⑷老子〔M〕第四十九章。  

⑸論語.學而〔M〕。  

⑹論語.堯曰〔M〕。  

⑺荀子.王制篇〔M〕。  

⑻張岱年、方克立。中國文化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P364  

⑼毛澤東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P243  

⑽江澤民。論黨的建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P194  

⑾陳志尚。以人為本——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典范〔J〕。中國高等教育,2009﹙2﹚  

⑿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P104  

⒀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P1031DE   

⒁劉建武主編。科學發展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理論成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P25  

⒂國語.周語上。〔M〕  

⒃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P428  

   

⒄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P602  

⒅尹杰欽。領導干部道德素質論——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建設的一種視角〔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P196  

⒆趙理富。政黨的魂靈: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P102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2. 毛主席,為什么反不得?
  3.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4. 劉繼明|隨想錄(20)
  5.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6. 美化軍閥是嚴重錯誤,整改批判應一視同仁
  7. 孫錫良 | 圓圈里的天才
  8. 由“高考狀元”想到了毛主席教育革命
  9. 從‘10塊’到‘400塊’:新農合背后的沉重與希望——請對農民好一點
  10. 子午:請珍惜我們的社會主義傳統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9. 掩耳盜鈴及其他
  10.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欧美日产综合在线网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99 | 亚洲日韩最大AV网站 | 亚洲国产熟女激情精品视频 | 中文字幕无线码永久免费2020 | 思思热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