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五毛黨的真實嘴臉和反動本質
——抽絲剝繭揭露《富士康傳13、14跳后對誰有利?》的險惡用心
首先聲明:本人之前對“五毛黨”的認識僅限于他們上串下跳、指鹿為馬的小人行徑,但是剛才看了昨天發表于網上的趙子榮所寫的《富士康傳13、14跳后對誰最有利?》一文,終于讓我更深刻地認識到了他們這群人陰暗的心理、混亂的邏輯和極其險惡的用心。香港大公報早有揭露,美國日本雇傭了一大批五毛黨,專門妖魔化社會主義、妖魔化毛澤東,鼓動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進一步引進外資當美國殖民地。據傳,這批美國日本雇傭的民間漢奸還得到許多資改派官員--黨內高職位漢奸的庇護,這就是凱迪貓眼看人為何能長時間猖狂。毫無疑問,《趙子榮:富士康傳13、14跳后對誰最有利?》一文就是出自美國、日本及中國漢奸資改派雇傭的五毛黨之手。
既然要揭露,不妨對該文的每字每句做一番體味,看看他們究竟想要表達怎樣的思想?
(以下黑色斜體為趙原文,紅字為本人的評論。)
第一段:
正當人們對富士康“十連跳”“十一連跳”義憤填膺之時,27日凌晨港媒傳來了第12跳,上午又傳來了第13跳,甚至有傳言說14跳已經上樓!這樣的“壞消息”接踵而至,在繼續讓媒體瘋狂,網友驚呼的同時,筆者不僅要問,是誰在幕后“導演”了這一出出人間悲劇?
評:在作者眼里,富士康的“~連跳”,與其說是一出出活生生的悲劇,不如說是媒體傳言的功勞。同時,這些消息只是帶著引號的所謂的壞消息,說明對于像作者這樣一類人來說,根本就不是壞消息,其冷血本性初露端倪。最后一句,雖然在“導演”上加了引號,但是掩蓋不了作者的觀點,即:是有人背后導演或策劃了“這一出出人間悲劇”。是誰呢?這也是作者寫此文的目的。
第二段:
有人說,富士康這是被上天詛咒了,于是請來和尚道士做法;也有人說富士康是血汗工廠,工人難以承受壓力,于是有關部門介入調查;更有甚者說這是“階級矛盾”在新時代的集中體現,于是輿論紛紛將矛頭指向郭臺銘及其富士康管理層,總之,到目前為止,批評、批評、還是批評,富士康已經成為眾矢之的。
評:自此,作者開始為富士康喊冤,在作者的筆下,以郭臺銘為首的富士康管理層都成了受害者。并且,此時出現的“批評、批評、還是批評”很不和諧,“富士康成為眾矢之的”很是冤枉。那我們不妨設想一下,作者腦海里的和諧場景應該是這樣的:“~連跳”之后,媒體及社會輿論都以和諧為重,體現“~連跳”之后各級領導及公司方面的善后處理成為宣傳的重中之重,體諒郭老板們的難處成為街頭巷尾人民最多議論的話題,除了一些無關痛癢的“批評、批評、還是批評”之外,更突出的是“表揚、表揚、還是表揚”,社會各界恨不得“~連跳”每天持續下去,以便更充分地體現出“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如此一來,這個社會不想和諧也難。尤其是,作者最不認可的是將“~連跳”上升到“階級矛盾”的高度,在作者眼里,勞資雙方是很和睦相處的,雖然工廠里面有老板和員工之分,但根本不存在矛盾,甚至就根本沒有階級區分,“老板”和“員工”只是稱呼的不同而已。這是作者要表達的真實意思吧?
第三段:
我們知道,這個世界是非常復雜的,任何事情的發生也必有其因果,在我們一時還難以確定誰是罪魁禍首的現階段,何不換個角度思索,這一連竄跳樓慘劇發生之后,對誰將會最為有利?也就是說誰將是拿別人做為犧牲品后的獲利方?只要搞清楚這個,由果及因,不難發現誰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評:這里,作者擺出了“旁觀者”的架勢,以專家的口吻說教,開始了顛倒黑白的丑惡表演。他所要做的,無非是通過分析事件對誰有利,“由果及因”,推導出“誰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第四段:
筆者權且稱這一連竄的事件為“富士康危機”,在危機發生過程中,“自殺”是很關鍵的一環,顧名思義,自殺就是自愿結束自己生命的行為。那些不幸選擇自殺的人,從現場來看,大部分是出于自愿,但很多問題表面上看是這樣,實質卻未必然,造成的后果也往往是“意想不到的”,跳的那些人可能只是出于自我原因,但造成的后果卻是社會性的,是全局性的。
評:既然作者說“大部分出于自愿”而“實質卻未必然”,那么照作者的看法,“實質”究竟是如何的呢?難道他們不是出于自愿嗎?有證據嗎?沒有的話,就不要妄加推斷。其實,作者是不是想說:即使自殺者受到了再大的委屈,在自殺前也要考慮“社會性”、“全局性”,換句話說,自殺者如果考慮后果,是根本沒有權力選擇自殺的。只能選擇被壓迫、被剝削,別說是造反,現在連自殺也不可以了。這不是霸道又是什么?
第五段:
在輿論炮口集體對準富士康的當下,顯然再說富士康在管理上依舊沒有收斂,顯然已與事實不符。回顧并仔細分析發生在富士康的每一跳,所造成的后果是慢慢變化的,第一跳也許真是出于壓力,輿論為之一驚,第二跳就已打了點折扣,等到了今天的第12、13個,媒體雖然繼續紛紛圍觀,但筆者不得不懷疑自殺者的動機到底是為了什么?他們僅僅是出于對管理者的不滿嗎?僅僅是生存壓力過大嗎?還是如社會心理學家所講的那樣,這已然是一種社會現象,后跳的人只是在媒體的炒作下跟風而已,或如部分評論家所言,矛頭指向的其實并不是富士康,而是與富士康這個納稅大戶關系很好的當地政府?如果是針對政府,事情可就麻煩了!
評:作者想要說明的是:第一跳“也許真是出于壓力”,但等到第12、13跳時,“只是在媒體的炒作下跟風而已”。在作者的筆下,那些自殺者是為了炒作而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一個個都成了被人洗腦、意志受人擺布的弱智,成了別人的“犧牲品”。這是對已經選擇結束自己生命的死難者的最大不敬!
退一步來說,即使是“矛頭指向”“政府”的自殺行為,當一個人以了結自己最寶貴的生命的代價指出對政府的不滿,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在慶幸自殺者沒有做出諸如屠童等更極端的方式宣泄不滿的同時,是否應該做深刻的自我反省呢?
第六段:
前面提到,富士康危機中有人是會從中獲利的,獲利的程度也是不同的,那么,獲利最多,最為高興的將是哪些人呢?
評:經過上述一系列的鋪墊,作者終于要得出結論了。
第七段:
顯然,只有那些希望社會亂,希望人們對改革開放政策失望的人最為高興。跳樓的都是底層工人,如果不加控制,很容易激起工人對資方的仇恨,也就激起了對執行改革開放政策的政府的仇恨。因為,無論從富士康的臺資背景,還是從深圳的歷史背景,發生這樣的事,對改革開放的形象都是有負面影響的,對和諧社會的建設也是不利的,因此,別有用心的人必然會利用這樣的事情做文章,利用其攻擊改革,攻擊開放,甚至攻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因此,政府必須從穩定大局的角度出發,妥善處理這起事件,化危機為轉機,絕不讓這一小撮人從中漁利!(作者:趙子榮)
評:說實話,剛看到作者得出這樣的結論,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竟有人說出如此混賬的話,這也是我馬上提筆反駁的原因。在作者的結論里,我們又看到了人們早已耳熟能詳的“別有用心”、“一小撮人”等敏感字眼。那么,這些“別有用心”的“一小撮人”究竟是怎么樣的一些人呢?作者沒有明說,我猜他是不敢說,他有他的苦衷。那我就代勞,說出作者的心聲吧:其實這些人并不是“一小撮”,更是談不上“別有用心”,他們就是和自殺者們一樣處于社會最底層的人。至此,作者的觀點非常明確:和“~連跳”同樣處于社會最底層的人們是造成富士康“~連跳”的元兇。
結論:
通讀《富》文全篇,我的心情真的很不好。10多位正值人生黃金時期的同胞無奈地選擇永遠離開這個世界,已經很讓人扼腕嘆息的啦,今天趙還要出來倒打一耙,將事件的受害者送上了被告席,是可忍孰不可忍!
通過此文,至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 胡主席在紀念五一期間指示:要讓人民群眾都能體面勞動。富士康之所以接連不斷地出現“~連跳”的悲劇,至少說明他們非但沒有享受到“體面勞動”的陽光,而且受到了遠遠超過他們自身承受能力的待遇,不得已才采取如此極端的方式表達他們的不滿。是一個人,除非真的已經走投無路,否則是永遠不會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的,這只要是一個正常人都會認同。但是在真正“別有用心”的人那里,無辜者的逝去,竟然成了他們辨別是否“攻擊改革、攻擊開放、甚至攻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工具。如此冷血,世所罕見,枉為人矣!
2、 將人民群眾對“~連跳”事件的關注、對逝去生命的惋惜、對郭臺銘們殘酷剝削的憤慨,上升到“攻擊改革、攻擊開放、甚至攻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高度,這是赤裸裸地挑撥人民群眾和政府的關系。回顧過去的三十年,起初人民群眾是真心誠意地擁護改開事業的,也做好了迎接“陣痛”的準備。但是隨著改開事業的深入,社會問題層出不窮、人們生活日益艱難,“陣痛”變成了不折不扣的“長痛”,人們對改開提出質疑也是在情理之中。如果我們的改開事業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今天會有這么多人提出質疑嗎?還會出現諸如“富士康~連跳”這樣的悲劇嗎?即便如此,老百姓也只是提出質疑,從未想過“攻擊”。作者如此捏造事實,充分暴露了其骨子里反動的本質和惶惶不可終日的可笑丑態!
3、 趙在自以為巧妙地將造成悲劇的元兇推給受害者,以便在主子面前邀功請賞、領取五毛的同時,卻不知他已為了五毛錢的利益將自己永遠地鎖定在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對立面上。這是每一個“五毛”無可逃脫,也完全是咎由自取的可悲下場。
附文1:
趙子榮:富士康傳13、14跳后對誰最有利?
發布時間: 2010-05-27 來源:中國山東財經網
-
正當人們對富士康“十連跳”“十一連跳”義憤填膺之時,27日凌晨港媒傳來了第12跳,上午又傳來了第13跳,甚至有傳言說14跳已經上樓!這樣的“壞消息”接踵而至,在繼續讓媒體瘋狂,網友驚呼的同時,筆者不僅要問,是誰在幕后“導演”了這一出出人間悲劇?
有人說,富士康這是被上天詛咒了,于是請來和尚道士做法;也有人說富士康是血汗工廠,工人難以承受壓力,于是有關部門介入調查;更有甚者說這是“階級矛盾”在新時代的集中體現,于是輿論紛紛將矛頭指向郭臺銘及其富士康管理層,總之,到目前為止,批評、批評、還是批評,富士康已經成為眾矢之的。
我們知道,這個世界是非常復雜的,任何事情的發生也必有其因果,在我們一時還難以確定誰是罪魁禍首的現階段,何不換個角度思索,這一連竄跳樓慘劇發生之后,對誰將會最為有利?也就是說誰將是拿別人做為犧牲品后的獲利方?只要搞清楚這個,由果及因,不難發現誰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筆者權且稱這一連竄的事件為“富士康危機”,在危機發生過程中,“自殺”是很關鍵的一環,顧名思義,自殺就是自愿結束自己生命的行為。那些不幸選擇自殺的人,從現場來看,大部分是出于自愿,但很多問題表面上看是這樣,實質卻未必然,造成的后果也往往是“意想不到的”,跳的那些人可能只是出于自我原因,但造成的后果卻是社會性的,是全局性的。
在輿論炮口集體對準富士康的當下,顯然再說富士康在管理上依舊沒有收斂,顯然已與事實不符。回顧并仔細分析發生在富士康的每一跳,所造成的后果是慢慢變化的,第一跳也許真是出于壓力,輿論為之一驚,第二跳就已打了點折扣,等到了今天的第12、13個,媒體雖然繼續紛紛圍觀,但筆者不得不懷疑自殺者的動機到底是為了什么?他們僅僅是出于對管理者的不滿嗎?僅僅是生存壓力過大嗎?還是如社會心理學家所講的那樣,這已然是一種社會現象,后跳的人只是在媒體的炒作下跟風而已,或如部分評論家所言,矛頭指向的其實并不是富士康,而是與富士康這個納稅大戶關系很好的當地政府?如果是針對政府,事情可就麻煩了!
前面提到,富士康危機中有人是會從中獲利的,獲利的程度也是不同的,那么,獲利最多,最為高興的將是哪些人呢?
顯然,只有那些希望社會亂,希望人們對改革開放政策失望的人最為高興。跳樓的都是底層工人,如果不加控制,很容易激起工人對資方的仇恨,也就激起了對執行改革開放政策的政府的仇恨。因為,無論從富士康的臺資背景,還是從深圳的歷史背景,發生這樣的事,對改革開放的形象都是有負面影響的,對和諧社會的建設也是不利的,因此,別有用心的人必然會利用這樣的事情做文章,利用其攻擊改革,攻擊開放,甚至攻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因此,政府必須從穩定大局的角度出發,妥善處理這起事件,化危機為轉機,絕不讓這一小撮人從中漁利!(作者:趙子榮)
附文2:
富士康2年19起惡性事故
核心提示:每經網整理發現,從 2007年6月18日 至目前,富士康深圳廠區就發生19起惡性死傷事件,其中多數為年輕人。
每經網 5月27日 訊:每經網整理發現,從 2007年6月18日 至目前,富士康深圳廠區就發生19起惡性死傷事件,其中多數為年輕人。
第一起: 2007年9月1日 ,富士康員工21歲的劉兵辭工兩小時后突然死亡。
第二起: 2007年6月18日 ,富士康一名侯姓女工在廁所上吊自殺。
第三起: 2008年3月16日 ,富士康煙臺工業園28歲員工李某猝死在出租屋內。
第四起: 2009年7月15日 ,富士康25歲員工孫丹勇跳樓自殺, 他來自云南曲靖畢業于哈工大曾被親人們認為前途無量。
第五起: 2009年8月20日 ,富士康23歲員工鄭鑫崧在游泳池溺水身亡。
第六起: 2010年1月23日凌晨4時 左右,富士康19歲員工馬向前死亡。
第七起: 2010年3月11日 富士康1名男性員工墜樓身亡。
第八起: 2010年3月17日上午8時 ,富士康一田姓女工從宿舍樓跳下,跌在地面摔傷。據其稱,因為活著太累。
第九起: 2010年3月29日凌晨3時 ,富士康一名23歲員工從宿舍樓14樓樓頂墜樓身亡。至于墜樓原因,初步疑為工作壓力太大,加上自己心理承受能力太差。這名員工年2009年7月畢業于湖南湘潭大學,之后進入富士康,成為該公司從事機械設計工作。
第十起: 2010年3月29日凌晨 幾乎與第九起同時,富士康另一員工跳樓,重傷。
第十一起: 2010年4月6日 ,一名女工跳樓成重傷,年僅19歲。
第十二起: 2010年4月26日 ,一位富士康男員工被發現不省人事后搶救無效死忘,22歲,湖北人。
第十三起: 2010年5月6日凌晨 ,富士康一湖南籍員工盧新跳樓自殺身亡,24歲,富士康副總裁表示這次已盡力。
第十四起: 2010年5月11日下午 ,在富士康廠區外出租屋,24歲,河南籍年輕女子祝晨玲跳樓身亡,跳樓時已經離職。
第十五起: 2010年5月14日晚 ,富士康一名梁姓員工墜樓身亡。
第十六起: 2010年5月21日凌晨 ,富士康21歲員工南鋼跳樓身亡,。
第十七起: 2010年5月25日凌晨 ,富士康員工李海墜樓死亡,年僅19歲,即將大學畢業。第十八起: 2010年5月26日 富士康一賀性員工跳樓身亡,年僅23歲。
第十九起: 5月27日 ,富士康一陳姓員工割脈自殺,經搶救暫時脫離生命危險。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