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哀憐感動而勿侮之 - 在巴黎感悟義和團
(李良書簡一九九七年八月二十二日)
【后記:《則哀憐感動而勿侮之》系于十七年前匆匆寫于紙上,原稿早已不存,幸經友人輾轉傳閱,后竟于網上無意得回,惟篇名已被改為《在巴黎感悟義和團》。圓明園一毀于1860年之英法聯軍,1894年甲午戰敗,1900年圓明園又二毀于八國聯軍,嗟乎!中國之一部近代史,實為我全中華民族受壓迫欺凌受荼毒愚弄而不可抗爭之血淚凄酸記載。至1949年毛澤東主席出而團結激勵國人,“內除國賊,外抗強權“,我民族方稍有一線之生機。改革開放之后人多忘本,未及小康即反為鬼魁所乘,以致國脈民命岌岌可危。今聞大陸居然有歷史教員袁某謂“有義和團才有八國聯軍”等等顛倒歷史因果是非對錯為帝國主義者張目迷途之言,一葉知秋,方今中國國內知識精英道德敗壞,喪心病狂竟至于是。驚詫之余,乃以《則哀憐感動而勿侮之-在巴黎感悟義和團》合名重發此文。李良謹記2010-05-20】
一九九二年夏,我和內子小女趁往巴黎之便,得以一游附近的凡爾賽宮。我們在節比鱗次的宮室里游覽了大半天,方嘆其器具圖飾之精美,真是殊絕難得。及步出宮后平臺,左方有別具匠心的盆景花園,右有刻意經營的繁花盛錦,而俯視正中,一望無際的人工水道,兩側綠樹婆娑,微波蕩漾,真個是天上人間。
而這一切,不過是當時法王路易十六的二三十年間的建設。想象馳騁之間,忽然間見到一隊由中印泰越,馬柬菲新八國組成的聯軍,鋒涌呼嘯地開入凡爾賽宮。可以拆除移動的貴重物事,便把它拆除移動;可以搗毀打爛的陳設建筑,便把它搗毀打爛;剩下的所有不能拆除移動,搗毀打爛的,便四處放火焚燒。百年之后,法國人民,這個驕傲的民族,看到凡爾賽宮剩下的斷垣殘柱,他們的內心,會有怎么的想法。然則,這到底是不曾發生的事。
不見二次大戰中,德軍一入巴黎,希特勒即下令刻意保衛一切文物藝術,違者以軍法論嗎!北京的圓明園,經過清朝一百六十多年的建設,方圓廣闊,十倍于凡爾賽宮而有余;而宮室器具之美,收藏廣羅之富,較凡爾賽宮猶有過之。今天看到圓明園斷垣殘柱的中國人,心中又有什么想法。
民初吳稚暉先生,說了一句名言:“人家用機關槍打來,我們也用機關槍打回去”,但,沒有機關槍,或機關槍比人家少,怎么辦?沒有關系,我們還有拳頭,還有牙齒;還可以把炸藥綁在身上,滾到敵人戰車底下。這叫做,用我們的血肉筑成新的長城。
那批狼子野心的家伙,他們最怕的,不是你有沒有機關槍,有沒有核子導彈,有沒有戰機潛艇。他們最怕的,便是你竟會用到你的拳頭和牙齒,肯把炸藥綁在身上,以及肯做這一切的勇氣和決心。他們要千方百計,迂回打擊的,正是你這肯做這一切的勇氣和決心。他們早已發動了一切的宣傳和洗腦,去丑化貶低你那種勇氣和決心。
回顧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近代史。他們大軍未動,教士先行。戰事未啟,你的民情經濟,城池港口,路徑交通,無不刺探得一清二楚。他們的勝利,是經由全盤設計,深思熟慮,經過長時間的投資。他們的一切回收,豈是僥幸得來的。
一八九五年到一九零二年間的義和團運動史,實在是中國人民在無可奈何之中,掙扎求存的一頁悲壯史詩。在強弱差距如此之大,訓練裝備無可比較之下,不用拳頭刀茅,訴諸神道以增強勇氣,他們還能依仗些什么?
狼子野心的帝國主義們,他們雖然勝利了,但內心卻是害怕的。義和團勇士們顯示的精神,是他們侵略的最大障礙。他們最不能容忍,最須要摧毀的,便是義和團精神。于是,挾其無孔不入的宣傳工具,利用了一批買辦奴才,他們竟把義和團三字轉變成代表愚昧落后和無知的“三字經”,使華人一看到義和團三字,不但惟恐沾身,還要避之不及。于是連帶的把義和團三字背后所象征的意義,也一齊給謀殺了。今天,“義和團”三字,更變成了中國人相互間嘲弄作賤的口頭禪。可嘆啊,帝國主義者的成功得意。可悲啊,中國人的失敗墮落。
那批狼子野心的家伙,他們糟塌了義和團之后,又要向民族主義開刀了。試問,當今所有弱小國家,要擺脫魚肉控制,不團結在民族主義下行嗎?請問,猶太人有沒有民族主義?所有的白人國家有沒有民族主義?若仍然弄不清楚,請每隔四年去參觀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吧!沒有民族主義而侈談地球村,世界人,就好比練少林拳而不去做坐馬工夫,盡是一些花招,更落入了那批狼子野心家伙的圈套之中。
繼義和團之后,萬不能讓他們在民族主義上再次得逞。即使在美國這個多元民族組成的國家,也要站在各單元民族的本體上,爭取以平等待我,共同奮斗,才有永久的和平幸福可言。沒有單元民族的真正團結,便爭取不到真正的平等;便不可能有真正的將心比心,相互體諒,折衷讓步;就無民主而安定的社會。
“團結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實是至理名言。
新潮的大人先生們,我們就是廣義的民族主義者。我們對過去義和團勇士們,只有同情感動和尊敬,和你們的想法是不一樣的。我們就是義和團,這下你滿意了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