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曄:面對氣候時大家把目光放在利益上忽視了公平和道義
2010年02月24日 11:14 來源:鳳凰網財經 鳳凰網財經訊
2010年2月24日 ,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簡稱CCIEE)主辦的第七期“經濟每月談”活動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舉行,本期的主題是“哥本哈根會議后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與政策”。清華大學教授齊曄表示,有一個國家利益和全球利益之間的平衡,我們不能因為一個城市、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發展利益而犧牲全球的利益,里面有一個均衡。所以在整個談判當中也好,在應對氣候變化當中也好,我們發現有一個問題非常重要,就是平等和道義的問題、公平和道義的問題。當大家把目光放在利益上之時,往往忽視了公平和道義的問題。
以下為齊曄演講實錄:
尊敬的魏秘書長,尊敬的各位來賓,大家早上好!首先,請允許我利用這個機會,向我們中國談判代表團的團員和智庫的專家,包括相關行業的、非政府組織的人員,在哥本哈根大會前后所發揮的作用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剛才魏秘書長讓我談是變冷還是變暖的問題,這個問題大家是有一些爭議。但有一點,沒有爭議的是什么呢?就是氣候變化這個問題現在是變得越來越熱烈。今天談不上是點評,剛才聽了各位領導和專家的發言之后,我談談個人的一點體會和感受。
首先,我覺得在和平時期,我們的談判代表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們看來,他們從容不迫、溫文爾雅、面帶微笑地對待談判,但我們知道任何談判都是艱苦卓絕的。氣候談判又和其他談判不一樣,因為他們所代表的不是一個集團的利益,也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的利益,而是涉及到整個人類、全球的利益。這樣的談判涉及到的范圍如此廣泛、影響如此深遠,他就更加艱苦。他們身上所肩負的是非常重大的責任,負重并不足惜,甚至還要受到一些誤會,甚至是無端的指責,所以我在此表示非常大的敬意。
剛才聽了各位專家發言之后,我們認識全球變化的問題,剛才感覺到,我們可以從不同的維度和不同的視角看待這個問題。從不同的維度,從時間和空間上來看,從時間上來看,顯然是有近期的視角和遠期的視角。從近期的視角來看,剛才蘇司長和潘教授都談到了,氣候變化問題在近期來講,甚至在中期來講是發展空間的問題。我們知道中國和廣大的發展中國家正處在工業化的中期、初期甚至于剛剛起步的階段,這個階段非常特殊。它表現的突出特征就在于單位GDP能源的燃燒和碳排放的含量是非常密集的。這點和廣大發達國家是不同的,發達國家基本完成了工業化的階段,步入了后工業化信息化的階段。當GDP增加的時候,碳排放不僅僅沒有增加,而且是減少。當然,在這當中也是受益于整個全球化,因為有廣大的發展中國家為此承擔了碳排放的數量和責任。這是一個非常不同之處。
在中國來看,我們有差不多三分之二,有60%—70%是用在制造業和生產方面。在發達國家,剛好是倒過來的。三分之二碳排放是用在消費領域。談判的核心問題之一就在于發展中國家要不要維護和保持發展空間,特別是當貧困、疾病、不發達甚至不均衡的情況之下,這點表現得特別突出。
順著時間的維度來看,是長期的。從長期來講,氣候變化的談判,氣候變化應對工作的實質,在于國家經濟競爭力的問題。從長遠來看,我們知道經歷了過去二三百年工業化的過程之后,我們有一個碳基能源的時代逐步轉化成非碳基能源時代的過渡時期,誰掌握了非碳基能源的技術、非碳基能源的經濟發展模式和制度,誰就在未來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當中就占據主動。從長遠來看,它又是經濟發展競爭力的問題,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會發現在整個談判過程當中,既有爭論,既有斗爭,又有合作,因為我們著眼于全球的未來,著眼于經濟社會的競爭力。
從空間上來看,首先氣候是一個全球的問題,涉及到全人類的福祉,正如剛才潘教授所提到的,這是一個汪洋大海中的一葉扁舟。也是在去年的時候,美國國務卿希拉里訪華之前,提到我們是同舟共濟。我們知道,當時提到的是在應對金融危機上同舟共濟。應對氣候變化上,我們更要同舟共濟。只是說在這一艘船上,有的人是包裹巨大的財富,有的是相對比較貧困。誰先扔掉一些包袱,誰先減少重量,這是顯而易見的,誰來承擔更重大的責任、誰來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在哥本哈根談判當中,我們發現恰恰相反,一些相對經濟欠發達、后發達的國家,反而發揮了更加積極、更加主動、更加具有前瞻性的作用。
從一個國家治理一個地區、一個城市來看,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恰恰是我們改變和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重大戰略機遇。這也是剛才蘇司長提到的,中央把應對氣候變化的問題當作中國重大的國家戰略。我們沒有太多的國家戰略,這個意義是非常深遠的。從這個視角來看就有兩個均衡、兩個平衡,一個是平衡我們的近期和遠期,這之間是有矛盾。不能僅僅為了未來的競爭力犧牲目前的發展空間,也不能僅僅考慮目前的發展空間就忘卻了未來的競爭力。
有一個國家利益和全球利益之間的平衡,我們不能因為一個城市、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發展利益而犧牲全球的利益,里面有一個均衡。所以在整個談判當中也好,在應對氣候變化當中也好,我們發現有一個問題非常重要,就是平等和道義的問題、公平和道義的問題。當大家把目光放在利益上之時,往往忽視了公平和道義的問題。當然,這個公平和道義不僅僅是在發展中國家當中,也在各個地區之間。在這個過程中,它注定是一個艱苦卓絕的努力。在這個問題中,我們聽到太多的喧囂、太多的抱怨、太多的不滿和太多的悲觀,在這個過程當中,恰恰我們所需要的,是曾少軍博士所表現出的積極的、樂觀的、理想主義的東西。
我看今天在座的大部分是年輕人,讓我想起了幾十年前偉大領袖毛主席所談到的“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這句話,如果我們把發達國家看作是他們,把發展中國家看作是我們,我們不妨這么說:世界是他們的,地球是他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到底是大家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謝謝大家!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