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的社會主義革命
在巴黎公社起義失敗后,西方的資產階級終于安下心來,資產階級學者宣稱資本主義已經站穩腳跟,社會主義革命已經不可能了。這在現在當然可以看做荒唐透頂,但在當時卻是十足的事實。第二次工業革命蓬勃發展,工人取得了普選權。革命似乎確實不可能了,這不僅是資本主義學者的想法,而且還深深地影響了社會主義者。馬克思的革命理論漸漸地被和平過渡所取代,馬克思的信徒們的觀點開始分化,德國社會民主黨的領袖之一伯恩施坦公開提出了和平長入社會主義的觀點,并且建立了一整套理論為自己辯護。就當時而言,他的理論確似言之鑿鑿,起碼蒙騙了大部分第二國際的成員。知識界本來就是統一的,不是截然地分成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與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之間相互碰撞,相互影響。而資本主義的穩定使大部分第二國際的成員受到了資本主義一端的意識形態的強烈影響,于是真理被人背棄了。這一傾向遭到了盧森堡和列寧等人的強烈反對,稍有點長遠見識的人絕不會被資本主義的暫時穩定所迷惑。資本主義的矛盾在發展,在激化,終于達到了爆炸的程度,巴黎公社起義四十多年后,十月革命爆發。
對待十月革命,社會主義者的看法不一致,第二國際的大部分成員認為俄國資本主義經濟未充分發展,不能建設社會主義。而列寧的見解顯然比第二國際的多數成員更有遠見卓識。俄國的資本主義雖然沒有成熟,但其社會矛盾已經成熟了。革命時機來了,就應該抓住。俄國可以先由無產階級政黨奪取政權,然后再培養自己的階級條件——誰說這是不可以的呢?而且,列寧有世界社會主義革命的思想,他認為俄國是資本主義鏈條上的薄弱環節,打開這個薄弱環節就可以引起社會主義世界革命,如果西方發達國家也因為俄國革命的推動作用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俄國的革命成果不就可以保住了嗎?因此俄國是可以進行無產階級政黨奪取政權的革命的。
列寧不愧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和他的戰友經過絕妙的策劃贏取了十月革命的勝利。本來俄國的無產階級是不占多數的,農民占多數,列寧的政黨通過爭取農民,給他們土地,換取了農民的堅決擁護,鞏固了政權。同時列寧提出要實行無產階級專政,不過這與典型的無產階級專政的條件相差甚遠,馬克思論述的無產階級專政指的是無產階級已經占到大多數,資產階級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無產階級起來革命,鎮壓了資產階級的反抗,無產階級專政的任務就完成了,隨后就進入了階級,國家消亡的社會主義社會。但歷史的條件總不是現成的,沒有條件可以創造條件。歷史發展絕不會是這樣平和地發展的。事實上,社會矛盾發展是錯綜復雜的,各種類型的矛盾發展的急驟程度也不一樣。比如說,階級力量對比的演化很緩慢,通過漫長的資本主義發展才能達到能將農民階級和城市小資產階級歸入到無產階級的隊伍中來的程度,而社會分化的速度顯然快得多,在階級結構還未達到成熟的程度時,社會分化就已經使社會矛盾達到爆炸的程度,另外,更為長遠的矛盾演化還有資本主義長期利潤率的變化,這更加帶有根本的特點,它的演化法則是科技越進步越發展,資本主義的滅亡就愈近,試想若生產完全實現了自動化,完全排擠了工人,資本家就會無絲毫利潤可賺,這當然代表了生產方式和分配方式的根本變革。列寧的思想是機會來了,就應當抓住,先投入戰斗,然后見分曉。社會主義者應當首先關注的是社會矛盾的激化程度,而不是階級力量對比以及科技進步的發展程度。以后我們還會談到中國的奇特的革命,革命中沒有無產階級,但卻取得了建立無產階級政權的成果?! ?/p>
列寧的十月革命取得了成功,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也建立起來了,但他推動德國等國家進行社會主義世界革命的努力卻沒有成功。這使得無產階級政權不得不停留在俄國的民族疆界之內,這無疑大大地不利于無產階級政權的,因為俄國本身沒有社會主義建設的條件。十足的反共分子丘吉爾有個名言,二十世紀俄國最大的不幸是列寧的誕生,第二大的不幸是他的死亡。的確,列寧是過早地逝世了,這相當程度上影響了俄國歷史的發展進程。列寧死后,布爾什維克黨內圍繞俄國革命的出路展開了一系列的爭論,最重要的斗爭在斯大林和托洛茨基之間展開,斯大林鼓吹一國建成社會主義,而托洛茨基堅決主張不斷革命論。斯大林為首的一部分人認為,社會主義的實現一個國家的努力就夠了,西方封鎖我們,但我們地大物博,可以慢慢地,獨立地建設社會主義。托洛茨基堅決反對這一論點,認為社會主義的勝利只有通過世界革命才有保障,社會主義應該積極進攻,從勝利走向勝利。這場論戰以斯大林勝利告終,而托洛茨基遭到了驅逐。為什么會發生這種現象呢?左翼反對派的失敗是與整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相互聯系的,在二十年代,國際工人運動遭到了一連串的失敗,最重要的是中國的大革命的扼殺,這當然與斯大林官僚的,教條的領導有關,但國際工人運動的失敗深深地影響到了俄國的政治斗爭,國際方面越失敗,托洛茨基的左翼反對派愈失勢。國際工人運動的失敗又反過來促使俄國工人階級的士氣低落,從而官僚階層則獲得了更多的權力。左翼反對派大大低估了官僚化的嚴重程度?! ?/p>
從理論上來看,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困守于一個生產力落后,無產階級力量弱小的國家,是必然要蛻變的,這不僅扼殺了任何實現社會主義的可能,而且還會助長其官僚階層勢力的壯大。大家知道,生產力落后,人民的大部分勞動時間都是用在了自己的生存資料的獲得上,能提供的剩余價值非常少。如果實行所謂的八小時工作制,則根本無法生產出足夠的剩余價值,在這種情況下社會主義原則是無法實行的。要生產出足夠的剩余價值并與資本主義競爭,必須大大延長勞動時間。工人群眾無法在繁重的勞動之外抽出時間從事高級的政治活動,在生產力不發達的情況下,社會分工是進步,這大大提高了社會的運轉效率,但是行政管理是種特殊的勞動分工,因為它管理的是人。當人們將行政管理的社會分工交給一部分人去行使時,這部分人就成為了官僚,權力不加限制的官僚必然會利用其權力形成特權,壓迫群眾。而且官僚的發展趨勢是資本主義的復辟。況且按照自然的發展水平,俄國是會向資本主義回溯的,這也包括后來的中國?! ?/p>
無產階級的世界革命的一連串的失敗會帶來什么?首先是真正的布爾什維克的失勢,再就是小資產階級的躁狂——法西斯主義。我們知道,直到二戰期間資本主義都是在走下坡路的,這這個衰退過程中充滿了社會矛盾,當無產階級的革命嘗試屢屢失敗時,小資產階級就不會再堅決地跟從無產階級行動了,他們會變得狂躁不安。小資產階級本來是沒有主見的,不是依從無產階級就是依從資產階級,但當對資產階級無望而無產階級屢屢失敗時,他們會依靠自己的分散的力量,無產階級革命的失敗催生了法西斯主義,這是依靠于小資產階級的勢力。不過小資產階級只是法西斯的飛黃騰達的工具而已,若沒有無產階級影響,小資產階級就會倒向資產階級一邊,法西斯主義剛上臺就拋棄了小資產階級,鎮壓了無產階級的反抗,開始于大資產階級合作,謀求世界大戰?! ?/p>
回顧二十世紀的上半期,世界資本主義一直在走下坡路,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內取得革命的勝利也是有可能的,列寧早已充滿預見地寫了一本《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的論著,認為社會主義世界革命的勝利近在眼前。有人認為列寧的論斷不正確,但是列寧從未提到資本主義的總危機和總崩潰。而無產階級的一連串的革命嘗試失敗后,資本主義的崩潰延期了——資本主義的總危機從來不是確定無疑的,它的最后邊界是動態的,不確定的。若在漫長的資本主義衰退階段沒有抓住機會推翻資本主義,那么資本主義是有可能經歷巨大的痛苦獲得新生的。在史無前例的大蕭條之中,斯大林領導的蘇聯在干什么呢?他們在熱火朝天地搞建設,完全沒有利用這次大危機進行世界革命。我們剛才提到一國建成社會主義是不行的,但是斯大林的蘇聯卻遇到了天賜良機,技術封鎖并沒有持續很長時間,隨著大蕭條的到來,使得美國等西方國家樂意提供先進技術了——原本這種技術引進是在世界革命勝利的條件下才可以設想的。蘇聯通過這種大規模的技術引進提升了國力,成為具有世界一流技術水平的強國。在這一建設過程中,我們不能不提到建設中農民付出的沉重代價,許多人被餓死,據統計有一千萬人,歷史的每一步進步都是需要有人付出代價的,蘇聯的成就是建立在農民付出沉重代價的基礎上的。除此之外,斯大林搞了大規模的清洗,鎮壓異己分子,這是官僚專政發展到極端的產物。官僚最害怕的就是民主,民主能夠瓦解他們的特權,無數忠誠的布爾什維克被以間諜和叛國的名義被殺害,被扣得最多的帽子就是托洛茨基分子,因為托洛茨基為首的左翼反對派與官僚特權勢不兩立。民主的希望沒有了,盡管后來蘇共清算了斯大林,但清算者也是官僚特權階層,也是反對民主的。官僚階層最終埋葬了蘇聯,用的是民主的工具?! ?/p>
關于農民,我不得不多說兩句,所謂的工農聯盟并不是堅不可摧的,我只將其看做是權宜之計,因為工人與農民之間充滿了矛盾和競爭。農民本身是小資產階級,不可能是社會主義者,若任其自由發展,農民是天然地向富農,小資產階級以及資產階級方向演化的,他們是封建時代的遺留階級,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肥沃的土壤。早在蘇俄內戰時期,工人的征糧隊與農民就存在嚴重的沖突,不過農民沒有自己的喉舌,只是跟從者,當然將其列為工農聯盟的一部分他們也不會反對?! ?/p>
前文提到,資本主義在經歷了痛苦的代價極大的社會動蕩后還是可能復興的,前提當然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失敗。資本主義確實挺過來了,這不是羅斯福新政的原因,因為在二戰前羅斯福新政以及陷入了困境,直到二戰開始后它才獲得了新生。為了挽救自己,資本主義選擇了戰爭,戰爭對資本主義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戰爭使各國對新技術變得極度渴求,戰爭使社會新陳代謝的速度大大加快,對資本主義而言,戰爭是個好運動!關于法西斯主義,社會主義者一定要痛罵他們,因為他們開啟了資本主義的新時代。而資本家應該感激他們,沒有法西斯的瘋狂就沒有他們的今天,當當代的各國資產階級政要們譴責法西斯時,不要忘了法西斯對資本主義存活和催生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法西斯主義在那個資本主義極度衰落的時代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p>
第二次世界大戰催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這保證了幾十年的資本主義的大繁榮。與此同時二戰也形成了一連串的社會主義國家,其中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最為重要。說它們是社會主義只是他們愿意這樣來稱呼自己,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也愿意這么稱呼他們,資本家們對本國的民眾說,看,這就是社會主義!毫無疑問,社會主義要求的是國家的消亡,不是國家的強化,要求的是民主,而不是專制獨裁,社會主義是建立在高度發達的生產力基礎之上的,只要國家還存在,階級未消亡,生產力沒有高度發達,就稱不上社會主義。這些所謂的社會主義損害了社會主義的名聲。如果不能稱他們為社會主義國家,那他們又是什么呢?它們處于“過渡階段”,如果生產力得到高速發展,它們就可能建立真正的社會主義,如果過渡不成功,官僚階層吞噬了革命的成果,它們就會退回資本主義?! ?/p>
我們看十月革命以及二戰后各所謂社會主義國家建立的條件,很容易發現二十世紀的社會主義絕大部分是通過世界大戰起家的,這反映了什么?反映了真正的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矛盾還不足以引發無產階級革命,體現了世界的資本主義體系整體上還達不到引發階級戰爭的程度。無論俄國還是中國,它們的策略都遵循了列寧的構想,即時機要抓住,先取得政權,再謀取鞏固社會主義的物質和階級基礎。這一論斷被教條化了,而且被濫用了,它們都缺少了另外一個構想,即世界革命的構想。遵循的都是斯大林的一國建成社會主義的理論。斯大林建設國家遇到了天時:大蕭條,外部技術來源源源不斷。而戰后就不是這么回事了,比如中國,抗美援朝,斷絕了來自西方的技術來源,而后與蘇聯又搞僵了關系,斷絕了蘇聯的技術來源,毛澤東聲稱要自己搞,這無疑是最妄自菲薄的言論。單獨的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能搞得起社會主義來嗎?況且是在最為落后的情況下?列寧的取得西方發達國家革命之初的世界革命的構想被拋棄在一邊了。
新中國的成立是二十世紀歷史的大事件,但它并不必然要成為社會主義。歷史的要求是反帝和反封建,中國共產黨出色地完成了這一使命。但是歷史并不要求要在中國實現社會主義,因為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本身是為破除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而自然出現的,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不是為社會主義開辟道路,而是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障礙。這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只是歷史要求的執行工具。實現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觀要求,并非歷史必然。但是如果說因為生產力落后,中國不該實行社會主義,或者說中國的社會主義嘗試必定要失敗,這就是宿命論的觀點了,馬克思主義者從來不是宿命論者,但如果大規模的技術引進的途徑被切斷,又不積極爭取西方發達國家的革命,社會主義必定失敗就是對的。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領導集體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將社會主義在落后國家建立當做是天經地義的了?! ?/p>
我們知道,二戰后的重要國際關系特點就是冷戰,美國與蘇聯爭奪世界霸權。毫無疑問,如果是真正的社會主義社會是不可能爭奪霸權的。這要源于一國建成社會主義的理論,這是一套民族主義的理論,蘇聯指望推銷自己的社會主義,通過爭奪霸權的方式。當然,社會主義要在世界范圍內勝利,但社會主義的世界革命沒有發動,反而出現了冷戰。冷戰最終因為蘇聯的覆亡而告終。在蘇聯不民主的環境中,官僚主義發展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最終官僚主義敗壞了計劃經濟,惡化了人民生活,最終這個過渡形態的國家退回到了資本主義?! ?/p>
談到戰后的社會主義不能不提到中國革命,農民革命這種非常規革命方式使人們很懷疑,至少我在懷疑,農民革命是否能帶來一個無產階級政權?現在看來似乎是可以的,但是農民革命造成了致命的弱點,即沒有民主機制。遍閱毛澤東的選集,里面沒有一段關于人民監督中國共產黨的論述。有的是黨的監督,多黨合作的監督,很不幸的是,所謂的民主黨派的監督也是在中國共產黨允許的情況下才可以。農民革命造成的后果是一個權來自于上的政權,從新中國建立之初,甚至在革命過程中,自下而上的民主就不曾存在。革命需要集權,姑且這樣做是合理的,但建設中呢?工人似乎獲得了民主選舉的權利,民主黨派似乎獲得了監督的權利。但是這些都不是穩固的,權力仍然來自于上級,來自于中央,人民群眾只能無條件地服從。若哪一天中央不高興了,民主選舉,民主監督的權利就都沒有了。歸根到底,民主是被施舍的,哪有不經過斗爭就獲得的民主?
農民革命造就了一個以農民為多數的中國共產黨,說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先鋒隊很令人懷疑。它的干部多數都是農民出身,必然帶有農民的落后精神,如無條件服從等等。中國共產黨沒有出現公開的反對派,估計也與此有關。另外,農民黨員的多數地位也使社會主義向后退縮,比如包產到戶的實行,這無疑是得到農民黨員支持的,而農民黨員的多數地位是黨的高層政治斗爭的重要砝碼。鄧小平能做出包產到戶的大膽決策也與此密切相關,爭取農民黨員者得天下。
中國革命后的建設,前文已提到,是自力更生的,也可以說是閉關鎖國的,這導致了必然的中國社會主義的失敗。毛澤東的思想,在本質上是斯大林主義的變種,他不贊成民主,反而對秦始皇等專斷人物欣賞有加,凡是有異見的人士都遭到了壓制,不允許人們的胡亂說話,即使是托派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鄭超麟等人也被毛澤東投進了監獄。毛澤東獨裁不獨裁?這不是個需要討論的問題,他的一根手指頭,就要了黨的第二號人物劉少奇的命?! ?/p>
接下來我們就遇到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最難解的問題,即文革問題。前文已述,落后國家容易滋生官僚,在新中國成立后,官僚現象發展非常迅速。人民群眾與共產黨官員之間開始了脫離的趨勢。這一點被觀察敏銳的毛澤東所發覺。然而毛澤東并沒有將反對官僚提到首位,反對官僚的基本手段是民主的手段。反而錯誤地認為有了走資派,要反對資產階級復辟,因此要以階級斗爭為綱,通過群眾運動向高居權位的走資派奪權?! ?/p>
毛澤東的群眾動員能力是非常強的,多年的宣傳已經使毛澤東得到了農民的神一般的崇拜。這使得毛澤東有了導演運動的能力。文革是中國革命歷史上的黑暗一頁,它徒有革命的外表。若說它有反官僚的功績,那這功績也有限。文革結束后官僚體系中遭受沖擊的部分又迅速恢復了過來。列寧早已提到,革命家如果只醉心于革命,是最危險的事情,毛澤東就犯了這樣的錯誤。在根本沒有革命形勢,也沒有任何革命危險的情況下搞革命,運動人民。而且是在定錯了革命的對象的情況下。不過,文革并非沒有可取之處,尤其對國際共產主義而言,1968年法國的五月風暴即與中國文革的發動有相當大的關聯。這無疑是一個進步的影響,但是文革發動只是法國五月風暴的導火索而已。五月風暴是次失敗的革命。
自從中國走上了改革開放的道路,特別是實行市場經濟改革后,中國的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就徹底終結了,而中共建國之初的政策一經確定,中國就喪失了向社會主義躍進的任何希望?! ?/p>
與此相反,改革開放后中國開始瘋狂地向右轉,資本主義重新得到了巨大的發展,這已經不是二十世紀社會主義的論述范圍,而是二十世紀資本主義發展的范圍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與英國工黨倡導的社會主義一樣地虛偽。回顧中國的革命歷史,我想與法國大革命中雅各賓派的作用差不多,雅各賓派想實現超越了歷史發展要求的政策,最終是失敗的下場。中國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后,向社會主義躍進,卻在這一過程中喪失了一切使勝利變得可能的條件,最終還是退回到自然條件下應有的狀態。歷史發展的大潮在這里打了一個漩渦,接著又按照自己的邏輯發展了。如果我們看越南等所謂的社會主義國家,尤其南越地區,所謂的社會主義僅僅存在了十幾年的時間就又"革新開放”了,這與資本主義數百年的時間相比何其短暫!中國的革命,越南的革命,其社會主義的部分更像是一個歷史的插曲。畢竟落后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條件不是到處濫用的。中國以及其他的國家社會主義的經歷到底帶來了什么結果呢?起碼有一點是肯定的,它使早已掃清了道路的資本主義道路更為寬闊了,若沒有中國革命,資本主義道路依然會發展,但絕不會有現在的成就。中國的革命蕩滌了一切封建的殘余,其宣揚的新的意識形態革新了人們的思想,甚至是文革,雖然進行了盲目的毀棄傳統文化的行動,但卻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計劃經濟體制建立了完善的國民經濟體系,這成為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重要前提(后起的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是靠大肆盜竊國有財產來實現的,首先必須有國有財產可盜),另外,社會主義的政治外殼被官僚政客所借重,壓制工人,控制工人組織,不容許工人反抗,這無疑使資本主義得到了更快的發展,這是所謂的“中國模式”的重要內涵。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們清楚地看到,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開始走下坡路了,按理說資本主義的衰落對應的應是無產階級運動的興起。資本主義的危機能讓人們看到社會主義的希望,不幸的是,當時的中國開始全面轉軌,系統地進行了資本主義傾向的改革,東歐國家紛紛加入所謂的社會主義改革行列,最后蘇聯也開始了改革。毫無疑問,這些改革都是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其中貫穿了一個基本內容,就是市場經濟,市場化。人民已經不再能容忍官僚的恣意妄為,開始尋找新的出路了。不過,他們尋找到的不是更加完善的,民主的社會主義道路。而是當時已經日漸沒落的資本主義。不幾年的時間,人們等來的不是無產階級革命的行動,更加強有力的對西方資本主義的反抗。而是蘇聯東歐等所謂社會主義政權的垮臺。蘇聯東歐等官僚政權死在了資本主義滅亡的前面。狡詐的官僚反對民主,繼而又利用了民主。他們發現資本主義對自己的利益有利,于是,葉利欽等人利用民主為旗號,瓦解了整個蘇聯政權,無人用心反抗。人民歡呼民主的到來,卻緊接著陷入了另一個陷阱。蘇聯被官僚瓜分了,當然每個地區的領導人都想當國家的一把手,必須獨立,雖然人民不贊同。計劃經濟被強行終止了,國有企業的廠長經理們搖身一變成為這些企業的所有者。官僚夢寐以求的愿望實現了,顯然私有化能使國有財產自動地落入官僚自己的腰包。何樂而不為呢?蘇聯沒有迎來工人階級的政治革命,反而是反革命的資本主義復辟,徹底滾入了資本主義的軌道。為什么蘇東劇變帶來的是資本主義而不是更加民主的社會主義呢?為什么工人階級沒有進行政治革命,從而保持公有制的經濟基礎,實現政治上的無產階級民主呢?官僚體系的力量很強大,民主的社會主義力量很弱小,工人階級在面臨關鍵的歷史選擇時處于迷茫的狀態。這使得工人階級支持了資本主義的復辟,而工人階級并沒有這一選擇中獲得什么好處。波蘭的團結工會上臺后推行的是違背工人根本利益的政策,但是無人為真正的工人利益代言,出于對于過去的恐懼,工人在敵人的歡呼中埋葬了自己?! ?/p>
我們回過頭來看中國,中國沒有發生這樣的劇變,但過程同樣在進行,中國宣布實現市場經濟,就是對社會主義的徹底的背叛。從此中國的再也沒有一絲社會主義的影子,壓榨工人血汗的“中國模式”被到處應用。官僚以此自豪。稍有理論常識的人都知道,社會主義代表了計劃,代表了商品的消亡,市場的消亡。而當代的御用文人們卻企圖抹殺這一切。似乎只有市場經濟才是社會主義改革的方向。完全相反,社會主義只有計劃經濟才有可能。官僚是自動地向資本主義靠攏的。
二十世紀末,是個奇怪的時代。所謂社會主義國家的官僚經濟與西方的資本主義經濟都在衰落,但蘇聯為代表的官僚經濟衰落得更快,更徹底。這就像兩個膽小鬼在打架,結果更膽小的膽小鬼拜倒在了另外一個膽小鬼的腳下,心悅誠服地承認自己輸了。這種情況在二十世紀末出現,帶來了一些效應,戰勝的膽小鬼立即自以為偉大起來,他征服了世界。蘇聯衰亡的養料使世界正在衰落的資本主義如沐春風。但這影響不了資本主義衰亡的過程。資本主義在世界毫無忌憚地橫行了十幾年后,它的危機也嚴峻起來了,有遠見卓識的馬克思主義者意識到這一點,又開始戰斗了。所有社會主義者都應該決心,這一次絕不放過它!
遍觀二十世紀的社會主義,從潮起到潮落。我們應該認真吸取二十世紀的社會主義運動的教訓。其失敗有其必然性在里面,毫無疑問,二十世紀的社會主義是第一波社會主義的世界浪潮,正因為它是第一波,不可避免地帶有著落后甚至野蠻。甚至有些社會主義運動的地區并不存在社會主義的條件。二十世紀的社會主義給我們一個重要的印象,就是社會主義的浪潮已經開始了,這是第一波社會主義浪潮,但絕不是最后一波。資本主義的全球發展正在使社會主義世界革命的條件變得更加成熟,在失敗的經歷中,全世界的馬克思主義者在思索,在批判,在準備。準備著新的偉大的無產階級的革命行動,準備著更為成熟的革命理論。既然社會主義的成果已經全部喪失,那么我們只有從頭再來!困境易出理論家。試看當代的世界,是不是和二十世紀初的世界有些相似呢?同樣的資本主義的穩定,同樣的修正主義盛行。但又有所不同,我們已經有了整個二十世紀社會主義運動的經驗與教訓,列寧主義已經深入人心。我們已經有更加完備的階級結構,總之,現在之于一個世紀前,我們的社會主義革命的有利條件大大增加了。不要灰心,不要氣餒,當我們總結起二十世紀的社會主義的經驗教訓,我們就不會絕望,反而充滿信心。試看將來的環球,必然是赤旗的世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